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诗行
致敬杰克•凯鲁亚克
人们以为我在梦里,可我一直在路上。
走在路中央
时间的金马车轧过我青春的脊背,车辙里散落着砂石与野花。
如今的我,已经毕业工作了,在离工厂不远处的一家小区租了单间,在楼的七层。火车的鸣笛声划过出租屋的外墙,远处的嘈杂声此起彼伏像是这座城市夜的呼吸,我只身坐在在寂静的小屋里,回想往日,提前化身一个捡脚印的鬼魂,重走来时路。
我是07年参加高考的,那两天学校里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好像有咸鸭蛋,非常的丰盛。高考成绩出来,内心里还是划过了一丝的悲伤,如今回过头来看,高考的确对每个人不一样,与我而言,就是与省里最优秀的两所大学失之交臂,从此踏上了漫长的他乡求学之路。
落寞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转化为对陌生城市的期待,临近开学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凉,云很薄,飞得也很高,天好像是一种淡蓝色,很多人都在地里摘棉花,稻场上堆积着堡垒式的草垛。傍晚时分,在父亲燃起的一串鞭炮声中,我挥手与家人作别,然后坐在表哥的摩托车后排,赶往县城里的车站了。
与表哥拥抱告别后,我一个人在候车厅等车,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到南京,好像是开往泰州的K381,晚上九点多钟,列车开始检票,我托着行李箱跟随者别人匆匆的脚步,穿过站台的长廊,踏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这个夜晚注定是无眠的,偶尔小睡,也不过是蜻蜓点水,总是不由自主的醒来,把头转向窗外,即使夜里只能看到陌生城市的灯火。经过一夜的疾驰,火车驶入南京地界的时候,恰值黎明破晓,暖红色的太阳在列车的前方冉冉升起,把一道道的光芒散漫了整个车厢,我坐在车里感觉周身慢慢暖透,就这样,南京的第一缕曙光映在了我的心里。那是个多么美妙的时刻呀。
此后的生活,如水般平静。往日的狂热与躁动一点点的平息,不再去倾诉生活的苦痛与悲哀,曾经高傲至死的我们,也慢慢的变得温柔和坦然。
我总是试图将这些断续的片段连缀成章,一一说给你听,但思绪总是带有跳跃,像一条盛满记忆的船,不知道要开往哪里。
毕业之后,便进入社会工作,不常读书,神经一点点的麻木,如一片叶子,风霜洗礼,没有了清晰的脉络。只愿放下所有的痛苦和张狂,放下所有的桀骜与冷漠,好好工作生活,写好人生的这篇文章。
生活依然充满许多艰涩,然而这未来的路已经没有什么好畏惧的了,对于我们这些出身不算太好的人来说,如果不甘于黯淡,就只能置身于生活的风暴里。
越多一点磨砺,就越多一点光芒。
兄弟
“永远的阿德里安•莫里亚蒂,我很想你。”这就是《在路上》的结尾。他们这群人在美墨边境的公路上游荡,并不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被称作二十世纪美国垮掉的一代,但我始终觉得,在他们的放纵散漫里,隐藏着对明亮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我对这类不探讨生命意义的文字有着特殊的好感,因此读起来就感觉文字像河水般静静的流淌,轻松而惬意。
从高中开始,我便有了一些很要好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叫阿润,我去过他家,在山坳里的一座小镇上,有一次是高考前夕的劳动节,那天傍晚,我们在山间漫步,绕过某个山头的时候视野忽然开阔,周遭有一大片尚未播种的土地,身边是一条长满水草的小河流,忽一抬头,月亮升起,天空一片暗蓝,月亮渐渐明晰,月光渐渐交接,很温和的风在吹,那一刻仿佛时光就要停止了。后来回到学校就是应对考高,我玩惯了所以也没什么压力,只是偶尔看到大家那么用功自己却不怎么努力而有些羞愧,每天晚上下自习之后我会跟阿润跑出去吃烧烤,那是我们一天当中为数不多的能出校门的时刻,有的时候我们会买一碗炒粉回到宿舍分着吃,然后一起用热开水泡脚,我那时候的性格自己都讨厌的要死,没想到他居然能够忍受我整整高中三年。那时候很多同学的家长会到学校的周围租个小房子,照顾自家孩子的饮食起居,阿润的母亲也来了,是一位很亲切干练的妈妈,阿润那时候就经常塞给我东西,比如说核桃早餐奶之类的,还有几回要帮我洗衣服好像我坚持没让,后来的高考像是赴一场盛宴,筵席之后,天各一边。高考成绩出来后,快上大学之前的一天,我妈跟我说,儿子对不起别人的家长很多都去照顾自己的孩子高考,我忙没能来陪你,我笑着说有什么关系呀你来了我反而压力大,再说了高考成绩也不是很丢人啊,这是高考完的那年盛夏属于我的一个片段。
