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MA
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C hina E conomics and M anagement A cademy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是顺应中央财经大学建设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宗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研究教学机构。研究院借鉴世界著名大学(主要是美国在经济学教学领先的学校)的教学体系,引进世界一流的教材和师资,并结合中国的特色,设置科学的经济学、管理学教学和研究体系,以培养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研究人才。
研究院聘用包括哈佛大学瓦格纳经济学讲座教授罗伯特·巴罗、麻省理工学院和法国图卢兹大学经济学教授让·梯诺尔、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夏威尔·萨拉-伊-马丁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指导研究院工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同时,我院还拥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大学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
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致力于通过国际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采取国际一流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方法论和研究工具,培养既能分析解决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又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研究人才
学术委员会( Academic Committee ):
Alberto Alesina ( Harvard University )
Jushan Bai ( New York University )
Robert Barro ( Harvard University )
Xiaohong Chen ( New York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
Hanming Fang ( Yale University )
James Heckman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Bengt Holmstrom ( MIT )
Han Hong ( Stanford University )
Nobu Kiyotaki ( Princeton University )
Edward P. Lazear ( Stanford University )
Robert Lucas, Jr.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Eric Maskin ( IAS, Princeton )
Paul Milgrom ( Stanford University )
Robert Mundell ( Columbia University )
Roger Myerson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James Riedel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Xavier Sala-i-Martin ( Columbia University )
Ilya Segal ( Stanford University )
Shouyong Shi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Jean Tirole ( IDEI,Toulouse University, MIT )
Stephen J. Turnovsky ( Washington University, Seattle )
Wei Xiong ( Princeton University )
Chi-wa Yuen ( Hong Kong University )
Heng-fu Zou ( World Bank, Peking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 )
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
Eric Maskin ( IAS, Princeton )
Heng-fu Zou ( World Bank, Peking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
名誉院长: Robert Barro ( Harvard University )
执行院长: James Riedel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院长顾问: 金 菁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 )
院长助理: 汪雄剑 (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
党总支副书记: 王俊华 团总支书记: 闫黎丽
教学干事: 张定胜 (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 ) 特聘教授,兼职访问教授和研究员:
艾恒杰 ( 杜克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 )
陈 旗 ( 杜克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
邓 怡 ( 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
黄晓东 ( 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副教授 )
李 彤 ( 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系教授 )
刘庆民 ( 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
苗建军 ( 波士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
施贤文 ( 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 )
石 岚 ( 华盛顿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
孙鸿飞 ( 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 )
孙一啸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系助理教授 )
谭 伟 (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经济系助理教授 )
文 一 (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分行研究部研究员 )
武 涛 (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达拉斯分行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 )
徐 熠 ( 宾州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 )
张玉哲 ( 爱荷华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
授课教师: 任课教师 简介
艾恒杰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杜克大学金融系助教授。
曹 睿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
陈 若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
邓 健 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研究方向:流体动力学,汉密尔顿系统。
杜 渡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资产定价,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
桂宏伟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数理经济学,对策论和产业经济学。
黄帆畅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激励理论。
金 菁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财政,发展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
金 涛 罗彻斯特大学数学系博士。
