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响一树叶子
一切都是最自然的发生......
风吹响一树叶子
文·阿音
总是以为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庞大的爱的系统,这个爱的系统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每一个家族成员的繁衍生息就像大树上的每一片绿叶经验着属于自己生命的四季轮回。每一片叶子吐芽、冒绿、或随风舞动,或遭遇冷霜而飘零,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
风来,叶动,风吹响一树叶子。一切都是最自然的发生。
(一)
我经验了这样一次叶的漂零,是几年前父亲的过世往生。
原本父亲的身体健康一直是全家较为自信的。他几乎没有住过医院甚至没有打过点滴,偶尔的小感冒好像没怎么吃药多休息一下就好了。可是他那次唯一的生病住院却成了他最后一次住院和人生告别。
一个月零两天,父亲走了,走得如此疾疾而安详,我无法接受。生命怎么可以这样?
原本是他如一片绿叶迅速枯黄凋零而去。可我怎么突然感觉自己像一片枯叶随风而逝,好像在酷暑被冷风卷进隆冬,冻得瑟瑟发抖。
那从未有过的伤与痛席卷而来;那对生命的终极"无助"淹没了我;那恣肆的泪流洗着我的脸,也洗着我的心......
仿佛是我死了一次。
(二)
"我"的确是死了一次......
父亲走后的几个月,我像是患上了"抑郁症"。拒绝社交和娱乐活动,甚至接受不了亲朋好友的问候和安慰。不过,我对他们的关怀仍心存感激。当时,还有心理辅导专家要协助我走出"死亡"的阴霾,我拒绝了。
自己从小到大,一直过着平凡、平安、顺达的日子,我从没有吃过什么苦。我想多体味一下这个"终极的苦"对我生命的滋养。再者,我从未有过的"累"袭扰而来,我已无力(心力和体力)穿越死亡之流,就让自己在"死亡"的河流里顺水而下吧。
自然而然地,也许我会进入一个"云彩、雨水、河流、海洋"这永恒的"轮回"。
那时的我每天下班吃完饭就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大脑多是空白。不知什么时候泪流满面,也不知什么时候悄然入睡。的确,面对抑或是融入"死亡",能说什么呐!谁能感同身受!
"死亡"像一剂苦药在我的心火上煎了又煎,熬了又熬。那几个月,"苦药味"弥漫于我的生活甚至是生命中的每个角落。
(三)
慢慢地,我试着回望"死亡"的悲痛去触摸它,看着它、接受它。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害怕死亡,拒绝死亡才无法从死亡的阴霾中出来的。
渐渐地,我清楚了那难以名状的伤悲不仅来自于父亲的离去,更大的伤悲是来自于自己经验"死亡"后对生命的无奈和无助!
在死亡面前,我好像突然觉得自己"输了个精光"。我变得"一无所有"。我能为父亲的生命做什么呢?一切可以做的,都不能阻止他远去的脚步。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病床上的他一天天向亲人挥别。我突然问自己:我又能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呢?
通常,人们总是迎着朝阳去,披着星月回。总是出发时豪情万丈,归来时空空行囊。自己曾经以为"我"无所不能,能改天能换地,能九天揽月又可五洋捉鳖。突然间,"我"在"死亡"面前缴械了。在"死亡"的终极"无助"里,"我"被彻底颠覆了。
默默地,自己的这片飘零叶又回归到原来的枝条。我又开始在枝头自在的享受着阳光和爱的营养。
这个回归来自我对"死亡"的接受。我经历了"从无法接受"到"不得不接受"到"随顺死亡"的过程。从"生命怎么可以这样?"的抗拒和反问到"生命原本就是这样"对无常的认同和顺应。
"我"又回来了。"死亡"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生命原本的样子。
(四)
记得小时候,父亲总爱在隆冬的夜晚,温上一壶热水讲着故事为孩子洗小手小脚。原本冰凉的手脚在父亲的大手里合着温烫的热水很快就暖和起来。
在父亲病重期间,我取来一盆清水执意要为他洗脚,他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把脚放在水里,我祈祷着父亲有"脚踩莲花"的感觉。
我捧着父亲的脚慢慢地洗着回忆着,我低着头,一直不敢抬头,我怕他看见我盈满泪水的双眼。