大学像上了另一辆列车,开始遇到另外一些人,我军训的时候,站我旁边是一位俊朗的瘦兄弟,来自成都资阳,据他所称是全国十大暴力城市之一,他与我同姓,以至于后来我说我们是表兄弟都有人信,我喊他阿浪,他是我整个大学时代最好的兄弟之一,那群人渣舍友就不要提了。大学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你发现很多以前很多要考清华北大的同学居然跟你坐在了一起,照理说,阿浪可以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至少我认为他特别的厉害,但他却的确来跟我做了同学。他说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喊他多多,大意是文笔有闻一多的影子,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他是这样的,骨子里带有一种文艺气质的深沉,言谈幽默,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收放自如,跟他在一起聊天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曾带他去过武汉,在户部巷的蔡林记吃过热干面,后来又一起回到乡下的老家,家那边有一条很长的水渠,我们就在那边走来走去,站在水渠的水泥墙上,放眼望去,一个个的村庄像散落在棋盘山的棋子,那时正值初夏,四下的田野被返青的野草割裂成块,透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白云,阳光温和,风也是透着暖意的。我们就在那风里游荡,到下午的时候,才回到家在门口的水塘里钓鱼,阳光渐渐灼热,即使带上了草帽,仍然有汗水渗出的感觉,我们又改到阴凉处,那天下午运气很好,一条一条的鱼随着竹竿的抬起飞出水面,以至于我们后来都有些腻烦。那天我们还去其他的地方走了走,不慌不忙的行走在五月的乡村,如今想起,真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后来我们回到学校,然后就毕业了,虽然屡次说要见面,但三年过去了,我却再也没有见他一面,恰如古诗里所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我的大学室友就没怎么变过,他们是一群很优秀的渣男。他们的家境大多与我相仿,我还有一些其他要好的朋友,但却没有可过多描述的细节。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还没来得急说声再见,宿舍里就跑得找不到人了。
以前看《和巴什尔跳华尔兹》,那群战友在纷飞的炮火里,彼此鼓励前进,战斗然后死亡,平淡里有着另外一种华丽。在那些木版色的画面里,我总是想起我的这群能够偶尔让我煽情的人。
得黄金百,不如得兄弟肝胆来想照。
情书2014
当我前进的时候,你就是我的旗帜。
初见你时,只是在杂乱的人群中匆匆看了一眼,后来,走过山山水水却并没起意,再后来,在秋光里的黄金树下,怦然心动,时光延展成忙碌奔波,冬天过后,起风了,然后桃花谢了,阳光暖了,爱也来得悄无声意,静静绽放如雏菊。
在未离校之前,还对工作生活还心存诸多期待,等到上岗之后,才发现生活里充满了奔波。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以为能轻松用有一所明亮宽敞的房子,组建一个家,然后能在时光的变迁中握紧你的手,陪伴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看护我们的孩子渐渐长大,这些幻想像阳光一样洒在了我精神世界的每个角落,给我温暖和骄傲,因为那时有你陪在身边。慢慢,平庸的生活刺痛了最初的野心,才发现曾经希冀的一切是多么的奢侈。
我无法抱怨甚至鄙薄自己的出身,我的父母把最好的爱都给了我,我也无法哀叹甚至反抗社会的不公,因为无数的人包括你我都无法选择的活在了这环境里。只是想战胜骨子里那难以启齿的懦弱,有时间去拼尽所有的力量和勇气,给你稳稳的幸福。
跟你在一起时,就像阳光下的羽毛,贪恋着所有的温暖。纵然有些龃龉的时候,也都像风扫了一下棱角,刮痛一下就过去了,夏日里你光洁的脖子上沁下的汗珠,生气时你撅起的唇角,如今想起,依旧动人。很庆幸,在我不算太老的年华里遇见了你青春里的容颜正好,内心优雅外表明媚,在阳光下绽放如花。明明笑起来很好看,却老是要说自己脸大,其实在容貌上你不必过于执拗,因为你已经很美了。