李 斌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李 慧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激励理论,拍卖理论和产业经济学。
李 楠 2004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李 伟 佛罗里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会计学。
李向阳 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应用计量经济学,公司财务。
刘高全 宾西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经济系助教授;研究方向:契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
刘 劲 2005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
刘千秋 2003年获美国西北大学金融学博士,夏威夷大学助教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
刘庆民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博弈论,微观经济理论。
卢远瞩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
罗雨雷 200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货币银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
涂 俊2004年获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士分校金融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资本市场,资产定价。
汪雄剑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增长,公共财政。
王小彤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
肖志国 威斯康星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尹 沛 密苏里大学数学系博士。
余 斌 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拍卖理论。
张定胜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张玉哲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爱荷华大学经济学系助教授;研究方向:动态经济学。
赵 颖 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应用微观经济学。
朱晓康 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访问教授: Robin Boadway Queen\'s University
Michele Boldri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elmuth Cremer IDEI, Toulouse University
Jacques Cremer IDEI, Toulouse University
Xueliang D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Glenn Ellison MIT
Sara Ellison MIT
Mark Fung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Edward Glaeser Harvard University
Christian Gollier IDEI, Toulouse University
Mikhail Golosov MIT
Peter Howitt Brown University
David Lev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les
Rachel McCleary Harvard University
Pierre Pestieau Liege University
Ariel Rubinstein New York University
Ilya Segal Stanford University
Jan Wern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博士后研究员:
葛玉好 (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王弟海 (研究方向: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教务秘书: 张巍巍 团支部书记: 张琪萱
行政秘书: 闫黎丽 学生工作秘书:王 军
cema--IAS之后全面推广老邹办学理念的地方--以上部分来自FLYTOM,以下部分来自一位ID为贾林州的网友
从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到中国高等研究院-----武大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的转向
武汉大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班由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高级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5月,其前身是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将研究教学领域拓展到哲学、历史、国学并正式改名为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中心由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邹恒甫教授创立,并得到数十位旅美、英、德、法学者的大力支持。其学术委员会由包括Jean-Jacques Laffont, Jean Tirole、Robert Barro, Eric Maskin等在内的近30位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组成;拥有国内外知名教授及讲座教授近40人。中心创立的宗旨是通过借鉴世界名校的教学体系,引进世界一流的教材和师资, 并结合中国的特色,为推动武汉大学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学、哲学、历史以及国学的 学术研究做出贡献。中心现开设数理金融与数理经济、中西比较哲学、世界历史和国学四个专业,在读学生人数约450人。其经济学教学完全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体系,采用英文教材,直接与国际接轨。短短几年当中(1998-2003),中心已培养出50多名学生到斯坦福大……
当然到这里都是后来大家知道的中心的辉煌成就了。
但是,从2005年10月开始,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学生完全被划入经管学院的旗下。在学生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本科生,硕士生,被划分到不同的专业。数理金融并入金融系,数理经济并入经济学系。国学班,世界历史,比较哲学也被划开。emba也被拿走了。整个的高级研究中心都被掏空,陷入瘫痪状态!邹恒甫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十几年的努力被武大“教改”打破。现在美丽的鲜花不过那时浇灌的结果而已!
但梦想并没有破灭!
2005年,中央财经大学成立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一个继承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传统的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再次在邹恒甫的努力之下成立。这次,更为精彩的故事得到了延续。
2008年4月5日,中国高等研究院(CIAS,CAAS,NIAS,NAAS)在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主任仍然为邹甫先生,顾问为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邹先生是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思路推进自己的教育与学术实践。据悉,二战之后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为世界重要的研究中心,许多重要的学科进展与理论在此提出,并出现了爱因斯坦、哥德尔、冯·诺依曼、奥本海默等在文理科方面有重大建树的世界级学者。
中国高等研究院(CIAS,CAAS,NIAS,NAAS)正式成立
中国高等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CIAS),China Academy for Advanced Study(CAAS),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NIAS), National Academy for Advanced Study(NAAS))于2008年4月5日在中央财经大学正式成立(排名不分先后).
