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漫谈
儿时的印象中,家里破旧的书橱中,满载了许多的书刊,而其中为数不少的,应属《星星诗刊》这类当属在当时国内现代诗歌尚处在朦胧的萌芽状态中最早,也是最为专业的诗歌类刊物。而我的父亲就经常在茶余饭后洋洋自得给我比划着个中角落某处豆腐块一般篇幅大小的他自己的所谓诗作,引以为傲。
而那时的我甚至于连平仄都不分。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逐渐对文学尤其是诗歌有了更多的涉猎,才逐渐的由开始的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不屑,转变为略有所感同身受的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毕竟诗歌不能等同于普通大部头文学作品的长篇大论,光凭某些绕口的名字就能让你回翻好半天的页,更何况作者有着足够的篇幅以及时间,点起一支烟来慢慢的仔细斟酌。诗歌更多的是凭借一时的灵光突现,电光火石一般的灵感闪现时间,犹如黑夜中的一根火柴,转瞬即逝的摩擦,却能创造出永恒不灭的光明一般的给人心灵以极大的抨击。所以无怪乎南北朝的著名诗人谢灵运有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虽然词句旨在强调“妙手”,但是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那句被阉割的名言“成功是依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外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而来,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更尤为重要”一般,“妙手”也许灵光乍现。
而在大学时中由于现今社交软体的发达与便捷,大都可以在社交圈中看到如下的诗句在各类时下流行的鸡汤文中大幅出现,诸如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何我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台湾女诗人席慕蓉《我爱一棵树》中“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以及英国诗人西格里夫 萨松在《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等诗句。当然这些诗句已经被四处舶来运用到一种烂俗的境界,而常常把这些诗句挂于嘴边的很多青年男女大概也是海子艾青傻傻分不清,且出门脖挂相机的新晋文学青年,当然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间接带动了大众对于这些优秀诗人的认识,这也不能不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幸事一件。
1999年冯小刚的贺岁影片《甲方乙方》中葛优说了一句在当时的文艺青年中大致是人尽皆知的话,我想这句话放在今天也有不少人耳熟能详: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颇有韵味的句子来自于在那个时代朦胧诗派的扛鼎人物顾城的《一代人》,而那时冯导还没有白癜风上脸上头的开始护舒宝的行径,还是与王朔,刘震云等尚未江郎才尽的一众新时代文学大咖厮混在一起。只是后来顾城由于种种原因远赴新西兰之后杀妻自杀,给自己的人生以及经历划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号。
既然说道了顾城,那不能不提的就是朦胧诗派中的另一代表人物北岛,当然以我们传统的儒家理念中,修文者,先修德,北岛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诗人,但是上个世纪的旧账却依然不能磨灭这位朦胧派诗人的才华,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更是反应了那个特殊时代青年才独有的彷徨与反叛,而我进来更是看到了某位同事所发的一首北岛的《走吧》,短短的三行,五节的诗句,节奏紧蹙,却没有欢快与明朗,取而代之的是低沉的旋律,颓废的的感情,特在此抛砖引玉一下作为本文的结尾罢,与大家共赏一下。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啊路,
飘满了红罂粟。
而那时的我甚至于连平仄都不分。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逐渐对文学尤其是诗歌有了更多的涉猎,才逐渐的由开始的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不屑,转变为略有所感同身受的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毕竟诗歌不能等同于普通大部头文学作品的长篇大论,光凭某些绕口的名字就能让你回翻好半天的页,更何况作者有着足够的篇幅以及时间,点起一支烟来慢慢的仔细斟酌。诗歌更多的是凭借一时的灵光突现,电光火石一般的灵感闪现时间,犹如黑夜中的一根火柴,转瞬即逝的摩擦,却能创造出永恒不灭的光明一般的给人心灵以极大的抨击。所以无怪乎南北朝的著名诗人谢灵运有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虽然词句旨在强调“妙手”,但是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那句被阉割的名言“成功是依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外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而来,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更尤为重要”一般,“妙手”也许灵光乍现。
而在大学时中由于现今社交软体的发达与便捷,大都可以在社交圈中看到如下的诗句在各类时下流行的鸡汤文中大幅出现,诸如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何我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台湾女诗人席慕蓉《我爱一棵树》中“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以及英国诗人西格里夫 萨松在《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等诗句。当然这些诗句已经被四处舶来运用到一种烂俗的境界,而常常把这些诗句挂于嘴边的很多青年男女大概也是海子艾青傻傻分不清,且出门脖挂相机的新晋文学青年,当然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间接带动了大众对于这些优秀诗人的认识,这也不能不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幸事一件。
1999年冯小刚的贺岁影片《甲方乙方》中葛优说了一句在当时的文艺青年中大致是人尽皆知的话,我想这句话放在今天也有不少人耳熟能详: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颇有韵味的句子来自于在那个时代朦胧诗派的扛鼎人物顾城的《一代人》,而那时冯导还没有白癜风上脸上头的开始护舒宝的行径,还是与王朔,刘震云等尚未江郎才尽的一众新时代文学大咖厮混在一起。只是后来顾城由于种种原因远赴新西兰之后杀妻自杀,给自己的人生以及经历划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号。
既然说道了顾城,那不能不提的就是朦胧诗派中的另一代表人物北岛,当然以我们传统的儒家理念中,修文者,先修德,北岛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诗人,但是上个世纪的旧账却依然不能磨灭这位朦胧派诗人的才华,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更是反应了那个特殊时代青年才独有的彷徨与反叛,而我进来更是看到了某位同事所发的一首北岛的《走吧》,短短的三行,五节的诗句,节奏紧蹙,却没有欢快与明朗,取而代之的是低沉的旋律,颓废的的感情,特在此抛砖引玉一下作为本文的结尾罢,与大家共赏一下。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啊路,
飘满了红罂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