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top 10 Movies of 2014
一直觉得,好电影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把无法表达的想法感受完美地传达。另一种是可以把从未体验过的事物细腻地呈现。
1. Boyhood
时间像河流一样淌过。所有细碎的、微不足道的瞬间汇成了整整12年的时光。生活似乎什么都没变,可是什么都变了。Richard Linklater完全放弃了戏剧高潮,只如Documentary一般地记录,却轻而易举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在近3小时的观影结束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You know how everyone's always saying seize the moment? I don't know, I'm kind of thinking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you know, like the moment seizes us.’
2. Winter Sleep
第一次看Ceylan的作品。镜头、构图、打光都非常喜欢,有些Tarkovsky的味道在。在影院里坐了3个多小时,腰酸背痛,但一刻也没有分神——Cappadocia地区的Karst地貌美得不真实,加上雨雪更加壮丽,Ceylan却只用寥寥几个镜头去描绘,更多的场景设置在室内。全片基本是Plotless,直接用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冲突、塑造角色和推进情节。两场长达30分钟的对话(主人公跟他姐姐与跟他年轻妻子),尖锐异常,不留情面,直刺对方最不堪的一面。除此之外,与租户兄弟,旅店客人,员工等人的交流一同构筑了一幅土耳其当代社会全景图。
我在所有主要人物的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我能深深地理解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却无法避免地对立矛盾,越沟通隔阂越深。所以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自省、反思、自我怀疑。看完后,依旧无法从思考中抽离出来。我想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吧。
3. Only Lovers Left Alive
这是完全基于个人喜好的选择,因为太爱Jim Jarmusch了。连他的Overdone、做作、装逼都一起爱。强烈推荐原声,没有原声这电影毁一半。
4.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Wes Anderson难得的大格局大手笔。他对这种风格的驾驭真是到了精妙的程度——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结构工整的一出阿加莎式的故事,带着对欧洲战前文化的怀恋,形式内容情感内核高度统一,连红配紫,粉色外墙都能处理地让人不那么讨厌。
5. Birdman
整部片子都很COOL,精心设计的转场让片子看起来是一镜到底,配上不时出现的鼓点,爵士味道浓郁。还有那些讽刺、符号、隐喻,以及剧中剧的互文都扩充了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Ego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毁灭的源头,时刻提醒自己 You are not so important。
6. Whiplash
异常有力的作品。虽然有过渡段生硬、镜头太过MV化等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师生关系的层次递进、剪辑流畅炫目、剧情在俗套中出新、结尾干脆利落又都让这片Outstanding,让人看完大呼过瘾。男主对成功的执着和牺牲,看似极端疯狂,甚至有人觉得毫无意义,但却深深地打动我,because I have been there before.
7. Interstellar
Christopher Nolan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故事的时间线打散再基于内在逻辑性重新组合,如Following, Prestige还有Memento。即便在无法拆分整体结构的电影中,他还是喜欢安插些反转,如The Dark Knight Rises。有时候这反倒会破坏电影的平衡性。
Interstellar的前三分之二部分都很完美——不徐不疾,自然流畅,大气磅礴,情怀满满。Mann的那个反转也有足够理由并不显得生硬。可是Cooper掉进黑洞之后的一系列遭遇却完全破坏了前面建立起来的“硬”科幻感,走向了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捣浆糊主义(Inception在这点上要好得多,前边建立的理论正好在进入梦境后得到验证,逻辑自洽)。
要是结尾改成Cooper挂掉,女儿自主解开重力等式,Brand执行Plan B,Interstellar肯定锁定今年的Number 1
8. Nightcrawler
如果说Gone Girl里的Sickness, Madness, 和Creepiness还带着一些中产阶级的矜持和克制,Nightcrawler里的这些就直接粗暴很多。Louis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底线和准则,Jake Gyllenhaal的眼神和表情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并随着情节的展开把偏执和疯狂刻画得淋漓尽致。揭示媒体道德沦丧,只为博关注也丝毫不留力(Gone Girl也想表达同样的主题但因为情节的各种反转显得浅尝则止)。最终没让Louis遭受任何惩罚更是让本片黑得不见天日。
9. Snowpiercer
抱怨故事扯淡的人要注意到这是漫改,剧本的先天不足要归因于原著。在此薄弱的基础上,奉俊昊已经做得十分出色。如游戏闯关一般地占领一节节车厢是商业片俗套,但每一场对抗打斗都设计得新意十足,精彩好看。这是他的第一部英语作品,没有丝毫妥协,依旧个人风格浓厚。
10. 20,000 Days on Earth
There are truths that lie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words. Truth that rise up without warning like the humps of a sea monster, and then disappear. What performance in a song is to me, is finding a way to tempt the monster to the surface. To create a space where the creature can break through what is real and what is known to us. This shimmering space, where imagination and reality intersect. This is where all love, tears, and joy exist. This is the place. This is where we live.
