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说什么呢,爸
我曾一度认为我爸不仅仅是平庸,甚至于无能。而我持有这种想法的时间,从初中一直到了高中结束。
其实,我小的时候对我爸很依赖的。至今,我仍然记得,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爸背着我去赶集,给我买肉包(类似于锅贴)吃。到家的时候,他的棉鞋都湿透了。我妈把我俩训斥了一顿。
我仍然记得,身上出疹子的时候,我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县里的大医院就诊。一段用公车顶多四十分钟的路程,硬是骑了两个多小时。而我们看完病后,我爸给我买了些吃的,自己什么都没要。然后他载我回家。回程的路上,两个大上坡。他下来了,还让我在车上坐着。
我们家里,种了些蒜。一到寒冬腊月,那些蒙了薄膜的蒜苗就可以卖了。我和我爸搭档了好多次。刚开始,我们家里连个脚蹬的三轮车都没有,还是借别人的。早上五点就起床,他带着我,去卖菜。这次虽然没有到县城,可也骑到了其他镇的菜市场。我们先去买几个包子,连碗热汤都不喝,就在这儿等菜贩子或是顾客。我们几乎没有多少好运气,等到上午十点了,也卖不完。然后,我爸就骑着车子游乡。一个村子的主干道几乎都转一遍,然后换另一个村子。等回到家的时候,都下午两点。而车子上,还有一小部分剩余。
可是我到了初中后,我爸再叫我去跟他一块儿卖菜,我就不想了。因为认识的同学多了,我不想在游乡的时候被别人认出来。这个时候,大概知道面子了。虽然对钱,没有太多概念。我是寄宿学生,一周回家一次,我记得花钱最少的一次,我总共花了四块钱。去学校的时候,带几个馒头,一天三顿都是一碗面汤,中午的时候买些菜(大概五毛钱)。我哥那个时候还在读大学,我几乎也跟着省吃俭用的了。我爸有时会在周三给我送饭,而我们家几乎从来都是新蒸好的馒头,没有说提个保温杯,送份儿家里的饭菜。我接过后,和我爸聊不上几句,他就离开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刺激了,我周末回家不怎么和他们说话了。即使有时干活的时候,我会时不时地埋汰我爸几句。然后,我又若无其事地一笑了事。
最使我尴尬的是,我高中报到的那一天。我们要交800块钱的学费,我爸给我了一沓子钱。全部都是5元钞票,而且还是都被磨损得不轻的旧钞。我虽然和老同学一块儿去的,可是我不好意思拿出手,就借故要去办其他事,先开溜了。最后等到报到处没什么人的时候,才提心吊胆地递了过去。只听验钞机在那儿刷刷刷地响,我眼睛紧盯着自己那双补了补丁的凉鞋,一口大气也不敢喘。最后,等人家给我收据,我才如临大赦一般,松了口气。
高中三年,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没让我爸妈去去过。那个时候,我看到了我和同学们的差距。记得高三的时候,开家长会。我根本就没有通知我爸妈,我左右两个同桌,左边的爸爸是教育局前任局长,右边的爸爸是医院的主治医师,我觉得我爸就是来,也和他们交流不了什么。我们和人家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我那一天,都胆战心惊,坐立不安的。
后来,我大伯过世。我爸连说都没有跟我说。伯母过世的时候,我才小学四年级。由于大伯他们只有一个女儿(比我大16岁左右),办丧事儿的时候,得找个后辈(男)来打幡。当时,姐夫他们那边不同意让他来打,我们这边最后商议就让我来打。可怜我年少无知,就充当起了孝子。为了促成这事儿,还立了个字条,说让我长大后给伯父养老。我知道的不多,可也知道这是一件不怎么好的事情。我还和他们闹过,他们编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高考失利,回家我爸就说大不了就再复习一年。复读一年,进了大学校门。我心想,终于可以远离父母了。
寒假回家,总觉得家里冷清。和我爸坐在火炉旁,没说上几句,我就没什么说的了。我总觉得,城市的生活,离这里很遥远。然后,我爸就东家长西家短地讲好多。我听不耐烦了,就回自己屋,打开电脑来看。过不了多久,他就也跟来。看着我在那儿看电子书,编写小程序,他不懂,在我后面站一会儿,就走开了。
大二的时候,我爸的胃出了毛病。他就在私人医院看,输液吃药,花了快两千,也没有治好。最后,转到了人民医院。我寒假在家,正赶上他做胃镜。之前,我对胃镜从没听说过。他非得让我也跟着去,当时,我想我妈都已经跟你一块去了,我就在家呆着。到了那里才发现,我爸真的受不了这手术的折磨。我妈在手术室,我在外面的成像仪器前听医生说明情况。事后,我才了解到是因为一个亲戚当时因为医生的失误,在做胃镜的时候,没有下来手术台。
大四的时候,他又查出了白内障。也是在寒假,我陪他去做前期检查,然后医院集中时间给所有做过检查的人做手术。还是在人民医院,我跑上跑下,交钱,拿化验单,排号。去了两次,才将检查做完。手术时,我已经返回学校。医生打我电话,让我转交我爸可以滴某某眼药了。
