周刊笔记之六
我讨厌整理采访录音,尤其如果采访时用的是英文,听见自己的口音一半中音一半英音,真让我受不了。让我想起,学drama时看表演录像,怎么看怎么不自在。听录音时也是,起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也有几个朋友告诉过我,我的口音很cute/sweet. 可是,朋友总是说好话的,不是么。
还有就是,作为采访者的自我质疑在我的笑声和回应里暴露无遗。
上周六采访何伟。在skype上,从伦敦打到埃及去。本来约的一点(埃及时间),后来他在采访前一天推到两点。采访当天我在家,泡了杯红茶早早守着电脑,收到他的邮件说,我现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但是可能会晚15分钟,抱歉啊。结果是,他迟到了一个小时。我给他打过去,他马上接起了电话,他前两秒没说话,可能是有点迟疑不知道用哪种语言。由于之前看过他用英语做的演讲和用中文做的演讲,他的英文还是好得多,于是我准备采访稿时用的也是英文。hello? 我先开了头。他也马上用英文回应了我。
作为一个做记者生涯的时间将近我的年龄的人,何伟很友好善谈,也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采访。我们总共聊了一个小时十分钟。最后十分钟属于闲聊。一开始对话的时候居然是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我,这就是采访一个记者的可怕之处。如果采访的又是个比你资深得多的记者,还真是场历练。最后我把这点告诉何伟,他一下子笑了。
关于采访内容,会在二月刊登的文章里呈现。也许是之前看过了他太多的采访文章和视频,我并没有上一次采访后的那种兴奋和震撼感。然而心里总是很愉悦的,毕竟是我自己选择了采访他,也成功地联系到了他。采访结束时是埃及的四点,我这边两点,冰箱里什么都没有,正好让我收拾了下去楼下咖啡店吃了个简单的午餐。那两天,手机里的时间设得都是两个,埃及和伦敦。
后来做二月期的专题,由于我和ray负责纽约那边的采访,时间又设到了纽约。我和ray拟了采访草稿发给了NYPD接收采访的邮箱,两次打电话NPYD,回应都是他们等待上级的批准。后来我开了学,ray又找了个华人市民做采访。文章也是他写的,署名却署了我们两个人,我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觉得自己就是打了个酱油而已。处处受人照顾...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但还是需要更多历练。
现在在编辑部,我写的题材还是比较软吧。像商业无国界,全球化生活,海外创业,专题故事,等等这些,都更硬一些。艺术和行者,我能写的估计就是这些?就是这样,只专门负责行者,我还总是一不小心方向就把握不好,或者和受访人之间出了什么问题。
二月刊的杂志,觉得自己参与度不够。一月刊时,一篇行者一篇艺术稿,艺术稿的照片是我拍的,还有两篇专题采访的照片也是我去拍摄,一张照片还被用作了专题封面的素材。
二月刊,我负责行者。专题采访打了个酱油。似乎做的不够多?跟开学了有点关系?原本是天天去公司的,现在是每周能去两天就算不错了。
总之就是,还需努力呀。我还是喜欢,做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写出有意思的采访。
虽然也有几个朋友告诉过我,我的口音很cute/sweet. 可是,朋友总是说好话的,不是么。
还有就是,作为采访者的自我质疑在我的笑声和回应里暴露无遗。
上周六采访何伟。在skype上,从伦敦打到埃及去。本来约的一点(埃及时间),后来他在采访前一天推到两点。采访当天我在家,泡了杯红茶早早守着电脑,收到他的邮件说,我现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但是可能会晚15分钟,抱歉啊。结果是,他迟到了一个小时。我给他打过去,他马上接起了电话,他前两秒没说话,可能是有点迟疑不知道用哪种语言。由于之前看过他用英语做的演讲和用中文做的演讲,他的英文还是好得多,于是我准备采访稿时用的也是英文。hello? 我先开了头。他也马上用英文回应了我。
作为一个做记者生涯的时间将近我的年龄的人,何伟很友好善谈,也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采访。我们总共聊了一个小时十分钟。最后十分钟属于闲聊。一开始对话的时候居然是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我,这就是采访一个记者的可怕之处。如果采访的又是个比你资深得多的记者,还真是场历练。最后我把这点告诉何伟,他一下子笑了。
关于采访内容,会在二月刊登的文章里呈现。也许是之前看过了他太多的采访文章和视频,我并没有上一次采访后的那种兴奋和震撼感。然而心里总是很愉悦的,毕竟是我自己选择了采访他,也成功地联系到了他。采访结束时是埃及的四点,我这边两点,冰箱里什么都没有,正好让我收拾了下去楼下咖啡店吃了个简单的午餐。那两天,手机里的时间设得都是两个,埃及和伦敦。
后来做二月期的专题,由于我和ray负责纽约那边的采访,时间又设到了纽约。我和ray拟了采访草稿发给了NYPD接收采访的邮箱,两次打电话NPYD,回应都是他们等待上级的批准。后来我开了学,ray又找了个华人市民做采访。文章也是他写的,署名却署了我们两个人,我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觉得自己就是打了个酱油而已。处处受人照顾...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但还是需要更多历练。
现在在编辑部,我写的题材还是比较软吧。像商业无国界,全球化生活,海外创业,专题故事,等等这些,都更硬一些。艺术和行者,我能写的估计就是这些?就是这样,只专门负责行者,我还总是一不小心方向就把握不好,或者和受访人之间出了什么问题。
二月刊的杂志,觉得自己参与度不够。一月刊时,一篇行者一篇艺术稿,艺术稿的照片是我拍的,还有两篇专题采访的照片也是我去拍摄,一张照片还被用作了专题封面的素材。
二月刊,我负责行者。专题采访打了个酱油。似乎做的不够多?跟开学了有点关系?原本是天天去公司的,现在是每周能去两天就算不错了。
总之就是,还需努力呀。我还是喜欢,做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写出有意思的采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