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1/2014 “奇葩说”第一期节目观感
爱奇艺今年开始连续下了大手笔主打自制牌,特别是在《晓说》刮起的自制脱口秀节目一时间点击量爆棚的情况下,把晓松挖来了做《晓松奇谈》(个人认为比起《晓说》质量下降了很多,这个看点击量也能看出来),开了《吴晓波频道》,还请了瘦马过来讲时尚,“说”节目一时间充斥了爱奇艺的自制计划,也确实带来了不少流量。而拉来高晓松和蔡康永这两张大嘴,加上内容阵地的BOSS马东亲自上阵做的爱奇艺-《奇葩说》,还没上线就已经开始制造噱头。什么高晓松炮轰清华学霸(还是奶茶前男友?),女版高晓松反心灵鸡汤之类的话题已经时隐时现于网络。
今天21:21,节目正式上线,基本是第一时间就去看了。最主要的当然是想看看三张大嘴会说什么,其次才是想看看会不会有一些有干货的“奇葩”出现。另外,因为之前在爱奇艺实习了俩月还是蛮有感情,朋友圈这两天被刷屏总还是要贡献一两下点击量的。
先说整体的节目品相。作为一档不走电视直接走网络播出的自制综艺来说,这个品相还是可以的,但是与其宣传口号“现象级”的目标和要求还是颇有一些差距的。当然,脱口秀选手的选秀(我对这个节目的定位)节目成本确实可以压倒满地,既然拼得是嘴皮子,而且还是海选阶段,那找个环境优雅的宾馆会所就差不多了。至于后续进入到淘汰晋级赛乃至决赛阶段,再看其舞美等等方面的安排吧,暂时按下不表。 那么来说说节目框架。一档节目首先要让观众看明白你在“干什么”,选秀的话先把赛制、标准(或理念)、主题等说明白应该是一种对观众、选手都比较负责的行为。如果要选手说,怎么说、说什么都要有个起码的标准。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不能没有最低要求,这是对观众的尊重。一上来第一个妹子,胸器惊人,说了两句话就结束了。一共在场没两分钟做的最多的就是抖胸,很不得把挤成奶牛的两个半球直接倒出来给三位老师看。(弹幕的“低俗”简直到位)“我认为工作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没有论证、没有例证,对晓松的质疑和反驳也没有任何回应,就开开心心地走了!就这么!走!了!后采还美不颠颠的说“我觉得我今天表现很好”,妹子你的“表现”在哪儿啊?!观众都不瞎啊!海选当然可以剪花絮,可是开场第一个选手能像样点儿么?!名字叫“奇葩说”,当然要的是奇葩,可是至少得是个能说的奇葩吧,对选手“说”的水平都没有个起码的要求——口齿清晰表达流畅都做不到的话,那确实是对观众的一种不尊重了。(看到这儿我就觉得我对这个节目的格调预期高了,而且高得有点儿多。它不是《晓松奇谈》、半个《康熙来了》和《挑战主持人》的叠加,更不是升级。
再说说选手吧。上面说了那个爆乳姐了,姑娘想出点儿小名确实还是蛮拼的。后面上来的“女版高晓松”,说的算是有几分道理,but 一上场那个咄咄逼人的劲儿实在有点儿冲——这跟“气场”不一样。路边叉腰骂街的老娘们儿是“冲”,范爷红毯上骄傲回眸是“气场”。用鸡汤来反鸡汤,不失为以毒攻毒,但是想继续晋级恐怕还要仔细推敲推敲逻辑。接着比较有印象的是“离婚律师”张楠,其实他是这场选手里面难得的比较“言之有物”的一个,起码有具体的东西要将。用新婚姻法解释来和晓松谈情与法的问题,我我觉得没什么不妥。晓松的每个问题他都接住了,并且给出了相对有说服力的回答。但是蔡康永却按铃说他在“不断转移论点”。淘汰OK,但是这个理由并不够充分。一来,这并非正式debate,因而不需要按着一个观点来讲。二来,他配合晓松的问题进行回答,晓松作为话题引导者,才是在不能正面应对的时候转移论点的那一位。我尚且揣测一下或许有三位导师之间互相维护的成分,加上离婚这个话题对于晓松又相对敏感,如果继续讨论下去说不准会让人们从晓松的论辩中揣测到其对之前婚姻的真正态度和在离婚中的具体态度与表现,因而不方便继续讨论,另外晓松脑容量巨大但对于法律或许也并非精通,因而难以handle住他的话题。所以我觉得张楠被淘汰还是有些遗憾的,但是他的话题被留下了,说不定后面讨论到还有的看。至于梁植,你都没想好要干啥迷迷瞪瞪就来上节目,一上来就扔个大问好给导师,被通过才怪。