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又一年
文/caesarphoenix
比起前两年,今年看电影比较少,大概四百多场次(包括重看的)。
今年上映的影片基本没怎么看,所以只是选一些自己看到的比较惊喜的吧。
1.爱我的人上火车 Ceux qui m'aiment prendront le train (1998)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839/
帕特里斯·谢侯(Patrice Chéreau)展堪称今年最大的惊喜之一,其中看了两遍的《爱我的人上火车》更是惊喜中的惊喜。这部影片仿佛阿伦·雷乃的《好戏还在后头》和《纵情一曲》的结合。开头到登上火车后的复杂人物关系呈现,伴随死者(在磁带中-可能是电台节目)讲述生平的音轨与情绪性音乐,多个表意系统巧妙的结合交互,教科书式的精彩。
2.大开眼戒 Eyes Wide Shut (1999)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0275/
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影展中的《2001太空漫游》早在去年就已看过4K版,所以这次展映最激动人心的便是《大开眼戒》,虽然看起来像是对像是安东尼奥尼《夜》的变奏,但妮可·基德曼对海军军官的叙述之后,影片进入了一种非常切肤的层面,每个人心中的“直男癌”都在经历一次流放之旅。(新的震惊不断出现,谜题无法解开,旧有框架的稳妥自由不再可以依赖。)
3.又一年 Another Year (2010)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18782/
迈克·李(Mike Leigh)这部影片极度精良,对主副线人物有着不同层次的同情,因而有些难忘。
4.地铁 Underground (1928)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279628/
安东尼·阿斯奎斯(Anthony Asquith)的这部影片也许永远不会成为最伟大的默片(《日出》那样的),但很可能是最惊人的。
5.倾国倾城 (1975)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5607/
李翰祥这部在影院重看,听到恭亲王说“你做了多么可怜的一个皇上呀”,整个近现代史(不管建构与否)铭刻在血肉记忆里的委屈伤心无可抑制。
“而寇连材、这个历史中不可能存在的人物(皇帝不急太监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代表着观众,回到了那个历史现场,为不能开口的我们开口、说出那些后见之明。”(当时短评)
6.忧郁症 Melancholia (2011)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086853/
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将难言的巨大压抑恐惧影像化,专注于心理,却又符合科幻最核心的诉求,生活在这小小的地球、仿佛坐拥无限的物质,却从本质上是如此的脆弱。两个女性和小孩最后在木枝搭就的cave里迎接末日,非常的可怕与诗意。想到《星云VII》里的短篇《后会有期》和电影Last Day on Earth。”(当时短评)
7.《武松与潘金莲》 (1938) 与《哈尔滨之夜》(1948)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5853103/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961979/
吴村的《武松与潘金莲》看了两遍,算是今年关于中国电影史的最大惊讶。
“系统性的将火焰作为潘金莲欲望的喻体:武松房内、潘金莲房内蜡烛及其火焰颤动的承接与被吹灭,雪天炭/柴炉的对话,持蜡烛找武松的主观跟镜头;黑白(暗光)分割银幕、潘金莲是黑中之白、武松是白中之黑;最后痛揭武松的虚伪并说出骇人情话,武松之刀指向自己。”(当时短评)
张天赐的《哈尔滨之夜》已经专门写了文章,发在《虹膜》2014年8月下。
8.源头 À l'origine (2009)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12814/
今年我写了关于泽维尔·吉亚诺利(Xavier Giannoli)的导演研究(《当代电影》2014年7月),他的这部影片确实还是很有些意思。
“骗子在冒充跨国公司为小镇修建高速公路的过程,完成了从认同资本到认同劳动(创造)与人情,全球化象征的高速公路、通过个人神话般的努力、变成了(反全球化)恢复人的意义的象征。在铲车上的舞蹈、黑夜里升起的点亮道路的球灯、在自己的路上插上一面旗。通过恢复社会的本意,个人的孤独被疗治。 ”(当时短评)
9.《黄金时代》(2014)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45939/
把许鞍华、李樯、汤唯的这部《黄金时代》放在这样一个序列里,不光是因为我在电影院看了两遍,而是我觉得虽然有一些缺点,但其中营造的时间浮岛真的可能具有穿透时间的力量。至于是不是走眼的偏爱,就交给时间和电影史吧。
10.年度影院观影十佳候选记录了十九部,其中基本是以前看过的,作为第十部吧。
http://www.douban.com/doulist/3444794/
再补充一篇文章一首歌吧:
戴锦华演讲:做现实主义者,求不可能之事——重访六十年代
http://www.guancha.cn/DaiJinHua/2013_01_06_118495.shtml
只得一生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5987627/