院长:邹恒甫
顾问:刘道玉
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组:杨海棠(副教授,MIT理论物理博士), 沈维孝(正教授,东京大学数学博士);
刘清越 (副教授, 第一篇论文发表在数学最好期刊之一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王利萍(助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博士),刘耿(助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博士),王帅(助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学博士),邓健 (副教授,布朗大学数学博士),徐栩(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赫海龙(助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刘书茂(助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博士),余晓辉(助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博士),夏勇(助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博士),于慧敏(助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博士),金涛(罗切斯特大学代数拓扑学博士),陈酌(助教授,北京大学微分几何学博士)
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工程组:黄彬(助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统计学博士),涂建华(南开大学优化博士),沈震(清华大学在读优化博士),王小华(助教授,武汉大学数学博士),孟辉(助教授,南开大学统计概率博士),刘红(助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博士),张志飞(助教授,中国科学院系统控制理论博士),徐姿(助教授,中国科学院优化和统计博士),杨青山(武汉大学在读统计学博士),
国学和哲学组:邓晓芒(讲座教授,康德哲学),叶峰(Ph.D.,Princeton,教授,数理哲学),程炼(Ph.D.,Rice,教授,心灵哲学),丁四新(教授,先秦哲学),张志林(教授,科学哲学,分析哲学),杨柱才(教授,宋明理学),徐明(Ph.D.,Pittsburgh,教授,语言哲学和逻辑),问永宁(副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陈虎平(助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亓校盛(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海德格尔哲学),范江涌(特聘教师和CAAS在读研究生,巴门尼德哲学)
历史学组:牟发松(讲座教授,魏晋南北朝史),华喆(北京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生)
社会科学组:邹恒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钱勇(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丁学良(哈佛大学社会学和政府学博士),李桃(哈佛大学政府学博士),安志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曹睿(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其春(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金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刘宏(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经济学博士),卢远瞩(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乔方彬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裘骏峰(加拿大皇后大学经济学博士),沈春丽 (马里兰大学公共管理博士),沈震(清华大学在读优化博士),宋震(加拿大皇后大学经济学博士),田永革(加拿大皇后大学数学博士),汪秋泓(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管理博士),汪雄剑(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姚毅(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张定胜(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张永力(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经济学博士),张志祥(北京大学数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
工资待遇:助教授32万人民币;副教授40万人民币;教授48万人民币;讲座教授56万人民币.各学科一律同等待遇.普林斯顿的IAS有两种解释: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或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alary.独为神州惜(悉)大儒!吴宓当年以哈佛一硕士生当清华国学院院长,我恒甫是哈佛一博士.现在恒甫当院长为大家通过IMBA,IMPA,IEMBA摸钱搞后勤.如何?联系电邮:
Hzou@worldbank.org
xiongjianwang@yahoo.com.cn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30年成立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一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做最纯粹的尖端研究,而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压力的研究机构。研究院最有名的科学家莫过于爱因斯坦了。在其他地方也有基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建立的高等研究院。
历史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百货商人路易斯·邦伯格兄妹捐资建立的。为回报新泽西居民,他们原先希望捐款建立一个医疗机构。但是在教育家、高等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劝说下,他们选择在普林斯顿大学的附近成立了这个研究院。弗莱克斯纳是美国第一所研究性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毕业生,他的理念是建立一个纯理论研究的柏拉图式的学院。研究院不授予学位,所有成员都是获得过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研究院虽然和大学没有互属关系,但是有很深的渊源。研究院最早是借用普林斯顿数学系的办公室,主要人员如冯·诺依曼、范布伦也来自数学系。研究院的许多教授也同时兼职普林斯顿教授。
奥本海默在二战后曾长期任研究院的院长。
组织结构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底下有历史研究学院、数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以及一个新成立的理论生物研究计划。每个研究学院都有一个小规模的终身研究员团体,每年也会有一些访问学者作为补充。
固定研究人员
[编辑]数学
恩里科·蓬皮埃利(菲尔兹奖得主)
Jean Bourgain(菲尔兹奖得主)
Pierre Deligne(菲尔兹奖得主)
菲利普·格里菲斯
罗伯特·郎兰兹(沃尔夫奖得主)
Robert MacPherson
Atel Selberg(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得主)
Thomas Spencer
Vladimir Voevodsky(菲尔兹奖得主)
Avi Wigderson(奈望林纳奖得主)
自然科学
斯蒂芬·阿德勒(理论物理)
弗里曼·戴森(理论物理,沃尔夫奖得主)
彼得·哥尔德里奇(天体物理)
皮特·哈特(天体物理)
阿诺尔德·李汶(天体物理)
胡安·马尔达西那(理论物理)
内森·塞伯格(理论物理)
爱德华·威滕(理论物理,菲尔兹奖得主)
历史名人
爱因斯坦
哥德尔
冯·诺依曼
奥本海默
C hina E conomics and M anagement A cademy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是顺应中央财经大学建设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宗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研究教学机构。研究院借鉴世界著名大学(主要是美国在经济学教学领先的学校)的教学体系,引进世界一流的教材和师资,并结合中国的特色,设置科学的经济学、管理学教学和研究体系,以培养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研究人才。
