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看书小记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丰子恺先生的传记里看到这首诗,激励我珍惜光阴,好好读书。11月,忙碌不减,关于读书,我开始思考哪种小记的方式裨益更大。我记性差,看过小说往往只剩下气氛、情感,零星片段,人名、地名一概忘却,转述起故事来真是痛苦万分。不仅如此,我连书名和作者也记不分明,有次和爸爸说起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磕磕绊绊,什么也说不清,我再次决心要用心记忆看过的书报内容。不想让他们如水痕消散了。于是,我为《霍乱时期的爱情》做了提纲挈领的笔记,将《汪曾祺作品自选集》的摘抄整理出来。这样还是不够的,我现在做的杨葵《坐久落花多》的笔记精细了一些。一来,《坐久落花多》是实体书,我一边看时就一边写旁注、标符号。二来,《坐久落花多》中文章《写作流行病》引发了我强烈的感触,行文条理清晰,便于做笔记。这其实关乎读书方法,看了民国时期的书《怎样读书》的几篇文章,受益很大。尤其是丰子恺先生的那篇(见我的广播推荐)——笨功夫对我很适用。
越看书越觉得自己看的少,知的少,越来越叹息以前浪费的时光。心境变化真的好大,生育像个分水岭将往昔粉色泡泡般的憧憬和幻梦排到了一边,读书、研究的兴味日渐浓烈。而我已经离开学校了。有几天,我很焦虑,晚上失眠,叹自己根底太差,写作和做人是分不开的,而立身之本,修身的功夫我还一点儿没下呢。儒家的经典是我日后读书的一块重地。有几日,我反思自己读书太散,铺的太开,实在是往日积攒的想看的书太多,想乘着有这份心境一一读过。先博后精吧,或是有薄有精,我只能这么取舍。
从10月15日开始,借由豆瓣阅读征文的契机,开始创作小说。一个多月的零星时光我写完了2.5万的首篇小说,仅仅是“写完”,还远远不够“写好”。24日交稿后,三个晚上失眠。焦灼附上了我,我太想马上就看到回馈,看到点评,看到结果。发稿前只给好友校对过一遍,好友工作繁忙也不好催促简评,也不敢催促。我反而害怕看到评论了,妈妈呀。恐慌和亢奋彼此闪烁着警示灯,察觉心态差劲,但也无济于事。
因为这次创作,看书更敏感了。思考什么是好的作品,发现真的没有标准可言。思考怎么写作,常常恍然大悟,对简单的看法心领神会。这是”得“,但有数不清的困惑和黯然的心绪。简单说来,成长就是发现自己是个傻缺,是个平凡的普通人,将自命清高的幻想一点点剥落。
哎,读书是平凡生活的一抹光吧。
1.【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八七年版)
绕了个大弯的开头,和止于当止处的结尾。马尔克斯的笔调宏大瑰丽多姿,穷尽爱情的形态。爱情在人生的枝桠上,人生又栖息在时代、地域之中。无论是近景和远景,微观抑或宏观,马尔克斯都照顾到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充满了解构的书,为了建构一个伟大的爱情,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地怀疑、嘲弄、推翻。解构使建构得以现实化,因为直截了当地摆出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复杂的单纯、放浪的贞洁,前者使后者的抵达保经考验。
里面最触动我心灵的是,阿里萨最后一段爱情——和年幼、早熟的养女的乱伦之恋。阿里萨老年人的狡狯和贪婪毕现,诱惑、哄骗了年幼无知的少女(12、3岁的年纪)。但少女,并非怀着被逼迫的顺从或是简单的热情,她显然深爱着老人!当阿里萨骨折,她在照顾他时觑见了他的衰弱、老态,仍无损其爱。最后,老人的抛弃竟然摧折了她的生命。
2.高行健《灵山》
强烈好奇催生的阅读,《灵山》出乎意料地好看,故事里的故事,大多是传说,很迷人。两条线在行文最后交汇,出现大量的自我审思,意识流的文字。现在在看《一个人的圣经》,发现两本都是自传性的,而且童年的回忆屡次提及。这本书在豆瓣并没有条目。
我的删减版的评论见日记:http://www.douban.com/note/474888002/
3.汪曾祺《汪曾祺作品自选集》
太爱汪曾祺了,这本选集看得津津有味,写的旧时人物,干的活计都极有意思,有情有味,是我心中尚好的文章。便觉只是这么匆匆看一遍太不郑重,他日要细细读一遍,再写篇诚恳的读后感。
