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栽培技术
一、形态特征
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肥壮肉质,黄白色,略呈扁圆柱形。有数个茎痕,茎痕处较粗大,最粗处直径可达2.5厘米,生少量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单一,高50-80厘米,润滑无毛。叶无柄;通常4-5枚轮生;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7-11厘米,宽5-12毫米,先端渐尖并弯曲,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花腋生,下垂,花梗长1.5-2厘米,先端2歧,着生花2朵;苞片小,远较花梗短;花被筒状,长8-13毫米,白色,先端6齿裂,带绿白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的中部,花丝润滑;雌蕊1枚,与雄蕊等长,子房上位,柱头上有白色毛。浆果球形,直径7-10毫米,老练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荒山坡及山地杂木林或灌木丛的边际。
二、药理作用
黄精性味甘平,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之成效,常用来医治阴虚肺燥、脾胃衰弱、肾虚精亏引发的干咳劳嗽、食少厌倦、腰膝酸软、头晕及发须早白诸症。冬天摄生进补,以养阴填精、益肺脾肾为要,故选黄精最为适合。除药补外,黄精在食疗中也大有用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曾说“黄精为服食要药”。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湿润和有充沛隐蔽的地块,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播种前先深翻1遍,联系整地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2米。
2.繁衍方法
(1)根状茎繁衍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选1-2年生强健、无病虫灾的植株根茎,选取先端稚嫩有些,截成数段,每段有3-4节,创伤稍加晒干,按行距22-24厘米,株距10-16厘米,深5厘米栽种,覆土后稍加打压并洒水,今后每隔3-5天洒水1次,使土壤坚持湿润。于秋末栽培时,应在墒上盖一些圈肥和草以保暖。
(2)种子繁衍8月种子老练后选取老练丰满的种子当即进行沙藏处理:种子1份,砂土3份混合均匀。存于背阴处30厘米深的坑内,坚持湿润。待第二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按行距12-15厘米均匀撒播到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厘米,稍压后洒水,并盖一层草保湿。出苗前去掉盖草,苗高6-9厘米时,过密处可恰当间苗,l年后移栽。为满意黄精成长所需的隐蔽条件,可在畦埂上栽培玉米。
3.田间管理
成长前期要常常中耕除草,每年于4、6、9、11月各进行1次,宜浅锄并恰当培土;后期拔草即可。若遇干旱或种在较向阳、干旱当地的需求及时洒水。每年联系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前3次中耕后每亩施用土杂肥1500千克,与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50千克,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人,施后覆土盖肥。
文章相关阅读: 红继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