研究院聘用包括哈佛大学瓦格纳经济学讲座教授罗伯特·巴罗、麻省理工学院和法国图卢兹大学经济学教授让·梯诺尔、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夏威尔·萨拉-伊-马丁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指导研究院工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同时,我院还拥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大学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
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致力于通过国际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采取国际一流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方法论和研究工具,培养既能分析解决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又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研究人才
学术委员会( Academic Committee ):
Alberto Alesina ( Harvard University )
Jushan Bai ( New York University )
Robert Barro ( Harvard University )
Xiaohong Chen ( New York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
Hanming Fang ( Yale University )
James Heckman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Bengt Holmstrom ( MIT )
Han Hong ( Stanford University )
Nobu Kiyotaki ( Princeton University )
Edward P. Lazear ( Stanford University )
Robert Lucas, Jr.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Eric Maskin ( IAS, Princeton )
Paul Milgrom ( Stanford University )
Robert Mundell ( Columbia University )
Roger Myerson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James Riedel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Xavier Sala-i-Martin ( Columbia University )
Ilya Segal ( Stanford University )
Shouyong Shi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Jean Tirole ( IDEI,Toulouse University, MIT )
Stephen J. Turnovsky ( Washington University, Seattle )
Wei Xiong ( Princeton University )
Chi-wa Yuen ( Hong Kong University )
Heng-fu Zou ( World Bank, Peking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 )
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
Eric Maskin ( IAS, Princeton )
Heng-fu Zou ( World Bank, Peking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
名誉院长: Robert Barro ( Harvard University )
执行院长: James Riedel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院长顾问: 金 菁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 )
院长助理: 汪雄剑 (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
党总支副书记: 王俊华 团总支书记: 闫黎丽
教学干事: 张定胜 (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 ) 特聘教授,兼职访问教授和研究员:
艾恒杰 ( 杜克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 )
陈 旗 ( 杜克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
邓 怡 ( 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
黄晓东 ( 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副教授 )
李 彤 ( 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系教授 )
刘庆民 ( 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
苗建军 ( 波士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
施贤文 ( 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 )
石 岚 ( 华盛顿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
孙鸿飞 ( 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 )
孙一啸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系助理教授 )
谭 伟 (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经济系助理教授 )
文 一 (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分行研究部研究员 )
武 涛 (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达拉斯分行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 )
徐 熠 ( 宾州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 )
张玉哲 ( 爱荷华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
授课教师: 任课教师 简介
艾恒杰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杜克大学金融系助教授。
曹 睿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
陈 若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
邓 健 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研究方向:流体动力学,汉密尔顿系统。
杜 渡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资产定价,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
桂宏伟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数理经济学,对策论和产业经济学。
黄帆畅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激励理论。
金 菁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财政,发展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
金 涛 罗彻斯特大学数学系博士。
李 斌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李 慧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激励理论,拍卖理论和产业经济学。
李 楠 2004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李 伟 佛罗里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会计学。
