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姐妹们(七)
无论真相究竟是怎样的,玛丽居然嫁给杀夫的头号凶嫌,在民众心里就已经认定了她是合谋杀害国王的共犯。玛丽被自己的激情所害,在后夫和两个情人的情色权势纠纷中成为世上最奇怪的受害者。苏格兰贵族和民众很快起兵叛乱,誓要为国王复仇。除此之外,苏格兰的新教徒也趁机起事,想将信奉天主教的玛丽赶下台去。玛丽已经无法逃避地成了包斯威的附庸,而包斯威的军队则在内战中节节败退——终于,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一五六八年五月,玛丽被废黜监禁,她年仅一岁多的儿子查理.斯图亚特成为苏格兰国王。被囚禁的玛丽运用她的美貌和智慧,取得了看守贵族的同情怜惜,成功地逃离苏格兰。乘船在海峡上游荡的玛丽无处投奔,最后想到了她曾经的死敌、英国女王、姨母伊丽莎白一世。这也许是因为,伊丽莎白虽是她在敌人,却曾经在她被叛军围攻的时候,向她伸出过援助之手。并且也只有她,在玛丽深陷包斯威的畸情中时,向玛丽发出过严正的警告,并提出过真正管用的计策——可惜这些计策并没有被玛丽合理地使用。实话说,玛丽的避难请求对伊丽莎白而言是一个难题。在伊丽莎白三十三岁这年,英国下议院的议员先生们居然通过了一项法案,以质询的方式,要求女王陛下交代自己对婚姻的想法及打算,如果能够给全英国一个诞下合法接班人的准确日程就更好。这帮真正“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议员们,甚至把这个质询案与女王的年金挂起了钩,一副非要逼女王就范于婚姻的架势。伊丽莎白对这种“犯上做乱”、干涉自己自由的“民意”万分恼怒。不用说,想管闲事的议员先生们在对峙中被固执的女王击败,输得落花流水。但是与此同时,伊丽莎白也意识到,没有后嗣和生育年龄的逐渐流逝,将是自己日后危机的起源。而现在,王位最大的竞争者玛丽居然想到英国的国土上生活,而这位对手不但聪慧,而且年轻美貌,更重要的是她不但本身拥有王位竞争权,还有一个已经成为国王的继承者。听说玛丽想在英国上岸并居留,伊丽莎白虽然为难,但是同样做为女王,却也油然而生兔死狐悲之感,对玛丽有些同情。从女人私心的角度,她也很乐意看见昔日的对手在自己面前俯首称臣的模样。
于是,在御前会议上,伊丽莎白力排众议,坚持要隆重迎接玛丽,并给她相当的待遇。女王的决定,令英国一片哗然。伊丽莎白感情冲动下的决定,很快就被她的得力助手塞西尔勋爵巧妙地偷龙转凤。塞西尔是一个意志如同钢铁的人,似乎上帝是专为冰冷的政治才造出他来的一样。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女王,知道她虽是感情丰富的女人,却也是一个把王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王。他向伊丽莎白进言,陈述利害:玛丽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之一,如果国内外的反对势力利用她与伊丽莎白作对,再加上她比伊丽莎白要强得多的女性魅力,输赢实在难说。果然,伊丽莎白一听说迎接玛丽的英国贵族被玛丽迷得七颠八倒,立即改变了主意,拒绝让玛丽进入伦敦,更不允许她出现在王宫大众眼前。但是伊丽莎白也不愿意将玛丽投入伦敦塔,她爱惜自己的名誉,不想做这个恶人。于是她采用了折衷的办法,把不肯放弃王位继承权的玛丽软禁了起来,给予她最好的物质享受,但是不给她自由。(塞西尔和华星汉果然没有诬蔑玛丽。住在乡间城堡中,挥霍着伊丽莎白英镑的玛丽,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苏格兰的女王,更没有忘记自己有权利要求得到英国的王冠。她策划了一起又一起逃跑的行动,诱惑了几乎所有前来监管她的英国贵族,试图在英国造反叛乱,抢夺伊丽莎白的王位。玛丽从来不曾真正了解过伊丽莎白,她不知道王冠对伊丽莎白意味着什么——伊丽莎白能够为了王冠而放弃心爱的男人,王冠就是她的一切。而伊丽莎白却非常了解玛丽。她的耐心在玛丽的一次次挑战中磨损。)
玛丽虽然迹近被软禁,但是她曾经的女王身份对她本人、对更多的人都是一种诱惑。这其中包括不少新教贵族,更包括狂热的天主教徒——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他痛恨小姨子伊丽莎白拒绝自己的求婚,向教廷提出自己曾是血腥玛丽的丈夫,本该是理所应当的英国国王。当英国人将他的奢求当垃圾丢到一边的时候,恼羞成怒的菲力普决定利用苏格兰玛丽推翻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对待宗教相当仁慈,在她统治下的英国,新教和天主教可以共存。伊丽莎白以她独有的敏感,想出了一个能够彻底解决英国宗教纷争的好办法:将英国的天主教和新教融合在一起,从此断绝宗教内战的可能。
