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旅程
我出生在河南,在青海长大,是一个土长不土生的西北汉子,今年六月份到北京工作,一个友邻问说,想想我的家在青海格尔木,离北京好远好远。有时候我也这么觉得,也许因为奔波于生计,也就忘记孤苦了吧。我是一个感性的人,一个人累了就会偷偷的想家,可是从来不会流泪,总会在空间里发一些感慨,无论我在什么地方,过年的时候我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回家跟父母吃团圆饭。
我每次回家都会路过德令哈,那里是诗人海子待过的地方,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感受他生前的生足迹。我在的城市要比德令哈大,可是没有海子,不如德令哈那么有名,它的名字是格尔木,是一个别人一提起它的名字来,我就感觉亲切的地方。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提起这个城市的名字亲切,而我的亲人都在那里。这个城市也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城市,那里有草原,戈壁滩,胡杨林,盐湖,还有雪山等等,很多人都以为格尔木作为西宁到拉萨的休息站而兴起的城市,不知道她还是一个旅游资源这么丰富的地方,他们都是在去敦煌的时候,差那么一点点就坐汽车到了格尔木了。不过说来也惭愧,距离敦煌那么近,而且作为一个西北人,我竟然都没有去过。
去过西北应该知道,西北的荒凉,我作为一个生长在那里的人,一心想着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因此我上大学离家很远,在北京附近的一个城市上大学,在那个城市上了四年大学。时间长了,就熟悉了,感觉那个城市已经很大了。我在上学的城市待了一年,毕业后就留在那个城市了。因为有一个愿望能够在一个大城市中有稳定的生活,娶妻生子,按时上下班,陪陪家人,教育教育孩子。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一个学妹,才留在那里工作的,学妹毕业走了,再在这个城市找不到亲切感了。一年后我离开了,不过我很感谢这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我真正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给了我很长时间的准备,还让我的内心也略有沉淀。
现在就职于新公司,出差天津、海南、南京、广州,最后回到北京,一路下来感慨颇深,刚毕业就不能追求稳定,因为环境的改变自己在不断的适应环境,能力因环境的改变才能不断提升。最重要的是能感触各个地方的工作与生活的氛围。广州是我今年一月份的时候去的地方,去那里出差,在广州待了一个月,去了一段时间我是深深的喜欢上了那里,女孩子温柔,男孩子帅气。当时是从南京直接过去的,在南京工作很忙碌,积劳成疾,又吸了雾霾,一直生病,也不好,去了广州虽然还是忙碌,但是感觉气候宜人,总体感觉还是挺悠然的,渐渐的病也就好了。
今年六月份来北京,是年后又在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才来的。南京的领导一直挽留,可还是走了,那里找不到一种亲切感。来北京后眼界更开阔了,机会更多了,而且对很多事情都能够把控的住,就是工作忙碌点。居住的地方距离办公的地方很近,走路十五分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成长,跟别的同事比起来,甚至为我能够做出租房很近的选择而沾沾自喜。很多人觉得北京物质,没有亲切感,但是我觉得他们不会生活,偶尔周末朋友开车去北京郊区,偶尔运动运动,偶尔跟同学小聚,可能因为一年多的漂泊,真的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有广州的朋友邀请我去广州工作生活。可是在海南待了一年,广州一个多月,这期间总是怀念北方的菜肴,还找不到没有归属感和亲切感。回到北京才明白,归属感跟亲切感是因为那个城市有让你感觉亲切的人,这或许就是因为一些人爱上一座城市吧,这种透彻的体会在我上学的城市有透彻的感触,除非能够在广州找到一群亲切的人,否则去了我会感觉很孤独的。
我每次回家都会路过德令哈,那里是诗人海子待过的地方,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感受他生前的生足迹。我在的城市要比德令哈大,可是没有海子,不如德令哈那么有名,它的名字是格尔木,是一个别人一提起它的名字来,我就感觉亲切的地方。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提起这个城市的名字亲切,而我的亲人都在那里。这个城市也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城市,那里有草原,戈壁滩,胡杨林,盐湖,还有雪山等等,很多人都以为格尔木作为西宁到拉萨的休息站而兴起的城市,不知道她还是一个旅游资源这么丰富的地方,他们都是在去敦煌的时候,差那么一点点就坐汽车到了格尔木了。不过说来也惭愧,距离敦煌那么近,而且作为一个西北人,我竟然都没有去过。
去过西北应该知道,西北的荒凉,我作为一个生长在那里的人,一心想着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因此我上大学离家很远,在北京附近的一个城市上大学,在那个城市上了四年大学。时间长了,就熟悉了,感觉那个城市已经很大了。我在上学的城市待了一年,毕业后就留在那个城市了。因为有一个愿望能够在一个大城市中有稳定的生活,娶妻生子,按时上下班,陪陪家人,教育教育孩子。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一个学妹,才留在那里工作的,学妹毕业走了,再在这个城市找不到亲切感了。一年后我离开了,不过我很感谢这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我真正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给了我很长时间的准备,还让我的内心也略有沉淀。
现在就职于新公司,出差天津、海南、南京、广州,最后回到北京,一路下来感慨颇深,刚毕业就不能追求稳定,因为环境的改变自己在不断的适应环境,能力因环境的改变才能不断提升。最重要的是能感触各个地方的工作与生活的氛围。广州是我今年一月份的时候去的地方,去那里出差,在广州待了一个月,去了一段时间我是深深的喜欢上了那里,女孩子温柔,男孩子帅气。当时是从南京直接过去的,在南京工作很忙碌,积劳成疾,又吸了雾霾,一直生病,也不好,去了广州虽然还是忙碌,但是感觉气候宜人,总体感觉还是挺悠然的,渐渐的病也就好了。
今年六月份来北京,是年后又在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才来的。南京的领导一直挽留,可还是走了,那里找不到一种亲切感。来北京后眼界更开阔了,机会更多了,而且对很多事情都能够把控的住,就是工作忙碌点。居住的地方距离办公的地方很近,走路十五分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成长,跟别的同事比起来,甚至为我能够做出租房很近的选择而沾沾自喜。很多人觉得北京物质,没有亲切感,但是我觉得他们不会生活,偶尔周末朋友开车去北京郊区,偶尔运动运动,偶尔跟同学小聚,可能因为一年多的漂泊,真的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有广州的朋友邀请我去广州工作生活。可是在海南待了一年,广州一个多月,这期间总是怀念北方的菜肴,还找不到没有归属感和亲切感。回到北京才明白,归属感跟亲切感是因为那个城市有让你感觉亲切的人,这或许就是因为一些人爱上一座城市吧,这种透彻的体会在我上学的城市有透彻的感触,除非能够在广州找到一群亲切的人,否则去了我会感觉很孤独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