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子边边上的故事们
我在一个酒鬼成灾的国家待了5年;一个喝酒遭道德谴责的国家一块儿地下开酒;曾为了喝醉的时候可以喊有逼格的醉话特地去背了好几首布莱克和叶茨;为了混学分上过葡萄酒的课,在冷冰冰的酒庄住过个把星期;听从过一哲学博士生的错误指导在喝饱的情况下尝试写作;闺蜜好多个都是喝出来的;任性得和男生和山东人和欧洲大个儿们拼过酒。
我想装依顺三从四德的传统好姑娘,但酒这玩意儿的确在我的生活里进进出出,对我了解文化起过催化作用,也在我对世界的荒诞感到迷茫的时候踢过我,留下过挺多好玩儿的经历,和悲伤的一堆堆肥肉,哦当然了!还有那些酒杯子旁让我珍惜和怀念的人。
如今打算开始彻底和酒说拜拜了,刚又不小心在豆列里看到个酒单,有点睹物思情,所以我想把这些在酒杯子旁边发生的事情叨一叨,想说,希腊罗马整狄俄尼索斯和巴克斯,基督教没封杀酒,还是有点道理的。酒是个人性的延伸,有时候,在畏惧孤独或者追求孤独的时候,酒会捏造一个心里念叨了很久的世界给你看,让你意淫一下;年轻时爱喝酒或者说自己爱喝酒的人不一定是那些“不值得交往的人”,只是有可能是些缺乏安全感的,爱逞强的孩子。。跑题了跑题了。。。还是不为喝酒这种恶行努力垫道德桌角了,说完故事就远离酒精哈!
lets start!
<澳洲篇>
在澳洲,酒贵,因为政府为了控制人民喝酒就一个劲儿得加税,天晓得,罪犯的基因对这种政策天生就有免疫力,照喝不误!喝到你得给我发救济金为止~殖民主义残害土著的一大凶器也是酒,现在的澳洲土著们也都成了酒奴隶,白天坐着hangover,晚上就开始兜骗旅游者给他们买酒(土著买酒有限制)。
我现在还记得,大一有个课,叫什么from homer to hollywood,一节小班课上,老师问:谁把那什么什么书看了?谈个感受呗(书应该是if this is a man,集中营幸存者的回忆录,自黑牢狱中各种人性丑态)那时候多害羞啊,全班就我一个黑头发,英语又蹩脚,哪敢举爪子。于是,操着一口苏格兰口音的老师望了一圈默默低头的班级,清了清嗓,说,好吧,既然没人看,那也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走!我们去喝一杯吧!
WHAT!!! 当时真的是完全惊到~不愧是资本主义啊~呆坐着是邪恶的,站起来,在无理智的状态下拉动消费才是真道理!
于是,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得,在苏格兰痞子教授的带领下,晃去了学校的大食代兼剧场什么的活动中心。
在二楼有个简易的酒吧,5,6个beer tap。一群新生脸蛋兴奋而战栗得飘进来,除了咱们,好像就那么三五个学生懒散得围着台球桌,撞两下球,打发打发时间。
那不是我第一次就是第二次喝酒的经历。太呆了,太难忘了。
苏格兰老师凭借他敏锐的种族歧视雷达,感测到了我对酒精的陌生度。他凑过来,问我,你喝酒吗?
居然问我喝不喝酒?!瞬间一切年轻人对于“你不够酷”的羞愧和愤慨都上升到了以女权主义啊,反东方主义,反殖民主义啊等等去回击那句问题的高度。
喝!
要给中国人张脸。(笑)
喝什么?我请你。老师笑眯眯得回答。
哎不行不行!我来我来。瞬间中国人的好客热情就把刚刚的侮辱感都扔光了。
哈哈。没事儿。Cooper是我挺喜欢的澳洲啤酒,试试?老师耍大款呢。
我默默地点头,就那么,瞬间,就被新殖民主义收买了。
我屁颠屁颠得端着两大杯啤酒跟着班上的人流走到了室外的露台。
那是夏天,那是我第一年刚入大学。(背景没有蝉鸣,因为澳洲不产那虫。。。害我想念了好久北半球夏天的气质。。。)那是下午接近傍晚,天气开始不那么燥热了。
太阳还是一贯得好,五年来都那么好,让人感觉可以在孤独里融化的那种好。
我顺着给老师酒的原由,在他一旁坐了下来。本以为可以和老师聊聊套个近乎,结果他一转头和另一边的学生开始聊起来了。
幸好有酒啊。原来酒的存在还是有点用处的。社交尴尬时的绝佳道具。
于是,我就捧着那被大大的,冰冰的coppers开始一口一口小泯。真难喝。(但后来那个也成了我澳洲啤酒里的最爱之一)。
周围的同学都在谈论高中的事儿。那些高中在的郊区的名儿在我听来跟天体星球的名字差不多。哦不对,至少人家天体星球什么的还是用神话里的名字起的呢,知道的概率还高点。
也没得说话,一个劲儿得猛喝,又是第一次(或是第二次,和邻居们那次的先后真不记得了),一会醉意就上来了。
呵,美妙啊~单身处在白人堆里的异类感似乎减少了不少。之后似乎就是随便扯了点便“下课”回家了。之后的经历也慢慢让自己对自己是个“种族异类”的想法磨灭了不少,但那一次,露台上,大太阳下,不敢流露的害怕,无助,夹杂着赌气激发出来的“我要在这儿的主流社会里生存下去”的勇气,都化在了coppers给我的味道记忆里。
虽然后来那个老师没有给我对叶茨的诗歌的评论文给高分,但是他拉了我一把,至少是把战战兢兢的我拉出了自己的comfort zone。虽然他痞子了点(基于带学生上课喝酒的不负责行为),但我每次听到english man in new york我都会想起他那糟糕又可爱的口音来~
未完持续。。。。哈哈哈
我想装依顺三从四德的传统好姑娘,但酒这玩意儿的确在我的生活里进进出出,对我了解文化起过催化作用,也在我对世界的荒诞感到迷茫的时候踢过我,留下过挺多好玩儿的经历,和悲伤的一堆堆肥肉,哦当然了!还有那些酒杯子旁让我珍惜和怀念的人。
如今打算开始彻底和酒说拜拜了,刚又不小心在豆列里看到个酒单,有点睹物思情,所以我想把这些在酒杯子旁边发生的事情叨一叨,想说,希腊罗马整狄俄尼索斯和巴克斯,基督教没封杀酒,还是有点道理的。酒是个人性的延伸,有时候,在畏惧孤独或者追求孤独的时候,酒会捏造一个心里念叨了很久的世界给你看,让你意淫一下;年轻时爱喝酒或者说自己爱喝酒的人不一定是那些“不值得交往的人”,只是有可能是些缺乏安全感的,爱逞强的孩子。。跑题了跑题了。。。还是不为喝酒这种恶行努力垫道德桌角了,说完故事就远离酒精哈!