只是我看的是txt书,校勘很成问题。另一本txt格式的小说选集,错得更离谱了。头篇的《受戒》里特别有意趣的一段:“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最后一句电子书上是“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死了。”“搞死了?”我发愣,再是乐了半天,于是决定不看第二本电子书了。
4.《长袜子皮皮》
皮皮简直太有魅力了!我深深喜爱这个形象。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自由、不拘束、奇妙、野性的女孩子,恰好这个野孩子还有善良、体贴、大度、无私等等的美德。一个现实中没有朋友、孤独的孩子,碰见书页里的皮皮也是幸福的,她会和他玩耍,会给他魔力和温暖。
皮皮的故事不该这么快就结束。
5.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根据新闻报道的蒜薹事件改编,为农民发声的介入政治的长篇力作。结构和语言皆用心打磨,结构上每章节采用瞎子张扣的歌谣起头,围绕蒜薹事件布了几条线,打乱时间顺序,布局考究。语言极尽细密之能事,诗化特质、包蕴激情。贯穿小说的文气是作者胸中浩荡的悲悯怆然和义愤填膺。他写出了人活着沦为动物般丧失尊严的状态,人低到泥土地里苦苦挣扎的行状。
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7224048/
6.丰一吟《爸爸丰子恺》
这是丰一吟先生写的对父亲的回忆,《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的姊妹篇。《爸爸丰子恺》侧重于叙述丰子恺先生生活上的事,《潇洒风神》则全面提到了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介绍了他的艺术观。丰一吟先生是在八十余岁的高龄创作此书!书中的每处细节都不马虎,其中可见作者的用心和用情。
丰子恺先生是我深深敬仰的大师。我只知他兼擅画画、写作、翻译、音乐,是个通才,却不知他在何种艰难的处境下过着艺术的生活。携一家老小逃难也好,文革中遭遇侮辱对待也好,先生说“天于我,相当厚”。先生晚年疾病缠身,免于再去农村改造,唯觉幸运之至,用卧床的时间翻译了日本的三大物语《竹取物语》《落洼物语》《伊势物语》,画画、翻译、创作一刻不得闲。
这本书带给我的心灵触动太多,翻看kindle的书签、摘抄,思绪万千。与丰子恺先生越走越近,仰慕之心更甚!我为自己择了一个明师。
7.(日)角田光代《在全世界迷路》
这本散文集是角田光代在四十余岁时围绕“旅行”和“物件”写作的专栏,她梳理了年轻时的做法带来的影响,每个主题下面的文章切入点都很小,但很别致。她写的其实是相当朴实、平常的,照我从小上学的经验来看,是很难划出许多好词好句的(笑),但是我看完的时候,已经有好多处的折角,也用铅笔细细勾画了不少,做了很多零散的旁注。看这本书心情相当愉快、轻松,像是在聊天。作者的坦诚透着良好的、健康的自我愉悦,你能感觉到她写作时的状态,是对自己有微微的喜爱,欣赏自我这个造物的。由此传达的感悟也好,心得也罢,能如一股涓涓的小流融融地流淌到心里。
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7214167/
另、【豆瓣阅读的小书】
8.我是评香师:知乎摸摸谢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摸摸谢赠送的小书。特别好看!津津有味地看完,看点有三:1.满足对香水的猎奇,那些有意思的话题作者几乎都有涉及。如存在催情欲的香水吗?那些香水gay最爱用?(这个写得相当有意思)2.了解评香师的专业所在,写得是相当精简概括,有体系化,这是很见功力的。当作者描述香气的时候,文采斐然!(学习)特别令人着迷。不禁想:各行各业都有人才啊,长于文字之道的,遍布各行各业。
9.(日)吉井忍 夏日便当·修订版
看着很想自己动手做,觉得做起来不太难的样子。寿司饭团、酱肉、炸肉等等丰富了我脑海中的菜单,真好!吉井忍在每篇便当前的回忆文字淡淡的,很平实,很有意思(有时候,不免想,好像是日本人写的东西啊,淡淡的,不逾矩,情感好节制啊。这种相当老实的写法我还是很赞赏的)。呵呵,最让人感觉亲切的是,作者不舍得丢掉吃完了的吉野家的餐盒,洗干净用作一次性的便当盒。真好啊!最喜欢很会节省,又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日本主妇了。这就是我认为的日本的主妇品质。也是我向往的家庭生活的一面。:)
10.阿蒙妈妈 5岁哥哥给弟弟讲的30本胎教童书——你们是爱是暖是希望
