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你要慢慢品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得于一位朋友的推荐。
他将电影描述的无与伦比,如果我不看的话,就要多长上几斤肥肉,喝水也会塞牙。
可是,我第一次看朋友口中的这部电影时,我觉得不是享受,而是煎熬。
闷,电影太闷了,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没有精彩的打斗,刺激的场面,甚至连廉价的色情片段都少的可怜。所以,当时的失望,如乌云一般笼罩着我,口里对朋友一直念念不忘。然而,以上的一切,并不能否认在数年之后,《肖申克的救赎》成为我心目中的电影圣经,排位永远处在No.1的位置。
就像谈了一场恋爱,年少时懵懂不知,等经历多了,再回首发现,她还在等你。
不同的年龄,喜欢看不同的电影,五六岁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十多岁又是另一番选择,女孩会看《白雪公主》,男生会看《霍元甲》,小时候看童话,然后看自己的梦想,等长大了,看的其实便是人生感悟和体验。
就像赵季平给《大话西游》配乐完毕后,都不愿自己署名一样。那年的《大话西游》观众看了脑子都秀逗了,“这是啥,这他娘的到底是什么?”一样,但这并不妨碍多年后,《大话西游》称为很多人的最爱,“爱你一万年”的台词风行数年,直至20年后的今天重映,影院里依然观众满场。就如1994年的《肖申克救赎》奥斯卡败给了《阿甘正传》,但如今IMDB第一的排名,让其成为不少人的挚爱一样。“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她浑身长满了自由的羽毛。”
爱过方知酒浓,恨过才知泪咸。有些电影,你要慢慢品。心急了,就错过了。
所以,看《大话西游》,以前嘻嘻哈哈,觉得是一出无厘头的热闹喜剧,后来再看,其实满是心酸无奈和悲剧,从前看,最爱“爱你一万年”,现在看,发现“那个人好像一条狗”最让人心疼。以前看《肖申克的救赎》觉得闷,无聊,冗长,现在看,读懂了自由和信念,当然还有体制化的禁锢。那时候,还纳闷肖申克是谁?救赎的又是什么?现在知道,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隐忍克制但却信念执着的自我救赎故事。
电影成为一种生活休闲,打开另一扇门,开启另一扇窗。
透过这些,你能看到你经历不了的生活,看到别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这让不曾经历周游世界便也会从观看的电影中一步步塑造着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一直觉得,看电影是一件极其私人化的事情,是一件十分主观的行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判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不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判断。因为,每一部电影,观众自我的经历不同,生活不同,解读出来就可能是完全隔着千山万水的表达和感悟。
就如现在正在热映的《超体》一样,我觉得导演脑洞大开,看不明白不喜欢的观众都属正常,这群人偏感性,而那些看明白了的,都是理性思维强,脑补能力异常发达。
萝卜白菜都各有所爱。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言论自由。
电影里也是存在普世价值的,《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他将电影描述的无与伦比,如果我不看的话,就要多长上几斤肥肉,喝水也会塞牙。
可是,我第一次看朋友口中的这部电影时,我觉得不是享受,而是煎熬。
闷,电影太闷了,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没有精彩的打斗,刺激的场面,甚至连廉价的色情片段都少的可怜。所以,当时的失望,如乌云一般笼罩着我,口里对朋友一直念念不忘。然而,以上的一切,并不能否认在数年之后,《肖申克的救赎》成为我心目中的电影圣经,排位永远处在No.1的位置。
就像谈了一场恋爱,年少时懵懂不知,等经历多了,再回首发现,她还在等你。
不同的年龄,喜欢看不同的电影,五六岁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十多岁又是另一番选择,女孩会看《白雪公主》,男生会看《霍元甲》,小时候看童话,然后看自己的梦想,等长大了,看的其实便是人生感悟和体验。
就像赵季平给《大话西游》配乐完毕后,都不愿自己署名一样。那年的《大话西游》观众看了脑子都秀逗了,“这是啥,这他娘的到底是什么?”一样,但这并不妨碍多年后,《大话西游》称为很多人的最爱,“爱你一万年”的台词风行数年,直至20年后的今天重映,影院里依然观众满场。就如1994年的《肖申克救赎》奥斯卡败给了《阿甘正传》,但如今IMDB第一的排名,让其成为不少人的挚爱一样。“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她浑身长满了自由的羽毛。”
爱过方知酒浓,恨过才知泪咸。有些电影,你要慢慢品。心急了,就错过了。
所以,看《大话西游》,以前嘻嘻哈哈,觉得是一出无厘头的热闹喜剧,后来再看,其实满是心酸无奈和悲剧,从前看,最爱“爱你一万年”,现在看,发现“那个人好像一条狗”最让人心疼。以前看《肖申克的救赎》觉得闷,无聊,冗长,现在看,读懂了自由和信念,当然还有体制化的禁锢。那时候,还纳闷肖申克是谁?救赎的又是什么?现在知道,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隐忍克制但却信念执着的自我救赎故事。
电影成为一种生活休闲,打开另一扇门,开启另一扇窗。
透过这些,你能看到你经历不了的生活,看到别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这让不曾经历周游世界便也会从观看的电影中一步步塑造着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一直觉得,看电影是一件极其私人化的事情,是一件十分主观的行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判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不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判断。因为,每一部电影,观众自我的经历不同,生活不同,解读出来就可能是完全隔着千山万水的表达和感悟。
就如现在正在热映的《超体》一样,我觉得导演脑洞大开,看不明白不喜欢的观众都属正常,这群人偏感性,而那些看明白了的,都是理性思维强,脑补能力异常发达。
萝卜白菜都各有所爱。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言论自由。
电影里也是存在普世价值的,《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
sailor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07 16:58:46
方枪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故乡的野菜
- 下班后 (1人喜欢)
- 中年人的朋友圈死在三十岁前夜 (2人喜欢)
- 情人节就像一盒过期的巧克力 (9人喜欢)
- 致三岁反骨仔的新年家书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