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潮,反叛
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区别之一也许是懂得欣赏,蜜蜂们每日在花丛中勤劳工作,却不留心身边的景色。它们无法从劳动-生存-繁殖的系统之中跳出来哪怕是一秒种,驻足,去看,去嗅。但人们可以,歌德尔先生也许够呆板的,也许他对他的数学痴迷到无法自拔,但是每当他路过花丛的时候,他也总可以,驻足,暂时停下思考,去看看争奇斗艳的色彩,陶醉于迷人的花香,哪怕这个过程只有一秒钟,但它却会发生。
那么什么是美呢?一堆堆砌在一起的曲线?一片组合在一起的色块?还是几个飘散在空气中的气味分子?下午,看geb,谈到了命题演算、形式系统。基础的形式系统,正如原子一般,每一个都这么的微不足道,以至于你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怀疑他们,但是每一个都这么重要,缺一不可;也正如乐符一般,不住的前进,后退,跳跃,推入,弹出,形势简单,却变化无穷!这里面蕴含了人类思维的终极秘密,也蕴含了控制人类行为的基本因素——欣赏。
那么什么是美?在逻辑系统中,美可以解释为自然感与紧张感的交替出现。从整个算术公理推演出1+1=2,便自然的有了1+2=3、1+3=4、3+5=8等等,往下数,数到无穷,那是什么?有没有一个自然书,我们永远也数不到呢?如果我们真的数不到它,我们怎么知道它存在?紧张感犹然而生,我们不自觉的兴奋起来,开始不住的思考,聒噪的交流,制造出无数有趣或烦人的信息;我们不期然的期盼着自然感的回归,终于有一天,有聪明人想通了这些问题,于是我们再度安静下来,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感。
赋格曲也是美的。主旋律悠然的出现,并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仿佛那不是人为所作,音符们本来就在那里,巴赫们只不过只把他们挖掘了出来。我们自然而然的沉浸在自然流淌的悠然中,这时突然插曲出现,出现多个声部的互相追逐,相互演化,我们便不自觉的紧张起来,努力寻找图案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努力去“看”画面的整体;也许在我们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主旋律又回来了,整个乐曲再度归于自然。一首好的音乐,可以控制人的欲望,让人们不自觉的震荡与紧张的高潮与自然的平和之间,不能自拔。
在看这张埃舍尔的《画手》,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两只刻画得极其精美的手,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皱纹都刻画得如此真实,如此自然。突然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两只手竟然同时从画中画伸了出来,图画彼此!于是我们不期然的紧张起来?我们肯定,这之间肯定有什么问题,甚至是有什么我们弄错了的。经过思考,我们舒了一口气,原来这是一种递归手法,画中的画,小说中的小说,新闻中引用的别的新闻。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幸运啊,我们的智能给予了我们一种自由弹出或者推入系统的能力,以至于我们不会迷失在复杂的递归系统里面。此外,两只手互相图画,这是自指。一荣俱荣,一枯俱枯,相生相伴,永不分离。就像逻辑系统,系统本身产生里系统本身,我们不能无止境的依靠元系统证明系统的一致性。系统,产生于自我,正如《画手》,手们其实是自己图画出了自己。想到这一切,我们便又能心安理得的欣赏下一幅埃舍尔……高潮之后,归于平静的安心。
巴赫先生的终曲,写着写着,突然出现自指,音符组成的B-A-C-H俨然映入眼帘!之后突然一切归于平静,没有结尾的结尾,令人躁动不安的宁静……巴赫先生在这个时候去世了!没有句号,终曲,嘎然而止!但人们脑海中的涟漪却干刚开始,一是激起千层浪!听得懂这首曲子的认定会高潮不断吧!巴赫的自指,音乐生,而巴赫生,巴赫死,而音乐死;音乐界中的哲学家,巴赫先生的终曲却打破了他本人定下的一切关于美丽的规则。跳出系统外,美丽却升华,不止……
无终之终,雪片化于清气罢了……一个系统终结,消散与原系统之中……物质的终结,不过是变化了存在的形式。
那么什么是美呢?一堆堆砌在一起的曲线?一片组合在一起的色块?还是几个飘散在空气中的气味分子?下午,看geb,谈到了命题演算、形式系统。基础的形式系统,正如原子一般,每一个都这么的微不足道,以至于你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怀疑他们,但是每一个都这么重要,缺一不可;也正如乐符一般,不住的前进,后退,跳跃,推入,弹出,形势简单,却变化无穷!这里面蕴含了人类思维的终极秘密,也蕴含了控制人类行为的基本因素——欣赏。
那么什么是美?在逻辑系统中,美可以解释为自然感与紧张感的交替出现。从整个算术公理推演出1+1=2,便自然的有了1+2=3、1+3=4、3+5=8等等,往下数,数到无穷,那是什么?有没有一个自然书,我们永远也数不到呢?如果我们真的数不到它,我们怎么知道它存在?紧张感犹然而生,我们不自觉的兴奋起来,开始不住的思考,聒噪的交流,制造出无数有趣或烦人的信息;我们不期然的期盼着自然感的回归,终于有一天,有聪明人想通了这些问题,于是我们再度安静下来,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感。
赋格曲也是美的。主旋律悠然的出现,并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仿佛那不是人为所作,音符们本来就在那里,巴赫们只不过只把他们挖掘了出来。我们自然而然的沉浸在自然流淌的悠然中,这时突然插曲出现,出现多个声部的互相追逐,相互演化,我们便不自觉的紧张起来,努力寻找图案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努力去“看”画面的整体;也许在我们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主旋律又回来了,整个乐曲再度归于自然。一首好的音乐,可以控制人的欲望,让人们不自觉的震荡与紧张的高潮与自然的平和之间,不能自拔。
在看这张埃舍尔的《画手》,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两只刻画得极其精美的手,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皱纹都刻画得如此真实,如此自然。突然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两只手竟然同时从画中画伸了出来,图画彼此!于是我们不期然的紧张起来?我们肯定,这之间肯定有什么问题,甚至是有什么我们弄错了的。经过思考,我们舒了一口气,原来这是一种递归手法,画中的画,小说中的小说,新闻中引用的别的新闻。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幸运啊,我们的智能给予了我们一种自由弹出或者推入系统的能力,以至于我们不会迷失在复杂的递归系统里面。此外,两只手互相图画,这是自指。一荣俱荣,一枯俱枯,相生相伴,永不分离。就像逻辑系统,系统本身产生里系统本身,我们不能无止境的依靠元系统证明系统的一致性。系统,产生于自我,正如《画手》,手们其实是自己图画出了自己。想到这一切,我们便又能心安理得的欣赏下一幅埃舍尔……高潮之后,归于平静的安心。
巴赫先生的终曲,写着写着,突然出现自指,音符组成的B-A-C-H俨然映入眼帘!之后突然一切归于平静,没有结尾的结尾,令人躁动不安的宁静……巴赫先生在这个时候去世了!没有句号,终曲,嘎然而止!但人们脑海中的涟漪却干刚开始,一是激起千层浪!听得懂这首曲子的认定会高潮不断吧!巴赫的自指,音乐生,而巴赫生,巴赫死,而音乐死;音乐界中的哲学家,巴赫先生的终曲却打破了他本人定下的一切关于美丽的规则。跳出系统外,美丽却升华,不止……
无终之终,雪片化于清气罢了……一个系统终结,消散与原系统之中……物质的终结,不过是变化了存在的形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