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盎然的豐子愷先生》
《童心盎然的豐子愷先生》 民國時期的一些文化人,往往多才多藝,集文字、書畫、音樂於一身,筆下機巧多多,學貫中西熟稔外文者,乃至西夷東瀛的文化紹介迻譯。才氣橫溢的他們,對於自己筆下的每一部作品,亦是認真異常,即便是對於一紙封面的裝幀設計,亦有躬身親歷親為,張愛玲女士如是,傅雷先生如是,作為書畫家的豐子愷先生更如是。
荷塘月色,滿幅水天風光始於小荷才露尖尖角,幾抹筆觸裡頭,讀來,往往隱藏著無窮無儘的遐想、韻味與曼妙意趣。

《音樂的聽法》,是一本由豐子愷先生於1930年迻譯的音樂欣賞讀物,為東瀛門馬直衛所著,對於當代見多識廣的音樂愛好者來說,再讀此書,也許,興味索然;也許,舊趣猶存。畢竟,當代時尚的刷新速度之快,褪舊往昔的艶色到斑駁,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吸引我的,是這一冊門馬直衛所著的《音樂的聽法》的封面,一看就似乎是譯者豐子愷先生親自動筆設計的裝幀,深淺雙色的幾何塊狀堆砌,與簡約流暢的線條勾勒,對比反差奪目,寫真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那一股摩登氣息,所描繪的那一個聽音樂的場景之中,中西雜味的時代氛圍,不由地會讓人進而地想起了,有一張黑色膠版的「哥倫比亞公司」唱片,正在留聲機的唱針之下,緩緩地旋轉,以及沙發圍坐的那些個蘇格蘭方格花呢的筆挺西裝下,黑白相間的拷花鑲邊皮鞋;還有那些個錦緞扣身的緊裹旗袍下,艷色牡丹腳尖的繡花鞋,正在踩著音樂的節拍,上下左右地愜意挑撩、騷動。

奇怪的是,豐子愷先生設計的此書封面,除了書名-《音樂的聽法》這幾個字,除了出版商-「上海大江書鋪」這幾個字,除了作為翻譯者的自己-「豐子愷訳」這幾個字,竟然,沒有了作者的署名-「門馬直衛」。也算是讀多了民國版書籍的裝幀設計,似乎如此者,封面上祇有譯者的出場,而無作者的署名,真格的,實在是鮮有見之。更何況是想起了,豐子愷先生為人處事的一貫謙遜與認真,應當是不至於在一幀封面的裝幀設計上,會疏忽到如此地步的吧。
然而,案頭的疑惑之中,再次回眸一瞥,卻是在書名《音樂的聽法》-這幾個變了形、美術化了的繁體漢字裡頭,似乎是讀到了「門馬直衛」這四個字,仔細一看,可不是嚒,幾何曲線重事規則過了的漢字,帶一些行楷、章草書法的軌跡,一筆連書、結構移位之中,幾乎連「門馬直衛」這四個字的每一筆、每一劃,都不多不少呢,祇是,略微變化了漢字的體律與間距而已,豐子愷先生啊,這一幀封面,可真見得您的好心情哦。
看著《音樂的聽法》的封面,再事細細審視又發現,其實,童心盎然的豐子愷先生,幽默之中,在此書封面題字的設計上,是賣了一個破綻的,那一個「音」字的筆劃結構裡頭,下邊的那一個「日」字的書寫,一反常規地在右邊橫豎連筆的末端,悄悄地伸出了一個小腳,仿佛正在朝著眾人笑呢,怎麼樣哦,沒有看出來吧,就是想絆你一腳,逗你玩呢。
這可真是小孩子家的游戲-玩躲貓貓的故事呀,此刻,我似乎聽到了童心盎然的豐子愷先生,那“呵呵”的笑聲,真是開心得很呢。
若是有人說我是看《達芬奇密碼》,受影響了,我也很樂意的,因為,即便如是,我還是再一次感受到了豐子愷先生畫兒童漫畫時的那一番好心情,童心盎然。 ***《音樂的聽法》-〔日〕門馬直衛著,豐子愷譯-上海大江書鋪1930年版 -ZY.S. 2009-September-08 --------------------------------------------------------------------
*** 筆者案:《童心盎然的豐子愷先生》一文寫於己丑巧月,今已庚寅杏月。是文當初雖然寫畢,然而對於《音樂的聽法》一書的封面究竟是否為豐子愷先生所畫,卻自己心頭亦有存疑,故當時以「似乎」二字嵌於句中。五六個月過去了,這一段時日,總算還是又讀一點兒書,今將舊文易名作新說,有興趣者請尋讀筆者今日所寫《驀然回首,他在燈火闌珊處》一文:http://www.douban.com/note/63757070/ -ZY.S. 2009-March-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