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眼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研究方法与逻辑演推
亚细亚生产方式最早在《马恩选集》(第2卷第83页)提出,具体译文是: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而斯大林将此假说发展提高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以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先前,我国也曾展开过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大论战,但是结果莫衷一是,观点林立。而笔者打算以马克思这一主体对象入手,以逻辑推演来考释亚细亚生产方式。虽只是方法论的述说,还望不吝赐教。
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马恩选集》这段话,可以看出重点在于演进二字,何为演进,即演变进化,就是说由低等到高等、由原始到先进。而马克思这段话是根据研究西欧社会的发展而提出的,那么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大体指的是西欧地区,分别对应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近代。(当然,也有斯大林说的那样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是针对世界整体来说的,是世界性的的可能性,对此我们就有必要全面阅读《马恩选集》以至于其他马克思的著作,看看在马克思眼中,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到底指的是欧洲还是世界性的,笔者这里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是其指的是欧洲)而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的,那么可以看出其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是欧洲所没有的,亚洲独立存在的。其次,将亚细亚的放在演进首链,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这一经济形态是原始的,低级的。有人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西欧古典的是同一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途径,我不敢苟同。从马克思的话语特别是通过演进一词就可看出其认为亚细亚的比古代的低级、原始,有一种替代的关系,而非一种共生的关系。据此也有人认为,那么在马克思眼中,亚细亚生产方式可能是原始形态或者是介于原始形态与古典形态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对于这个我不置可否,有一定的道理,也体现出了亚细亚的比古代的低级,但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同时,也就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短暂的,是属于某个阶段的,而否定了亚洲形态是连续的,一以贯之的。
值得说明的是,马克思将亚洲形态只概括为亚细亚的,而将欧洲形态概括为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一方面,可能是他对于亚洲具体情况不像对于欧洲那么了解,所以笼而统之,概括为亚细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说,马克思认为,亚洲形态是连续的,一以贯之的,可能上古、中古、近代都有这种形态或者说形态的遗存痕迹。而马克思眼中又是以亚洲哪一地区作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蓝本或者说是典型呢,是中东两河流域区、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区、还是东亚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区。(我在这里之所以不用文明区,是因为如果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亚细亚的是比较低级原始的,那么再称其为文明区就不太贴切了)国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怎样的,必拿我国举例子,找史料,认为中国就是马克思眼中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典型,我认为这既犯了中国中心论世界观上的错误,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体对象本身或者说不符合西方学者这一大的整体的世界观惯性的。所以,考虑到地缘因素与联系的紧密程度,我认为在马克思眼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典型应该是中东。所以,想要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到底指的是什么就有必要了解中东西亚的历史与社会面貌。而在这个中东西亚的大框架下,马克思有时主要或者说更加看重那个时期,是上古两河流域波斯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还是奥斯曼土耳其时期。这就涉及到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两种认识。如果说亚洲形态是连续的,那么它是一种逐渐衰落以至于演进到其他生产方式的过程。还是一种在一段时期、长时期甚至整个历程中处于加深以至于日趋典型的过程。而到底是哪种过程就需要对于中东西亚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连贯的全局性的理解。对于到底是衰落历程还是深化历程的理解,就决定了我们应该选取中东西亚哪个阶段的史料作为我们研究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点。值得说明是,到底是哪种历程,不是我们说了算,要看马克思是如何理解的。
另外,就像马克思所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既然亚细亚的与欧洲诸形态是不一样的,是独立存在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欧洲(更侧重于西欧)历史与社会情况(至少了解欧洲古典时期的),以通过对于欧洲诸形态的理解特征认识反推出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底是怎么样的。