父亲是一个儒雅、俊朗的人。他一生非常喜欢莲花。以至于我很小的时候,当别的小孩还在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时候,他就引我背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有这样爱莲如莲的父亲,我也和莲花有着很深的难以言表的缘分。
(五)
我们家一直有着开家庭会议的好传统,成员每人无论大小都可在会上畅所欲言。当然了,这看起来很民主开放,个性张扬的,其实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始终都很敬重家长"不怒而威"的力量。
有一天,看妈妈不在,父亲就拖着病体给大家开了最后一次家庭会议。他先让大家谈谈,所以每个人自然都是强装欢颜,讲他的治疗"如何有效"等,尽量用"轻松"平缓的口气宽慰他很快就会好起来等等。尽管大家一直向父亲隐瞒可怕的病情,可他却说:我的病你们不用担心,顺其自然吧!生病不是什么好事,可就是因为生病我才有机会看到你们对家长这么孝敬,比我想像的还好。你们每个人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我很满足了。你们为照顾我都付出很多,你们以后像对我一样对妈妈我就放心了。
大家实在是控制不住,听不下去了,都在低着头抹眼泪。
妈妈是一个乐观、能干的大气女人。身为老干部门球队的主力,虽不体弱,倒也有不少的病需要保健。大家担心妈妈受不了打击,就一直向他隐瞒父亲的病情。
有次姐姐看见妈妈一个人在外面散步,望着她沉重的背影,姐姐哭了。思前想后,大家还是决定先试探性地告诉她:"父亲的病情也许并不乐观。"可妈妈却说:我早就知道了,我是怕你们担心我才装作不知的。我挺得住。你们照顾父亲那么累,就别操我心了。
我们无言,我们只是泪眼以对。
(六)
风吹响一树叶子。我看到了叶子的舞蹈。
生死相随,人好像只有透过死亡才能把生命看清楚。
经由死亡,我很想看清楚生命真实的样子。
生命是一个经验的过程。死亡好像一扇门,我们都将推开那扇门。
一扇通往无限的门......
(以此文祭奠父亲于周年日。祈祷经由无相清凉托着您,回归朵朵莲花盛开的地方。)
风吹响一树叶子
文·阿音
总是以为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庞大的爱的系统,这个爱的系统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每一个家族成员的繁衍生息就像大树上的每一片绿叶经验着属于自己生命的四季轮回。每一片叶子吐芽、冒绿、或随风舞动,或遭遇冷霜而飘零,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
风来,叶动,风吹响一树叶子。一切都是最自然的发生。
![]() |
幻彩莲花(石泽 作) |
(一)
我经验了这样一次叶的漂零,是几年前父亲的过世往生。
原本父亲的身体健康一直是全家较为自信的。他几乎没有住过医院甚至没有打过点滴,偶尔的小感冒好像没怎么吃药多休息一下就好了。可是他那次唯一的生病住院却成了他最后一次住院和人生告别。
一个月零两天,父亲走了,走得如此疾疾而安详,我无法接受。生命怎么可以这样?
原本是他如一片绿叶迅速枯黄凋零而去。可我怎么突然感觉自己像一片枯叶随风而逝,好像在酷暑被冷风卷进隆冬,冻得瑟瑟发抖。
那从未有过的伤与痛席卷而来;那对生命的终极"无助"淹没了我;那恣肆的泪流洗着我的脸,也洗着我的心......
仿佛是我死了一次。
![]() |
幻彩莲花(石泽 作) |
(二)
"我"的确是死了一次......
父亲走后的几个月,我像是患上了"抑郁症"。拒绝社交和娱乐活动,甚至接受不了亲朋好友的问候和安慰。不过,我对他们的关怀仍心存感激。当时,还有心理辅导专家要协助我走出"死亡"的阴霾,我拒绝了。
自己从小到大,一直过着平凡、平安、顺达的日子,我从没有吃过什么苦。我想多体味一下这个"终极的苦"对我生命的滋养。再者,我从未有过的"累"袭扰而来,我已无力(心力和体力)穿越死亡之流,就让自己在"死亡"的河流里顺水而下吧。
自然而然地,也许我会进入一个"云彩、雨水、河流、海洋"这永恒的"轮回"。
那时的我每天下班吃完饭就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大脑多是空白。不知什么时候泪流满面,也不知什么时候悄然入睡。的确,面对抑或是融入"死亡",能说什么呐!谁能感同身受!
