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语】《雨巷》的诞生到没落
《雨巷》
http://cmfs.cuc.edu.cn/music/yuxiang.mp3
词曲 杨茜
演唱 朱昭奇
制作 郑楠
我想去追 却不见丁香飞
我想去飞 却不见你跟随
我想跟随 却没有理由去累
我想去爱 却无法感觉
丁香的泪 是悄然的凄美
我襟上的水 是悠长的伤悲
云是丰碑 记录了你的怯退
擦身而过 总有人后悔
我只想日夜在这雨巷辗转
荡尽我胸中哀怨漪涟。
点点滴滴 谁的冷泪
莫让那把纸伞遮住艳阳天
就让我日夜在这雨巷徘徊
看你消失在虚无缥缈间
你的背影渐去渐远
我的惆怅寂寥依然浮现
经某位高人指点,说网上这首歌很红,有老师在上课学习戴望舒诗歌的时候就先放了这首歌。受宠若惊。赶紧在网上一搜,发现在网上找它的人还不在少数,大致意见是喜欢其中的小清新,小意境,小悲情,对,“悲情浪漫”,只恨自己太淡定,当时没有乘胜追击,把它买个好价格,就让它这样灰头土脸流落民间。像黄雅莉的《蝴蝶泉边》当时也是我们校园原创歌曲出来的,不过还亏得它流传到民间,
其实真不觉得自己写的有多好,只是怀念当初写歌时的那种美好的心境,那种创作的本能,那种最自然状态的灵感,是现在的我,再也回不去的了。真可谓——
自古多情空于恨,由来才女伤仲永啊!
高一时候学戴望舒的《雨巷》,结合当时自己单恋的心境,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傍晚,这首歌就冒出来了。刚成型的时候是这样的:“我想喝水,却没有水可喝,我想吃饭,却没有饭好吃。我想。。。”想得全是些吃喝拉撒生活细节,全无意境可言,唱得我妈眼冒金星,强迫我改词,随即改为附庸风雅,这首歌就这样冒出来了。写好以后,也不敢跟人看,就唱给了几个好朋友听,反响一般,就这么掖着吧,后来高三去考北广面试的时候,老师要我展示才艺,我想来想去,我没啥才艺啊,就跟老师唱了这首歌。后来竟然也考上北广了,但我觉得肯定不是这首歌的原因,是因为亲爱的蔡卫老师跟我目光中有交流,有碰撞。。。
大一时分,来自边陲小城的我在都市的靓女型男中竟然显出了一份难得的清纯气质,于是校园原创歌曲大赛,本来没信心参加,后来一转念,这首歌不是清纯嘛,在电声交加中,这首歌说不定还能找到一点失落的知音呢。和小朱一合计,他十分愿意加入,于是就走起来呗。当时我还是个要面子的羞涩的大一女生啊,自己有不懂制作,只好辗转打听到有个功力很强人品很好的郑楠师哥,就开始死缠烂打了。郑楠师哥当时已经是我们文艺系里很红的人了。制作水平早已越过了学生作业水平,直接签约索尼还是华纳什么的了。压力很大得和小朱老郑交流完意见,压力很大的白借人家的录音棚,好在这是广院,只要脸皮厚,不愁没有资源。新歌小样录出来的时候,放在宿舍的DVD 机里,还有立体声,在窄小憋闷的空间里环绕,我觉得心里一块好大的石头放了下来。感谢小朱和师哥,你们的完美演绎让曾经一个飘忽的情绪凝固成了一个丰碑。
比赛的时候,由于小朱的人气和郑哥的制作精良,直至决赛。当时评委是高晓松,他喜欢刘是的前卫,我也喜欢那样的歌,我觉得那是音乐,我的最多是一团情绪而已,虽然歌曲各项指标都在前面,但是综合起来得了个四名,没拿到奖,不过还是很开心啊,小朱成了好多女生的粉丝哈哈,我是过把瘾就死的人,歌红不红就跟我没关系了。
后来放假回家,把这首歌放给那个让我惆怅的男生听,他也没啥反应。没啥反应就没啥反应吧,
反正一桩心愿是完完整整的完成了。那些动容那些爱,是岁月和生活给我的,不是你给我的。
今年8月回北京,碰到已经定居北京的彭愚,那个大学时代陪我走遍京城的彭愚,忽然拿出手机,说,你看,我还有这个,雨声响起,是雨巷,我当时的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些动容那些爱,原来在我们的心里都曾经那么深情的存在过啊。
音乐回响在耳畔,我就永远不会遗忘,这是信念,信念。
