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资助网:90后女生欲投10万办“公益暑期幼儿园”
捐款、献血、捡垃圾、到福利院做志愿者……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公益”,但公益能与创业结合起来吗?在金职院,90后女孩李梦娜和她的创业小伙伴们,就在积极探索这条陌生但值得的公益创业之路:做了一年多的微利广告公司,攒下10万元资金,如今打算把这些辛苦钱投入新的创业项目———“公益暑期幼儿园”。
从学生干部到创业先行者
李梦娜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大三学生,拿过3次一等奖学金、1次二等奖学金,还是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就是这样一个乖乖女,在创业中也闯出一条路子。
大一时,她兼班班级、学院5个学生干部职务兼于一身。“每天都很忙碌,但并不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大二开始,她渐渐找到了方向。“放弃了一些社团活动,开始专攻对未来有帮助的事情。”下学期开始,她就与3个同学一起在校园内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她负责后勤和平面设计。
从学生干部到大学生创业,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却需要勇气。“两件事情有共同点,但差距还是很大的,需要转变观念,一个面对的是同学和老师,一个是要想法子打拼赚钱。”做决定时,她也挣扎矛盾了很久,最后仍然决定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在金职院创业园30家店铺里,类似的复印店有3家,校园内外共8家。3台一体机、2台电脑、1台单反相机、1辆电动自行车,这是他们全部的家当。4个90后做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成绩:一年多时间营业额做了80多万元,净赚30多万元。
“我们靠的是微利多量的模式,人家0.3元印一张,我们0.1元就够了。”李梦娜说,他们是所有店铺里开门最早、关门最晚的,店里也不请人,四人轮流换班,有时间就泡在店里,什么活都自己干。
公益创业为唤起更多对幼教关注
在广告公司一年多的辛苦创业,李梦娜个人获得了10万元的收益。原以为她会安心做广告公司,没想到如今她却打算把全部的钱投到一个叫“公益暑期幼儿园”的项目里,有不少同学觉得“你疯了吧”,但她很坚持:“公益创业很艰难,甚至会血本无归,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她说,这次公益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价值,让更多人来关注幼儿教育。
这个想法源于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从大一暑期开始,我先后在金东、永康等三个企业幼儿园支教,发现幼儿时期的教育培养对孩子的思维影响特别大。”有一次,她给孩子们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最后让小朋友给故事取名字和猜结果。“孩子们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有一个小朋友很机灵,说乌龟和兔子一起赢了,这是友谊之赛;大多数小朋友给出传统的答案,说乌龟赢了,名字还是龟兔赛跑;另外一些孩子呆呆地坐在那儿,也不说话,看着我好像什么也没听懂。”
事后,她了解到这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平时父母工作忙,对他们的关心、教育和引导都比较少,彼此感情也比较缺乏。“相比城市受良好教育的孩子,他们缺少的是机会。”
于是,她就打算把赚来的10万元全部投入“公益暑期幼儿园”,专为外来务工子女服务,让更多的幼儿加入这个大家庭。目前,她已经开始联系相关幼儿园作为公益暑期幼儿园基地,预计两个月后就能投入运行。“项目开始以后,我还打算把它发展成学校绿荫支教团的实践基地,既能让更多学弟学妹加入公益创业,也能为师资提供保障。”
创业新概念:倡导公益更体现价值
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委员会专业总督导谭建光教授曾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与社会创新》一文里指出,青年公益创业促进社会创新。在传统观念里,公益与创业是分离的。公益是无偿、无私、奉献、付出的事业;创业则是营利、挣钱、财富、享受的事业。所谓“公益创业”就是指公益服务与创业发展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态。
据了解,公益创业在国外已经流行近20年,其全职就业率已经占社会的10%,从业者也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属于一个正常职业。在采访中,不少高校教师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自主创业,但把公益融入创业,还是第一次听到,但这是一个很有活力的新方向。“公益创业更注重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目的是使社会效益最大化,而商业创业则注重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某高校辅导员李老师认为,作为探路人的大学生在这条路上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最后结果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有公益的热忱就值得发扬。
