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街昆明的巷:大银柜巷
大银柜巷:东起正义路,西至文明街。以民国初年巷内设有类似银行的官银号,与小银号巷相对应得名。民间还有“大牛,小牛挖银柜”的传说。巷口的牌楼时代感强烈,红五星,水泥浮雕,应该是解放后修的吧。
1、银柜巷的传说(讲述人:马静斋)
昆明城最热闹的正义路背后,有两条小巷—大银柜巷和小银柜巷。当年,这一带是一道倾斜的山坡。
从前,昆明向盘龙江西岸扩建街道,官府出了个规定,谁参加扩建新街巷,街巷建成后,谁就可以分到一院房子,到新街巷居住。那时有两兄弟也参加了正义路新街巷的扩建。两兄弟为人诚实,身强体壮,加上姓牛,人们称他俩为大牛和小牛。
大牛和小牛很能干,吃苦耐劳,整天挖土挑沙,平坡填沟,总想尽快把街巷建立起来。
一天,小牛急匆匆地找到大牛说:“哥,我在挖土平坡的时候,挖到一个铁柜子,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大牛也正好挖着一个铁柜子,也是满满一柜银子。他对小牛说:“弟弟,爹妈教诲我们,不义之财不取。这两柜银子,又不是天公送到家里来的。”于是,两兄弟商量,各把挖着的柜子,原地埋起来。
不久,两条新的小巷建起来了,两个银柜各在一条巷,上面都盖起了房子。两院有银柜的房子,都在巷子中间。
在分房子的时候,分明是大牛和小牛干得最起劲,可是,大监工和二监工很黑心,只夸自己的功劳,反说大牛和小牛没出息,干得差,只能分到巷口的房子。因为巷口连大街,人来人往,十分嘈杂。大监工和二监工各占两条巷子中间幽静舒适的一院房子,这两院房子,正是埋银柜的地方。
大监工搬进新房子,每天晚上都看见一只白狐狸爬到床上来逼他成亲,吓得他魂飞魄散,认为是遭狐狸精缠住了。
二监工搬进新房子,每天晚上都看见屋子、床上,到处都是成堆的白色蛆虫,蠕蠕爬动,扫也扫不走,烧也烧不死,根本没法住人。
大牛和小牛各分到一条巷的巷口房子,都办了一个小店铺,由于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大监工和二监工十分眼红,又逼迫两兄弟换房子,把出妖闹鬼的房子交给大牛和小牛。
大牛和小牛被迫搬进新房,但每天晚上都看见屋子里从地下冒起一道白光,两兄弟从白光的地面挖下去,依然是过去挖到的两柜银子。大牛说:“这是天公送到家里来的。”两兄弟祭了天公表示感谢。但又认为天赐金银不能独占,所以把银子分给正义路的贫苦乡亲,大伙儿开店铺做生意,越办越兴旺,正义路成为繁荣的商业街。街背后发现银柜的两条巷子,便取名大银柜巷和小银柜巷。
大监工和二监工知道后,悔恨自己交换房子搬错了家,两人活活气死了。
2、大银柜巷
2004年10月以前,昆明景星花鸟市场附近有一条小巷叫做大银柜巷。
听说大银柜巷是当年昆明很有名的巷子,里面住的人非名流既是商人。我不是昆明人,没有考证过。因为那时一个好朋友住在大银柜巷,所以知道了这个巷子。
大银柜巷的房子几乎都是四合院,是否属于昆明独有的一颗印建筑,我也不是很清楚,总之随时可以想见巷子初建之时的气派。朋友当时一个人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养了一只狗和四只野猫。当时租房子住的我,很羡慕他一个人住那么大一个院子。前院是一排平房,收拾干净至少可以住4口之家,当时被朋友当成了储藏室。院子中间还有口井,不过那时已经不用了,因为都喝自来水了。后院就是一个二层小楼,楼梯是依墙而砌的直跑型水泥梯,走在上面很踏实,侧面还有“连环画”看,朋友小时候和弟弟妹妹们在上面写的字、画的画都清晰可见。二楼全部是木地板,因为时间久了,走在上面常常“咯吱”做响。二楼一共两大间一小间,可以住两家人。所以,算算,当年朋友家祖孙三代在这里只住了两户,是宽敞舒适的。
我们几个朋友喜欢去大银柜巷朋友家,不仅因为他的房子大,可以随便“撒欢”,还因为大银柜巷外面的热闹和应有尽有。
大银柜巷外面就是景星街和景星花鸟市场。街上有卖珠宝、银饰的,有卖民族服饰的,有卖花鸟鱼虫的,有卖仿款阿迪、耐克的;有刻章的,有修表的,有裱字画的,有古董店(虽然大部分人不知道那里物件成色是真是假);有地道的老中药房;有云南特有的“大救驾”,“大救驾”的饵丝和蒸饼子真好吃,每次去景星街都要吃了再买些带走;有豆花米线,有藕粉调糕,有罐罐臭豆腐,大部分昆明人都知道景星花鸟市场这家小吃店,每次朋友们去那里都要吃得瓶瓶罐罐一桌子,男孩子们有的可以一次吃5碗豆花米线。其实,经常是还没进到大银柜巷朋友家,就在景星街吃了个八分饱。不光肚子饱,眼睛也饱饱地“美餐”了一顿。