"死亡"像一剂苦药在我的心火上煎了又煎,熬了又熬。那几个月,"苦药味"弥漫于我的生活甚至是生命中的每个角落。
(三)
慢慢地,我试着回望"死亡"的悲痛去触摸它,看着它、接受它。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害怕死亡,拒绝死亡才无法从死亡的阴霾中出来的。
渐渐地,我清楚了那难以名状的伤悲不仅来自于父亲的离去,更大的伤悲是来自于自己经验"死亡"后对生命的无奈和无助!
在死亡面前,我好像突然觉得自己"输了个精光"。我变得"一无所有"。我能为父亲的生命做什么呢?一切可以做的,都不能阻止他远去的脚步。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病床上的他一天天向亲人挥别。我突然问自己:我又能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呢?
通常,人们总是迎着朝阳去,披着星月回。总是出发时豪情万丈,归来时空空行囊。自己曾经以为"我"无所不能,能改天能换地,能九天揽月又可五洋捉鳖。突然间,"我"在"死亡"面前缴械了。在"死亡"的终极"无助"里,"我"被彻底颠覆了。
默默地,自己的这片飘零叶又回归到原来的枝条。我又开始在枝头自在的享受着阳光和爱的营养。
这个回归来自我对"死亡"的接受。我经历了"从无法接受"到"不得不接受"到"随顺死亡"的过程。从"生命怎么可以这样?"的抗拒和反问到"生命原本就是这样"对无常的认同和顺应。
"我"又回来了。"死亡"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生命原本的样子。
![]() |
(图片来自网络) |
(四)
记得小时候,父亲总爱在隆冬的夜晚,温上一壶热水讲着故事为孩子洗小手小脚。原本冰凉的手脚在父亲的大手里合着温烫的热水很快就暖和起来。
在父亲病重期间,我取来一盆清水执意要为他洗脚,他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把脚放在水里,我祈祷着父亲有"脚踩莲花"的感觉。
我捧着父亲的脚慢慢地洗着回忆着,我低着头,一直不敢抬头,我怕他看见我盈满泪水的双眼。
父亲是一个儒雅、俊朗的人。他一生非常喜欢莲花。以至于我很小的时候,当别的小孩还在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时候,他就引我背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有这样爱莲如莲的父亲,我也和莲花有着很深的难以言表的缘分。
(五)
我们家一直有着开家庭会议的好传统,成员每人无论大小都可在会上畅所欲言。当然了,这看起来很民主开放,个性张扬的,其实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始终都很敬重家长"不怒而威"的力量。
有一天,看妈妈不在,父亲就拖着病体给大家开了最后一次家庭会议。他先让大家谈谈,所以每个人自然都是强装欢颜,讲他的治疗"如何有效"等,尽量用"轻松"平缓的口气宽慰他很快就会好起来等等。尽管大家一直向父亲隐瞒可怕的病情,可他却说:我的病你们不用担心,顺其自然吧!生病不是什么好事,可就是因为生病我才有机会看到你们对家长这么孝敬,比我想像的还好。你们每个人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我很满足了。你们为照顾我都付出很多,你们以后像对我一样对妈妈我就放心了。
大家实在是控制不住,听不下去了,都在低着头抹眼泪。
妈妈是一个乐观、能干的大气女人。身为老干部门球队的主力,虽不体弱,倒也有不少的病需要保健。大家担心妈妈受不了打击,就一直向他隐瞒父亲的病情。
有次姐姐看见妈妈一个人在外面散步,望着她沉重的背影,姐姐哭了。思前想后,大家还是决定先试探性地告诉她:"父亲的病情也许并不乐观。"可妈妈却说:我早就知道了,我是怕你们担心我才装作不知的。我挺得住。你们照顾父亲那么累,就别操我心了。
我们无言,我们只是泪眼以对。
(六)
风吹响一树叶子。我看到了叶子的舞蹈。
生死相随,人好像只有透过死亡才能把生命看清楚。
经由死亡,我很想看清楚生命真实的样子。
生命是一个经验的过程。死亡好像一扇门,我们都将推开那扇门。
一扇通往无限的门......
(以此文祭奠父亲于周年日。祈祷经由无相清凉托着您,回归朵朵莲花盛开的地方。)
![]() |
幻彩莲花(石泽 作)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