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食事/2013
12/15
说到茶,不由想起以前喝的米茶,大致是将爆米泡在白糖水或红糖水里。最为惊心的莫过于喝琴鱼茶了。先将琴鱼内脏掏干,然后再加以茴香、桂皮、薄荷的滚水里炝熟,可根据自己口味酌情加少量糖或是盐,再晾干,裹着自己喜欢的绿茶的嫩叶,用炭火一起烘培成黛黑色,就可以了。而我则喜欢和苦的茶一起冲泡。
前几天在饭否上看到一个方子,白菜、海带、五花肉切大块,倒上酱油、花生油、半勺醋、小勺盐、一个西红柿切小块,加姜、大葱,放进电压力锅半小时,据说好吃得不得了。今天就按这方子做出了这道菜,果然是好吃得不得了!瘦肉太柴,肥肉又腻,做肉还是五花最好!
以前老家的堰塘还没被农药化肥污染时,每到暴雨后,就端着脸盆捞上一盆半盆小杂鱼回去,然后去鳞,挤出胃肠,先用猪油炒香豆豉,再依次放入小鱼两面煎好,再依次放入姜、蒜、泡椒或红尖椒,自家腌制的霉干菜拌匀,加一碗水焖到收汁时起锅,起锅前再放点青蒜苗。这种菜要重放辣椒,才能去除杂鱼之土腥。
窃以为腊肉炒太油太柴,蒸又太咸。我们老家,常和萝卜干一起炖,熟烂前捞起来再切上指头厚的一片,吃的时候再蒸一下,可谓肥而不腻,汁多肉厚。最好的还是切成大块、和春天的新笋用瓦罐煨上个把钟头,其次是海带加萝卜,再次就是牛皮菜肥厚的帮子。吃完肉菜后,用汤泡饭亦甚为肥美。
儿时在外婆家,后边是一个长满梨树的大坟坪,前面是一个大竹林。雨后,都会用蛇蛋贸然出现,当时还觉得怕怕,也没人敢吃,长大了才知道这东西是竹荪,被人称为“真菌皇后”、“山珍之花”。如能和三四年的老母鸡在砂锅里炖上四五个钟头,最美。得一次性加满水,一块拍松的老姜,一杯陈上几年的黄酒。
桃花可以酿酒,还可以做糕或其它小甜点的;桃叶饥荒时有人吃过,不知能否和香椿芽或榆钱较一短长乎?今天发现,居然还有人吃桃泪,也就是桃树上分泌的那种油脂,把桃泪泡开洗净撕碎,加糖慢炖,待汤水稠了,加上水果丁,再放入糖桂花,焖一会放凉后加入蜂蜜和薄荷即好。有人用来烧五花肉,未免太俗了。
12/16
蜀之鄙,很难见到硕大的鱼头。有次在东北,一不小心买了一四斤重的鱼头,先劈开,一手提上半只回去。鱼头越大,越适合熬汤,炖豆腐,熬酸菜,都是极味美的。佐料也是越简单越好,先用猪油爆香豆豉,将两面煎得微黄,请到砂锅中,放上水,放少许酱油,姜丝,一些盐即可。水沸时加烫过的鲜笋,调成文火。
我觉得外面的剁椒或双色鱼头,无非咸辣,都没我自己做得好。如果是用来蒸,一斤左右最好。先抠去腮叶,再剖开,呈合页状。用料酒和盐微腌,和一把青胡椒放盘中用旺火蒸一刻钟。还是用猪油,在锅内放开,逐渐放入豆豉、芽菜、红椒爆香,再烹入一勺高汤、酱油、精盐等,后放醋,煮沸浇在蒸熟的鱼头上。
袁枚做过腊梅芥菜羹,慈禧将玫瑰花捣烂加红糖制成花酱涂在面包上,有人用茉莉花炒里脊,有人将石榴花用麻油凉拌,有人将荷花或玉兰花裹上淀粉炸,有人将藤萝花加面粉和肉松或火腿末蒸熟,皆肉麻唐突之甚。不过我曾用南瓜花切碎了炒过鸡蛋,用黄花下过面,还清炒过油菜花,还吃过槐花和面蒸出的馒头。
12/17