几乎就在苏格兰玛丽女王被狂热的畸情烧毁的同时,冷静的伊丽莎白在伦敦达成了她的目的。这一年,英国上下两议院中的天主教和新教徒们通过了宗教法案,确立了英国“圣公会”的神圣地位,英国的宗教信仰得到了统一。这是伊丽莎白一世至今被英国人念念不忘的重要政绩之一。在她的努力下,英国摆脱了宗教战争的阴影————同时期及其后的其它欧洲国家,都因为各自国内的宗教信仰问题,几派人马进行过或大或小的内战,延误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建设,损耗了大量人口,其中一个国家的宗教内战(德国),甚至延绵了数十年,死去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伊丽莎白统一了英国的国家信仰,她恢复的英国圣公会,直到今天仍在英国大地上发挥着它的影响。因为这样的原因,伊丽莎白及其后的英国国王们,还成为了政教合一的统治者,拥有其它欧洲君主无法企及的地位和高度。解决了棘手的宗教问题,消除了国家内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伊丽莎白腾出手来,开始解决国家濒于破产的经济军事状况。但是伊丽莎白不想学习其它国王的办法:向自己的百姓横征暴敛。她始终认为民心是最重要的。她聪明地决定,打造军舰船只,鼓励有勇气的人去海外聚敛财富——即使是用强盗手段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为英国带来财富和实力,都能从女王这里得到封爵和地位。一段时间以后,英国的国库迅速充盈,而摆脱了苛捐杂税的英国民间也开始安居乐业。英国的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勇敢的航海家们(海盗们),还为伊丽莎白一世带来了意外之喜:他们发现了美洲。英国从此开始拥有了广阔富饶的殖民地。——呵呵,海盗的历史,在“仙女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儿,开始了新的光辉一页。伊丽莎白鼓励海上扩张和海盗行径的最大收获,就是她不费国家一文一毫,就拥有了一支经历过实战演练的熟练海军兵源(海盗),从而为她有朝一日能够打败西班牙菲力普国王的“无敌舰队”,为国家洗雪前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然而英国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伊丽莎白统一信仰的做法,被罗马教廷指为异端,更成为西班牙等国的眼中钉。
做为侵占过英国领土的国家之一,西班牙在英国海盗们有目的的劫掠中,蒙受的损失十分巨大:每年都在三百万杜卡特以上。特别是一五六八年。这一年的十二月,英国普里茅斯市市长威廉霍金斯组织了一支海盗船,把一支装满军费金条的西班牙船队赶进了英国的港口。伊丽莎白一世对西班牙的抗议充耳不闻,将金子全部据为己有,除了奖赏有功人员之外,还送了一部分给各敌对国的政敌,其它的全部送进英国国库。这个外表柔弱的女人,使欧洲的男性国君们头痛不已,更使罗马教廷恨得牙齿发痒。在这样的情形下,罗马教廷以及西班牙等国,联手发动一次次行动,收买英国国内的反对势力,试图推翻伊丽莎白的统治,将苏格兰玛丽扶上英国王位。——罗马教廷想利用玛丽将英国变成天主教国家,而菲利普,不用说是想报复。
伊丽莎白的个人魅力,在她的海盗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表现:为了维护女王和英国的荣誉,这些出发劫掠财富的船员们,从来都不在船只上悬挂英国国旗。但是如果掠得了财富,他们都非常乐意全数交给女王,由她来分配自己应得的数量。——真是爱国的强盗啊!英国国库和王室财产不断膨胀的同时,不用说,很多其它的欧洲国家都跟英国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然而伊丽莎白似乎根本没有在乎男性君主们的怒火。她是个女人,而且是个未婚的女人。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也决定将这身份善加利用。从父亲亨利八世那里,伊丽莎白深刻地了解到,男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性别占有优势,认定女人是弱者。伊丽莎白决定将自己的性别变成优势,耍弄那些自认为可以在两性关系上占上风的男性君王。于是,凡有哪个国家与英国关系紧,剑拨弩张、或是英国需要哪个国家的支持的时候,女王便会暗示自己的重臣们出面,向对方国家的使节提出建议——为什么不向我们的女王求婚呢?一但成功,就可以不费力气和一兵一卒,得到整个英国。欧洲大陆上所有的王公贵族都无法抵挡这个建议的巨大诱惑。