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整理
昨天看完了一本电子书《掌舵2》,触发一些小心思,却不是关于该书的。来到豆瓣,漫无边际的搜索下一部可看的书籍推荐。一面翻页一面把那些浏览过的书本勾选出来,然后记忆中努力搜寻有关那些读过的书的内容,哪怕是主人公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沮丧之情由点延伸到线直至全面铺开,大多数的名著都是学生时代读过的,当年读书太过于被情节锁住,没有挖掘过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它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以至于现在回忆起来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忘记了。那些年读的书也就不叫做“读”,只配叫做,浏览,或者看个故事......
一直以来没有看书写读后感或者说书评的习惯,但是现在慢慢会在读的过程中随时划下有共鸣或者有启发的句子、段落,写点当时的感触,相比写读后感,这样要零碎些,思维也限制在局部的框框里而不是从整体大视角,原因,或许还是因为看书的出发点比较随意吧,不是像有些目的性很强的读者,讲究读书之法,从目录就开始用心,总揽全局,带着目的和疑问去走进书里的世界,我的视角更趋向于内容中的故事,纯感性的欣赏故事里主角的人格魅力......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读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随便吧,记不记得内容都好了
一直以来没有看书写读后感或者说书评的习惯,但是现在慢慢会在读的过程中随时划下有共鸣或者有启发的句子、段落,写点当时的感触,相比写读后感,这样要零碎些,思维也限制在局部的框框里而不是从整体大视角,原因,或许还是因为看书的出发点比较随意吧,不是像有些目的性很强的读者,讲究读书之法,从目录就开始用心,总揽全局,带着目的和疑问去走进书里的世界,我的视角更趋向于内容中的故事,纯感性的欣赏故事里主角的人格魅力......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读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随便吧,记不记得内容都好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