我爱吃茄子,看到很多人炒茄子后炒成黑糊糊的一盘,不由暗黑的有些泪奔。有人说茄子一碰菜刀就变黑,经过我十余年的细心观察和实践操作,哪怕是用竹刀用手撕用牙咬用激光都是如此。最好的办法要么放入油锅稍炸,要么放入水里浸泡,做菜时捞起来滤干,炒出来或烧出来的茄子才是淡黄或微绿色,记住加肉。
南瓜花有公母之分,公花又叫谎花,出自元曲,花柄细长,不像母花的花柄那么粗壮。一般吃的都是公花,花冠、花托都能吃,如果吃花柄和南瓜头,得把毛茸茸的表皮撕去,再捏成碎片,放上一点辣椒丝,和一点点油,清炒了实在好吃。还可以用南瓜花煎蛋,凉拌南瓜花,把肉馅塞进南瓜花再裹上面糊油炸得焦脆。
豆瓣酱真是个好东西,以前在四川老家,几乎家家都做,现在反而去超市里买那些加了色素的东西。记得那个时候最爱吃的是豆瓣炒猪油渣,后来又用豆瓣酱蒸排骨、和干豇豆一起烧肉、烩小杂鱼、干煸回锅肉……记得杭州有一道“鸡冠油蒸豆瓣酱”的菜,鸡冠油就是猪花油最外的一圈皱褶,虽无多少油水,但极香。
传说中的全鹅宴:将去毛洗净的雁鹅撑起先烤,烤到半生不熟时切块红焖之。鹅肝可以涮着吃,鹅脯可以白切,鹅杂用青椒炒了吃,最后用剩下的鹅头、鹅颈、鹅掌煨汤,再喝上一碗用鹅血熬制的菜稀饭。我一向欢喜鹅的,觉得它大大咧咧,全无媚态,古人亦用“鹅将军”称之,尝想老了买几只用来看门,比狗别致。
我特怀念那个用荷叶包肉的时代,还可以用来包盐包咸菜包熟食,那可以说是全绿色无污染。还可以用来包粽子或是玉米粑粑,夏天多用来熬荷叶粥,加冰糖加红枣加莲子,粥是绿色的。还可做成咸或甜的荷叶糯米饭,切成小丁的火腿或是腊肉,炸得酥软的香蕉块或其它块,再加上红豆,将这些拌好放到荷叶上蒸熟。
12/18
所有食材中最肮脏的,莫过于小龙虾的头,它的胃和肺须都在那。但也有好东西,那有两条异常柔软的虾黄。虾黄和蟹黄一样,是最起鲜的精华所在,一般剥出来,在冰箱冻一夜,去完腥后,拌入一只捏成渣的咸鸭蛋黄,先在油锅里炒香姜末,再放入调好的虾黄和胡萝卜末及少许盐炒出味,浇在焯熟的嫩白菜心上面。
安徽无为板鸭和南京盐水鸭,即俗称的红白鸭子。南京盐水鸭是腌过再卤,故其有一种咸香;无为板鸭是抹上一层糖稀再去油锅里滚几滚,然后再上炉去烤,吃的时候再配置特制的卤;我通常买上四分之一只,吃不完和上配置的卤汤,再加上一些凤尾或是油麦菜,煮成一锅老鸭汤,其味却不同于四川的酸萝卜老鸭汤。
东北人不吃猪尾,听说吃了走夜路会碰到鬼,不走夜路会鬼上身。我想不吃,什么馋鬼饿痨鬼都会出现,更何况猪尾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节节高。先将猪尾刮洗干净,在滚水里去去腥气,油锅里爆葱姜蒜,放入猪尾翻炒,加入老抽和汤,滴点黄酒,倒入腐乳汁,加萝卜或黄豆焖熟,下锅放把青花椒,起锅放点青蒜苗。
12/19
还有最简单的。以前做完蛋炒饭后,掺上一碗水。煮开了放几块冻豆腐下去,然后再放点青笋叶,放少许盐和胡椒,盛汤时可先在汤碗里放少许醋。再来个稍微复杂的。把煎好的小豆腐块、虾仁、少许鸡丝加鸡汤在砂锅里煮沸,撇去浮沫,再放入冬菇、火腿丁、冬瓜块或冬笋、姜丝、盐,用文火煨个半个小时。