特别特别好!是一本很用心的小书。阿蒙妈妈写来当作大儿子幼儿园毕业的礼物,送给他的同学和妈妈们。写哥哥给弟弟念童书,由此为主线,记录了哥哥成长的点点滴滴,妈妈怀二胎、去香港待产期间发生的事儿,当时的感想。里面不仅书单有价值,阿蒙妈妈的叙述就极有魅力,有控制力的娓娓道来,带着爱心和耐心。我也很想给宝宝写这样一本小书。这是网络自出版最大的好处。
11.哆啦醜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
故事流畅,颇具吸引力,话题是很接地气的,但虚构与想象浮于现实表面,不够用力深挖,因此显得不够“真”。看到后面,故事越来越像是一则概述了。
越看书越觉得自己看的少,知的少,越来越叹息以前浪费的时光。心境变化真的好大,生育像个分水岭将往昔粉色泡泡般的憧憬和幻梦排到了一边,读书、研究的兴味日渐浓烈。而我已经离开学校了。有几天,我很焦虑,晚上失眠,叹自己根底太差,写作和做人是分不开的,而立身之本,修身的功夫我还一点儿没下呢。儒家的经典是我日后读书的一块重地。有几日,我反思自己读书太散,铺的太开,实在是往日积攒的想看的书太多,想乘着有这份心境一一读过。先博后精吧,或是有薄有精,我只能这么取舍。
从10月15日开始,借由豆瓣阅读征文的契机,开始创作小说。一个多月的零星时光我写完了2.5万的首篇小说,仅仅是“写完”,还远远不够“写好”。24日交稿后,三个晚上失眠。焦灼附上了我,我太想马上就看到回馈,看到点评,看到结果。发稿前只给好友校对过一遍,好友工作繁忙也不好催促简评,也不敢催促。我反而害怕看到评论了,妈妈呀。恐慌和亢奋彼此闪烁着警示灯,察觉心态差劲,但也无济于事。
因为这次创作,看书更敏感了。思考什么是好的作品,发现真的没有标准可言。思考怎么写作,常常恍然大悟,对简单的看法心领神会。这是”得“,但有数不清的困惑和黯然的心绪。简单说来,成长就是发现自己是个傻缺,是个平凡的普通人,将自命清高的幻想一点点剥落。
哎,读书是平凡生活的一抹光吧。
1.【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八七年版)
绕了个大弯的开头,和止于当止处的结尾。马尔克斯的笔调宏大瑰丽多姿,穷尽爱情的形态。爱情在人生的枝桠上,人生又栖息在时代、地域之中。无论是近景和远景,微观抑或宏观,马尔克斯都照顾到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充满了解构的书,为了建构一个伟大的爱情,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地怀疑、嘲弄、推翻。解构使建构得以现实化,因为直截了当地摆出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复杂的单纯、放浪的贞洁,前者使后者的抵达保经考验。
里面最触动我心灵的是,阿里萨最后一段爱情——和年幼、早熟的养女的乱伦之恋。阿里萨老年人的狡狯和贪婪毕现,诱惑、哄骗了年幼无知的少女(12、3岁的年纪)。但少女,并非怀着被逼迫的顺从或是简单的热情,她显然深爱着老人!当阿里萨骨折,她在照顾他时觑见了他的衰弱、老态,仍无损其爱。最后,老人的抛弃竟然摧折了她的生命。
2.高行健《灵山》
强烈好奇催生的阅读,《灵山》出乎意料地好看,故事里的故事,大多是传说,很迷人。两条线在行文最后交汇,出现大量的自我审思,意识流的文字。现在在看《一个人的圣经》,发现两本都是自传性的,而且童年的回忆屡次提及。这本书在豆瓣并没有条目。
我的删减版的评论见日记:http://www.douban.com/note/474888002/
3.汪曾祺《汪曾祺作品自选集》
太爱汪曾祺了,这本选集看得津津有味,写的旧时人物,干的活计都极有意思,有情有味,是我心中尚好的文章。便觉只是这么匆匆看一遍太不郑重,他日要细细读一遍,再写篇诚恳的读后感。
只是我看的是txt书,校勘很成问题。另一本txt格式的小说选集,错得更离谱了。头篇的《受戒》里特别有意趣的一段:“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最后一句电子书上是“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死了。”“搞死了?”我发愣,再是乐了半天,于是决定不看第二本电子书了。
4.《长袜子皮皮》
皮皮简直太有魅力了!我深深喜爱这个形象。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自由、不拘束、奇妙、野性的女孩子,恰好这个野孩子还有善良、体贴、大度、无私等等的美德。一个现实中没有朋友、孤独的孩子,碰见书页里的皮皮也是幸福的,她会和他玩耍,会给他魔力和温暖。
皮皮的故事不该这么快就结束。