回想起和你在一起的瞬间,是多么的令人沉醉。我们曾一起牵手旅行,在天风海浪里看窗前飞过白色的鸥鸟,在落日西斜时看余晖洒满连绵的群山,那些日子,使我内心珍藏却从未倾吐的美好时刻。虽然有时候我的愚笨让你受了委屈,但我仍然期待跟你去做更远的旅行,享受生活中的一份闲适,如果可以好好练习下拍照技术,用光影来记录这易逝的流年。
请原谅我带给你的每一寸苦痛,那都是我真心不愿意的,如果我不能吻你,就让上帝轻吻你,用他温柔的手抚平你的哀伤和焦虑,让你能够安享好梦。
离开之后,生活忙碌依旧,怀想总是来得漫不经心,然后慢慢融化在空气里。只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思恋铺天盖地的袭来,我瞬间崩塌,有一次收拾凉席的时候,泪水越过堤防,静静的流,就好像身体里有一片海。
本来以为要写一篇很华丽的文字来感动你我,最后发现那些煽情都是多么的苍白啊,我任凭那些不受主观控制的情绪蔓延,穿梭如鱼,织起我的整个情感拼图。我的骨子里或许郁结着难以启齿的懦弱,在反复纠结中寸步未进,有很害怕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流逝,而自己就这样沉沦。于是就强迫着去做那些由于惰性而抗拒的事,硬着头皮去许下一些诺言,比如写一些文字向自己喜爱的作家致敬,即使这些事情很艰难,我也会积攒全部力量去完成。也许是自己不够聪明,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时有时显得艰涩,但我或迟或早总会慢慢去完成,因为即使我有一万种不好,但总有人和事是我特别在乎和珍惜的,这是海水也无法冷却的热情。
许是因为有着极其漫长的成长轨迹,还是没有学会好好照顾别人的感受,冷不防的眼神寒如刀割,但我的内心真的始终保有温热。或许向岁月做这样的告白有些逼仄,但我仍然想把这些话大声的说出来,我仍然愿意像个骑士一样爱你,披荆斩棘,也愿意像个小狗一样爱你,玩乐欢笑,我不愿意任何人陪我吃苦,我只想去做这些命中无法逃避的奋斗,让日子好起来,然后可以从容不迫与你偎依在安静而温暖的时光里。
起初写这篇文字时,秋风渐凉,如今行将脱稿,寒风瑟瑟。不管怎样冷的风,都无法吹凉我心里的温热,凭借着那里思念的轨迹,也许有一天还能翻山越岭,像只小狗回到你的身边。
琐事又渐渐占据生活,一切又仿佛很遥远,我就这样走在路上,走过白天,穿过夜晚。
人散后,一弯新月淡如钩。
老家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这是我来到南京的第七个年头,关于老家的记忆时而模糊,时而明晰。
老家的宅子在村的南头,院子里种满了果树,门口是一方水塘,院门就在水塘的头上,边上种着杨柳,而欢快的鸭子们就从这里下水,游过水面,穿过塘埂,奔向碧绿的田野。
关于这片土地的记忆,总是能超越平穷,呈现出一片安宁的景象。
记得那时年幼,还没有像今天这般富足,某个阳光温和的上午,我站在池塘边上,静静的感受着那阳光下的田野:时值春耕,人们挥鞭驱赶着水牛,在明亮的水田里缓缓前进,犁铧溅起哗哗的水声,混合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交汇成一曲美妙的乐章。而周遭的杨柳,刚刚长满了新叶,迎风飘扬,田垄之上,牙草返青,这些景象,像画卷一样铺展在了我的心里,而后很多年,我试图重新去找这样的场景,却发现再也找不着了,好像就存在梦里一样。
我的家位于大别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的中间的丘陵地带,四季分明,河流像是大地的织线,而星罗棋布的水塘则是这边土地上的主要特征,在天气晴好时,也能看到远处的群山。
后来,由于读书的缘故,我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家乡也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慢慢的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解下耕牛卖掉,选择了外出打工,只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才像候鸟一样回到家,打工带来的经济收入让他们首先做的事就是推掉原来的青砖瓦房,盖起了贴满瓷砖的千篇一律的楼宇,然后第二年又离开了这里。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田地开始慢慢的荒芜,杂草与灌木代替了原来的庄稼,野鸡和灰兔代替了原来的耕牛和农畜,留守在村庄里的,都是些老弱妇孺,很多人选择住进城里,人就更少了,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了。