也许是那个时候,才明白我已经长大。我成了他的依靠。
其实,我小的时候对我爸很依赖的。至今,我仍然记得,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爸背着我去赶集,给我买肉包(类似于锅贴)吃。到家的时候,他的棉鞋都湿透了。我妈把我俩训斥了一顿。
我仍然记得,身上出疹子的时候,我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县里的大医院就诊。一段用公车顶多四十分钟的路程,硬是骑了两个多小时。而我们看完病后,我爸给我买了些吃的,自己什么都没要。然后他载我回家。回程的路上,两个大上坡。他下来了,还让我在车上坐着。
我们家里,种了些蒜。一到寒冬腊月,那些蒙了薄膜的蒜苗就可以卖了。我和我爸搭档了好多次。刚开始,我们家里连个脚蹬的三轮车都没有,还是借别人的。早上五点就起床,他带着我,去卖菜。这次虽然没有到县城,可也骑到了其他镇的菜市场。我们先去买几个包子,连碗热汤都不喝,就在这儿等菜贩子或是顾客。我们几乎没有多少好运气,等到上午十点了,也卖不完。然后,我爸就骑着车子游乡。一个村子的主干道几乎都转一遍,然后换另一个村子。等回到家的时候,都下午两点。而车子上,还有一小部分剩余。
可是我到了初中后,我爸再叫我去跟他一块儿卖菜,我就不想了。因为认识的同学多了,我不想在游乡的时候被别人认出来。这个时候,大概知道面子了。虽然对钱,没有太多概念。我是寄宿学生,一周回家一次,我记得花钱最少的一次,我总共花了四块钱。去学校的时候,带几个馒头,一天三顿都是一碗面汤,中午的时候买些菜(大概五毛钱)。我哥那个时候还在读大学,我几乎也跟着省吃俭用的了。我爸有时会在周三给我送饭,而我们家几乎从来都是新蒸好的馒头,没有说提个保温杯,送份儿家里的饭菜。我接过后,和我爸聊不上几句,他就离开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刺激了,我周末回家不怎么和他们说话了。即使有时干活的时候,我会时不时地埋汰我爸几句。然后,我又若无其事地一笑了事。
最使我尴尬的是,我高中报到的那一天。我们要交800块钱的学费,我爸给我了一沓子钱。全部都是5元钞票,而且还是都被磨损得不轻的旧钞。我虽然和老同学一块儿去的,可是我不好意思拿出手,就借故要去办其他事,先开溜了。最后等到报到处没什么人的时候,才提心吊胆地递了过去。只听验钞机在那儿刷刷刷地响,我眼睛紧盯着自己那双补了补丁的凉鞋,一口大气也不敢喘。最后,等人家给我收据,我才如临大赦一般,松了口气。
高中三年,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没让我爸妈去去过。那个时候,我看到了我和同学们的差距。记得高三的时候,开家长会。我根本就没有通知我爸妈,我左右两个同桌,左边的爸爸是教育局前任局长,右边的爸爸是医院的主治医师,我觉得我爸就是来,也和他们交流不了什么。我们和人家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我那一天,都胆战心惊,坐立不安的。
后来,我大伯过世。我爸连说都没有跟我说。伯母过世的时候,我才小学四年级。由于大伯他们只有一个女儿(比我大16岁左右),办丧事儿的时候,得找个后辈(男)来打幡。当时,姐夫他们那边不同意让他来打,我们这边最后商议就让我来打。可怜我年少无知,就充当起了孝子。为了促成这事儿,还立了个字条,说让我长大后给伯父养老。我知道的不多,可也知道这是一件不怎么好的事情。我还和他们闹过,他们编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高考失利,回家我爸就说大不了就再复习一年。复读一年,进了大学校门。我心想,终于可以远离父母了。
寒假回家,总觉得家里冷清。和我爸坐在火炉旁,没说上几句,我就没什么说的了。我总觉得,城市的生活,离这里很遥远。然后,我爸就东家长西家短地讲好多。我听不耐烦了,就回自己屋,打开电脑来看。过不了多久,他就也跟来。看着我在那儿看电子书,编写小程序,他不懂,在我后面站一会儿,就走开了。
大二的时候,我爸的胃出了毛病。他就在私人医院看,输液吃药,花了快两千,也没有治好。最后,转到了人民医院。我寒假在家,正赶上他做胃镜。之前,我对胃镜从没听说过。他非得让我也跟着去,当时,我想我妈都已经跟你一块去了,我就在家呆着。到了那里才发现,我爸真的受不了这手术的折磨。我妈在手术室,我在外面的成像仪器前听医生说明情况。事后,我才了解到是因为一个亲戚当时因为医生的失误,在做胃镜的时候,没有下来手术台。
大四的时候,他又查出了白内障。也是在寒假,我陪他去做前期检查,然后医院集中时间给所有做过检查的人做手术。还是在人民医院,我跑上跑下,交钱,拿化验单,排号。去了两次,才将检查做完。手术时,我已经返回学校。医生打我电话,让我转交我爸可以滴某某眼药了。
也许是那个时候,才明白我已经长大。我成了他的依靠。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