5.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根据新闻报道的蒜薹事件改编,为农民发声的介入政治的长篇力作。结构和语言皆用心打磨,结构上每章节采用瞎子张扣的歌谣起头,围绕蒜薹事件布了几条线,打乱时间顺序,布局考究。语言极尽细密之能事,诗化特质、包蕴激情。贯穿小说的文气是作者胸中浩荡的悲悯怆然和义愤填膺。他写出了人活着沦为动物般丧失尊严的状态,人低到泥土地里苦苦挣扎的行状。
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7224048/
6.丰一吟《爸爸丰子恺》
这是丰一吟先生写的对父亲的回忆,《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的姊妹篇。《爸爸丰子恺》侧重于叙述丰子恺先生生活上的事,《潇洒风神》则全面提到了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介绍了他的艺术观。丰一吟先生是在八十余岁的高龄创作此书!书中的每处细节都不马虎,其中可见作者的用心和用情。
丰子恺先生是我深深敬仰的大师。我只知他兼擅画画、写作、翻译、音乐,是个通才,却不知他在何种艰难的处境下过着艺术的生活。携一家老小逃难也好,文革中遭遇侮辱对待也好,先生说“天于我,相当厚”。先生晚年疾病缠身,免于再去农村改造,唯觉幸运之至,用卧床的时间翻译了日本的三大物语《竹取物语》《落洼物语》《伊势物语》,画画、翻译、创作一刻不得闲。
这本书带给我的心灵触动太多,翻看kindle的书签、摘抄,思绪万千。与丰子恺先生越走越近,仰慕之心更甚!我为自己择了一个明师。
7.(日)角田光代《在全世界迷路》
这本散文集是角田光代在四十余岁时围绕“旅行”和“物件”写作的专栏,她梳理了年轻时的做法带来的影响,每个主题下面的文章切入点都很小,但很别致。她写的其实是相当朴实、平常的,照我从小上学的经验来看,是很难划出许多好词好句的(笑),但是我看完的时候,已经有好多处的折角,也用铅笔细细勾画了不少,做了很多零散的旁注。看这本书心情相当愉快、轻松,像是在聊天。作者的坦诚透着良好的、健康的自我愉悦,你能感觉到她写作时的状态,是对自己有微微的喜爱,欣赏自我这个造物的。由此传达的感悟也好,心得也罢,能如一股涓涓的小流融融地流淌到心里。
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7214167/
另、【豆瓣阅读的小书】
8.我是评香师:知乎摸摸谢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摸摸谢赠送的小书。特别好看!津津有味地看完,看点有三:1.满足对香水的猎奇,那些有意思的话题作者几乎都有涉及。如存在催情欲的香水吗?那些香水gay最爱用?(这个写得相当有意思)2.了解评香师的专业所在,写得是相当精简概括,有体系化,这是很见功力的。当作者描述香气的时候,文采斐然!(学习)特别令人着迷。不禁想:各行各业都有人才啊,长于文字之道的,遍布各行各业。
9.(日)吉井忍 夏日便当·修订版
看着很想自己动手做,觉得做起来不太难的样子。寿司饭团、酱肉、炸肉等等丰富了我脑海中的菜单,真好!吉井忍在每篇便当前的回忆文字淡淡的,很平实,很有意思(有时候,不免想,好像是日本人写的东西啊,淡淡的,不逾矩,情感好节制啊。这种相当老实的写法我还是很赞赏的)。呵呵,最让人感觉亲切的是,作者不舍得丢掉吃完了的吉野家的餐盒,洗干净用作一次性的便当盒。真好啊!最喜欢很会节省,又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日本主妇了。这就是我认为的日本的主妇品质。也是我向往的家庭生活的一面。:)
10.阿蒙妈妈 5岁哥哥给弟弟讲的30本胎教童书——你们是爱是暖是希望
特别特别好!是一本很用心的小书。阿蒙妈妈写来当作大儿子幼儿园毕业的礼物,送给他的同学和妈妈们。写哥哥给弟弟念童书,由此为主线,记录了哥哥成长的点点滴滴,妈妈怀二胎、去香港待产期间发生的事儿,当时的感想。里面不仅书单有价值,阿蒙妈妈的叙述就极有魅力,有控制力的娓娓道来,带着爱心和耐心。我也很想给宝宝写这样一本小书。这是网络自出版最大的好处。
11.哆啦醜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
故事流畅,颇具吸引力,话题是很接地气的,但虚构与想象浮于现实表面,不够用力深挖,因此显得不够“真”。看到后面,故事越来越像是一则概述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