本文章转载于中国教育资助网:http://www.ceezz.cn/article/28271.html
从学生干部到创业先行者
李梦娜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大三学生,拿过3次一等奖学金、1次二等奖学金,还是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就是这样一个乖乖女,在创业中也闯出一条路子。
大一时,她兼班班级、学院5个学生干部职务兼于一身。“每天都很忙碌,但并不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大二开始,她渐渐找到了方向。“放弃了一些社团活动,开始专攻对未来有帮助的事情。”下学期开始,她就与3个同学一起在校园内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她负责后勤和平面设计。
从学生干部到大学生创业,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却需要勇气。“两件事情有共同点,但差距还是很大的,需要转变观念,一个面对的是同学和老师,一个是要想法子打拼赚钱。”做决定时,她也挣扎矛盾了很久,最后仍然决定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在金职院创业园30家店铺里,类似的复印店有3家,校园内外共8家。3台一体机、2台电脑、1台单反相机、1辆电动自行车,这是他们全部的家当。4个90后做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成绩:一年多时间营业额做了80多万元,净赚30多万元。
“我们靠的是微利多量的模式,人家0.3元印一张,我们0.1元就够了。”李梦娜说,他们是所有店铺里开门最早、关门最晚的,店里也不请人,四人轮流换班,有时间就泡在店里,什么活都自己干。
公益创业为唤起更多对幼教关注
在广告公司一年多的辛苦创业,李梦娜个人获得了10万元的收益。原以为她会安心做广告公司,没想到如今她却打算把全部的钱投到一个叫“公益暑期幼儿园”的项目里,有不少同学觉得“你疯了吧”,但她很坚持:“公益创业很艰难,甚至会血本无归,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她说,这次公益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价值,让更多人来关注幼儿教育。
这个想法源于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从大一暑期开始,我先后在金东、永康等三个企业幼儿园支教,发现幼儿时期的教育培养对孩子的思维影响特别大。”有一次,她给孩子们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最后让小朋友给故事取名字和猜结果。“孩子们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有一个小朋友很机灵,说乌龟和兔子一起赢了,这是友谊之赛;大多数小朋友给出传统的答案,说乌龟赢了,名字还是龟兔赛跑;另外一些孩子呆呆地坐在那儿,也不说话,看着我好像什么也没听懂。”
事后,她了解到这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平时父母工作忙,对他们的关心、教育和引导都比较少,彼此感情也比较缺乏。“相比城市受良好教育的孩子,他们缺少的是机会。”
于是,她就打算把赚来的10万元全部投入“公益暑期幼儿园”,专为外来务工子女服务,让更多的幼儿加入这个大家庭。目前,她已经开始联系相关幼儿园作为公益暑期幼儿园基地,预计两个月后就能投入运行。“项目开始以后,我还打算把它发展成学校绿荫支教团的实践基地,既能让更多学弟学妹加入公益创业,也能为师资提供保障。”
创业新概念:倡导公益更体现价值
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委员会专业总督导谭建光教授曾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与社会创新》一文里指出,青年公益创业促进社会创新。在传统观念里,公益与创业是分离的。公益是无偿、无私、奉献、付出的事业;创业则是营利、挣钱、财富、享受的事业。所谓“公益创业”就是指公益服务与创业发展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态。
据了解,公益创业在国外已经流行近20年,其全职就业率已经占社会的10%,从业者也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属于一个正常职业。在采访中,不少高校教师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自主创业,但把公益融入创业,还是第一次听到,但这是一个很有活力的新方向。“公益创业更注重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目的是使社会效益最大化,而商业创业则注重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某高校辅导员李老师认为,作为探路人的大学生在这条路上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最后结果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有公益的热忱就值得发扬。
本文章转载于中国教育资助网:http://www.ceezz.cn/article/28271.html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