你可以以自己的迷茫甚至迷失作为话题点,哪怕自己的优越感作为话题点来叨逼叨都强过一张口就“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三位老师,就是我能干什么?” 这个应该也是节目组安排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可以用梁植的经历作为一个思考教育、思考高校、引起晓松的炮轰的一个话题点甚至现象点,但是这种过于弱化梁植角色的安排于选手于节目都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首先,作为一个清华学霸,梁植在节目中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代表,但是他绝不是一个肚子里一点干活都没有,毫无自己打算的人,对选手的挖掘不够。而选秀节目的留住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充分挖掘选手并包装,让一些观众成为“粉丝”能够对选手保有持久的兴趣,因而过早淘汰这样一个已经小有名气的选手不太明智。(当然,如果另有安排那就另说了~)其次,梁植自始至终几乎没说几句话,和晓松并没用形成有效辩论,几乎是晓松的“一边倒”式痛心批判,降低了这段的潜在可看性。现在好的综艺都是有剧本的,这些情节是完全可以设计的。
选手里面不得不喷的就是最后那个娘炮……还是伪娘(?)了。一上来这个劲儿就挺恶心的,不过知道是时尚买手以后就觉得正常多了。虽然了解不深,也听说过一些。时尚买手、时尚博主里面还真是不乏这种雌雄莫辨又自我感觉异常良好的家伙。导师们对他的态度也是挂在脸上看得出来的,感觉晋级也是想看看他还能折腾出来点儿啥幺蛾子。比起他的言辞和表现来,这气质诡异的外表倒还算不上什么了。“我就是特别享受那种把别人说到无地自容的感觉”,说完抿嘴一笑~ 孩子,你在开心神马?!这是病,得治啊!如果尖酸刻薄也成为了一种美德,那这个世界的善意可能真的活不了太久了。找奇葩拉博眼球没问题,可导向不能太离谱了。
喷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因为对这个节目有期待。且看后续如何吧。网络自制综艺还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比较电视综艺走到现在也走了几十年呢。
今天21:21,节目正式上线,基本是第一时间就去看了。最主要的当然是想看看三张大嘴会说什么,其次才是想看看会不会有一些有干货的“奇葩”出现。另外,因为之前在爱奇艺实习了俩月还是蛮有感情,朋友圈这两天被刷屏总还是要贡献一两下点击量的。
先说整体的节目品相。作为一档不走电视直接走网络播出的自制综艺来说,这个品相还是可以的,但是与其宣传口号“现象级”的目标和要求还是颇有一些差距的。当然,脱口秀选手的选秀(我对这个节目的定位)节目成本确实可以压倒满地,既然拼得是嘴皮子,而且还是海选阶段,那找个环境优雅的宾馆会所就差不多了。至于后续进入到淘汰晋级赛乃至决赛阶段,再看其舞美等等方面的安排吧,暂时按下不表。 那么来说说节目框架。一档节目首先要让观众看明白你在“干什么”,选秀的话先把赛制、标准(或理念)、主题等说明白应该是一种对观众、选手都比较负责的行为。如果要选手说,怎么说、说什么都要有个起码的标准。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不能没有最低要求,这是对观众的尊重。一上来第一个妹子,胸器惊人,说了两句话就结束了。一共在场没两分钟做的最多的就是抖胸,很不得把挤成奶牛的两个半球直接倒出来给三位老师看。(弹幕的“低俗”简直到位)“我认为工作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没有论证、没有例证,对晓松的质疑和反驳也没有任何回应,就开开心心地走了!就这么!走!了!后采还美不颠颠的说“我觉得我今天表现很好”,妹子你的“表现”在哪儿啊?!观众都不瞎啊!海选当然可以剪花絮,可是开场第一个选手能像样点儿么?!名字叫“奇葩说”,当然要的是奇葩,可是至少得是个能说的奇葩吧,对选手“说”的水平都没有个起码的要求——口齿清晰表达流畅都做不到的话,那确实是对观众的一种不尊重了。(看到这儿我就觉得我对这个节目的格调预期高了,而且高得有点儿多。它不是《晓松奇谈》、半个《康熙来了》和《挑战主持人》的叠加,更不是升级。