素喜喝汤,但浑浊的疙瘩汤显然不是我的最爱。汤者,清也。比如说去泡菜坛子里捞一把酸菜叶,再摸几个泡椒。酸菜多漂洗几次,泡椒先在油锅里爆几爆,再放进切得细细的酸菜叶,一起炒出香味,再加上水,煮开,放一把细细的粉丝,待粉丝绵软就大功告成了。盛汤的时候可以先在汤碗里放一撮切得细细的小葱。
瞿秋白临死前,独想着中国的豆腐。尤其是豆腐干,切得细细的,可以炒韭菜、水芹、香芹、芦蒿、辣椒丝等等,还可凉拌香椿头马兰头;切成片可炒腊猪脸和回锅肉;切成丁可和猪油、豆瓣做成油咸菜。以前在家过年,都是我主厨,将豆腐干、腊瘦肉切成小丁,和葱末一起炒熟作馅,包饺子,一碗只能盛两三个。
12/21
今天和宋二庆龄姐姐去成都驻京办吃饭,味道很正宗,尤其是清炒豌豆尖,清爽怡口,红油抄手是我在北京吃得最好的。后剩腊排骨几只,想着和白萝卜炖味甚美,于是打包归来,买菜刀菜板,油盐酱醋,各种佐料等等。另夫妻肺片里的折耳根,都被我捞着拿回来了,准备明天煮一锅青菜叶儿稀饭,佐之。
12/24
四川凉菜吾最喜李庄白肉和大刀耳片,它们的做法一样,都是煮得刚熟,片得极薄,片越大越好,下面垫一层极薄的黄瓜片,如果是菜瓜更好。把片好的肉码盘,最上面放蒜茸等佐料,再浇上用醋、盐、酱油调好的汁,后再用极滚的红油淋之,醋和蒜的香味一下就出来了。李庄白肉和回锅肉选料一样,皆二道坐墩肉。
每次想到四川泡菜时,我都会想到是从潘多拉的泡菜坛子里出来的,不管是泡一晚捞起来再淋上红油的洗澡泡菜,还是泡三年的老坛酸菜,都是我的最爱。做泡菜其实很简单,开水放凉调好盐做母水,第一次泡可多放点朝天椒、蒜瓣、生姜,接着把洗干净的什么豇豆芹菜萝卜菜心莲花白,甚至鸡脚鸭翅鹅肠都可以泡。
12/25
今年吃过最好吃的面,还是年初在老家小县城吃的。一根猪蹄,煮得稀汃焐烂,上面淋上熟油辣椒;一碗面上撒点葱花,然后再浇上煮猪蹄的乳白色的浓汤。吃完竟有些不解,猪蹄烂而不腥,连骨头都是酥的,不知怎么做出来的。在一小县城,总有太多类似这样的小吃,如某一年在湘阴吃的炖肠子,这些都是极美的。
马齿苋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儿时外婆曾把它切碎和面粉调在一起烙饼;也曾作馅,包在嫩苞谷面里蒸熟;还可以洗净烫软,拌入盐、醋、花椒油、豆瓣酱作凉菜吃,当然也可以拌折耳根、绿豆芽、豆腐丝……后来生活渐好,再也没口福吃上这种不起眼的野菜了,自己也早忘记了它的样子,我的外婆今年八十五岁了。
说到茶,不由想起以前喝的米茶,大致是将爆米泡在白糖水或红糖水里。最为惊心的莫过于喝琴鱼茶了。先将琴鱼内脏掏干,然后再加以茴香、桂皮、薄荷的滚水里炝熟,可根据自己口味酌情加少量糖或是盐,再晾干,裹着自己喜欢的绿茶的嫩叶,用炭火一起烘培成黛黑色,就可以了。而我则喜欢和苦的茶一起冲泡。
前几天在饭否上看到一个方子,白菜、海带、五花肉切大块,倒上酱油、花生油、半勺醋、小勺盐、一个西红柿切小块,加姜、大葱,放进电压力锅半小时,据说好吃得不得了。今天就按这方子做出了这道菜,果然是好吃得不得了!瘦肉太柴,肥肉又腻,做肉还是五花最好!
