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镇上喝茶
在昆山的张浦镇上听完苏州吴中区评弹团的马志伟张建珍夫妇弹唱的长篇弹词四香缘之后,昆山的朋友热忱地相邀我再去江南水乡名镇甪直用茶,我欣然应诺,本来我就喜欢品味江南、品味水乡的,再加上有茶喝,何乐而不为呢?甪直镇离开张浦反而比同为昆山的周庄镇近,而这里却已经是过去吴县(今为苏州吴中区)的地界了。相比上午走马观花的周庄,甪直的建设相对差了一点,不过同为一方水土,甪直的石板小巷和石拱桥,还有弯曲的河湾以及窄窄的街面,都和周庄相差无几。
老街的外面总是有繁荣的商卖市场,这一切都是江南保持老街风貌的模式,既然来看老街,不含有当地土产文化气息的东西一概不准在老街的老屋老商号里出现,我们在一家叫做甫里的书场门口停车,走过甪直影剧院 - - 一个颇具现代气息的建筑物,开始走进老街。甫里书场是一对小说书先生弹唱万贵妃,是王文耀的本子,上手朱斌所属江苏省评弹团,下手吴含婷则是苏州评弹团的编制,据说是一对夫妻档,同行的周先生说他来听过,说得不错,也十分卖力,既然有了走码头的资本和决心,我想,应该要对得起听众,毕竟这些人才是我们说书人的衣食父母,也是祖训。
进甪直镇之前我还不知道我们已经算是离开了昆山进入了吴县的境内。甪直在张浦的西面,如果从昆山的县城所属的玉山镇走的话,则是在西南角。周庄靠近上海的青浦县,是昆山最南面的小镇,却为昆山赢得了江南第一镇的声誉。前些年走南浔,也是自称自己是江南第一,所谓到了南浔就不必看其他的江南水乡城镇了。我这里回来,还想看看西塘、枫泾和乌镇等地呢,毕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物,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还是可以辨别出他们不同的细微之处来的。甪直镇的空气中弥漫着萝卜干的乡土之味,这在周庄和南浔也许是不能找到的,唯一相同的是各处的臭名远扬之臭豆腐干,却是和阡陌纵横的水路一样,处处相同。上海人喜欢吃臭豆腐,毕竟还是闻闻臭,吃吃香(历史名人之言),和油头粉面的地痞吃豆腐,毕竟还是两码事,我喜欢吃臭豆腐,感到它太有内涵了,哈哈。
晚清思想家王韬的纪念馆在甪直镇上,于是我马上联想到外面的甫里书场的名称,王韬是甫里人,这甪直镇古时候应该是甫里村的旧址,王韬的诗名也是闻名遐迩的,他在沪上过浦江的四首诗我特别喜欢,曾用其中一首的诗韵,和达观兄唱和过,呵呵。在匆匆浏览了一下古镇的风貌,赶到一处他们认为有说书先生点唱开篇的茶馆,因为时间向晚,已不见先生的踪迹,于是我们折回到一处石拱桥边上的茶馆,进去泡了一壶铁观音,坐下来慢慢享受着临水的秀景。茶馆的名字倒是耐人寻味,叫做梦里水乡。一块木匾在正门的正中,行草体,写得不错,很有风格。不知道出自哪位书家之手。
同行的两位先生不善喝茶,弄得只有我一个弥漫水厄,好在我喝茶和酒鬼的自斟自饮一样,茶家取出全套的功夫茶具出来,茶盘是竹制的,茶壶是紫砂的,闻香杯和茶盅却是薄胎白瓷的,虽然和两位初次见面的朋友同饮,我自独自自得其乐,有点“三自一包”的味道,把最后的几泡茶水都包了下来。之风谈兴浓浓,要不是茶馆闭门送客,估计还要聊下去,呵呵。出了茶馆我们赶往停车的所在,搭车赶往玉山镇,在夜幕降临之际,我离开了昆山,昆山朋友的热忱却让我一路回味到了梦乡,抵达上海的时候则已经是万家灯火的夜晚。
2009/09/07
老街的外面总是有繁荣的商卖市场,这一切都是江南保持老街风貌的模式,既然来看老街,不含有当地土产文化气息的东西一概不准在老街的老屋老商号里出现,我们在一家叫做甫里的书场门口停车,走过甪直影剧院 - - 一个颇具现代气息的建筑物,开始走进老街。甫里书场是一对小说书先生弹唱万贵妃,是王文耀的本子,上手朱斌所属江苏省评弹团,下手吴含婷则是苏州评弹团的编制,据说是一对夫妻档,同行的周先生说他来听过,说得不错,也十分卖力,既然有了走码头的资本和决心,我想,应该要对得起听众,毕竟这些人才是我们说书人的衣食父母,也是祖训。
进甪直镇之前我还不知道我们已经算是离开了昆山进入了吴县的境内。甪直在张浦的西面,如果从昆山的县城所属的玉山镇走的话,则是在西南角。周庄靠近上海的青浦县,是昆山最南面的小镇,却为昆山赢得了江南第一镇的声誉。前些年走南浔,也是自称自己是江南第一,所谓到了南浔就不必看其他的江南水乡城镇了。我这里回来,还想看看西塘、枫泾和乌镇等地呢,毕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物,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还是可以辨别出他们不同的细微之处来的。甪直镇的空气中弥漫着萝卜干的乡土之味,这在周庄和南浔也许是不能找到的,唯一相同的是各处的臭名远扬之臭豆腐干,却是和阡陌纵横的水路一样,处处相同。上海人喜欢吃臭豆腐,毕竟还是闻闻臭,吃吃香(历史名人之言),和油头粉面的地痞吃豆腐,毕竟还是两码事,我喜欢吃臭豆腐,感到它太有内涵了,哈哈。
晚清思想家王韬的纪念馆在甪直镇上,于是我马上联想到外面的甫里书场的名称,王韬是甫里人,这甪直镇古时候应该是甫里村的旧址,王韬的诗名也是闻名遐迩的,他在沪上过浦江的四首诗我特别喜欢,曾用其中一首的诗韵,和达观兄唱和过,呵呵。在匆匆浏览了一下古镇的风貌,赶到一处他们认为有说书先生点唱开篇的茶馆,因为时间向晚,已不见先生的踪迹,于是我们折回到一处石拱桥边上的茶馆,进去泡了一壶铁观音,坐下来慢慢享受着临水的秀景。茶馆的名字倒是耐人寻味,叫做梦里水乡。一块木匾在正门的正中,行草体,写得不错,很有风格。不知道出自哪位书家之手。
同行的两位先生不善喝茶,弄得只有我一个弥漫水厄,好在我喝茶和酒鬼的自斟自饮一样,茶家取出全套的功夫茶具出来,茶盘是竹制的,茶壶是紫砂的,闻香杯和茶盅却是薄胎白瓷的,虽然和两位初次见面的朋友同饮,我自独自自得其乐,有点“三自一包”的味道,把最后的几泡茶水都包了下来。之风谈兴浓浓,要不是茶馆闭门送客,估计还要聊下去,呵呵。出了茶馆我们赶往停车的所在,搭车赶往玉山镇,在夜幕降临之际,我离开了昆山,昆山朋友的热忱却让我一路回味到了梦乡,抵达上海的时候则已经是万家灯火的夜晚。
2009/09/07
![]() |
水乡茶馆傍石桥 |
![]() |
老老外初通江南味 |
![]() |
小老外易拉罐有违氛围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