再说说选手吧。上面说了那个爆乳姐了,姑娘想出点儿小名确实还是蛮拼的。后面上来的“女版高晓松”,说的算是有几分道理,but 一上场那个咄咄逼人的劲儿实在有点儿冲——这跟“气场”不一样。路边叉腰骂街的老娘们儿是“冲”,范爷红毯上骄傲回眸是“气场”。用鸡汤来反鸡汤,不失为以毒攻毒,但是想继续晋级恐怕还要仔细推敲推敲逻辑。接着比较有印象的是“离婚律师”张楠,其实他是这场选手里面难得的比较“言之有物”的一个,起码有具体的东西要将。用新婚姻法解释来和晓松谈情与法的问题,我我觉得没什么不妥。晓松的每个问题他都接住了,并且给出了相对有说服力的回答。但是蔡康永却按铃说他在“不断转移论点”。淘汰OK,但是这个理由并不够充分。一来,这并非正式debate,因而不需要按着一个观点来讲。二来,他配合晓松的问题进行回答,晓松作为话题引导者,才是在不能正面应对的时候转移论点的那一位。我尚且揣测一下或许有三位导师之间互相维护的成分,加上离婚这个话题对于晓松又相对敏感,如果继续讨论下去说不准会让人们从晓松的论辩中揣测到其对之前婚姻的真正态度和在离婚中的具体态度与表现,因而不方便继续讨论,另外晓松脑容量巨大但对于法律或许也并非精通,因而难以handle住他的话题。所以我觉得张楠被淘汰还是有些遗憾的,但是他的话题被留下了,说不定后面讨论到还有的看。至于梁植,你都没想好要干啥迷迷瞪瞪就来上节目,一上来就扔个大问好给导师,被通过才怪。你可以以自己的迷茫甚至迷失作为话题点,哪怕自己的优越感作为话题点来叨逼叨都强过一张口就“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三位老师,就是我能干什么?” 这个应该也是节目组安排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可以用梁植的经历作为一个思考教育、思考高校、引起晓松的炮轰的一个话题点甚至现象点,但是这种过于弱化梁植角色的安排于选手于节目都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首先,作为一个清华学霸,梁植在节目中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代表,但是他绝不是一个肚子里一点干活都没有,毫无自己打算的人,对选手的挖掘不够。而选秀节目的留住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充分挖掘选手并包装,让一些观众成为“粉丝”能够对选手保有持久的兴趣,因而过早淘汰这样一个已经小有名气的选手不太明智。(当然,如果另有安排那就另说了~)其次,梁植自始至终几乎没说几句话,和晓松并没用形成有效辩论,几乎是晓松的“一边倒”式痛心批判,降低了这段的潜在可看性。现在好的综艺都是有剧本的,这些情节是完全可以设计的。
选手里面不得不喷的就是最后那个娘炮……还是伪娘(?)了。一上来这个劲儿就挺恶心的,不过知道是时尚买手以后就觉得正常多了。虽然了解不深,也听说过一些。时尚买手、时尚博主里面还真是不乏这种雌雄莫辨又自我感觉异常良好的家伙。导师们对他的态度也是挂在脸上看得出来的,感觉晋级也是想看看他还能折腾出来点儿啥幺蛾子。比起他的言辞和表现来,这气质诡异的外表倒还算不上什么了。“我就是特别享受那种把别人说到无地自容的感觉”,说完抿嘴一笑~ 孩子,你在开心神马?!这是病,得治啊!如果尖酸刻薄也成为了一种美德,那这个世界的善意可能真的活不了太久了。找奇葩拉博眼球没问题,可导向不能太离谱了。
喷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因为对这个节目有期待。且看后续如何吧。网络自制综艺还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比较电视综艺走到现在也走了几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