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 转载
快乐美满的人生: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李碧华
自描
年龄: 数字太大。三围: 数字太小。外形:充满内在美、头角峥嵘。性格:忠肝义胆,一丝不挂。
门面身份是记者、编剧、专栏及小说作者,揭开堂皇面子,里子原是喜好夸张、虚构、捏造、渲染、无中生有、惟恐天下不乱之流。
明了 “痴男怨女悲欢离合”是众生心头好,就摇着生花妙笔,让剧中人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引得一干人等在诡谲中跌宕,喜怒由她操控。
如此,竟也名满江湖,成为一代文妖。只是单提名字,十问五不知,然,抛个引子《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
哦,原来,她就是李碧华……
焉知·扣
自嘲·自恋
李白,是李碧华的原名。借名人的光,美好愿望下,常人多少有点胆怯,几分保留,不怕亵渎,也怕将来了了招人耻笑。
起艺名、笔名,是包装的手段——名字就是个人的名片,也是自保——砸了免得被人戳脊梁骨扔鸡蛋,成了可作掩护,亦或谈资。
“李碧华”是市面统一的流通名片,至于弃李白不用有何掌故,我们不得而知,其本人倒是颇有自嘲意味,说这个名字像舞女。懂得自嘲的人,通常有几分自觉,自家抢占先机,倒也堵住了悠悠之口,免去了他人嗤笑的一点尴尬。
焉知自嘲背后不是自恋?
她本人表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用“李碧华”三字,称名道姓时,一派江湖豪侠的风范,拍着胸口,大有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的气势。
对自己的笔墨,李碧华也很有些自恋。她说“我从三岁开始,就懂得了什么是沧桑”,数十年的摸爬滚打,她早就把一切都看得通透,将看官的口味调教得驯服。
态势如水
这个女人,不会委屈自己半分。她太了解自己的聪明和优势,随性而至,写作是为了自娱。她相信自己的灵感,“从来没有刻意怎么写,所有的景象、联想,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是在下笔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出来的” 。
偏偏有人买账,她的作品面世每每叫好叫座。
这人活该让人心服时又僵着面皮咬牙切齿,她要让未入流的劳模将自己置于何地?难怪有好事之人给她列出“十大罪状”,而应者云集。
罪状:太聪明、太妖艳(指其文字)、太尖锐、太精灵古怪、太离奇、太轻盈、太流行、太要价(其专栏稿费一律千字5000港币起价)……
罪状竟有溢美之词。勿怪勿怪,尖锐透彻是李碧华的特色,她笔下的文字千姿百态。世情冷暖,六道轮回,复杂人生,她就是能三言两语道出精髓,让人得品真味。如此,不由人不从牙缝里挤出两字:“了得!”
有人嫉妒是美丽的,那就让人更嫉妒吧。
她的姿态益发如水,自由灵动,静水深流亦或汪洋恣肆,都发自本心,渗透人心。
夜·绿妖
夜猫子
李碧华是个夜猫子,夜色中用猫眼看世界。
夜色,是保护色,所以种种美丑善恶真假都撕开外衣,一一裸裎。李碧华人本慧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有什么看不清?
