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musina
如以前的若干次不靠谱旅行一样,一路上靠着好心人的帮助,我终于到了边境小镇穆西纳(MUSINA)。
这里是南非最北部,属于林波波省,从这里往北15公里,跨过林波波河,以及河里的各种大鳄鱼,就到津巴布韦了。
我到这里来,是想看看为什么中资准备在规划中或者传说中的穆西纳特别经济区(special economic zone)投资200多亿人民币。但是当我做功课的时候,google跳出来的却是些“亲历津巴布韦偷渡到南非”、“杀害足球队长的凶手在穆西纳落网”、“穿超短裙就是在吸引强奸犯”、“手足口病多重检查”之类。
作为记者,我深知网上写的和事实还是有差距的。之所以还是有点抖,一方面是因为老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听南非人抱怨,津巴布韦人在约堡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南非警察也没有办法将这些人缉拿归案。一想到要去劫匪们落地南非的第一站,而祖国和人民还等我找到真相,出发前辗转反侧一宿。
1号公路上
雨季刚开始。天上一直压着大片大片铅色的云,挡住了阳光,幸好如此,不然路旁的金色茅草一定晃眼到头疼。公路防护栏外的灌木丛里尽是绿色的叶子和褐色的枝。有些树独自站在前排,大多数都是密密麻麻挤在后面。和公路平行的铁轨不时消失,全程也没见火车。
从约堡一路往北到边境,也就是600多公里。没有高铁。火车要开18个小时,还不是每天都有。可以坐飞机,总共就飞50分钟,下了飞机还得再坐2个小时汽车,翻白眼。自驾很方便,但我至今没!有!驾!照!所以唯一选择就是长途大巴。
这是典型的中国人逻辑,出门掂量各种交通工具。在南非就是简单粗暴的二选一,穷人选择公共交通、剩下的都是私人交通。
尽显屌丝本色的时候到了。多年来往返密云北京窝在长途大巴上写稿培养了我对公路的深刻感情和认识,坐公交就像回娘家。从约堡往北有不少大巴可选,可以在网上买票、查路线,服务热线都有人接。
说到这里请允许我表扬一下南非政府的客运公司PRASA。去年坐过他们管理的城市轻轨metrorail,小火车运营之自由奔放还真让人想想就冒冷汗。长途车这块就规矩很多。PRASA底下的两个长途车公司,一个是translux,另一个是city to city,不仅线路很丰富、买票很方便、候车有人管理、车况良好、运营基本能做到准点——就是既有时刻表,又能按照时刻表开车的意思——如果只能选择公共交通系统,搭乘这个就相当于抽到上上签了。
1994年之前因为种族隔离政策,白人政府所谓的公共服务只能惠及一小部分人。现在国大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虽然总是让人一声叹息,但受益的人多了很多,还是得肯定进步的。
只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要贯彻到细节。网站都建好了,必须标出来每一站到底停在哪、车站附近还有些什么,google也不是万能的。需要换车的同志表示下了大巴两眼一抹黑,拎着行李站在加油站不知何去何从。纳税人的钱花了,也得买到舒心服务不是。
这些碎碎念比起走在传奇一样的1号公路上就不算什么了。1号公路修建于1994年以前,那时南非高速公路网号称全球排名第三。这条南北运输大动脉不仅贯穿南非全境,直抵津巴布韦边境,更是从非洲最南端到最北端大通道“开普到开罗”公路的一部分。津巴布韦人、赞比亚人甚至索马里人都从这条路南下,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
从约堡出发时还是阔气的双向好几条车道,据说N1公路这一段每天车流量30万,是南非最繁忙的公路路段。不过到了北边的林波波省之后变成寒酸的双向三车道,看起来很完善的防护栏也不见踪影,就连电线杆也从变形金刚形状变成了传统的一根木头杆。我时常感慨家门口的路不及钓鱼台的宽敞,想必电线杆们也有同感。
车子开得飞快但我发誓看到了围栏里羚羊在树下乘凉。反而是有几只家养的牛不知怎么跑了出来晃荡在公路边,这就是著名的“狮欢喜”品种。非常偶尔也能看到菜地和庄稼地,不知道南非的红土肥沃不,摇臂式的喷灌设备看起来老先进了。农业是水土肥美林波波省的经济支柱之一,只是我怀疑非洲人民对耕种的热情有几分。
振聋
从城里到村里,经停的地方越发有红花绿树的热带风情。最后的一百公里,迷迷糊糊的我不敢再瞌睡,盘算下了车以后怎么办。大巴从这里就往西朝着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方向去了,可是到穆西纳还有一段距离。听说往返这一段的公交车很多,虽然不知道公交站到底在哪,但我持有原地不动换乘的必胜信念。
我不是没有问过怎么走,也不是没有google过怎么换乘。只是搜了trip advisor、google map、林波波旅游局、市政府网站后都没有结果。我还自作聪明的给当地酒店打电话,高冷的服务员表示客人都是自驾或者飞过来的,这种问题人家从来没有碰到过。电话那头的妹子劝我自求多福,找不到就别来了。
你知道,这种时候间谍学校培养出来的同学也没有闪闪的光。握紧包包下了车,发现其他乘客都有人接站。这些坏人!