比起前两年,今年看电影比较少,大概四百多场次(包括重看的)。
今年上映的影片基本没怎么看,所以只是选一些自己看到的比较惊喜的吧。
1.爱我的人上火车 Ceux qui m'aiment prendront le train (1998)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839/
帕特里斯·谢侯(Patrice Chéreau)展堪称今年最大的惊喜之一,其中看了两遍的《爱我的人上火车》更是惊喜中的惊喜。这部影片仿佛阿伦·雷乃的《好戏还在后头》和《纵情一曲》的结合。开头到登上火车后的复杂人物关系呈现,伴随死者(在磁带中-可能是电台节目)讲述生平的音轨与情绪性音乐,多个表意系统巧妙的结合交互,教科书式的精彩。
2.大开眼戒 Eyes Wide Shut (1999)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0275/
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影展中的《2001太空漫游》早在去年就已看过4K版,所以这次展映最激动人心的便是《大开眼戒》,虽然看起来像是对像是安东尼奥尼《夜》的变奏,但妮可·基德曼对海军军官的叙述之后,影片进入了一种非常切肤的层面,每个人心中的“直男癌”都在经历一次流放之旅。(新的震惊不断出现,谜题无法解开,旧有框架的稳妥自由不再可以依赖。)
3.又一年 Another Year (2010)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18782/
迈克·李(Mike Leigh)这部影片极度精良,对主副线人物有着不同层次的同情,因而有些难忘。
4.地铁 Underground (1928)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279628/
安东尼·阿斯奎斯(Anthony Asquith)的这部影片也许永远不会成为最伟大的默片(《日出》那样的),但很可能是最惊人的。
5.倾国倾城 (1975)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5607/
李翰祥这部在影院重看,听到恭亲王说“你做了多么可怜的一个皇上呀”,整个近现代史(不管建构与否)铭刻在血肉记忆里的委屈伤心无可抑制。
“而寇连材、这个历史中不可能存在的人物(皇帝不急太监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代表着观众,回到了那个历史现场,为不能开口的我们开口、说出那些后见之明。”(当时短评)
6.忧郁症 Melancholia (2011)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086853/
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将难言的巨大压抑恐惧影像化,专注于心理,却又符合科幻最核心的诉求,生活在这小小的地球、仿佛坐拥无限的物质,却从本质上是如此的脆弱。两个女性和小孩最后在木枝搭就的cave里迎接末日,非常的可怕与诗意。想到《星云VII》里的短篇《后会有期》和电影Last Day on Earth。”(当时短评)
7.《武松与潘金莲》 (1938) 与《哈尔滨之夜》(1948)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5853103/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961979/
吴村的《武松与潘金莲》看了两遍,算是今年关于中国电影史的最大惊讶。
“系统性的将火焰作为潘金莲欲望的喻体:武松房内、潘金莲房内蜡烛及其火焰颤动的承接与被吹灭,雪天炭/柴炉的对话,持蜡烛找武松的主观跟镜头;黑白(暗光)分割银幕、潘金莲是黑中之白、武松是白中之黑;最后痛揭武松的虚伪并说出骇人情话,武松之刀指向自己。”(当时短评)
张天赐的《哈尔滨之夜》已经专门写了文章,发在《虹膜》2014年8月下。
8.源头 À l'origine (2009)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12814/
今年我写了关于泽维尔·吉亚诺利(Xavier Giannoli)的导演研究(《当代电影》2014年7月),他的这部影片确实还是很有些意思。
“骗子在冒充跨国公司为小镇修建高速公路的过程,完成了从认同资本到认同劳动(创造)与人情,全球化象征的高速公路、通过个人神话般的努力、变成了(反全球化)恢复人的意义的象征。在铲车上的舞蹈、黑夜里升起的点亮道路的球灯、在自己的路上插上一面旗。通过恢复社会的本意,个人的孤独被疗治。 ”(当时短评)
9.《黄金时代》(2014)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45939/
把许鞍华、李樯、汤唯的这部《黄金时代》放在这样一个序列里,不光是因为我在电影院看了两遍,而是我觉得虽然有一些缺点,但其中营造的时间浮岛真的可能具有穿透时间的力量。至于是不是走眼的偏爱,就交给时间和电影史吧。
10.年度影院观影十佳候选记录了十九部,其中基本是以前看过的,作为第十部吧。
http://www.douban.com/doulist/3444794/
再补充一篇文章一首歌吧:
戴锦华演讲:做现实主义者,求不可能之事——重访六十年代
http://www.guancha.cn/DaiJinHua/2013_01_06_118495.shtml
只得一生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598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