http://cmfs.cuc.edu.cn/music/yuxiang.mp3
词曲 杨茜
演唱 朱昭奇
制作 郑楠
我想去追 却不见丁香飞
我想去飞 却不见你跟随
我想跟随 却没有理由去累
我想去爱 却无法感觉
丁香的泪 是悄然的凄美
我襟上的水 是悠长的伤悲
云是丰碑 记录了你的怯退
擦身而过 总有人后悔
我只想日夜在这雨巷辗转
荡尽我胸中哀怨漪涟。
点点滴滴 谁的冷泪
莫让那把纸伞遮住艳阳天
就让我日夜在这雨巷徘徊
看你消失在虚无缥缈间
你的背影渐去渐远
我的惆怅寂寥依然浮现
经某位高人指点,说网上这首歌很红,有老师在上课学习戴望舒诗歌的时候就先放了这首歌。受宠若惊。赶紧在网上一搜,发现在网上找它的人还不在少数,大致意见是喜欢其中的小清新,小意境,小悲情,对,“悲情浪漫”,只恨自己太淡定,当时没有乘胜追击,把它买个好价格,就让它这样灰头土脸流落民间。像黄雅莉的《蝴蝶泉边》当时也是我们校园原创歌曲出来的,不过还亏得它流传到民间,
其实真不觉得自己写的有多好,只是怀念当初写歌时的那种美好的心境,那种创作的本能,那种最自然状态的灵感,是现在的我,再也回不去的了。真可谓——
自古多情空于恨,由来才女伤仲永啊!
高一时候学戴望舒的《雨巷》,结合当时自己单恋的心境,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傍晚,这首歌就冒出来了。刚成型的时候是这样的:“我想喝水,却没有水可喝,我想吃饭,却没有饭好吃。我想。。。”想得全是些吃喝拉撒生活细节,全无意境可言,唱得我妈眼冒金星,强迫我改词,随即改为附庸风雅,这首歌就这样冒出来了。写好以后,也不敢跟人看,就唱给了几个好朋友听,反响一般,就这么掖着吧,后来高三去考北广面试的时候,老师要我展示才艺,我想来想去,我没啥才艺啊,就跟老师唱了这首歌。后来竟然也考上北广了,但我觉得肯定不是这首歌的原因,是因为亲爱的蔡卫老师跟我目光中有交流,有碰撞。。。
大一时分,来自边陲小城的我在都市的靓女型男中竟然显出了一份难得的清纯气质,于是校园原创歌曲大赛,本来没信心参加,后来一转念,这首歌不是清纯嘛,在电声交加中,这首歌说不定还能找到一点失落的知音呢。和小朱一合计,他十分愿意加入,于是就走起来呗。当时我还是个要面子的羞涩的大一女生啊,自己有不懂制作,只好辗转打听到有个功力很强人品很好的郑楠师哥,就开始死缠烂打了。郑楠师哥当时已经是我们文艺系里很红的人了。制作水平早已越过了学生作业水平,直接签约索尼还是华纳什么的了。压力很大得和小朱老郑交流完意见,压力很大的白借人家的录音棚,好在这是广院,只要脸皮厚,不愁没有资源。新歌小样录出来的时候,放在宿舍的DVD 机里,还有立体声,在窄小憋闷的空间里环绕,我觉得心里一块好大的石头放了下来。感谢小朱和师哥,你们的完美演绎让曾经一个飘忽的情绪凝固成了一个丰碑。
比赛的时候,由于小朱的人气和郑哥的制作精良,直至决赛。当时评委是高晓松,他喜欢刘是的前卫,我也喜欢那样的歌,我觉得那是音乐,我的最多是一团情绪而已,虽然歌曲各项指标都在前面,但是综合起来得了个四名,没拿到奖,不过还是很开心啊,小朱成了好多女生的粉丝哈哈,我是过把瘾就死的人,歌红不红就跟我没关系了。
后来放假回家,把这首歌放给那个让我惆怅的男生听,他也没啥反应。没啥反应就没啥反应吧,
反正一桩心愿是完完整整的完成了。那些动容那些爱,是岁月和生活给我的,不是你给我的。
今年8月回北京,碰到已经定居北京的彭愚,那个大学时代陪我走遍京城的彭愚,忽然拿出手机,说,你看,我还有这个,雨声响起,是雨巷,我当时的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些动容那些爱,原来在我们的心里都曾经那么深情的存在过啊。
音乐回响在耳畔,我就永远不会遗忘,这是信念,信念。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