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
最近狂读保罗·奥斯特。至此,读了八本,话说这样连续读一个作者的著作,好像还是第一次,我最喜欢的某些个作家也未曾有这样的待遇。于是,觉得应该可以写点什么了。
前两天在豆瓣偶然看到一个“名人”在2007年发过的一篇博,说“我预计从今明两年开始美国作家Paul Auster的小说在中国会火”。
第一本保罗·奥斯特是《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大概他的fan很少有从这部书起步的,而我完全源于它那可憎的腰封“村上春树最推崇的美国小说家”,当然我们都知道村上最推崇的是菲茨杰拉德,无可非议,不过这个醒目的腰封倒是让我想起了村上的某个作品或者某个报道中提到过的这个名字,由此开始了我的保罗·奥斯特之旅。
想一想,我因为村上春树的缘故,开始涉猎的作家还真不少,菲茨杰拉德、雷蒙德·卡佛、保罗·奥斯特、杜鲁门·卡波特、雷蒙德·钱德勒……,每一个都感觉相当好,好像顺着村上春树的口味一味的读下去也未尝不可。
先列出读过的八本:《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红色笔记本》、《密室中的旅行》、《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纽约三部曲》、《月宫》、《幻影书》。
其中唯一不喜欢的就是他的新作,《密室中的旅行》,也许是因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读它的缘故,那天图书馆里面奇冷无比,但是又有点舍不得离开,于是我能够做的,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由此匆匆而过。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是读完之后的一个黄昏天,和老公坐在车里开车回家的路上讲给老公听的,讲到最后,居然有点眼眶湿润的效果,当然不是我的口才好,只是保罗·奥斯特有这样的本事,柔柔的,浅浅的,在你不察觉的时候,一点点扎进你心中最温柔的地方,于是乎,现在只要一提起曾经的那个小狗的故事,老公都会反射性的捂住耳朵,不想要再重温那个故事,或者故事的情节已经淡去,可它扎的那一下,却永远的留存下来。
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第一部,也可以说是自传式的书,《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相当的深入我心,他的孤独,“不是指孤身一人的那种状况,例如:不像梭罗为了寻找自身的位置而把自己放逐,也不是约拿在鲸鱼腹中祈祷获救时的那种孤独。而是退隐意义上的孤独。是不必看见自己,是不必看见自己为他人所见”。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唯一温情的一部,从开始到结尾,虽然一样有很多孤独而冷漠的个体,但却都因为主人公的存在变得温情起来,难得的让读过的我感觉到温暖如心。
最中意的翻译,应该是最近读的这本《幻影书》,孔亚雷的作品,看过一篇赞扬孔亚雷的评论,讲如果他能够读懂日文,由他来翻译村上的小说,一定会是更好的感觉。保罗·奥斯特果然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不足村上,村上仅有一篇新出品的书不是林少华的译作就已经掀起了悍然大波,可保罗·奥斯特的作品,就我看到的而言,不仅是译作者,连出版社也都是千奇百怪,其实这样到有这样的好处,不然就不会像我现在,说喜欢村上,也要不由的强调一句,其实也只是喜欢林版的村上而已。这本书处处是奇异的重演,不可思议的巧合和奇遇,散布在他营造的迷宫里面,执着于对自我身份的不断追寻,当然,他永远不会在意会追寻到什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从他的第一部书到最后一部书,认真的读都不会得到结果,他想要展示的,只不过是追寻这一行为本身,让人感觉到难以捉摸的命运感。
《红色笔记本》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部了,堆积着偶合与奇遇的小短篇,读起来很快很舒畅,也因此买了中英对照本。他的作品很奇怪,都会互有穿插。《红色笔记本》这个名字,在别的作品里面,作为主人公使用的记录工具频频出现,而其实《密室中的旅行》也一样,诸如在《幻影书》中,它会代表着一部电影作品,这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穿插,常常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究,他书中的人物,是不是真有其人,人物所经历的事情,是不是真有其事。顺便提一句,读它也是因为村上,村上的《东京奇谭录》仿其而作。
《纽约三部曲》是喜欢他的人都相当推崇的一部作品,读的时候让人想起村上的评论,他说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充满美妙、令人愉悦的节奏感,兴起而即兴演奏,引人入胜,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月宫》,前半部如同他所有的书中经常出现的旋律,充满了身份的迷失与孤独。看多了,不由得滋生出一种想要过一下那种生活的感觉。不工作,算计手中的钱,将生活成本降至最低,每天只吃两餐或者更少,会因为失手将仅有的一个鸡蛋打在地下而崩溃,电话被切断,不看报纸,不写信,不与任何人联络,直到房租到期无奈被遣,然后开始流落街头,渡过了艰难的第一晚之后流浪变得不再困难,直到最后的自我毁灭……在经过了漫长的忍耐之后,终于又回归了他匪夷所思的迷宫之中,带你进去,却不带你走出来,任由你在里面迷失。
在中国据说已有十一本出版,还需要继续看下去,或者还需要再看第二遍第三遍。
附带说一句,这篇似乎提到村上的篇幅略长,其实他们两个是没有什么太多联系,却是有些书商炒作的嫌疑,只是鉴于村上是大爱,不由得就顺嘴说到那边去了,其实说来,好几个月没读过村上了。
前两天在豆瓣偶然看到一个“名人”在2007年发过的一篇博,说“我预计从今明两年开始美国作家Paul Auster的小说在中国会火”。
