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
朋友
曾经和朋友做过一些没头没脑的约定,比如四十五岁开始要牵手去跳广场舞,穿柔软的平底妈妈鞋,相同款式的衣服;比如退休了一起到某省定居,住两间平房,院子中间隔一道矮矮的竹篱笆,我家的鸡经常飞到你家去。
当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笃信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之所以可以轻松地聊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时相处起来仍会和今天一样投缘。如果你不在我的未来里,我不会与你谈未来。
但时间几个月几年地流着,总在某个时刻令我意识到,曾经说要一起老去的那个朋友,还未老就已经渐行渐远了。
这种意识刚刚萌芽的时候,还不至于令人惶恐,不过是偶然想起,好像和他已经有段时间没联系——这段时间我们都忙嘛,我这样安慰自己。
再过段时间,想着差不多该忙完一阵了,我回想前几次碰面,却是寥寥数语就告了别——在路上偶遇而已,人多车杂的不方便说话嘛,我这样安慰自己。
又过了段时间,我开始为这种疏远寻找原因,开始觉得惶恐,有没有做错了什么事,或说错了什么话,令对方觉得我变了——“你变了”是最无情的结束方式,不但将所有责任都扣到一个人的头上,而且宣告我已无可救药。可我实在想不出我有什么可供指责,因为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
我猜想也许他也这样想。
于是我才明白,这一切并没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够让我恍然大悟或万分委屈或据理力争或无言以对。没有理由,我们只是,把对方忘了。
两个人朋友做久了,总会经历一段空白期,毫无对方的消息。他发了状态,那几天我没有登录,我写了文章,那几天他恰好很忙。他感恩节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没电关了机,我平安夜给他发消息的时候,他听着歌走在路上,看到消息时已过了许久,想着晚点好好说,回头又有急事要做。
就这么不痛不痒地错过了几次说话的机会,可是半年一年里又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可以错过呢?所以我们很久没有说话。我们仍是很亲近的,只是因为之前很久都没有说话,若是今天说什么也显得有些突兀了,于是很可能过后许久还是没有说话。
但不应该这样呀,我们曾经认定对方是一辈子的好朋友的,既然坏事没有发生,感觉没有改变,既然如果现在我的手机亮起你的头像我还是会很开心,那就别等了,约个时间见面。
前几天我和一个姑娘一起去了海边,吃东西唱歌,喝咖啡聊天。
我们同学了四年,她常来看我的文章,我也都会回复她的留言,早就想和她好好聊聊了,但却拖呀拖呀拖到了现在,直到这天我们才算第一次好好见了个面。
其实出去的前一天我还在想,都要毕业了,多交一个朋友多一份不舍,投缘知己天各一方的感觉实在不好。
但我随即想起了顾城的《避免》:
你说/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所以/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
然后想,何不说,都要毕业了,朋友多交一个赚一个呢。
喝酒
据说,酒量可以遗传。
我爸一杯就睡,我妈千杯不醉。
所以他们两个很想知道我像谁。
终于有天晚上,我们三个摆了三个酒杯,推杯换盏起来。一餐将毕,老爸表情沉痛地长叹一声——“看来我是咱家酒量最差的人啊!”
我从不觉得酒好喝。有几个亲戚,吃饭的时候总喝红酒兑雪碧,家人都说糟蹋了红酒,我倒觉得糟蹋了雪碧。
喝酒唯一能带给我的一点愉悦是微醺时候脸颊的绯红,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脸皮也在变厚吧,我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脸红的感觉了,除非喝酒。
你还记得脸红的感觉么?一开始只是觉得热,怀疑自己是不是衣服穿得有点多,后来发现用手摸脸的时候感觉手指冰凉,脸颊烫得好像可以滴出血,头脑中浮现出自己皮肤下的颧骨通红透明的样子。
我记忆中上一次在不喝酒的情况下有这种感觉还是初中,中午在食堂吃饭,他和一群男生一起吃,他坐在他们桌子的最右边,我和一群女生一起吃,我坐在我们桌子的最左边。我们不对视,不说话,各吃各的饭。我在男孩女孩们的起哄声中故作镇定慢条斯理地吃饭,但我看着饭菜,知道自己的脸一定比碗里的鲜辣椒还红,比阿姨刚从锅里捞出的红烧肉还烫。
除了这一点点脸红的感觉,喝酒再不能带给我任何愉悦。酒精对每个人的作用不同,对我,恰恰是为所有刻意关闭的痛苦回忆拉开闸门。我觉得我这个人心里有些阴暗,越是不愉快的事,我记得越牢,经年累月不忘掉,只是我很少去回忆,总在触到边界时就及时刹住。
酒精的作用就是让我刹不住车,小时候生的病,在学校受到的欺负,青春期干过的蠢事,恋爱里说错的话,没来得及讲清楚的误解,错过又后悔的事,一股脑地全涌上来。不停地说,对着天对着人对着布娃娃,身边的人跟我说你醉了休息会吧别说了,我知道我很清醒只是酒醉把这些事一件件摆了出来,我记得起每个细节,好像重新经历一遍。
酒让我大哭。
但是呢,下一次,酒还是要喝的,醉去醒来还复醉。就像下一个朋友,还是要交的,相聚离别又团圆。笑完了哭,哭过了再笑,醉时想起的事要认真体会,朋友渐远的时候还是尽力挽留。
活着不过是循环往复,笑和哭让人生活。
