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
刘慈欣的作品里所呈现出来的美学风格,很是恢弘、大气,颇具阳刚之气。他在小说里写到一个好玩的现象,说是往后的社会,男子气概会越来越匮乏。反言之,便是人类的审美越来越中性化。女人们看一个男人帅不帅,并不是看他肌肉有多发达、线条有多粗犷、力量有多强,而是看他脸蛋有多么俊俏、性格有多么温柔。
事实上,这种审美趋势的变迁,我们可以在日本漫画里找到佐证。三十年前的日本漫画,无一充满着力量型人物,像是卡卡罗特、健次郎等,他们都是肌肉线条分明的男人,具备着强悍的力量以及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意志。而到了如今,我们去观察漫画里的主人公,无一趋向于女性化,肌肉变少了,脸蛋俊俏了。一个明显的例子,富坚义博在《全职猎人》中塑造了一个酷拉皮卡——有着金黄色的过耳中短发、脸蛋美丽、穿着一件疑似长裙的衣服——令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疑惑着酷拉皮卡的性别。与此相对应的是,三十年前的日本漫画里的男主人公往往是具备混混性格的,如不爱学习、爱打架、不守规则等,而到了现在则变成学习、体育、活动样样精通的全能人才。
小白在《镜子里面有妖精》一文中,对色情有一个精彩的定义:“色情是廉耻观念的产物,廉耻是色情的边界,是色情的背景,也是色情的尺度,色情本身无法定义自己及,是贞洁观和廉耻感定义了色情”。我们在此略作延伸,便可发现,色情乃是道德的产物,乃是文明的产物——可见,性爱、裸体其实并无多少害处,而当我们脑海中有道德的律令、文明的教条之后,这些东西也随之变得肮脏不洁了。我们预设性爱、裸体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并以此来防范性爱、裸体的泛滥——可以说,小白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男色审美变迁现象是至关重要的钥匙。
与色情相同,男色审美也是文明的产物。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崇尚男风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在《金瓶梅》一书中,来自福建的官员,对于男风是有着本能式的喜爱,乃至于人们对于福建官员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不过,更为精彩的还是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小说第三十回,季苇萧因见杜慎卿爱男美,便说道观里有风流道士来霞。杜慎卿到道观里一看,那来霞道士却是个五十来岁、满脸络腮胡的肥胖男子。杜慎卿的遭遇一时成为儒林里的笑谈,但杜慎卿并不恼火季苇萧。为何?因为杜慎卿认为季苇萧“事做的还不俗”。可见,在当时男风是件雅事。雅,那就是有点文化的气息和味道了。
人有闲情,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色情。根植于人之本性的欲望,经过道德和文明的洗礼,会逐渐规范化和理想化。比如说,在韩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两个英俊的男人付出一切地讨女主人公欢心。在这里,女主人公便是中心,地球都在围绕着她转。众星拱月的情景谁不喜欢?女人们可以在韩剧里得到最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韩剧的男人们,是女观众们对审美对象理想化的结果。
男色审美的趋势,究其背后原因,私以为与社会发展有关系。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审美便会便得越精细。所谓精细,便是越来越具备着理想主义的色彩。试想一下,在农耕时代,最受欢迎的男性是什么样的?自然是能干活的。猪八戒最初能讨得高太公、高翠兰的欢心,是因为他长得五大三粗,干起活来堪比三个男人。而到了现代社会,体力优势被无限稀释。一个人的能力不在局限于体力上,而在于智力、修养、性格等方方面面上。工作不再靠体力,而是靠智力。所以,在精细化的现代社会里,也就不难理解粗人会受到冷落了。
而男人们的角色,也不像是在传统社会里,扮演着强权和权威的角色,不可侵犯与不可亵玩。作为一个审美对象,男人们也要为女性“袒胸露乳”。彭于晏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不但大秀身材,还湿身无数次。所以,最能体现男女平等的,是在审美的权力和尺度上。
事实上,这种审美趋势的变迁,我们可以在日本漫画里找到佐证。三十年前的日本漫画,无一充满着力量型人物,像是卡卡罗特、健次郎等,他们都是肌肉线条分明的男人,具备着强悍的力量以及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意志。而到了如今,我们去观察漫画里的主人公,无一趋向于女性化,肌肉变少了,脸蛋俊俏了。一个明显的例子,富坚义博在《全职猎人》中塑造了一个酷拉皮卡——有着金黄色的过耳中短发、脸蛋美丽、穿着一件疑似长裙的衣服——令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疑惑着酷拉皮卡的性别。与此相对应的是,三十年前的日本漫画里的男主人公往往是具备混混性格的,如不爱学习、爱打架、不守规则等,而到了现在则变成学习、体育、活动样样精通的全能人才。
小白在《镜子里面有妖精》一文中,对色情有一个精彩的定义:“色情是廉耻观念的产物,廉耻是色情的边界,是色情的背景,也是色情的尺度,色情本身无法定义自己及,是贞洁观和廉耻感定义了色情”。我们在此略作延伸,便可发现,色情乃是道德的产物,乃是文明的产物——可见,性爱、裸体其实并无多少害处,而当我们脑海中有道德的律令、文明的教条之后,这些东西也随之变得肮脏不洁了。我们预设性爱、裸体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并以此来防范性爱、裸体的泛滥——可以说,小白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男色审美变迁现象是至关重要的钥匙。
与色情相同,男色审美也是文明的产物。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崇尚男风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在《金瓶梅》一书中,来自福建的官员,对于男风是有着本能式的喜爱,乃至于人们对于福建官员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不过,更为精彩的还是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小说第三十回,季苇萧因见杜慎卿爱男美,便说道观里有风流道士来霞。杜慎卿到道观里一看,那来霞道士却是个五十来岁、满脸络腮胡的肥胖男子。杜慎卿的遭遇一时成为儒林里的笑谈,但杜慎卿并不恼火季苇萧。为何?因为杜慎卿认为季苇萧“事做的还不俗”。可见,在当时男风是件雅事。雅,那就是有点文化的气息和味道了。
人有闲情,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色情。根植于人之本性的欲望,经过道德和文明的洗礼,会逐渐规范化和理想化。比如说,在韩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两个英俊的男人付出一切地讨女主人公欢心。在这里,女主人公便是中心,地球都在围绕着她转。众星拱月的情景谁不喜欢?女人们可以在韩剧里得到最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韩剧的男人们,是女观众们对审美对象理想化的结果。
男色审美的趋势,究其背后原因,私以为与社会发展有关系。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审美便会便得越精细。所谓精细,便是越来越具备着理想主义的色彩。试想一下,在农耕时代,最受欢迎的男性是什么样的?自然是能干活的。猪八戒最初能讨得高太公、高翠兰的欢心,是因为他长得五大三粗,干起活来堪比三个男人。而到了现代社会,体力优势被无限稀释。一个人的能力不在局限于体力上,而在于智力、修养、性格等方方面面上。工作不再靠体力,而是靠智力。所以,在精细化的现代社会里,也就不难理解粗人会受到冷落了。
而男人们的角色,也不像是在传统社会里,扮演着强权和权威的角色,不可侵犯与不可亵玩。作为一个审美对象,男人们也要为女性“袒胸露乳”。彭于晏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不但大秀身材,还湿身无数次。所以,最能体现男女平等的,是在审美的权力和尺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