以前老家的堰塘还没被农药化肥污染时,每到暴雨后,就端着脸盆捞上一盆半盆小杂鱼回去,然后去鳞,挤出胃肠,先用猪油炒香豆豉,再依次放入小鱼两面煎好,再依次放入姜、蒜、泡椒或红尖椒,自家腌制的霉干菜拌匀,加一碗水焖到收汁时起锅,起锅前再放点青蒜苗。这种菜要重放辣椒,才能去除杂鱼之土腥。
窃以为腊肉炒太油太柴,蒸又太咸。我们老家,常和萝卜干一起炖,熟烂前捞起来再切上指头厚的一片,吃的时候再蒸一下,可谓肥而不腻,汁多肉厚。最好的还是切成大块、和春天的新笋用瓦罐煨上个把钟头,其次是海带加萝卜,再次就是牛皮菜肥厚的帮子。吃完肉菜后,用汤泡饭亦甚为肥美。
儿时在外婆家,后边是一个长满梨树的大坟坪,前面是一个大竹林。雨后,都会用蛇蛋贸然出现,当时还觉得怕怕,也没人敢吃,长大了才知道这东西是竹荪,被人称为“真菌皇后”、“山珍之花”。如能和三四年的老母鸡在砂锅里炖上四五个钟头,最美。得一次性加满水,一块拍松的老姜,一杯陈上几年的黄酒。
桃花可以酿酒,还可以做糕或其它小甜点的;桃叶饥荒时有人吃过,不知能否和香椿芽或榆钱较一短长乎?今天发现,居然还有人吃桃泪,也就是桃树上分泌的那种油脂,把桃泪泡开洗净撕碎,加糖慢炖,待汤水稠了,加上水果丁,再放入糖桂花,焖一会放凉后加入蜂蜜和薄荷即好。有人用来烧五花肉,未免太俗了。
12/16
蜀之鄙,很难见到硕大的鱼头。有次在东北,一不小心买了一四斤重的鱼头,先劈开,一手提上半只回去。鱼头越大,越适合熬汤,炖豆腐,熬酸菜,都是极味美的。佐料也是越简单越好,先用猪油爆香豆豉,将两面煎得微黄,请到砂锅中,放上水,放少许酱油,姜丝,一些盐即可。水沸时加烫过的鲜笋,调成文火。
我觉得外面的剁椒或双色鱼头,无非咸辣,都没我自己做得好。如果是用来蒸,一斤左右最好。先抠去腮叶,再剖开,呈合页状。用料酒和盐微腌,和一把青胡椒放盘中用旺火蒸一刻钟。还是用猪油,在锅内放开,逐渐放入豆豉、芽菜、红椒爆香,再烹入一勺高汤、酱油、精盐等,后放醋,煮沸浇在蒸熟的鱼头上。
袁枚做过腊梅芥菜羹,慈禧将玫瑰花捣烂加红糖制成花酱涂在面包上,有人用茉莉花炒里脊,有人将石榴花用麻油凉拌,有人将荷花或玉兰花裹上淀粉炸,有人将藤萝花加面粉和肉松或火腿末蒸熟,皆肉麻唐突之甚。不过我曾用南瓜花切碎了炒过鸡蛋,用黄花下过面,还清炒过油菜花,还吃过槐花和面蒸出的馒头。
12/17
我爱吃茄子,看到很多人炒茄子后炒成黑糊糊的一盘,不由暗黑的有些泪奔。有人说茄子一碰菜刀就变黑,经过我十余年的细心观察和实践操作,哪怕是用竹刀用手撕用牙咬用激光都是如此。最好的办法要么放入油锅稍炸,要么放入水里浸泡,做菜时捞起来滤干,炒出来或烧出来的茄子才是淡黄或微绿色,记住加肉。