李向阳 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应用计量经济学,公司财务。
刘高全 宾西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经济系助教授;研究方向:契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
刘 劲 2005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
刘千秋 2003年获美国西北大学金融学博士,夏威夷大学助教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
刘庆民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博弈论,微观经济理论。
卢远瞩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
罗雨雷 200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货币银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
涂 俊2004年获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士分校金融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资本市场,资产定价。
汪雄剑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增长,公共财政。
王小彤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
肖志国 威斯康星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尹 沛 密苏里大学数学系博士。
余 斌 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拍卖理论。
张定胜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张玉哲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爱荷华大学经济学系助教授;研究方向:动态经济学。
赵 颖 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应用微观经济学。
朱晓康 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访问教授: Robin Boadway Queen\'s University
Michele Boldri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elmuth Cremer IDEI, Toulouse University
Jacques Cremer IDEI, Toulouse University
Xueliang D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Glenn Ellison MIT
Sara Ellison MIT
Mark Fung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Edward Glaeser Harvard University
Christian Gollier IDEI, Toulouse University
Mikhail Golosov MIT
Peter Howitt Brown University
David Lev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les
Rachel McCleary Harvard University
Pierre Pestieau Liege University
Ariel Rubinstein New York University
Ilya Segal Stanford University
Jan Wern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博士后研究员:
葛玉好 (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王弟海 (研究方向: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教务秘书: 张巍巍 团支部书记: 张琪萱
行政秘书: 闫黎丽 学生工作秘书:王 军
cema--IAS之后全面推广老邹办学理念的地方--以上部分来自FLYTOM,以下部分来自一位ID为贾林州的网友
从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到中国高等研究院-----武大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的转向
武汉大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班由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高级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5月,其前身是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将研究教学领域拓展到哲学、历史、国学并正式改名为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中心由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邹恒甫教授创立,并得到数十位旅美、英、德、法学者的大力支持。其学术委员会由包括Jean-Jacques Laffont, Jean Tirole、Robert Barro, Eric Maskin等在内的近30位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组成;拥有国内外知名教授及讲座教授近40人。中心创立的宗旨是通过借鉴世界名校的教学体系,引进世界一流的教材和师资, 并结合中国的特色,为推动武汉大学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学、哲学、历史以及国学的 学术研究做出贡献。中心现开设数理金融与数理经济、中西比较哲学、世界历史和国学四个专业,在读学生人数约450人。其经济学教学完全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体系,采用英文教材,直接与国际接轨。短短几年当中(1998-2003),中心已培养出50多名学生到斯坦福大……
当然到这里都是后来大家知道的中心的辉煌成就了。
但是,从2005年10月开始,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学生完全被划入经管学院的旗下。在学生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本科生,硕士生,被划分到不同的专业。数理金融并入金融系,数理经济并入经济学系。国学班,世界历史,比较哲学也被划开。emba也被拿走了。整个的高级研究中心都被掏空,陷入瘫痪状态!邹恒甫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十几年的努力被武大“教改”打破。现在美丽的鲜花不过那时浇灌的结果而已!
但梦想并没有破灭!
2005年,中央财经大学成立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一个继承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传统的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再次在邹恒甫的努力之下成立。这次,更为精彩的故事得到了延续。
2008年4月5日,中国高等研究院(CIAS,CAAS,NIAS,NAAS)在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主任仍然为邹甫先生,顾问为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邹先生是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思路推进自己的教育与学术实践。据悉,二战之后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为世界重要的研究中心,许多重要的学科进展与理论在此提出,并出现了爱因斯坦、哥德尔、冯·诺依曼、奥本海默等在文理科方面有重大建树的世界级学者。
中国高等研究院(CIAS,CAAS,NIAS,NAAS)正式成立
中国高等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CIAS),China Academy for Advanced Study(CAAS),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NIAS), National Academy for Advanced Study(NAAS))于2008年4月5日在中央财经大学正式成立(排名不分先后).