惴惴不安忿忿不平之际,终于有人开口了。大巴司机问:“你为什么把行李放在那么不好拿的地方?!”
罢了。幸好我随身携带余额不足的公主病,“我是一个弱女子,你们必须为寡人服务,”我走进加油站超市说。工作人员一边低头算账,一边往门口一指:“边儿去!”
亏得这世界还是好人多。一个胖乎乎的大叔拦下了来加油的小巴,我拽着行李跟了上去。就是金杯车的规格,往返于林波波省的几个城市(城镇)之间。一共4排座位,每排可以坐三个瘦子或者两个胖子。轨距就是前两排让给妇女,后两排给壮汉。
钻进了小巴,最后一排的叔叔们招呼我过去坐,可是第三排有个巨大的胖子挡住了去路,我和我的行李一时间呆若木鸡,不知道怎么办。
还是排山倒海的挤了过去,虽然略有点窝着,但至少可以顺达了。和我一样内心雀跃外表冷淡的司机放起了欢快的非洲音乐,前排带着牛仔帽子的大哥听得醉了,跟着节拍摇头晃脑。前述大胖子在30多度的车里汗流不止,左手把住窗户勉强散热,我几乎忍不住建议他把毛背心脱了。
在坚持听了半个钟头音乐以后,我还是默默地用行李堵住了座位边的喇叭。现在想想,如果没有蹦擦擦的音乐,还怎么叫非洲公路行呢?
原本一路都是平原灌木丛,换了小车反而开始走山路穿隧道。从大巴车到几乎和地面平行的金杯,我的心态也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转变为安全驾驶生命第一。偏偏司机那颗不羁的灵魂啊,不仅在高速路上倒车200多米,(我不敢肯定原因是什么,可能为了看看岔路口有没有人要上车,可是真的没有座位了),而且途中还停下来买了个西瓜。
如果我抱怨一句小巴的乘客和服务,我就是total bitch——在林波波省,90%的人口没有受过教育,有坐长途需要而且掏得起车票的人算得上是希望的火种了。
在某一个发展阶段,“能到”比“怎么到”更重要。
这里是南非最北部,属于林波波省,从这里往北15公里,跨过林波波河,以及河里的各种大鳄鱼,就到津巴布韦了。
我到这里来,是想看看为什么中资准备在规划中或者传说中的穆西纳特别经济区(special economic zone)投资200多亿人民币。但是当我做功课的时候,google跳出来的却是些“亲历津巴布韦偷渡到南非”、“杀害足球队长的凶手在穆西纳落网”、“穿超短裙就是在吸引强奸犯”、“手足口病多重检查”之类。
作为记者,我深知网上写的和事实还是有差距的。之所以还是有点抖,一方面是因为老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听南非人抱怨,津巴布韦人在约堡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南非警察也没有办法将这些人缉拿归案。一想到要去劫匪们落地南非的第一站,而祖国和人民还等我找到真相,出发前辗转反侧一宿。
1号公路上
雨季刚开始。天上一直压着大片大片铅色的云,挡住了阳光,幸好如此,不然路旁的金色茅草一定晃眼到头疼。公路防护栏外的灌木丛里尽是绿色的叶子和褐色的枝。有些树独自站在前排,大多数都是密密麻麻挤在后面。和公路平行的铁轨不时消失,全程也没见火车。
从约堡一路往北到边境,也就是600多公里。没有高铁。火车要开18个小时,还不是每天都有。可以坐飞机,总共就飞50分钟,下了飞机还得再坐2个小时汽车,翻白眼。自驾很方便,但我至今没!有!驾!照!所以唯一选择就是长途大巴。
这是典型的中国人逻辑,出门掂量各种交通工具。在南非就是简单粗暴的二选一,穷人选择公共交通、剩下的都是私人交通。
尽显屌丝本色的时候到了。多年来往返密云北京窝在长途大巴上写稿培养了我对公路的深刻感情和认识,坐公交就像回娘家。从约堡往北有不少大巴可选,可以在网上买票、查路线,服务热线都有人接。
说到这里请允许我表扬一下南非政府的客运公司PRASA。去年坐过他们管理的城市轻轨metrorail,小火车运营之自由奔放还真让人想想就冒冷汗。长途车这块就规矩很多。PRASA底下的两个长途车公司,一个是translux,另一个是city to city,不仅线路很丰富、买票很方便、候车有人管理、车况良好、运营基本能做到准点——就是既有时刻表,又能按照时刻表开车的意思——如果只能选择公共交通系统,搭乘这个就相当于抽到上上签了。
1994年之前因为种族隔离政策,白人政府所谓的公共服务只能惠及一小部分人。现在国大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虽然总是让人一声叹息,但受益的人多了很多,还是得肯定进步的。