我们家位于村头,所以宅子很大,后来对年的那户人家搬走,把老宅也卖给了我家,这几年父母一直问我要不要把这新宅卖掉,我说不用了,我想以后有钱了说不定还能将其修葺一番,好在以后回家时有个更好的住处,因为,我终究难以舌下这介乎城市与乡村的诗意。虽然城市富足便捷,有着很好的娱乐物质生活,但乡村,始终维持着我与大地这件的联系,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质朴的情感,何况,还盛满了我的一些明亮的回忆。在乡村,我能找回小学课本里描绘的景象,春日里干净的阳光,芬芳的田野,夏日里漫山遍野的萤火虫,甘甜的瓜果,晚上躺在天台的凉席上,能看见满天的星光;而到了秋天,则是一个金色的收获的季节,饱满的谷粒和丰盈的甘薯等等全部搬进了粮仓;冬日清冽的冷风和屋檐下的冰凌,并没有让我缩在屋里,而是离开燃烧的炉火,自由的奔走在纷飞的雪里,这些美丽而温暖的景象,将会满足我在城市生活体会不到的乐趣。
这些年来,城市渐渐扩张,“新农村”的口号也喊得很响,经济化的浪潮慢慢延伸到我家那块边缘的土地,水泥路已修到了家门口,马路上汽车越来越多,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我只想好好享受每一次的时光,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不得不成为个异乡人。
背影与光芒
路是大地的诗行。
我想用尽我全部的情感,向你描述所有关于脑海里盛大的景象,但我的情感总是如此割裂,拼凑不成一篇华丽的文章。我想用最温暖的笔触,来写下这盛世的悲欢,可是我的力量是如此的薄弱,不能将那些悲伤一一扭转。我就这样,和亲爱的你们一起,在祖国的不同地方,一起前进在路上。阳光特别的明亮,晃动着记忆中的影子,我看到了我们的光芒。此刻,我愿闭上眼,深情款款的为你们念一句改编的诗:
你们的光芒照耀着我,我感到很幸福。
呵呵,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人们以为我在梦里,可我一直在路上。
走在路中央
时间的金马车轧过我青春的脊背,车辙里散落着砂石与野花。
如今的我,已经毕业工作了,在离工厂不远处的一家小区租了单间,在楼的七层。火车的鸣笛声划过出租屋的外墙,远处的嘈杂声此起彼伏像是这座城市夜的呼吸,我只身坐在在寂静的小屋里,回想往日,提前化身一个捡脚印的鬼魂,重走来时路。
我是07年参加高考的,那两天学校里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好像有咸鸭蛋,非常的丰盛。高考成绩出来,内心里还是划过了一丝的悲伤,如今回过头来看,高考的确对每个人不一样,与我而言,就是与省里最优秀的两所大学失之交臂,从此踏上了漫长的他乡求学之路。
落寞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转化为对陌生城市的期待,临近开学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凉,云很薄,飞得也很高,天好像是一种淡蓝色,很多人都在地里摘棉花,稻场上堆积着堡垒式的草垛。傍晚时分,在父亲燃起的一串鞭炮声中,我挥手与家人作别,然后坐在表哥的摩托车后排,赶往县城里的车站了。
与表哥拥抱告别后,我一个人在候车厅等车,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到南京,好像是开往泰州的K381,晚上九点多钟,列车开始检票,我托着行李箱跟随者别人匆匆的脚步,穿过站台的长廊,踏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这个夜晚注定是无眠的,偶尔小睡,也不过是蜻蜓点水,总是不由自主的醒来,把头转向窗外,即使夜里只能看到陌生城市的灯火。经过一夜的疾驰,火车驶入南京地界的时候,恰值黎明破晓,暖红色的太阳在列车的前方冉冉升起,把一道道的光芒散漫了整个车厢,我坐在车里感觉周身慢慢暖透,就这样,南京的第一缕曙光映在了我的心里。那是个多么美妙的时刻呀。
此后的生活,如水般平静。往日的狂热与躁动一点点的平息,不再去倾诉生活的苦痛与悲哀,曾经高傲至死的我们,也慢慢的变得温柔和坦然。
