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感小札(十一)
傍晚看到一句师姐的话:“我知道我是张白纸,我知道我要学的东西很多,我知道有一天我不会做别人的工人,而是自己的自己。”想到身为大四狗的自己,刚从考研战场上厮杀下来,前途未卜,惶恐不安。可她却一直方向明确,信念坚定,真叫我佩服! 考研,是从大三上就决定的。而决定考外校,则是从九月中才定下来的。别人对母校大都是由不接受到逐渐接受进而喜爱上的过程,而我却恰相反。对于北语,我说不上讨厌,其实对它有种说不清的感情,大概只是因为某些人某些事对它渐渐地感情淡了。我清楚地记得入学报到时看到学生宿舍11号楼和15号楼时的情景,当时我第一感觉是莫名的熟悉——不像别的大学那样看上去冷冰冰的仅仅是将来要住四年的房子,而是要在这里生活四年的地方。随后院里的入学教育的安排也都很人性化,让我深深感觉到自己选择北语真没错。大概是从大三开始,我在外面做与专业相关的实习,了解到市场上对于北语对外汉语的反馈并不乐观。尽管北语长期以来占据对外汉语专业龙头老大的位子,但随着全国包括北师、暨大、南大、南师大、南开等在内的各大高校相继加入,尤其是北大,对北语的形势其实是很不利的。再加上北语高层领导固步自封,再过几十年很难说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不是自黑,其实想到这我忽然想哭,我很爱北语,几年来在钟灵毓秀的北语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安静和简单。人文的老师,也都很谦和,在专业上也都称得起“对外汉语第一”的名号。 然而,还是毅然外考。中间有爸爸的因素,不过我想更多的还是我自己的想法吧。当时很纠结,在北师徘徊了近一周,而且曾为之看过他们的讲义和资料,也不知为什么当时是什么都看不进去,因为北语跟北师的体系不同,所列出的参考书目也是不同的,而且北师的报录比简直触目惊心。其实,我现在所报考的这所高校的报录比也……所以,考完后,我才这么害怕。要400方能到复试这简直是要叫人发疯。在考场上其实我都几乎要无望、无助,至于发挥,说不上好坏,就这样吧。时间走了,再不回了,纵使我再后悔莫及也只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过,在北航考试的两天,确是我所怀念的。在那个考场里的同学都是北京高校里考到全国各地的,男多于女(其实是后来问我这个问题,我之时并未在意),他们报考的什么学校我不清楚,不过我只知道他们答题特快,一说可以提前交卷就有人陆陆续续地交卷走人了。发给我的草稿纸我几乎没怎么用,不是用不着,是我写字慢实在没时间打草稿,所以我的卷面跟平时比并不是很干净。 那天和同学出去玩,玩到兴头时忽然姐姐来电问我考试情况。我说并不很好,本想得到她的宽慰,但她失落的声音让我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其实,考试结束当晚,在大家都在欢呼庆祝的时候,我并不开心。尽管慢慢地觉得自己其实答得并没很差,不过还是会忐忑不安。你能理解吗?大概是不会。因为,这个专业全国只招*人。也就是,这次考试是个单向聚合。 但是为梦想努力的那段时间是这几年里最有价值的日子。 再过几天啊,大四上也要彻底结束,迎来在北语最后的寒假。有些计划,没心情去实现,现在只想赶紧找个地儿去“疗伤”。其实,不仅仅是考研后综合症,还有其他的。另外,还得准备专八,虽然些微看了几眼专八的卷子觉得很难很难,但是还是该准备的准备。2015年,愿好! PS:时间走了,谁还在等呢?有些东西现在不珍惜,以后怕是相见再难;有些句子以前看不懂,成熟了回过头看才顿悟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