言而总之,我们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解不能以个人或者本国为中心,而更应考虑马克思本人或者说其所代表的一大批欧洲人是怎么看的,是站在哪一角度与立场来看而不是我们自己怎么看。其次,对于其之理解,笔者认为真实的欧洲、亚洲(主要指中东)历史是其次,而更应该参考马克思的著作与观点。
抱歉的是,笔者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底是什么没有说明,而只提供方法论,治史门径的指引,鉴于学识,难免疏漏,还望同仁指正。
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马恩选集》这段话,可以看出重点在于演进二字,何为演进,即演变进化,就是说由低等到高等、由原始到先进。而马克思这段话是根据研究西欧社会的发展而提出的,那么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大体指的是西欧地区,分别对应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近代。(当然,也有斯大林说的那样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是针对世界整体来说的,是世界性的的可能性,对此我们就有必要全面阅读《马恩选集》以至于其他马克思的著作,看看在马克思眼中,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到底指的是欧洲还是世界性的,笔者这里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是其指的是欧洲)而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的,那么可以看出其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是欧洲所没有的,亚洲独立存在的。其次,将亚细亚的放在演进首链,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这一经济形态是原始的,低级的。有人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西欧古典的是同一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途径,我不敢苟同。从马克思的话语特别是通过演进一词就可看出其认为亚细亚的比古代的低级、原始,有一种替代的关系,而非一种共生的关系。据此也有人认为,那么在马克思眼中,亚细亚生产方式可能是原始形态或者是介于原始形态与古典形态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对于这个我不置可否,有一定的道理,也体现出了亚细亚的比古代的低级,但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同时,也就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短暂的,是属于某个阶段的,而否定了亚洲形态是连续的,一以贯之的。
值得说明的是,马克思将亚洲形态只概括为亚细亚的,而将欧洲形态概括为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一方面,可能是他对于亚洲具体情况不像对于欧洲那么了解,所以笼而统之,概括为亚细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说,马克思认为,亚洲形态是连续的,一以贯之的,可能上古、中古、近代都有这种形态或者说形态的遗存痕迹。而马克思眼中又是以亚洲哪一地区作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蓝本或者说是典型呢,是中东两河流域区、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区、还是东亚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区。(我在这里之所以不用文明区,是因为如果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亚细亚的是比较低级原始的,那么再称其为文明区就不太贴切了)国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怎样的,必拿我国举例子,找史料,认为中国就是马克思眼中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典型,我认为这既犯了中国中心论世界观上的错误,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体对象本身或者说不符合西方学者这一大的整体的世界观惯性的。所以,考虑到地缘因素与联系的紧密程度,我认为在马克思眼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典型应该是中东。所以,想要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到底指的是什么就有必要了解中东西亚的历史与社会面貌。而在这个中东西亚的大框架下,马克思有时主要或者说更加看重那个时期,是上古两河流域波斯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还是奥斯曼土耳其时期。这就涉及到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两种认识。如果说亚洲形态是连续的,那么它是一种逐渐衰落以至于演进到其他生产方式的过程。还是一种在一段时期、长时期甚至整个历程中处于加深以至于日趋典型的过程。而到底是哪种过程就需要对于中东西亚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连贯的全局性的理解。对于到底是衰落历程还是深化历程的理解,就决定了我们应该选取中东西亚哪个阶段的史料作为我们研究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点。值得说明是,到底是哪种历程,不是我们说了算,要看马克思是如何理解的。
另外,就像马克思所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既然亚细亚的与欧洲诸形态是不一样的,是独立存在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欧洲(更侧重于西欧)历史与社会情况(至少了解欧洲古典时期的),以通过对于欧洲诸形态的理解特征认识反推出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底是怎么样的。
言而总之,我们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解不能以个人或者本国为中心,而更应考虑马克思本人或者说其所代表的一大批欧洲人是怎么看的,是站在哪一角度与立场来看而不是我们自己怎么看。其次,对于其之理解,笔者认为真实的欧洲、亚洲(主要指中东)历史是其次,而更应该参考马克思的著作与观点。
抱歉的是,笔者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底是什么没有说明,而只提供方法论,治史门径的指引,鉴于学识,难免疏漏,还望同仁指正。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