lets start!
<澳洲篇>
在澳洲,酒贵,因为政府为了控制人民喝酒就一个劲儿得加税,天晓得,罪犯的基因对这种政策天生就有免疫力,照喝不误!喝到你得给我发救济金为止~殖民主义残害土著的一大凶器也是酒,现在的澳洲土著们也都成了酒奴隶,白天坐着hangover,晚上就开始兜骗旅游者给他们买酒(土著买酒有限制)。
我现在还记得,大一有个课,叫什么from homer to hollywood,一节小班课上,老师问:谁把那什么什么书看了?谈个感受呗(书应该是if this is a man,集中营幸存者的回忆录,自黑牢狱中各种人性丑态)那时候多害羞啊,全班就我一个黑头发,英语又蹩脚,哪敢举爪子。于是,操着一口苏格兰口音的老师望了一圈默默低头的班级,清了清嗓,说,好吧,既然没人看,那也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走!我们去喝一杯吧!
WHAT!!! 当时真的是完全惊到~不愧是资本主义啊~呆坐着是邪恶的,站起来,在无理智的状态下拉动消费才是真道理!
于是,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得,在苏格兰痞子教授的带领下,晃去了学校的大食代兼剧场什么的活动中心。
在二楼有个简易的酒吧,5,6个beer tap。一群新生脸蛋兴奋而战栗得飘进来,除了咱们,好像就那么三五个学生懒散得围着台球桌,撞两下球,打发打发时间。
那不是我第一次就是第二次喝酒的经历。太呆了,太难忘了。
苏格兰老师凭借他敏锐的种族歧视雷达,感测到了我对酒精的陌生度。他凑过来,问我,你喝酒吗?
居然问我喝不喝酒?!瞬间一切年轻人对于“你不够酷”的羞愧和愤慨都上升到了以女权主义啊,反东方主义,反殖民主义啊等等去回击那句问题的高度。
喝!
要给中国人张脸。(笑)
喝什么?我请你。老师笑眯眯得回答。
哎不行不行!我来我来。瞬间中国人的好客热情就把刚刚的侮辱感都扔光了。
哈哈。没事儿。Cooper是我挺喜欢的澳洲啤酒,试试?老师耍大款呢。
我默默地点头,就那么,瞬间,就被新殖民主义收买了。
我屁颠屁颠得端着两大杯啤酒跟着班上的人流走到了室外的露台。
那是夏天,那是我第一年刚入大学。(背景没有蝉鸣,因为澳洲不产那虫。。。害我想念了好久北半球夏天的气质。。。)那是下午接近傍晚,天气开始不那么燥热了。
太阳还是一贯得好,五年来都那么好,让人感觉可以在孤独里融化的那种好。
我顺着给老师酒的原由,在他一旁坐了下来。本以为可以和老师聊聊套个近乎,结果他一转头和另一边的学生开始聊起来了。
幸好有酒啊。原来酒的存在还是有点用处的。社交尴尬时的绝佳道具。
于是,我就捧着那被大大的,冰冰的coppers开始一口一口小泯。真难喝。(但后来那个也成了我澳洲啤酒里的最爱之一)。
周围的同学都在谈论高中的事儿。那些高中在的郊区的名儿在我听来跟天体星球的名字差不多。哦不对,至少人家天体星球什么的还是用神话里的名字起的呢,知道的概率还高点。
也没得说话,一个劲儿得猛喝,又是第一次(或是第二次,和邻居们那次的先后真不记得了),一会醉意就上来了。
呵,美妙啊~单身处在白人堆里的异类感似乎减少了不少。之后似乎就是随便扯了点便“下课”回家了。之后的经历也慢慢让自己对自己是个“种族异类”的想法磨灭了不少,但那一次,露台上,大太阳下,不敢流露的害怕,无助,夹杂着赌气激发出来的“我要在这儿的主流社会里生存下去”的勇气,都化在了coppers给我的味道记忆里。
虽然后来那个老师没有给我对叶茨的诗歌的评论文给高分,但是他拉了我一把,至少是把战战兢兢的我拉出了自己的comfort zone。虽然他痞子了点(基于带学生上课喝酒的不负责行为),但我每次听到english man in new york我都会想起他那糟糕又可爱的口音来~
未完持续。。。。哈哈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