南瓜花有公母之分,公花又叫谎花,出自元曲,花柄细长,不像母花的花柄那么粗壮。一般吃的都是公花,花冠、花托都能吃,如果吃花柄和南瓜头,得把毛茸茸的表皮撕去,再捏成碎片,放上一点辣椒丝,和一点点油,清炒了实在好吃。还可以用南瓜花煎蛋,凉拌南瓜花,把肉馅塞进南瓜花再裹上面糊油炸得焦脆。
豆瓣酱真是个好东西,以前在四川老家,几乎家家都做,现在反而去超市里买那些加了色素的东西。记得那个时候最爱吃的是豆瓣炒猪油渣,后来又用豆瓣酱蒸排骨、和干豇豆一起烧肉、烩小杂鱼、干煸回锅肉……记得杭州有一道“鸡冠油蒸豆瓣酱”的菜,鸡冠油就是猪花油最外的一圈皱褶,虽无多少油水,但极香。
传说中的全鹅宴:将去毛洗净的雁鹅撑起先烤,烤到半生不熟时切块红焖之。鹅肝可以涮着吃,鹅脯可以白切,鹅杂用青椒炒了吃,最后用剩下的鹅头、鹅颈、鹅掌煨汤,再喝上一碗用鹅血熬制的菜稀饭。我一向欢喜鹅的,觉得它大大咧咧,全无媚态,古人亦用“鹅将军”称之,尝想老了买几只用来看门,比狗别致。
我特怀念那个用荷叶包肉的时代,还可以用来包盐包咸菜包熟食,那可以说是全绿色无污染。还可以用来包粽子或是玉米粑粑,夏天多用来熬荷叶粥,加冰糖加红枣加莲子,粥是绿色的。还可做成咸或甜的荷叶糯米饭,切成小丁的火腿或是腊肉,炸得酥软的香蕉块或其它块,再加上红豆,将这些拌好放到荷叶上蒸熟。
12/18
所有食材中最肮脏的,莫过于小龙虾的头,它的胃和肺须都在那。但也有好东西,那有两条异常柔软的虾黄。虾黄和蟹黄一样,是最起鲜的精华所在,一般剥出来,在冰箱冻一夜,去完腥后,拌入一只捏成渣的咸鸭蛋黄,先在油锅里炒香姜末,再放入调好的虾黄和胡萝卜末及少许盐炒出味,浇在焯熟的嫩白菜心上面。
安徽无为板鸭和南京盐水鸭,即俗称的红白鸭子。南京盐水鸭是腌过再卤,故其有一种咸香;无为板鸭是抹上一层糖稀再去油锅里滚几滚,然后再上炉去烤,吃的时候再配置特制的卤;我通常买上四分之一只,吃不完和上配置的卤汤,再加上一些凤尾或是油麦菜,煮成一锅老鸭汤,其味却不同于四川的酸萝卜老鸭汤。
东北人不吃猪尾,听说吃了走夜路会碰到鬼,不走夜路会鬼上身。我想不吃,什么馋鬼饿痨鬼都会出现,更何况猪尾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节节高。先将猪尾刮洗干净,在滚水里去去腥气,油锅里爆葱姜蒜,放入猪尾翻炒,加入老抽和汤,滴点黄酒,倒入腐乳汁,加萝卜或黄豆焖熟,下锅放把青花椒,起锅放点青蒜苗。
12/19
还有最简单的。以前做完蛋炒饭后,掺上一碗水。煮开了放几块冻豆腐下去,然后再放点青笋叶,放少许盐和胡椒,盛汤时可先在汤碗里放少许醋。再来个稍微复杂的。把煎好的小豆腐块、虾仁、少许鸡丝加鸡汤在砂锅里煮沸,撇去浮沫,再放入冬菇、火腿丁、冬瓜块或冬笋、姜丝、盐,用文火煨个半个小时。
素喜喝汤,但浑浊的疙瘩汤显然不是我的最爱。汤者,清也。比如说去泡菜坛子里捞一把酸菜叶,再摸几个泡椒。酸菜多漂洗几次,泡椒先在油锅里爆几爆,再放进切得细细的酸菜叶,一起炒出香味,再加上水,煮开,放一把细细的粉丝,待粉丝绵软就大功告成了。盛汤的时候可以先在汤碗里放一撮切得细细的小葱。