第一本保罗·奥斯特是《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大概他的fan很少有从这部书起步的,而我完全源于它那可憎的腰封“村上春树最推崇的美国小说家”,当然我们都知道村上最推崇的是菲茨杰拉德,无可非议,不过这个醒目的腰封倒是让我想起了村上的某个作品或者某个报道中提到过的这个名字,由此开始了我的保罗·奥斯特之旅。
想一想,我因为村上春树的缘故,开始涉猎的作家还真不少,菲茨杰拉德、雷蒙德·卡佛、保罗·奥斯特、杜鲁门·卡波特、雷蒙德·钱德勒……,每一个都感觉相当好,好像顺着村上春树的口味一味的读下去也未尝不可。
先列出读过的八本:《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红色笔记本》、《密室中的旅行》、《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纽约三部曲》、《月宫》、《幻影书》。
其中唯一不喜欢的就是他的新作,《密室中的旅行》,也许是因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读它的缘故,那天图书馆里面奇冷无比,但是又有点舍不得离开,于是我能够做的,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由此匆匆而过。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是读完之后的一个黄昏天,和老公坐在车里开车回家的路上讲给老公听的,讲到最后,居然有点眼眶湿润的效果,当然不是我的口才好,只是保罗·奥斯特有这样的本事,柔柔的,浅浅的,在你不察觉的时候,一点点扎进你心中最温柔的地方,于是乎,现在只要一提起曾经的那个小狗的故事,老公都会反射性的捂住耳朵,不想要再重温那个故事,或者故事的情节已经淡去,可它扎的那一下,却永远的留存下来。
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第一部,也可以说是自传式的书,《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相当的深入我心,他的孤独,“不是指孤身一人的那种状况,例如:不像梭罗为了寻找自身的位置而把自己放逐,也不是约拿在鲸鱼腹中祈祷获救时的那种孤独。而是退隐意义上的孤独。是不必看见自己,是不必看见自己为他人所见”。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唯一温情的一部,从开始到结尾,虽然一样有很多孤独而冷漠的个体,但却都因为主人公的存在变得温情起来,难得的让读过的我感觉到温暖如心。
最中意的翻译,应该是最近读的这本《幻影书》,孔亚雷的作品,看过一篇赞扬孔亚雷的评论,讲如果他能够读懂日文,由他来翻译村上的小说,一定会是更好的感觉。保罗·奥斯特果然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不足村上,村上仅有一篇新出品的书不是林少华的译作就已经掀起了悍然大波,可保罗·奥斯特的作品,就我看到的而言,不仅是译作者,连出版社也都是千奇百怪,其实这样到有这样的好处,不然就不会像我现在,说喜欢村上,也要不由的强调一句,其实也只是喜欢林版的村上而已。这本书处处是奇异的重演,不可思议的巧合和奇遇,散布在他营造的迷宫里面,执着于对自我身份的不断追寻,当然,他永远不会在意会追寻到什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从他的第一部书到最后一部书,认真的读都不会得到结果,他想要展示的,只不过是追寻这一行为本身,让人感觉到难以捉摸的命运感。
《红色笔记本》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部了,堆积着偶合与奇遇的小短篇,读起来很快很舒畅,也因此买了中英对照本。他的作品很奇怪,都会互有穿插。《红色笔记本》这个名字,在别的作品里面,作为主人公使用的记录工具频频出现,而其实《密室中的旅行》也一样,诸如在《幻影书》中,它会代表着一部电影作品,这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穿插,常常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究,他书中的人物,是不是真有其人,人物所经历的事情,是不是真有其事。顺便提一句,读它也是因为村上,村上的《东京奇谭录》仿其而作。
《纽约三部曲》是喜欢他的人都相当推崇的一部作品,读的时候让人想起村上的评论,他说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充满美妙、令人愉悦的节奏感,兴起而即兴演奏,引人入胜,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月宫》,前半部如同他所有的书中经常出现的旋律,充满了身份的迷失与孤独。看多了,不由得滋生出一种想要过一下那种生活的感觉。不工作,算计手中的钱,将生活成本降至最低,每天只吃两餐或者更少,会因为失手将仅有的一个鸡蛋打在地下而崩溃,电话被切断,不看报纸,不写信,不与任何人联络,直到房租到期无奈被遣,然后开始流落街头,渡过了艰难的第一晚之后流浪变得不再困难,直到最后的自我毁灭……在经过了漫长的忍耐之后,终于又回归了他匪夷所思的迷宫之中,带你进去,却不带你走出来,任由你在里面迷失。
在中国据说已有十一本出版,还需要继续看下去,或者还需要再看第二遍第三遍。
附带说一句,这篇似乎提到村上的篇幅略长,其实他们两个是没有什么太多联系,却是有些书商炒作的嫌疑,只是鉴于村上是大爱,不由得就顺嘴说到那边去了,其实说来,好几个月没读过村上了。
-
苹果也很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9 23:44:34
-
慢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4 03:20:40
-
閃光亞絲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14 20:18:35
-
inearne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0 16:29:49
-
zhangvalor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0-16 23: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