都几乎立刻改变主意,不但不跟英国过意不去,还想方设法地向伊丽莎白和她的国家百般讨好起来。女王面对这些求婚,将拖拉的“爱情游戏”玩得无比熟练,很轻巧地就把他们拖进迷宫里。不用说,当英国的困境得到摆脱,求婚者就会发现费尽心机和钱财之后,他们只能收获一场空欢喜。然而虽然知道上当,他们却不能够再挑起战端:那将被欧洲人讥笑为求婚不得恼羞成怒的行径。而伊丽莎白,却为她的英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将英国的实力再次提升了一次。搞笑的是,伊丽莎白的“求婚游戏”百试百灵,因为所有的男人都认为自己不可能是下一个倒霉蛋,都认为自己的魅力能够得到许婚。在伊丽莎白登基为英国女王之后,这样的“求婚游戏”,她成功地进行过二十多场。然而,就在伊丽莎白周旋在欧洲各国君主王公间,操控着她的国家的时候,她和罗伯特.达德利的爱情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于是,在御前会议上,伊丽莎白力排众议,坚持要隆重迎接玛丽,并给她相当的待遇。女王的决定,令英国一片哗然。伊丽莎白感情冲动下的决定,很快就被她的得力助手塞西尔勋爵巧妙地偷龙转凤。塞西尔是一个意志如同钢铁的人,似乎上帝是专为冰冷的政治才造出他来的一样。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女王,知道她虽是感情丰富的女人,却也是一个把王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王。他向伊丽莎白进言,陈述利害:玛丽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之一,如果国内外的反对势力利用她与伊丽莎白作对,再加上她比伊丽莎白要强得多的女性魅力,输赢实在难说。果然,伊丽莎白一听说迎接玛丽的英国贵族被玛丽迷得七颠八倒,立即改变了主意,拒绝让玛丽进入伦敦,更不允许她出现在王宫大众眼前。但是伊丽莎白也不愿意将玛丽投入伦敦塔,她爱惜自己的名誉,不想做这个恶人。于是她采用了折衷的办法,把不肯放弃王位继承权的玛丽软禁了起来,给予她最好的物质享受,但是不给她自由。(塞西尔和华星汉果然没有诬蔑玛丽。住在乡间城堡中,挥霍着伊丽莎白英镑的玛丽,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苏格兰的女王,更没有忘记自己有权利要求得到英国的王冠。她策划了一起又一起逃跑的行动,诱惑了几乎所有前来监管她的英国贵族,试图在英国造反叛乱,抢夺伊丽莎白的王位。玛丽从来不曾真正了解过伊丽莎白,她不知道王冠对伊丽莎白意味着什么——伊丽莎白能够为了王冠而放弃心爱的男人,王冠就是她的一切。而伊丽莎白却非常了解玛丽。她的耐心在玛丽的一次次挑战中磨损。)
玛丽虽然迹近被软禁,但是她曾经的女王身份对她本人、对更多的人都是一种诱惑。这其中包括不少新教贵族,更包括狂热的天主教徒——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他痛恨小姨子伊丽莎白拒绝自己的求婚,向教廷提出自己曾是血腥玛丽的丈夫,本该是理所应当的英国国王。当英国人将他的奢求当垃圾丢到一边的时候,恼羞成怒的菲力普决定利用苏格兰玛丽推翻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对待宗教相当仁慈,在她统治下的英国,新教和天主教可以共存。伊丽莎白以她独有的敏感,想出了一个能够彻底解决英国宗教纷争的好办法:将英国的天主教和新教融合在一起,从此断绝宗教内战的可能。
几乎就在苏格兰玛丽女王被狂热的畸情烧毁的同时,冷静的伊丽莎白在伦敦达成了她的目的。这一年,英国上下两议院中的天主教和新教徒们通过了宗教法案,确立了英国“圣公会”的神圣地位,英国的宗教信仰得到了统一。这是伊丽莎白一世至今被英国人念念不忘的重要政绩之一。在她的努力下,英国摆脱了宗教战争的阴影————同时期及其后的其它欧洲国家,都因为各自国内的宗教信仰问题,几派人马进行过或大或小的内战,延误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建设,损耗了大量人口,其中一个国家的宗教内战(德国),甚至延绵了数十年,死去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伊丽莎白统一了英国的国家信仰,她恢复的英国圣公会,直到今天仍在英国大地上发挥着它的影响。因为这样的原因,伊丽莎白及其后的英国国王们,还成为了政教合一的统治者,拥有其它欧洲君主无法企及的地位和高度。解决了棘手的宗教问题,消除了国家内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伊丽莎白腾出手来,开始解决国家濒于破产的经济军事状况。