瞿秋白临死前,独想着中国的豆腐。尤其是豆腐干,切得细细的,可以炒韭菜、水芹、香芹、芦蒿、辣椒丝等等,还可凉拌香椿头马兰头;切成片可炒腊猪脸和回锅肉;切成丁可和猪油、豆瓣做成油咸菜。以前在家过年,都是我主厨,将豆腐干、腊瘦肉切成小丁,和葱末一起炒熟作馅,包饺子,一碗只能盛两三个。
12/21
今天和宋二庆龄姐姐去成都驻京办吃饭,味道很正宗,尤其是清炒豌豆尖,清爽怡口,红油抄手是我在北京吃得最好的。后剩腊排骨几只,想着和白萝卜炖味甚美,于是打包归来,买菜刀菜板,油盐酱醋,各种佐料等等。另夫妻肺片里的折耳根,都被我捞着拿回来了,准备明天煮一锅青菜叶儿稀饭,佐之。
12/24
四川凉菜吾最喜李庄白肉和大刀耳片,它们的做法一样,都是煮得刚熟,片得极薄,片越大越好,下面垫一层极薄的黄瓜片,如果是菜瓜更好。把片好的肉码盘,最上面放蒜茸等佐料,再浇上用醋、盐、酱油调好的汁,后再用极滚的红油淋之,醋和蒜的香味一下就出来了。李庄白肉和回锅肉选料一样,皆二道坐墩肉。
每次想到四川泡菜时,我都会想到是从潘多拉的泡菜坛子里出来的,不管是泡一晚捞起来再淋上红油的洗澡泡菜,还是泡三年的老坛酸菜,都是我的最爱。做泡菜其实很简单,开水放凉调好盐做母水,第一次泡可多放点朝天椒、蒜瓣、生姜,接着把洗干净的什么豇豆芹菜萝卜菜心莲花白,甚至鸡脚鸭翅鹅肠都可以泡。
12/25
今年吃过最好吃的面,还是年初在老家小县城吃的。一根猪蹄,煮得稀汃焐烂,上面淋上熟油辣椒;一碗面上撒点葱花,然后再浇上煮猪蹄的乳白色的浓汤。吃完竟有些不解,猪蹄烂而不腥,连骨头都是酥的,不知怎么做出来的。在一小县城,总有太多类似这样的小吃,如某一年在湘阴吃的炖肠子,这些都是极美的。
马齿苋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儿时外婆曾把它切碎和面粉调在一起烙饼;也曾作馅,包在嫩苞谷面里蒸熟;还可以洗净烫软,拌入盐、醋、花椒油、豆瓣酱作凉菜吃,当然也可以拌折耳根、绿豆芽、豆腐丝……后来生活渐好,再也没口福吃上这种不起眼的野菜了,自己也早忘记了它的样子,我的外婆今年八十五岁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刀叢中的小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雪夜灯下读《金瓶》 (10人喜欢)
- 十个农民进城 (7人喜欢)
- 创世纪 (2人喜欢)
- 百家姓·民间语文 (2人喜欢)
- 黄色潜水艇(仿死亡赋格)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