大银柜巷的夜晚也很特别,白天铁架子摊上的服装都撤走了,剩下一排排空空的铁架子;石子路上只有散落一地的各种包装纸、肉串签子等等各种垃圾,白天摩肩接踵的人群完全消失无踪,街上变得异常安静。朋友们从大银柜巷的四合院里出来,坐在街边的烧烤摊上吃烧烤,烤鸡脚、烤罗非鱼、烧豆腐、烤茄子、炒米线、排骨泡饭,“人间美味”应有尽有。大家吃着烧烤,数着星星,看着不远处百盛、百大的高楼,庆幸繁华的闹市,还有这样一处属于老昆明的安逸街区。
虽然我们年轻,不怕改变,不过当听说景星街要拆的时候,大银柜巷朋友和我们都有些遗憾和难过。朋友走的前四天,我们在大银柜巷附近的太阳饭店吃的,记得很清楚,当时特别点了一个蒸鸡蛋,朋友感冒了,想吃这口。饭闭,朋友在太阳饭店旁边的水果摊买了半个西瓜抱回家,说了一句“药疗不如食疗”,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那是2004年8月的一个夜晚。之后的一个多月,景星街开始拆,最先拆的就是大银柜巷。
2004年10月以后,昆明没有了大银柜巷。
3、文明街大银柜巷忆旧
文水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小的时候住在大银柜巷,那是一条从文明街通往闹市区正义路的小巷.
那些年代,这条小巷很宁静,过往的人不多.白天偶尔有卖叮叮糖的小贩敲着“叮叮咯”的声响穿巷而过.这时,我们这些孩子们总会向大人要上几个铜板买上一块叮叮糖,吃在嘴里那甜蜜蜜的滋味,想起来还会流口水.夜晚小巷更是静得出奇.有时我们闹着不入睡,大人们吓唬我们说:“听!巷道里有妖怪,收妖怪的来了。” 侧耳一听“收——妖——怪”的喊声由远到近,真吓人。我们不敢出声,等到“收妖怪”的喊声又由近到远渐渐听不见了,我们也平静下来进入了梦乡.后来长大点才弄清楚,什么“收妖怪”, 原来是卖烧饵块的叫卖声“烧——饵——块”,远远听着活似“收妖怪”。
那时巷道里还未安装自来水,对自来水还是很稀罕的,称作“机器水”,有挑水工每天挑一两挑“机器水”送来,倒在缸里饮用和做饭用.院子里有水井,洗衣等用水,还是用井水.
从巷口出来的文明街,那些年并不那么喧闹,我每天上学都要从那里经过。街上有一个瓷器店,孩子们从店前经过,常常伫足观看店里大大小小弥勒佛像,那笑盈盈的样子,孩子们看了很开心。街上常有些捏小面人的、吹糖人的和搅棉花糖的,这些小摊总是围满了欢乐的孩子们,有的买、有的看。过年的时候,文明街是最热闹的了,摆满了玩具摊.那时的玩具不像现在这么高档,但也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有铁皮做的小马车、小汽车,木质的关刀、宝剑、花枪。还有各式各样的面具:大头宝宝、孙悟空、猪八戒等等许多戏曲里的人物的脸谱。有一年父亲给我和弟弟买了关公、张飞的面具和关刀、花枪。我们带上面具,手持关刀、花枪在院子里又是唱又是跳,简直乐得无法形容。
从巷道另一头出去是闹市区正义路,往北不远处就是三牌坊,非常热闹。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七七事变”后三牌坊周围的抗日宣传画。有一幅画的是一头大象,身上写着“中国”两个大字.象的一只脚被一条小蛇张着嘴吞了一大截,这只象脚上写着“东三省”,蛇身上写着“小日本”,画下面写着“人心不足蛇吞象”。三牌坊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飞机炸毁至今未曾修复。每当我从正义路经过时,常常想到三牌坊,也很自然地想到这幅抗日宣传画。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侵略者遭到彻底失败,然而还有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者狼子野心不死,拒不承认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真可恶,我们要提高警惕。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飞机常对昆明进行轰炸,我们举家搬回老家蒙化(今巍山)。抗战胜利后,我又回到昆明读书,大银柜巷已不像当年那么宁静了,后来我参加革命离开了昆明,几十年在外地工作,直到离休后回昆明度晚年.这些年昆明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突飞猛进,美丽的春城装扮得更加美丽,真是“鲜花绣街巷,游客满春城。”我能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度晚年,党把温暖洒给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1、银柜巷的传说(讲述人:马静斋)