我总是试图将这些断续的片段连缀成章,一一说给你听,但思绪总是带有跳跃,像一条盛满记忆的船,不知道要开往哪里。
毕业之后,便进入社会工作,不常读书,神经一点点的麻木,如一片叶子,风霜洗礼,没有了清晰的脉络。只愿放下所有的痛苦和张狂,放下所有的桀骜与冷漠,好好工作生活,写好人生的这篇文章。
生活依然充满许多艰涩,然而这未来的路已经没有什么好畏惧的了,对于我们这些出身不算太好的人来说,如果不甘于黯淡,就只能置身于生活的风暴里。
越多一点磨砺,就越多一点光芒。
兄弟
“永远的阿德里安•莫里亚蒂,我很想你。”这就是《在路上》的结尾。他们这群人在美墨边境的公路上游荡,并不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被称作二十世纪美国垮掉的一代,但我始终觉得,在他们的放纵散漫里,隐藏着对明亮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我对这类不探讨生命意义的文字有着特殊的好感,因此读起来就感觉文字像河水般静静的流淌,轻松而惬意。
从高中开始,我便有了一些很要好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叫阿润,我去过他家,在山坳里的一座小镇上,有一次是高考前夕的劳动节,那天傍晚,我们在山间漫步,绕过某个山头的时候视野忽然开阔,周遭有一大片尚未播种的土地,身边是一条长满水草的小河流,忽一抬头,月亮升起,天空一片暗蓝,月亮渐渐明晰,月光渐渐交接,很温和的风在吹,那一刻仿佛时光就要停止了。后来回到学校就是应对考高,我玩惯了所以也没什么压力,只是偶尔看到大家那么用功自己却不怎么努力而有些羞愧,每天晚上下自习之后我会跟阿润跑出去吃烧烤,那是我们一天当中为数不多的能出校门的时刻,有的时候我们会买一碗炒粉回到宿舍分着吃,然后一起用热开水泡脚,我那时候的性格自己都讨厌的要死,没想到他居然能够忍受我整整高中三年。那时候很多同学的家长会到学校的周围租个小房子,照顾自家孩子的饮食起居,阿润的母亲也来了,是一位很亲切干练的妈妈,阿润那时候就经常塞给我东西,比如说核桃早餐奶之类的,还有几回要帮我洗衣服好像我坚持没让,后来的高考像是赴一场盛宴,筵席之后,天各一边。高考成绩出来后,快上大学之前的一天,我妈跟我说,儿子对不起别人的家长很多都去照顾自己的孩子高考,我忙没能来陪你,我笑着说有什么关系呀你来了我反而压力大,再说了高考成绩也不是很丢人啊,这是高考完的那年盛夏属于我的一个片段。
大学像上了另一辆列车,开始遇到另外一些人,我军训的时候,站我旁边是一位俊朗的瘦兄弟,来自成都资阳,据他所称是全国十大暴力城市之一,他与我同姓,以至于后来我说我们是表兄弟都有人信,我喊他阿浪,他是我整个大学时代最好的兄弟之一,那群人渣舍友就不要提了。大学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你发现很多以前很多要考清华北大的同学居然跟你坐在了一起,照理说,阿浪可以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至少我认为他特别的厉害,但他却的确来跟我做了同学。他说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喊他多多,大意是文笔有闻一多的影子,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他是这样的,骨子里带有一种文艺气质的深沉,言谈幽默,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收放自如,跟他在一起聊天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曾带他去过武汉,在户部巷的蔡林记吃过热干面,后来又一起回到乡下的老家,家那边有一条很长的水渠,我们就在那边走来走去,站在水渠的水泥墙上,放眼望去,一个个的村庄像散落在棋盘山的棋子,那时正值初夏,四下的田野被返青的野草割裂成块,透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白云,阳光温和,风也是透着暖意的。我们就在那风里游荡,到下午的时候,才回到家在门口的水塘里钓鱼,阳光渐渐灼热,即使带上了草帽,仍然有汗水渗出的感觉,我们又改到阴凉处,那天下午运气很好,一条一条的鱼随着竹竿的抬起飞出水面,以至于我们后来都有些腻烦。那天我们还去其他的地方走了走,不慌不忙的行走在五月的乡村,如今想起,真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后来我们回到学校,然后就毕业了,虽然屡次说要见面,但三年过去了,我却再也没有见他一面,恰如古诗里所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我的大学室友就没怎么变过,他们是一群很优秀的渣男。他们的家境大多与我相仿,我还有一些其他要好的朋友,但却没有可过多描述的细节。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还没来得急说声再见,宿舍里就跑得找不到人了。