但是伊丽莎白不想学习其它国王的办法:向自己的百姓横征暴敛。她始终认为民心是最重要的。她聪明地决定,打造军舰船只,鼓励有勇气的人去海外聚敛财富——即使是用强盗手段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为英国带来财富和实力,都能从女王这里得到封爵和地位。一段时间以后,英国的国库迅速充盈,而摆脱了苛捐杂税的英国民间也开始安居乐业。英国的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勇敢的航海家们(海盗们),还为伊丽莎白一世带来了意外之喜:他们发现了美洲。英国从此开始拥有了广阔富饶的殖民地。——呵呵,海盗的历史,在“仙女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儿,开始了新的光辉一页。伊丽莎白鼓励海上扩张和海盗行径的最大收获,就是她不费国家一文一毫,就拥有了一支经历过实战演练的熟练海军兵源(海盗),从而为她有朝一日能够打败西班牙菲力普国王的“无敌舰队”,为国家洗雪前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然而英国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伊丽莎白统一信仰的做法,被罗马教廷指为异端,更成为西班牙等国的眼中钉。
做为侵占过英国领土的国家之一,西班牙在英国海盗们有目的的劫掠中,蒙受的损失十分巨大:每年都在三百万杜卡特以上。特别是一五六八年。这一年的十二月,英国普里茅斯市市长威廉霍金斯组织了一支海盗船,把一支装满军费金条的西班牙船队赶进了英国的港口。伊丽莎白一世对西班牙的抗议充耳不闻,将金子全部据为己有,除了奖赏有功人员之外,还送了一部分给各敌对国的政敌,其它的全部送进英国国库。这个外表柔弱的女人,使欧洲的男性国君们头痛不已,更使罗马教廷恨得牙齿发痒。在这样的情形下,罗马教廷以及西班牙等国,联手发动一次次行动,收买英国国内的反对势力,试图推翻伊丽莎白的统治,将苏格兰玛丽扶上英国王位。——罗马教廷想利用玛丽将英国变成天主教国家,而菲利普,不用说是想报复。
伊丽莎白的个人魅力,在她的海盗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表现:为了维护女王和英国的荣誉,这些出发劫掠财富的船员们,从来都不在船只上悬挂英国国旗。但是如果掠得了财富,他们都非常乐意全数交给女王,由她来分配自己应得的数量。——真是爱国的强盗啊!英国国库和王室财产不断膨胀的同时,不用说,很多其它的欧洲国家都跟英国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然而伊丽莎白似乎根本没有在乎男性君主们的怒火。她是个女人,而且是个未婚的女人。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也决定将这身份善加利用。从父亲亨利八世那里,伊丽莎白深刻地了解到,男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性别占有优势,认定女人是弱者。伊丽莎白决定将自己的性别变成优势,耍弄那些自认为可以在两性关系上占上风的男性君王。于是,凡有哪个国家与英国关系紧,剑拨弩张、或是英国需要哪个国家的支持的时候,女王便会暗示自己的重臣们出面,向对方国家的使节提出建议——为什么不向我们的女王求婚呢?一但成功,就可以不费力气和一兵一卒,得到整个英国。欧洲大陆上所有的王公贵族都无法抵挡这个建议的巨大诱惑。都几乎立刻改变主意,不但不跟英国过意不去,还想方设法地向伊丽莎白和她的国家百般讨好起来。女王面对这些求婚,将拖拉的“爱情游戏”玩得无比熟练,很轻巧地就把他们拖进迷宫里。不用说,当英国的困境得到摆脱,求婚者就会发现费尽心机和钱财之后,他们只能收获一场空欢喜。然而虽然知道上当,他们却不能够再挑起战端:那将被欧洲人讥笑为求婚不得恼羞成怒的行径。而伊丽莎白,却为她的英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将英国的实力再次提升了一次。搞笑的是,伊丽莎白的“求婚游戏”百试百灵,因为所有的男人都认为自己不可能是下一个倒霉蛋,都认为自己的魅力能够得到许婚。在伊丽莎白登基为英国女王之后,这样的“求婚游戏”,她成功地进行过二十多场。然而,就在伊丽莎白周旋在欧洲各国君主王公间,操控着她的国家的时候,她和罗伯特.达德利的爱情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
比基尼海滩的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3 10: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