只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要贯彻到细节。网站都建好了,必须标出来每一站到底停在哪、车站附近还有些什么,google也不是万能的。需要换车的同志表示下了大巴两眼一抹黑,拎着行李站在加油站不知何去何从。纳税人的钱花了,也得买到舒心服务不是。
这些碎碎念比起走在传奇一样的1号公路上就不算什么了。1号公路修建于1994年以前,那时南非高速公路网号称全球排名第三。这条南北运输大动脉不仅贯穿南非全境,直抵津巴布韦边境,更是从非洲最南端到最北端大通道“开普到开罗”公路的一部分。津巴布韦人、赞比亚人甚至索马里人都从这条路南下,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
从约堡出发时还是阔气的双向好几条车道,据说N1公路这一段每天车流量30万,是南非最繁忙的公路路段。不过到了北边的林波波省之后变成寒酸的双向三车道,看起来很完善的防护栏也不见踪影,就连电线杆也从变形金刚形状变成了传统的一根木头杆。我时常感慨家门口的路不及钓鱼台的宽敞,想必电线杆们也有同感。
车子开得飞快但我发誓看到了围栏里羚羊在树下乘凉。反而是有几只家养的牛不知怎么跑了出来晃荡在公路边,这就是著名的“狮欢喜”品种。非常偶尔也能看到菜地和庄稼地,不知道南非的红土肥沃不,摇臂式的喷灌设备看起来老先进了。农业是水土肥美林波波省的经济支柱之一,只是我怀疑非洲人民对耕种的热情有几分。
振聋
从城里到村里,经停的地方越发有红花绿树的热带风情。最后的一百公里,迷迷糊糊的我不敢再瞌睡,盘算下了车以后怎么办。大巴从这里就往西朝着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方向去了,可是到穆西纳还有一段距离。听说往返这一段的公交车很多,虽然不知道公交站到底在哪,但我持有原地不动换乘的必胜信念。
我不是没有问过怎么走,也不是没有google过怎么换乘。只是搜了trip advisor、google map、林波波旅游局、市政府网站后都没有结果。我还自作聪明的给当地酒店打电话,高冷的服务员表示客人都是自驾或者飞过来的,这种问题人家从来没有碰到过。电话那头的妹子劝我自求多福,找不到就别来了。
你知道,这种时候间谍学校培养出来的同学也没有闪闪的光。握紧包包下了车,发现其他乘客都有人接站。这些坏人!
惴惴不安忿忿不平之际,终于有人开口了。大巴司机问:“你为什么把行李放在那么不好拿的地方?!”
罢了。幸好我随身携带余额不足的公主病,“我是一个弱女子,你们必须为寡人服务,”我走进加油站超市说。工作人员一边低头算账,一边往门口一指:“边儿去!”
亏得这世界还是好人多。一个胖乎乎的大叔拦下了来加油的小巴,我拽着行李跟了上去。就是金杯车的规格,往返于林波波省的几个城市(城镇)之间。一共4排座位,每排可以坐三个瘦子或者两个胖子。轨距就是前两排让给妇女,后两排给壮汉。
钻进了小巴,最后一排的叔叔们招呼我过去坐,可是第三排有个巨大的胖子挡住了去路,我和我的行李一时间呆若木鸡,不知道怎么办。
还是排山倒海的挤了过去,虽然略有点窝着,但至少可以顺达了。和我一样内心雀跃外表冷淡的司机放起了欢快的非洲音乐,前排带着牛仔帽子的大哥听得醉了,跟着节拍摇头晃脑。前述大胖子在30多度的车里汗流不止,左手把住窗户勉强散热,我几乎忍不住建议他把毛背心脱了。
在坚持听了半个钟头音乐以后,我还是默默地用行李堵住了座位边的喇叭。现在想想,如果没有蹦擦擦的音乐,还怎么叫非洲公路行呢?
原本一路都是平原灌木丛,换了小车反而开始走山路穿隧道。从大巴车到几乎和地面平行的金杯,我的心态也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转变为安全驾驶生命第一。偏偏司机那颗不羁的灵魂啊,不仅在高速路上倒车200多米,(我不敢肯定原因是什么,可能为了看看岔路口有没有人要上车,可是真的没有座位了),而且途中还停下来买了个西瓜。
如果我抱怨一句小巴的乘客和服务,我就是total bitch——在林波波省,90%的人口没有受过教育,有坐长途需要而且掏得起车票的人算得上是希望的火种了。
在某一个发展阶段,“能到”比“怎么到”更重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