以前看《和巴什尔跳华尔兹》,那群战友在纷飞的炮火里,彼此鼓励前进,战斗然后死亡,平淡里有着另外一种华丽。在那些木版色的画面里,我总是想起我的这群能够偶尔让我煽情的人。
得黄金百,不如得兄弟肝胆来想照。
情书2014
当我前进的时候,你就是我的旗帜。
初见你时,只是在杂乱的人群中匆匆看了一眼,后来,走过山山水水却并没起意,再后来,在秋光里的黄金树下,怦然心动,时光延展成忙碌奔波,冬天过后,起风了,然后桃花谢了,阳光暖了,爱也来得悄无声意,静静绽放如雏菊。
在未离校之前,还对工作生活还心存诸多期待,等到上岗之后,才发现生活里充满了奔波。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以为能轻松用有一所明亮宽敞的房子,组建一个家,然后能在时光的变迁中握紧你的手,陪伴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看护我们的孩子渐渐长大,这些幻想像阳光一样洒在了我精神世界的每个角落,给我温暖和骄傲,因为那时有你陪在身边。慢慢,平庸的生活刺痛了最初的野心,才发现曾经希冀的一切是多么的奢侈。
我无法抱怨甚至鄙薄自己的出身,我的父母把最好的爱都给了我,我也无法哀叹甚至反抗社会的不公,因为无数的人包括你我都无法选择的活在了这环境里。只是想战胜骨子里那难以启齿的懦弱,有时间去拼尽所有的力量和勇气,给你稳稳的幸福。
跟你在一起时,就像阳光下的羽毛,贪恋着所有的温暖。纵然有些龃龉的时候,也都像风扫了一下棱角,刮痛一下就过去了,夏日里你光洁的脖子上沁下的汗珠,生气时你撅起的唇角,如今想起,依旧动人。很庆幸,在我不算太老的年华里遇见了你青春里的容颜正好,内心优雅外表明媚,在阳光下绽放如花。明明笑起来很好看,却老是要说自己脸大,其实在容貌上你不必过于执拗,因为你已经很美了。
回想起和你在一起的瞬间,是多么的令人沉醉。我们曾一起牵手旅行,在天风海浪里看窗前飞过白色的鸥鸟,在落日西斜时看余晖洒满连绵的群山,那些日子,使我内心珍藏却从未倾吐的美好时刻。虽然有时候我的愚笨让你受了委屈,但我仍然期待跟你去做更远的旅行,享受生活中的一份闲适,如果可以好好练习下拍照技术,用光影来记录这易逝的流年。
请原谅我带给你的每一寸苦痛,那都是我真心不愿意的,如果我不能吻你,就让上帝轻吻你,用他温柔的手抚平你的哀伤和焦虑,让你能够安享好梦。
离开之后,生活忙碌依旧,怀想总是来得漫不经心,然后慢慢融化在空气里。只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思恋铺天盖地的袭来,我瞬间崩塌,有一次收拾凉席的时候,泪水越过堤防,静静的流,就好像身体里有一片海。
本来以为要写一篇很华丽的文字来感动你我,最后发现那些煽情都是多么的苍白啊,我任凭那些不受主观控制的情绪蔓延,穿梭如鱼,织起我的整个情感拼图。我的骨子里或许郁结着难以启齿的懦弱,在反复纠结中寸步未进,有很害怕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流逝,而自己就这样沉沦。于是就强迫着去做那些由于惰性而抗拒的事,硬着头皮去许下一些诺言,比如写一些文字向自己喜爱的作家致敬,即使这些事情很艰难,我也会积攒全部力量去完成。也许是自己不够聪明,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时有时显得艰涩,但我或迟或早总会慢慢去完成,因为即使我有一万种不好,但总有人和事是我特别在乎和珍惜的,这是海水也无法冷却的热情。
许是因为有着极其漫长的成长轨迹,还是没有学会好好照顾别人的感受,冷不防的眼神寒如刀割,但我的内心真的始终保有温热。或许向岁月做这样的告白有些逼仄,但我仍然想把这些话大声的说出来,我仍然愿意像个骑士一样爱你,披荆斩棘,也愿意像个小狗一样爱你,玩乐欢笑,我不愿意任何人陪我吃苦,我只想去做这些命中无法逃避的奋斗,让日子好起来,然后可以从容不迫与你偎依在安静而温暖的时光里。
起初写这篇文字时,秋风渐凉,如今行将脱稿,寒风瑟瑟。不管怎样冷的风,都无法吹凉我心里的温热,凭借着那里思念的轨迹,也许有一天还能翻山越岭,像只小狗回到你的身边。