昆明城最热闹的正义路背后,有两条小巷—大银柜巷和小银柜巷。当年,这一带是一道倾斜的山坡。
从前,昆明向盘龙江西岸扩建街道,官府出了个规定,谁参加扩建新街巷,街巷建成后,谁就可以分到一院房子,到新街巷居住。那时有两兄弟也参加了正义路新街巷的扩建。两兄弟为人诚实,身强体壮,加上姓牛,人们称他俩为大牛和小牛。
大牛和小牛很能干,吃苦耐劳,整天挖土挑沙,平坡填沟,总想尽快把街巷建立起来。
一天,小牛急匆匆地找到大牛说:“哥,我在挖土平坡的时候,挖到一个铁柜子,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大牛也正好挖着一个铁柜子,也是满满一柜银子。他对小牛说:“弟弟,爹妈教诲我们,不义之财不取。这两柜银子,又不是天公送到家里来的。”于是,两兄弟商量,各把挖着的柜子,原地埋起来。
不久,两条新的小巷建起来了,两个银柜各在一条巷,上面都盖起了房子。两院有银柜的房子,都在巷子中间。
在分房子的时候,分明是大牛和小牛干得最起劲,可是,大监工和二监工很黑心,只夸自己的功劳,反说大牛和小牛没出息,干得差,只能分到巷口的房子。因为巷口连大街,人来人往,十分嘈杂。大监工和二监工各占两条巷子中间幽静舒适的一院房子,这两院房子,正是埋银柜的地方。
大监工搬进新房子,每天晚上都看见一只白狐狸爬到床上来逼他成亲,吓得他魂飞魄散,认为是遭狐狸精缠住了。
二监工搬进新房子,每天晚上都看见屋子、床上,到处都是成堆的白色蛆虫,蠕蠕爬动,扫也扫不走,烧也烧不死,根本没法住人。
大牛和小牛各分到一条巷的巷口房子,都办了一个小店铺,由于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大监工和二监工十分眼红,又逼迫两兄弟换房子,把出妖闹鬼的房子交给大牛和小牛。
大牛和小牛被迫搬进新房,但每天晚上都看见屋子里从地下冒起一道白光,两兄弟从白光的地面挖下去,依然是过去挖到的两柜银子。大牛说:“这是天公送到家里来的。”两兄弟祭了天公表示感谢。但又认为天赐金银不能独占,所以把银子分给正义路的贫苦乡亲,大伙儿开店铺做生意,越办越兴旺,正义路成为繁荣的商业街。街背后发现银柜的两条巷子,便取名大银柜巷和小银柜巷。
大监工和二监工知道后,悔恨自己交换房子搬错了家,两人活活气死了。
2、大银柜巷
2004年10月以前,昆明景星花鸟市场附近有一条小巷叫做大银柜巷。
听说大银柜巷是当年昆明很有名的巷子,里面住的人非名流既是商人。我不是昆明人,没有考证过。因为那时一个好朋友住在大银柜巷,所以知道了这个巷子。
大银柜巷的房子几乎都是四合院,是否属于昆明独有的一颗印建筑,我也不是很清楚,总之随时可以想见巷子初建之时的气派。朋友当时一个人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养了一只狗和四只野猫。当时租房子住的我,很羡慕他一个人住那么大一个院子。前院是一排平房,收拾干净至少可以住4口之家,当时被朋友当成了储藏室。院子中间还有口井,不过那时已经不用了,因为都喝自来水了。后院就是一个二层小楼,楼梯是依墙而砌的直跑型水泥梯,走在上面很踏实,侧面还有“连环画”看,朋友小时候和弟弟妹妹们在上面写的字、画的画都清晰可见。二楼全部是木地板,因为时间久了,走在上面常常“咯吱”做响。二楼一共两大间一小间,可以住两家人。所以,算算,当年朋友家祖孙三代在这里只住了两户,是宽敞舒适的。
我们几个朋友喜欢去大银柜巷朋友家,不仅因为他的房子大,可以随便“撒欢”,还因为大银柜巷外面的热闹和应有尽有。
大银柜巷外面就是景星街和景星花鸟市场。街上有卖珠宝、银饰的,有卖民族服饰的,有卖花鸟鱼虫的,有卖仿款阿迪、耐克的;有刻章的,有修表的,有裱字画的,有古董店(虽然大部分人不知道那里物件成色是真是假);有地道的老中药房;有云南特有的“大救驾”,“大救驾”的饵丝和蒸饼子真好吃,每次去景星街都要吃了再买些带走;有豆花米线,有藕粉调糕,有罐罐臭豆腐,大部分昆明人都知道景星花鸟市场这家小吃店,每次朋友们去那里都要吃得瓶瓶罐罐一桌子,男孩子们有的可以一次吃5碗豆花米线。其实,经常是还没进到大银柜巷朋友家,就在景星街吃了个八分饱。不光肚子饱,眼睛也饱饱地“美餐”了一顿。
