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哪个路口没有风,哪片围墙背后的野草一直在长
今天你给我听的这个音频片段,让我想起远去的90年代。想起来,这个十年里有三个广播电台的节目,的确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虽然我在书籍和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师承,但是这三个广播节目,也的确是我的师承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一个是大约在92-93年上广音乐频率播出的由魔岩文化老板张培仁主持的《滚石音乐杂志》。很多期节目里,他请了无数优秀的台湾音乐人(一个偶像歌星都没有,全是真正做音乐的人),和他一起嬉笑怒骂。他们的话题非常广泛,但实际上,他们的话题只有一个:以音乐为使命的人生。还有些时候,他也谈起他自己,他的奋斗。他和他的朋友们做音乐的过程中发生的事。他们的奋斗。正是这个节目,直接将我引向对西方摇滚音乐的热爱。
第二个是在稍后一点的时候,不记得是哪个频率,在每周日下午播出的陈丹燕主持的《十二种颜色的彩虹》。那是一个大家喜欢互相赠送圣诞卡的年代。每个周日下午给我的记忆仿佛总是一个静谧的冬日午后,有一点朦胧的圣诞卡页面上那种画面:一排松树前面有一幢林中小屋。陈丹燕介绍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关键词,虽然我现在一个也不记得,但是一定是从那个时候,我心中的某些情结开始被打开。
第三个节目当然是94-00年,每周日晚上9:00-10:00播出的《动感冲击波》。当然紧接着在10:00-11:00播出的由孙孟晋编辑的《蓝调之夜》也可以算作一体。但是主要还是《动感冲击波》。这个节目的涉及的范围更广,综合文学、电影和音乐,以诗意的独白伴随其他节目不可能播出的音乐,在思想立意方面,更显示了从现实的商业世界里独立出来的决心。无论是否可行,这毕竟是难能可贵的声音。
我的少年时代能够有这样的声音陪伴,实属三生有幸。
第一个是大约在92-93年上广音乐频率播出的由魔岩文化老板张培仁主持的《滚石音乐杂志》。很多期节目里,他请了无数优秀的台湾音乐人(一个偶像歌星都没有,全是真正做音乐的人),和他一起嬉笑怒骂。他们的话题非常广泛,但实际上,他们的话题只有一个:以音乐为使命的人生。还有些时候,他也谈起他自己,他的奋斗。他和他的朋友们做音乐的过程中发生的事。他们的奋斗。正是这个节目,直接将我引向对西方摇滚音乐的热爱。
第二个是在稍后一点的时候,不记得是哪个频率,在每周日下午播出的陈丹燕主持的《十二种颜色的彩虹》。那是一个大家喜欢互相赠送圣诞卡的年代。每个周日下午给我的记忆仿佛总是一个静谧的冬日午后,有一点朦胧的圣诞卡页面上那种画面:一排松树前面有一幢林中小屋。陈丹燕介绍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关键词,虽然我现在一个也不记得,但是一定是从那个时候,我心中的某些情结开始被打开。
第三个节目当然是94-00年,每周日晚上9:00-10:00播出的《动感冲击波》。当然紧接着在10:00-11:00播出的由孙孟晋编辑的《蓝调之夜》也可以算作一体。但是主要还是《动感冲击波》。这个节目的涉及的范围更广,综合文学、电影和音乐,以诗意的独白伴随其他节目不可能播出的音乐,在思想立意方面,更显示了从现实的商业世界里独立出来的决心。无论是否可行,这毕竟是难能可贵的声音。
我的少年时代能够有这样的声音陪伴,实属三生有幸。
-
田言女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11 13: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