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回鹘女孩的归宿
dilnur丫头嫁出去了
最终,她还是没有嫁给自己的族人
嫁给了东干人
一个不会说回鹘语的宁夏东干人
dilnur的母亲是回鹘人
而她的父亲却是东干人
一个不会说汉语的东干人
在她遥远的家乡,
那里的东干人天生就是讲回鹘语的
第一次在乌鲁木齐见到只会说汉语的东干人曾经让她感到震惊
而到了北京,她才知道还有讲蒙古、西突厥语、藏语,乃至马来语的东干人
于是他的父亲成了家中被开玩笑的对象--因为他的族人讲着各式的语言
讲回鹘语的东干人似乎更加认同回鹘一族
至少dilnur的父亲是如此
他在送女儿上大学的路上特别叮嘱过
1 不准找汉人做男友 2 要找维哈克塔乌塔之中一族男做男友
唯独把他自己东干族忽略了
而当女儿带了一个宁夏的东干男回家时
老爷子才意识到这似乎有点麻烦:同是东干,却是语言不通
幸好宁夏小伙儿念的好经文,能用阿拉伯语向未来的老丈人问安
才算过了这一关
回鹘人的地方,阿訇如果给没有领过结婚证的穆斯林主持宗教婚礼是要被官家整治的
北京的地方,倒是比较严格的贯彻了政教分离的原则
大学时就有一对念过nikah后住在一起,孩子出生后为了办户籍再去补登记的
dilnur的nikah的时候倒是出现一点小变故:
东干人自从明代中国禁止非汉人姓氏后
往往隐秘的在宗教场合使用阿拉伯-波斯名字作为经名
而回鹘人在明、清初尚能自立,因此没有经名的概念
所以当东干阿訇问dilnur的“经名”时,她干脆的回复“没有”
东干阿訇踌躇许久,又断断不能在宗教仪式上书写汉字
只能尝试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出“dilnur”
无奈阿拉伯字体、回鹘字体虽然大同,仍然有小异
最后还是dilnur的父亲亲自动笔给阿訇做了示范
八卦一把:
聘礼据说是按照回鹘的标准准备的
事后问及数额,东干新郎秘而不宣
最雷人的,dilnur的父母按照回鹘的习俗,坚持从家乡带了一批家伙事儿到北京布置新房
搬运了4000公里
最终,她还是没有嫁给自己的族人
嫁给了东干人
一个不会说回鹘语的宁夏东干人
dilnur的母亲是回鹘人
而她的父亲却是东干人
一个不会说汉语的东干人
在她遥远的家乡,
那里的东干人天生就是讲回鹘语的
第一次在乌鲁木齐见到只会说汉语的东干人曾经让她感到震惊
而到了北京,她才知道还有讲蒙古、西突厥语、藏语,乃至马来语的东干人
于是他的父亲成了家中被开玩笑的对象--因为他的族人讲着各式的语言
讲回鹘语的东干人似乎更加认同回鹘一族
至少dilnur的父亲是如此
他在送女儿上大学的路上特别叮嘱过
1 不准找汉人做男友 2 要找维哈克塔乌塔之中一族男做男友
唯独把他自己东干族忽略了
而当女儿带了一个宁夏的东干男回家时
老爷子才意识到这似乎有点麻烦:同是东干,却是语言不通
幸好宁夏小伙儿念的好经文,能用阿拉伯语向未来的老丈人问安
才算过了这一关
回鹘人的地方,阿訇如果给没有领过结婚证的穆斯林主持宗教婚礼是要被官家整治的
北京的地方,倒是比较严格的贯彻了政教分离的原则
大学时就有一对念过nikah后住在一起,孩子出生后为了办户籍再去补登记的
dilnur的nikah的时候倒是出现一点小变故:
东干人自从明代中国禁止非汉人姓氏后
往往隐秘的在宗教场合使用阿拉伯-波斯名字作为经名
而回鹘人在明、清初尚能自立,因此没有经名的概念
所以当东干阿訇问dilnur的“经名”时,她干脆的回复“没有”
东干阿訇踌躇许久,又断断不能在宗教仪式上书写汉字
只能尝试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出“dilnur”
无奈阿拉伯字体、回鹘字体虽然大同,仍然有小异
最后还是dilnur的父亲亲自动笔给阿訇做了示范
八卦一把:
聘礼据说是按照回鹘的标准准备的
事后问及数额,东干新郎秘而不宣
最雷人的,dilnur的父母按照回鹘的习俗,坚持从家乡带了一批家伙事儿到北京布置新房
搬运了4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