琐事又渐渐占据生活,一切又仿佛很遥远,我就这样走在路上,走过白天,穿过夜晚。
人散后,一弯新月淡如钩。
老家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这是我来到南京的第七个年头,关于老家的记忆时而模糊,时而明晰。
老家的宅子在村的南头,院子里种满了果树,门口是一方水塘,院门就在水塘的头上,边上种着杨柳,而欢快的鸭子们就从这里下水,游过水面,穿过塘埂,奔向碧绿的田野。
关于这片土地的记忆,总是能超越平穷,呈现出一片安宁的景象。
记得那时年幼,还没有像今天这般富足,某个阳光温和的上午,我站在池塘边上,静静的感受着那阳光下的田野:时值春耕,人们挥鞭驱赶着水牛,在明亮的水田里缓缓前进,犁铧溅起哗哗的水声,混合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交汇成一曲美妙的乐章。而周遭的杨柳,刚刚长满了新叶,迎风飘扬,田垄之上,牙草返青,这些景象,像画卷一样铺展在了我的心里,而后很多年,我试图重新去找这样的场景,却发现再也找不着了,好像就存在梦里一样。
我的家位于大别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的中间的丘陵地带,四季分明,河流像是大地的织线,而星罗棋布的水塘则是这边土地上的主要特征,在天气晴好时,也能看到远处的群山。
后来,由于读书的缘故,我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家乡也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慢慢的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解下耕牛卖掉,选择了外出打工,只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才像候鸟一样回到家,打工带来的经济收入让他们首先做的事就是推掉原来的青砖瓦房,盖起了贴满瓷砖的千篇一律的楼宇,然后第二年又离开了这里。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田地开始慢慢的荒芜,杂草与灌木代替了原来的庄稼,野鸡和灰兔代替了原来的耕牛和农畜,留守在村庄里的,都是些老弱妇孺,很多人选择住进城里,人就更少了,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了。
我们家位于村头,所以宅子很大,后来对年的那户人家搬走,把老宅也卖给了我家,这几年父母一直问我要不要把这新宅卖掉,我说不用了,我想以后有钱了说不定还能将其修葺一番,好在以后回家时有个更好的住处,因为,我终究难以舌下这介乎城市与乡村的诗意。虽然城市富足便捷,有着很好的娱乐物质生活,但乡村,始终维持着我与大地这件的联系,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质朴的情感,何况,还盛满了我的一些明亮的回忆。在乡村,我能找回小学课本里描绘的景象,春日里干净的阳光,芬芳的田野,夏日里漫山遍野的萤火虫,甘甜的瓜果,晚上躺在天台的凉席上,能看见满天的星光;而到了秋天,则是一个金色的收获的季节,饱满的谷粒和丰盈的甘薯等等全部搬进了粮仓;冬日清冽的冷风和屋檐下的冰凌,并没有让我缩在屋里,而是离开燃烧的炉火,自由的奔走在纷飞的雪里,这些美丽而温暖的景象,将会满足我在城市生活体会不到的乐趣。
这些年来,城市渐渐扩张,“新农村”的口号也喊得很响,经济化的浪潮慢慢延伸到我家那块边缘的土地,水泥路已修到了家门口,马路上汽车越来越多,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我只想好好享受每一次的时光,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不得不成为个异乡人。
背影与光芒
路是大地的诗行。
我想用尽我全部的情感,向你描述所有关于脑海里盛大的景象,但我的情感总是如此割裂,拼凑不成一篇华丽的文章。我想用最温暖的笔触,来写下这盛世的悲欢,可是我的力量是如此的薄弱,不能将那些悲伤一一扭转。我就这样,和亲爱的你们一起,在祖国的不同地方,一起前进在路上。阳光特别的明亮,晃动着记忆中的影子,我看到了我们的光芒。此刻,我愿闭上眼,深情款款的为你们念一句改编的诗:
你们的光芒照耀着我,我感到很幸福。
呵呵,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