大银柜巷的夜晚也很特别,白天铁架子摊上的服装都撤走了,剩下一排排空空的铁架子;石子路上只有散落一地的各种包装纸、肉串签子等等各种垃圾,白天摩肩接踵的人群完全消失无踪,街上变得异常安静。朋友们从大银柜巷的四合院里出来,坐在街边的烧烤摊上吃烧烤,烤鸡脚、烤罗非鱼、烧豆腐、烤茄子、炒米线、排骨泡饭,“人间美味”应有尽有。大家吃着烧烤,数着星星,看着不远处百盛、百大的高楼,庆幸繁华的闹市,还有这样一处属于老昆明的安逸街区。
虽然我们年轻,不怕改变,不过当听说景星街要拆的时候,大银柜巷朋友和我们都有些遗憾和难过。朋友走的前四天,我们在大银柜巷附近的太阳饭店吃的,记得很清楚,当时特别点了一个蒸鸡蛋,朋友感冒了,想吃这口。饭闭,朋友在太阳饭店旁边的水果摊买了半个西瓜抱回家,说了一句“药疗不如食疗”,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那是2004年8月的一个夜晚。之后的一个多月,景星街开始拆,最先拆的就是大银柜巷。
2004年10月以后,昆明没有了大银柜巷。
3、文明街大银柜巷忆旧
文水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小的时候住在大银柜巷,那是一条从文明街通往闹市区正义路的小巷.
那些年代,这条小巷很宁静,过往的人不多.白天偶尔有卖叮叮糖的小贩敲着“叮叮咯”的声响穿巷而过.这时,我们这些孩子们总会向大人要上几个铜板买上一块叮叮糖,吃在嘴里那甜蜜蜜的滋味,想起来还会流口水.夜晚小巷更是静得出奇.有时我们闹着不入睡,大人们吓唬我们说:“听!巷道里有妖怪,收妖怪的来了。” 侧耳一听“收——妖——怪”的喊声由远到近,真吓人。我们不敢出声,等到“收妖怪”的喊声又由近到远渐渐听不见了,我们也平静下来进入了梦乡.后来长大点才弄清楚,什么“收妖怪”, 原来是卖烧饵块的叫卖声“烧——饵——块”,远远听着活似“收妖怪”。
那时巷道里还未安装自来水,对自来水还是很稀罕的,称作“机器水”,有挑水工每天挑一两挑“机器水”送来,倒在缸里饮用和做饭用.院子里有水井,洗衣等用水,还是用井水.
从巷口出来的文明街,那些年并不那么喧闹,我每天上学都要从那里经过。街上有一个瓷器店,孩子们从店前经过,常常伫足观看店里大大小小弥勒佛像,那笑盈盈的样子,孩子们看了很开心。街上常有些捏小面人的、吹糖人的和搅棉花糖的,这些小摊总是围满了欢乐的孩子们,有的买、有的看。过年的时候,文明街是最热闹的了,摆满了玩具摊.那时的玩具不像现在这么高档,但也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有铁皮做的小马车、小汽车,木质的关刀、宝剑、花枪。还有各式各样的面具:大头宝宝、孙悟空、猪八戒等等许多戏曲里的人物的脸谱。有一年父亲给我和弟弟买了关公、张飞的面具和关刀、花枪。我们带上面具,手持关刀、花枪在院子里又是唱又是跳,简直乐得无法形容。
从巷道另一头出去是闹市区正义路,往北不远处就是三牌坊,非常热闹。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七七事变”后三牌坊周围的抗日宣传画。有一幅画的是一头大象,身上写着“中国”两个大字.象的一只脚被一条小蛇张着嘴吞了一大截,这只象脚上写着“东三省”,蛇身上写着“小日本”,画下面写着“人心不足蛇吞象”。三牌坊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飞机炸毁至今未曾修复。每当我从正义路经过时,常常想到三牌坊,也很自然地想到这幅抗日宣传画。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侵略者遭到彻底失败,然而还有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者狼子野心不死,拒不承认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真可恶,我们要提高警惕。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飞机常对昆明进行轰炸,我们举家搬回老家蒙化(今巍山)。抗战胜利后,我又回到昆明读书,大银柜巷已不像当年那么宁静了,后来我参加革命离开了昆明,几十年在外地工作,直到离休后回昆明度晚年.这些年昆明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突飞猛进,美丽的春城装扮得更加美丽,真是“鲜花绣街巷,游客满春城。”我能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度晚年,党把温暖洒给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