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现实的奋斗故事
《打工女孩》节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张彤禾 著
张坤 吴怡瑶 译
2014年的12月,我得到了这本书,书中开始的故事,隐约已经读过其中的故事。有一些话题,一旦谈到就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比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伴随着的农民工入驻城市。我们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话题再未来听起来会让我们羞于谈起,觉得无趣至极。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为什么会关注打工女孩,因为她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话题,话题会过时,然而人的故事却会一直挑动我们内心的情思。就像我学过很多鲁迅先生的文章,然而那篇别处读来的《伤逝》却久久的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为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
《打工女孩》的写作跨度在2004至2007左右,是我的高中和大学的头两年,和故事里的很多女孩一样,我也离开了家,来到了远方的陌生城市;没有一个人,而且,没有想过再回去。如果一定有什么不同,她们开始挣钱,补贴家用,而我开始了最昂贵的学生时代。因为大学不再义务教育,虽然高中以前也并没有真正的义务教育,但恐怕大学一年的学费,就已经甚过从小到达各个学校从我收走的钱。
书中的几位主角都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他们没有在这几年里创造出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成立一番多么了不起的事业,没有像许多电视剧里所描绘的那样,通过刻苦努力勤劳善良,闯下了一份让外人羡慕不已的事业,并且振兴了某个地方。
我会觉得东莞是一个更加开放和完全竞争的社会,这些主角,在频繁的跳动着,却也更加率性,因为完全竞争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信去尝试。动荡的年代,动荡的人们,是他们,也是这个社会,我们说创新不够,说山寨遍天下,在如此频繁变化,并且每一次频繁变化都几乎是人生一次机遇的时候,谁还能停下来等一等,研究研究,静心创新,而更可怕的是,创新无果呢?对于浮躁,我能够从书中得到一种解释。那是我在学校所不能体会的。
书中所述的人们,更加的现实,也更显真实,他们也许不知道现在的领导人是谁,现在的政策是什么,但是,他们会关注自身提高,拼命的学习英语,学习计算机。就这两点来讲,大学生和民工,真的是没有差别。通过努力,得到更高的收益,获得更多的认可,或者有机会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一切,都是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去衡量和评价。所以,难免短视。
作者是华裔,对中国的生活会有所了解,书中不乏对于中国人劣根性的批判。也有对于政府方面不做为的客观描述,这些,在哪里,画面都是那么的相似。
一个美国人关于生活在中国制造业一线的工人的纪实记录,平凡但却波澜。关于生活的奋斗故事,让其中的一个个女孩充满魅力,她们不屈于命运。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张彤禾 著
张坤 吴怡瑶 译
2014年的12月,我得到了这本书,书中开始的故事,隐约已经读过其中的故事。有一些话题,一旦谈到就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比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伴随着的农民工入驻城市。我们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话题再未来听起来会让我们羞于谈起,觉得无趣至极。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为什么会关注打工女孩,因为她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话题,话题会过时,然而人的故事却会一直挑动我们内心的情思。就像我学过很多鲁迅先生的文章,然而那篇别处读来的《伤逝》却久久的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为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
《打工女孩》的写作跨度在2004至2007左右,是我的高中和大学的头两年,和故事里的很多女孩一样,我也离开了家,来到了远方的陌生城市;没有一个人,而且,没有想过再回去。如果一定有什么不同,她们开始挣钱,补贴家用,而我开始了最昂贵的学生时代。因为大学不再义务教育,虽然高中以前也并没有真正的义务教育,但恐怕大学一年的学费,就已经甚过从小到达各个学校从我收走的钱。
书中的几位主角都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他们没有在这几年里创造出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成立一番多么了不起的事业,没有像许多电视剧里所描绘的那样,通过刻苦努力勤劳善良,闯下了一份让外人羡慕不已的事业,并且振兴了某个地方。
我会觉得东莞是一个更加开放和完全竞争的社会,这些主角,在频繁的跳动着,却也更加率性,因为完全竞争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信去尝试。动荡的年代,动荡的人们,是他们,也是这个社会,我们说创新不够,说山寨遍天下,在如此频繁变化,并且每一次频繁变化都几乎是人生一次机遇的时候,谁还能停下来等一等,研究研究,静心创新,而更可怕的是,创新无果呢?对于浮躁,我能够从书中得到一种解释。那是我在学校所不能体会的。
书中所述的人们,更加的现实,也更显真实,他们也许不知道现在的领导人是谁,现在的政策是什么,但是,他们会关注自身提高,拼命的学习英语,学习计算机。就这两点来讲,大学生和民工,真的是没有差别。通过努力,得到更高的收益,获得更多的认可,或者有机会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一切,都是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去衡量和评价。所以,难免短视。
作者是华裔,对中国的生活会有所了解,书中不乏对于中国人劣根性的批判。也有对于政府方面不做为的客观描述,这些,在哪里,画面都是那么的相似。
一个美国人关于生活在中国制造业一线的工人的纪实记录,平凡但却波澜。关于生活的奋斗故事,让其中的一个个女孩充满魅力,她们不屈于命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