曾经和朋友做过一些没头没脑的约定,比如四十五岁开始要牵手去跳广场舞,穿柔软的平底妈妈鞋,相同款式的衣服;比如退休了一起到某省定居,住两间平房,院子中间隔一道矮矮的竹篱笆,我家的鸡经常飞到你家去。
当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笃信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之所以可以轻松地聊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时相处起来仍会和今天一样投缘。如果你不在我的未来里,我不会与你谈未来。
但时间几个月几年地流着,总在某个时刻令我意识到,曾经说要一起老去的那个朋友,还未老就已经渐行渐远了。
这种意识刚刚萌芽的时候,还不至于令人惶恐,不过是偶然想起,好像和他已经有段时间没联系——这段时间我们都忙嘛,我这样安慰自己。
再过段时间,想着差不多该忙完一阵了,我回想前几次碰面,却是寥寥数语就告了别——在路上偶遇而已,人多车杂的不方便说话嘛,我这样安慰自己。
又过了段时间,我开始为这种疏远寻找原因,开始觉得惶恐,有没有做错了什么事,或说错了什么话,令对方觉得我变了——“你变了”是最无情的结束方式,不但将所有责任都扣到一个人的头上,而且宣告我已无可救药。可我实在想不出我有什么可供指责,因为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
我猜想也许他也这样想。
于是我才明白,这一切并没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够让我恍然大悟或万分委屈或据理力争或无言以对。没有理由,我们只是,把对方忘了。
两个人朋友做久了,总会经历一段空白期,毫无对方的消息。他发了状态,那几天我没有登录,我写了文章,那几天他恰好很忙。他感恩节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没电关了机,我平安夜给他发消息的时候,他听着歌走在路上,看到消息时已过了许久,想着晚点好好说,回头又有急事要做。
就这么不痛不痒地错过了几次说话的机会,可是半年一年里又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可以错过呢?所以我们很久没有说话。我们仍是很亲近的,只是因为之前很久都没有说话,若是今天说什么也显得有些突兀了,于是很可能过后许久还是没有说话。
但不应该这样呀,我们曾经认定对方是一辈子的好朋友的,既然坏事没有发生,感觉没有改变,既然如果现在我的手机亮起你的头像我还是会很开心,那就别等了,约个时间见面。
前几天我和一个姑娘一起去了海边,吃东西唱歌,喝咖啡聊天。
我们同学了四年,她常来看我的文章,我也都会回复她的留言,早就想和她好好聊聊了,但却拖呀拖呀拖到了现在,直到这天我们才算第一次好好见了个面。
其实出去的前一天我还在想,都要毕业了,多交一个朋友多一份不舍,投缘知己天各一方的感觉实在不好。
但我随即想起了顾城的《避免》:
你说/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所以/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
然后想,何不说,都要毕业了,朋友多交一个赚一个呢。
喝酒
据说,酒量可以遗传。
我爸一杯就睡,我妈千杯不醉。
所以他们两个很想知道我像谁。
终于有天晚上,我们三个摆了三个酒杯,推杯换盏起来。一餐将毕,老爸表情沉痛地长叹一声——“看来我是咱家酒量最差的人啊!”
我从不觉得酒好喝。有几个亲戚,吃饭的时候总喝红酒兑雪碧,家人都说糟蹋了红酒,我倒觉得糟蹋了雪碧。
喝酒唯一能带给我的一点愉悦是微醺时候脸颊的绯红,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脸皮也在变厚吧,我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脸红的感觉了,除非喝酒。
你还记得脸红的感觉么?一开始只是觉得热,怀疑自己是不是衣服穿得有点多,后来发现用手摸脸的时候感觉手指冰凉,脸颊烫得好像可以滴出血,头脑中浮现出自己皮肤下的颧骨通红透明的样子。
我记忆中上一次在不喝酒的情况下有这种感觉还是初中,中午在食堂吃饭,他和一群男生一起吃,他坐在他们桌子的最右边,我和一群女生一起吃,我坐在我们桌子的最左边。我们不对视,不说话,各吃各的饭。我在男孩女孩们的起哄声中故作镇定慢条斯理地吃饭,但我看着饭菜,知道自己的脸一定比碗里的鲜辣椒还红,比阿姨刚从锅里捞出的红烧肉还烫。
除了这一点点脸红的感觉,喝酒再不能带给我任何愉悦。酒精对每个人的作用不同,对我,恰恰是为所有刻意关闭的痛苦回忆拉开闸门。我觉得我这个人心里有些阴暗,越是不愉快的事,我记得越牢,经年累月不忘掉,只是我很少去回忆,总在触到边界时就及时刹住。
酒精的作用就是让我刹不住车,小时候生的病,在学校受到的欺负,青春期干过的蠢事,恋爱里说错的话,没来得及讲清楚的误解,错过又后悔的事,一股脑地全涌上来。不停地说,对着天对着人对着布娃娃,身边的人跟我说你醉了休息会吧别说了,我知道我很清醒只是酒醉把这些事一件件摆了出来,我记得起每个细节,好像重新经历一遍。
酒让我大哭。
但是呢,下一次,酒还是要喝的,醉去醒来还复醉。就像下一个朋友,还是要交的,相聚离别又团圆。笑完了哭,哭过了再笑,醉时想起的事要认真体会,朋友渐远的时候还是尽力挽留。
活着不过是循环往复,笑和哭让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