“拒绝,是最好的勾引办法。”
“有些感情是指甲,剪掉了还会重生,无关痛痒;而有些感情是牙齿,失去以后永远有个疼痛的伤口无法弥补。”
“人和鬼都是敌不过岁月的。”
“有出息的人付给银行利息,没出息的人才眼巴巴地坐等着收银行利息。”
……
她用洗练的文字酿造奇谲十色的世界,把世事人性最现实的东西活生生剥离,摊开来诡异艳丽得鲜血淋漓。
最妙是深夜时就着床头灯,一页页翻来,吸毒般一边挣扎一边上瘾,自虐而痛快。
修持
女人是贪心的,才貌双全是固有情结。
“如果要整容,想整什么地方?”“脑。”
美貌是装饰品,才华是收藏品。李碧华也脱不了“才女情结”。她能有“跨过阴阳两界的灵异之笔”,被誉为“奇情才女”,赢得“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被视作“新女性主义视角”代表人,固然有上天钟爱,更有她自身的不懈修持。
李碧华生长在大家庭里,自小就踩着木梯下高楼,听惯旧式人心勾斗。富贵背景有益教养,但如不能拔出泥淖,那就随着门楼家规一起腐朽。好在李碧华能够超脱,且将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化为灵感。
她个小胆大,为搜集资料,熟识社会各层面,龙蛇混杂的地方敢闯,九流三教的人也敢会。她对灾难、黑暗、血案、灵异等事很好奇,就算现实丑恶百孔千疮,也勇于直面。
安定是很多女人追求的幸福,而她“冀望生活中有大起大跌,水深火热”,恐怕不仅仅是看戏心态,要当主角修炼,她多半也情愿。
历练是基础,而态度,则决定一切。她自我要求高,努力非常:“即使是写一件极平凡的事,我也希望其中有瞩目、点睛、令人回味的句子 ”。
如果她会痛苦,不少时候是自作孽,但她感叹“是苦命人”,也是沾沾自喜的语气,乐在其中。
白开水
李碧华很神秘,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低调,如白开水。
平凡·间距
她不是美女,曾经在午夜街头,归家途中被警察当作黑户查证件。当时,李碧是芳华正好的年纪,但肤色棕黑,半长发,帆布包,娇小如营养不良。成名后,她依然素面朝天,白上衣牛仔裤,看似邻家女孩,毫无特色。
虽然掉在人海就找不到,但对李碧华,还是适合保持距离,雾里看花。她透彻人心,如不能势均力敌,与其亲近时,她闲散你狼狈,倒不如隔座仰望。
李碧华道:“别那么好奇我的面貌,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适当距离,方才真可以潇潇洒洒地写。”
不是红颜,也不怕天妒,也许她就这样恣意去“胡编乱造”,穿越阴阳。
宿命·梦境
相信宿命,所以李碧华笔下,潘金莲就算到了现代,也是抓不牢爱人最终死亡的结局;鬼魂如花心心念念找十二少,痴恋却在看到猥琐的十二少后幻灭;白娘子修炼千年 ,终究人妖殊途,为救许仙犯天条魂飞魄散……
信命,李碧华深受梦影响, “江郎才尽”让她相信妙笔有时,不敢怠慢时间;“黄粱美梦”中的成败得失能丰富生命,所以她重视历练,有经历才能看破超脱;“庄周梦蝶”则让她重视感恩,因此,她把部分版税捐给慈善机构等,“一本书是一颗种子而已。但共种善因,共襄善举。”
喜好
女性自立到不用为了生活胡乱嫁人时,要的不过是被呵护宠爱,寂寞时,就像色厉内荏的巧克力,给点热气就融化。
李碧华这样自恋的人,会宠自己。男人是她最爱又最厌的动物,没有几番刻骨经历,是说不出这话的。只是这个女人太强,事业辉煌也就罢了,偏偏是七窍玲珑心,纵然大丈夫有权,小丈夫有钱,至要紧的是他能在思想上跟她匹配投缘,而几率约等于小布什和本拉登的会见。