FIN
1. Boyhood
时间像河流一样淌过。所有细碎的、微不足道的瞬间汇成了整整12年的时光。生活似乎什么都没变,可是什么都变了。Richard Linklater完全放弃了戏剧高潮,只如Documentary一般地记录,却轻而易举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在近3小时的观影结束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You know how everyone's always saying seize the moment? I don't know, I'm kind of thinking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you know, like the moment seizes us.’
2. Winter Sleep
第一次看Ceylan的作品。镜头、构图、打光都非常喜欢,有些Tarkovsky的味道在。在影院里坐了3个多小时,腰酸背痛,但一刻也没有分神——Cappadocia地区的Karst地貌美得不真实,加上雨雪更加壮丽,Ceylan却只用寥寥几个镜头去描绘,更多的场景设置在室内。全片基本是Plotless,直接用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冲突、塑造角色和推进情节。两场长达30分钟的对话(主人公跟他姐姐与跟他年轻妻子),尖锐异常,不留情面,直刺对方最不堪的一面。除此之外,与租户兄弟,旅店客人,员工等人的交流一同构筑了一幅土耳其当代社会全景图。
我在所有主要人物的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我能深深地理解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却无法避免地对立矛盾,越沟通隔阂越深。所以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自省、反思、自我怀疑。看完后,依旧无法从思考中抽离出来。我想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吧。
3. Only Lovers Left Alive
这是完全基于个人喜好的选择,因为太爱Jim Jarmusch了。连他的Overdone、做作、装逼都一起爱。强烈推荐原声,没有原声这电影毁一半。
4.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Wes Anderson难得的大格局大手笔。他对这种风格的驾驭真是到了精妙的程度——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结构工整的一出阿加莎式的故事,带着对欧洲战前文化的怀恋,形式内容情感内核高度统一,连红配紫,粉色外墙都能处理地让人不那么讨厌。
5. Birdman
整部片子都很COOL,精心设计的转场让片子看起来是一镜到底,配上不时出现的鼓点,爵士味道浓郁。还有那些讽刺、符号、隐喻,以及剧中剧的互文都扩充了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Ego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毁灭的源头,时刻提醒自己 You are not so important。
6. Whiplash
异常有力的作品。虽然有过渡段生硬、镜头太过MV化等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师生关系的层次递进、剪辑流畅炫目、剧情在俗套中出新、结尾干脆利落又都让这片Outstanding,让人看完大呼过瘾。男主对成功的执着和牺牲,看似极端疯狂,甚至有人觉得毫无意义,但却深深地打动我,because I have been there before.
7. Interstellar
Christopher Nolan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故事的时间线打散再基于内在逻辑性重新组合,如Following, Prestige还有Memento。即便在无法拆分整体结构的电影中,他还是喜欢安插些反转,如The Dark Knight Rises。有时候这反倒会破坏电影的平衡性。
Interstellar的前三分之二部分都很完美——不徐不疾,自然流畅,大气磅礴,情怀满满。Mann的那个反转也有足够理由并不显得生硬。可是Cooper掉进黑洞之后的一系列遭遇却完全破坏了前面建立起来的“硬”科幻感,走向了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捣浆糊主义(Inception在这点上要好得多,前边建立的理论正好在进入梦境后得到验证,逻辑自洽)。
要是结尾改成Cooper挂掉,女儿自主解开重力等式,Brand执行Plan B,Interstellar肯定锁定今年的Number 1
8. Nightcrawler
如果说Gone Girl里的Sickness, Madness, 和Creepiness还带着一些中产阶级的矜持和克制,Nightcrawler里的这些就直接粗暴很多。Louis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底线和准则,Jake Gyllenhaal的眼神和表情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并随着情节的展开把偏执和疯狂刻画得淋漓尽致。揭示媒体道德沦丧,只为博关注也丝毫不留力(Gone Girl也想表达同样的主题但因为情节的各种反转显得浅尝则止)。最终没让Louis遭受任何惩罚更是让本片黑得不见天日。
9. Snowpiercer
抱怨故事扯淡的人要注意到这是漫改,剧本的先天不足要归因于原著。在此薄弱的基础上,奉俊昊已经做得十分出色。如游戏闯关一般地占领一节节车厢是商业片俗套,但每一场对抗打斗都设计得新意十足,精彩好看。这是他的第一部英语作品,没有丝毫妥协,依旧个人风格浓厚。
10. 20,000 Days on Earth
There are truths that lie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words. Truth that rise up without warning like the humps of a sea monster, and then disappear. What performance in a song is to me, is finding a way to tempt the monster to the surface. To create a space where the creature can break through what is real and what is known to us. This shimmering space, where imagination and reality intersect. This is where all love, tears, and joy exist. This is the place. This is where we live.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