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从小就听人说,80后是蜜罐里泡大的。后来的90后,更是无忧无虑,常常让主流们觉得他们非主流到“脑残”的地步。
好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看下面两篇短文,大家都可以心理平衡了:小时候被一圈人围着服侍,大起来就得赚钱养社会。
PS:不知道这个循环和自杀率有没有强联系,日本好像是以长寿多和自杀多闻名的。
_______________
代际再分配
作者:曼昆(Gregory Mankiw)
原文:Intergenerational Redistribution
Leavitt,Hubbard和Hennessy说,即将实行的医疗改革将会用年轻人的钱让老年人受益。
更新:一位在政府工作的博客读者写邮件给我,谈到了这篇专栏文章:
Leavitt-Hubbard-Hennessy专栏文章的读者可能会认为,每个人——不论其年龄——在医疗改革后,都将支付同样保费。情况并非如此。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允许保险公司向老年人收取至多4倍于年轻人的保费(参见主席版本的第2页,可在这里找到)。此外,这甚至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美国人,因为它仅限于个人市场,而不包括基于雇主营运的医疗保险。在众议院也有类似提案,但限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保费差异为至多2倍(他们的提案的第21页)。
人多力量大
作者:郭凯
北大的姚洋教授最近有一篇严重“被标题党”的文章,题目是“北大教授:印度国力定将超中国 人口持续增长是主因”,这是一个多么有煽动力的标题,可惜的是完全扭曲了文章的原意。
姚老师在那篇很长的文章里,谈了很多问题,所谓“印度国力定超中国”的那一部分,只是在说一件很多专家已经形成共识的问题:中国有世界上最恐怖的人口结构。
中国在非常不远的将来,就会面临两股力量同时的冲击。第一股力量就是老龄化,中国有所谓的未富先老的问题。中国已经有1亿5千万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数字,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第二股力量就是人口的倒金子塔结构。这是中国刻意追求的结果,计划生育的直接目标,就是让人口减缓增长,直至实现人口减少。这就意味着,中国年轻的人群,人数会越来越少。
一个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的社会,缺乏活力几乎是必然的,在经济上尤其如此,因为老人总的来说都是净消费者,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当然,中国一些特殊的因素可以让这个前景看起来不那么黑暗,比如说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意味着很多劳动力还尚未被充分的利用,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那可以部分的缓解人口结构的问题。可是,一个老人比年轻人多的国家,会是一个很沉重的国家,光是因为人口结构问题,把中国经济增长往下拉 1-2个百分点,并不会让人感到惊奇。
人多力量大,也许在上世纪50年代被过度强调了,但人多力量大也并不全是错的。
好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看下面两篇短文,大家都可以心理平衡了:小时候被一圈人围着服侍,大起来就得赚钱养社会。
PS:不知道这个循环和自杀率有没有强联系,日本好像是以长寿多和自杀多闻名的。
_______________
代际再分配
作者:曼昆(Gregory Mankiw)
原文:Intergenerational Redistribution
Leavitt,Hubbard和Hennessy说,即将实行的医疗改革将会用年轻人的钱让老年人受益。
更新:一位在政府工作的博客读者写邮件给我,谈到了这篇专栏文章:
Leavitt-Hubbard-Hennessy专栏文章的读者可能会认为,每个人——不论其年龄——在医疗改革后,都将支付同样保费。情况并非如此。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允许保险公司向老年人收取至多4倍于年轻人的保费(参见主席版本的第2页,可在这里找到)。此外,这甚至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美国人,因为它仅限于个人市场,而不包括基于雇主营运的医疗保险。在众议院也有类似提案,但限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保费差异为至多2倍(他们的提案的第21页)。
人多力量大
作者:郭凯
北大的姚洋教授最近有一篇严重“被标题党”的文章,题目是“北大教授:印度国力定将超中国 人口持续增长是主因”,这是一个多么有煽动力的标题,可惜的是完全扭曲了文章的原意。
姚老师在那篇很长的文章里,谈了很多问题,所谓“印度国力定超中国”的那一部分,只是在说一件很多专家已经形成共识的问题:中国有世界上最恐怖的人口结构。
中国在非常不远的将来,就会面临两股力量同时的冲击。第一股力量就是老龄化,中国有所谓的未富先老的问题。中国已经有1亿5千万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数字,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第二股力量就是人口的倒金子塔结构。这是中国刻意追求的结果,计划生育的直接目标,就是让人口减缓增长,直至实现人口减少。这就意味着,中国年轻的人群,人数会越来越少。
一个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的社会,缺乏活力几乎是必然的,在经济上尤其如此,因为老人总的来说都是净消费者,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当然,中国一些特殊的因素可以让这个前景看起来不那么黑暗,比如说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意味着很多劳动力还尚未被充分的利用,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那可以部分的缓解人口结构的问题。可是,一个老人比年轻人多的国家,会是一个很沉重的国家,光是因为人口结构问题,把中国经济增长往下拉 1-2个百分点,并不会让人感到惊奇。
人多力量大,也许在上世纪50年代被过度强调了,但人多力量大也并不全是错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