言情第一人,李碧华也不能免俗——追星,是姜大卫的Fans;会为掌上书《给母亲的短柬》感动;最爱辛弃疾的佳作,喜欢毛泽东的诗词,尽管她的文字气象境界与他们有差距,自成一格但掩不住小家子气,而博文上也偶有无病呻吟之嫌,然而,爱吃、懒散、爱钱,李碧华过得逍遥,且多了几分暖意。
李碧华,广东人,生、长于香港。代表作有《父子情》、《细圈仔》、《窥情》、《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岛芳子》、《霸王别姬》、《诱僧》、《青蛇》等。屡获国际奖项,专栏文章及小说结集出版四十本。多国译本已印行。
自描
年龄: 数字太大。三围: 数字太小。外形:充满内在美、头角峥嵘。性格:忠肝义胆,一丝不挂。
门面身份是记者、编剧、专栏及小说作者,揭开堂皇面子,里子原是喜好夸张、虚构、捏造、渲染、无中生有、惟恐天下不乱之流。
明了 “痴男怨女悲欢离合”是众生心头好,就摇着生花妙笔,让剧中人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引得一干人等在诡谲中跌宕,喜怒由她操控。
如此,竟也名满江湖,成为一代文妖。只是单提名字,十问五不知,然,抛个引子《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
哦,原来,她就是李碧华……
焉知·扣
自嘲·自恋
李白,是李碧华的原名。借名人的光,美好愿望下,常人多少有点胆怯,几分保留,不怕亵渎,也怕将来了了招人耻笑。
起艺名、笔名,是包装的手段——名字就是个人的名片,也是自保——砸了免得被人戳脊梁骨扔鸡蛋,成了可作掩护,亦或谈资。
“李碧华”是市面统一的流通名片,至于弃李白不用有何掌故,我们不得而知,其本人倒是颇有自嘲意味,说这个名字像舞女。懂得自嘲的人,通常有几分自觉,自家抢占先机,倒也堵住了悠悠之口,免去了他人嗤笑的一点尴尬。
焉知自嘲背后不是自恋?
她本人表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用“李碧华”三字,称名道姓时,一派江湖豪侠的风范,拍着胸口,大有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的气势。
对自己的笔墨,李碧华也很有些自恋。她说“我从三岁开始,就懂得了什么是沧桑”,数十年的摸爬滚打,她早就把一切都看得通透,将看官的口味调教得驯服。
态势如水
这个女人,不会委屈自己半分。她太了解自己的聪明和优势,随性而至,写作是为了自娱。她相信自己的灵感,“从来没有刻意怎么写,所有的景象、联想,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是在下笔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出来的” 。
偏偏有人买账,她的作品面世每每叫好叫座。
这人活该让人心服时又僵着面皮咬牙切齿,她要让未入流的劳模将自己置于何地?难怪有好事之人给她列出“十大罪状”,而应者云集。
罪状:太聪明、太妖艳(指其文字)、太尖锐、太精灵古怪、太离奇、太轻盈、太流行、太要价(其专栏稿费一律千字5000港币起价)……
罪状竟有溢美之词。勿怪勿怪,尖锐透彻是李碧华的特色,她笔下的文字千姿百态。世情冷暖,六道轮回,复杂人生,她就是能三言两语道出精髓,让人得品真味。如此,不由人不从牙缝里挤出两字:“了得!”
有人嫉妒是美丽的,那就让人更嫉妒吧。
她的姿态益发如水,自由灵动,静水深流亦或汪洋恣肆,都发自本心,渗透人心。
夜·绿妖
夜猫子
李碧华是个夜猫子,夜色中用猫眼看世界。
夜色,是保护色,所以种种美丑善恶真假都撕开外衣,一一裸裎。李碧华人本慧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有什么看不清?