院长:邹恒甫
顾问:刘道玉
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组:杨海棠(副教授,MIT理论物理博士), 沈维孝(正教授,东京大学数学博士);
刘清越 (副教授, 第一篇论文发表在数学最好期刊之一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王利萍(助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博士),刘耿(助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博士),王帅(助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学博士),邓健 (副教授,布朗大学数学博士),徐栩(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赫海龙(助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刘书茂(助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博士),余晓辉(助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博士),夏勇(助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博士),于慧敏(助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博士),金涛(罗切斯特大学代数拓扑学博士),陈酌(助教授,北京大学微分几何学博士)
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工程组:黄彬(助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统计学博士),涂建华(南开大学优化博士),沈震(清华大学在读优化博士),王小华(助教授,武汉大学数学博士),孟辉(助教授,南开大学统计概率博士),刘红(助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博士),张志飞(助教授,中国科学院系统控制理论博士),徐姿(助教授,中国科学院优化和统计博士),杨青山(武汉大学在读统计学博士),
国学和哲学组:邓晓芒(讲座教授,康德哲学),叶峰(Ph.D.,Princeton,教授,数理哲学),程炼(Ph.D.,Rice,教授,心灵哲学),丁四新(教授,先秦哲学),张志林(教授,科学哲学,分析哲学),杨柱才(教授,宋明理学),徐明(Ph.D.,Pittsburgh,教授,语言哲学和逻辑),问永宁(副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陈虎平(助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亓校盛(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海德格尔哲学),范江涌(特聘教师和CAAS在读研究生,巴门尼德哲学)
历史学组:牟发松(讲座教授,魏晋南北朝史),华喆(北京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生)
社会科学组:邹恒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钱勇(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丁学良(哈佛大学社会学和政府学博士),李桃(哈佛大学政府学博士),安志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曹睿(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其春(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金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刘宏(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经济学博士),卢远瞩(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乔方彬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裘骏峰(加拿大皇后大学经济学博士),沈春丽 (马里兰大学公共管理博士),沈震(清华大学在读优化博士),宋震(加拿大皇后大学经济学博士),田永革(加拿大皇后大学数学博士),汪秋泓(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管理博士),汪雄剑(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姚毅(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张定胜(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张永力(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经济学博士),张志祥(北京大学数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
工资待遇:助教授32万人民币;副教授40万人民币;教授48万人民币;讲座教授56万人民币.各学科一律同等待遇.普林斯顿的IAS有两种解释: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或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alary.独为神州惜(悉)大儒!吴宓当年以哈佛一硕士生当清华国学院院长,我恒甫是哈佛一博士.现在恒甫当院长为大家通过IMBA,IMPA,IEMBA摸钱搞后勤.如何?联系电邮:
Hzou@worldbank.org
xiongjianwang@yahoo.com.cn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30年成立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一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做最纯粹的尖端研究,而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压力的研究机构。研究院最有名的科学家莫过于爱因斯坦了。在其他地方也有基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建立的高等研究院。
历史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百货商人路易斯·邦伯格兄妹捐资建立的。为回报新泽西居民,他们原先希望捐款建立一个医疗机构。但是在教育家、高等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劝说下,他们选择在普林斯顿大学的附近成立了这个研究院。弗莱克斯纳是美国第一所研究性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毕业生,他的理念是建立一个纯理论研究的柏拉图式的学院。研究院不授予学位,所有成员都是获得过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研究院虽然和大学没有互属关系,但是有很深的渊源。研究院最早是借用普林斯顿数学系的办公室,主要人员如冯·诺依曼、范布伦也来自数学系。研究院的许多教授也同时兼职普林斯顿教授。
奥本海默在二战后曾长期任研究院的院长。
组织结构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底下有历史研究学院、数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以及一个新成立的理论生物研究计划。每个研究学院都有一个小规模的终身研究员团体,每年也会有一些访问学者作为补充。
固定研究人员
[编辑]数学
恩里科·蓬皮埃利(菲尔兹奖得主)
Jean Bourgain(菲尔兹奖得主)
Pierre Deligne(菲尔兹奖得主)
菲利普·格里菲斯
罗伯特·郎兰兹(沃尔夫奖得主)
Robert MacPherson
Atel Selberg(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得主)
Thomas Spencer
Vladimir Voevodsky(菲尔兹奖得主)
Avi Wigderson(奈望林纳奖得主)
自然科学
斯蒂芬·阿德勒(理论物理)
弗里曼·戴森(理论物理,沃尔夫奖得主)
彼得·哥尔德里奇(天体物理)
皮特·哈特(天体物理)
阿诺尔德·李汶(天体物理)
胡安·马尔达西那(理论物理)
内森·塞伯格(理论物理)
爱德华·威滕(理论物理,菲尔兹奖得主)
历史名人
爱因斯坦
哥德尔
冯·诺依曼
奥本海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