“拒绝,是最好的勾引办法。”
“有些感情是指甲,剪掉了还会重生,无关痛痒;而有些感情是牙齿,失去以后永远有个疼痛的伤口无法弥补。”
“人和鬼都是敌不过岁月的。”
“有出息的人付给银行利息,没出息的人才眼巴巴地坐等着收银行利息。”
……
她用洗练的文字酿造奇谲十色的世界,把世事人性最现实的东西活生生剥离,摊开来诡异艳丽得鲜血淋漓。
最妙是深夜时就着床头灯,一页页翻来,吸毒般一边挣扎一边上瘾,自虐而痛快。
修持
女人是贪心的,才貌双全是固有情结。
“如果要整容,想整什么地方?”“脑。”
美貌是装饰品,才华是收藏品。李碧华也脱不了“才女情结”。她能有“跨过阴阳两界的灵异之笔”,被誉为“奇情才女”,赢得“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被视作“新女性主义视角”代表人,固然有上天钟爱,更有她自身的不懈修持。
李碧华生长在大家庭里,自小就踩着木梯下高楼,听惯旧式人心勾斗。富贵背景有益教养,但如不能拔出泥淖,那就随着门楼家规一起腐朽。好在李碧华能够超脱,且将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化为灵感。
她个小胆大,为搜集资料,熟识社会各层面,龙蛇混杂的地方敢闯,九流三教的人也敢会。她对灾难、黑暗、血案、灵异等事很好奇,就算现实丑恶百孔千疮,也勇于直面。
安定是很多女人追求的幸福,而她“冀望生活中有大起大跌,水深火热”,恐怕不仅仅是看戏心态,要当主角修炼,她多半也情愿。
历练是基础,而态度,则决定一切。她自我要求高,努力非常:“即使是写一件极平凡的事,我也希望其中有瞩目、点睛、令人回味的句子 ”。
如果她会痛苦,不少时候是自作孽,但她感叹“是苦命人”,也是沾沾自喜的语气,乐在其中。
白开水
李碧华很神秘,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低调,如白开水。
平凡·间距
她不是美女,曾经在午夜街头,归家途中被警察当作黑户查证件。当时,李碧是芳华正好的年纪,但肤色棕黑,半长发,帆布包,娇小如营养不良。成名后,她依然素面朝天,白上衣牛仔裤,看似邻家女孩,毫无特色。
虽然掉在人海就找不到,但对李碧华,还是适合保持距离,雾里看花。她透彻人心,如不能势均力敌,与其亲近时,她闲散你狼狈,倒不如隔座仰望。
李碧华道:“别那么好奇我的面貌,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适当距离,方才真可以潇潇洒洒地写。”
不是红颜,也不怕天妒,也许她就这样恣意去“胡编乱造”,穿越阴阳。
宿命·梦境
相信宿命,所以李碧华笔下,潘金莲就算到了现代,也是抓不牢爱人最终死亡的结局;鬼魂如花心心念念找十二少,痴恋却在看到猥琐的十二少后幻灭;白娘子修炼千年 ,终究人妖殊途,为救许仙犯天条魂飞魄散……
信命,李碧华深受梦影响, “江郎才尽”让她相信妙笔有时,不敢怠慢时间;“黄粱美梦”中的成败得失能丰富生命,所以她重视历练,有经历才能看破超脱;“庄周梦蝶”则让她重视感恩,因此,她把部分版税捐给慈善机构等,“一本书是一颗种子而已。但共种善因,共襄善举。”
喜好
女性自立到不用为了生活胡乱嫁人时,要的不过是被呵护宠爱,寂寞时,就像色厉内荏的巧克力,给点热气就融化。
李碧华这样自恋的人,会宠自己。男人是她最爱又最厌的动物,没有几番刻骨经历,是说不出这话的。只是这个女人太强,事业辉煌也就罢了,偏偏是七窍玲珑心,纵然大丈夫有权,小丈夫有钱,至要紧的是他能在思想上跟她匹配投缘,而几率约等于小布什和本拉登的会见。
言情第一人,李碧华也不能免俗——追星,是姜大卫的Fans;会为掌上书《给母亲的短柬》感动;最爱辛弃疾的佳作,喜欢毛泽东的诗词,尽管她的文字气象境界与他们有差距,自成一格但掩不住小家子气,而博文上也偶有无病呻吟之嫌,然而,爱吃、懒散、爱钱,李碧华过得逍遥,且多了几分暖意。
李碧华,广东人,生、长于香港。代表作有《父子情》、《细圈仔》、《窥情》、《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岛芳子》、《霸王别姬》、《诱僧》、《青蛇》等。屡获国际奖项,专栏文章及小说结集出版四十本。多国译本已印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