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图像与眼睛——图画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
看得很不认真,断断续续,但是基本观点在另一本书《艺术与错觉》中体现了。
笔记 图像与眼睛——图画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
贡布里希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一月第一版
通过艺术的视觉发现
26 视觉发现的最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取决于“观看”世界方法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不会影响辨认。这一点肯定和我们为视觉经验编码时可以利用的大量暗示有关。
艺术中的瞬间和运动
67 如果可见世界和图像的知觉不是一个时间中的过程,不是一个相当缓慢相当复杂的过程,那么静止的图像就不可能在我们内心激发起对运动的记忆和期望。如果我们在扫描视域时想在脑子里容纳所有成分,我们一定会觉得困难。
艺术中的仪式化手势和表现
89 程式的完全舍弃和集体仪式的复兴都无法满足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的需要。
西方艺术中的动作和表现
90-91 我曾经说过,具有某种逼真性的图像创造是在长期的试错(trial and error)过程中取得的。我认为,“制作先于匹配”(making comes before matching)。艺术并不始于先观察现实然后尽力匹配现实、而是始于构造“最简单的模式”(minimum model),并根据观者的反应对之逐渐加以修饰,直到它们与所期望的印象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所缺乏的手段得靠别的手段来补偿,直到物像达到人们对它的要求。根据这点来看,我们无需怀疑,艺术品确实已经满足了各个时代人的要求。虽然各个时代的人对艺术有不同的要求,但他们都期望艺术能如实地描绘人类的表情。确实,论述艺术的文献证明,绘画和雕塑都超越了媒介的局限。
92 一幅“静物”要在表情性动作方面成为显而易见,至少得符合两个要求:动作必须导致容易理解的图形,而且,动作必须处于足够清晰明了的前后关系之中。
97 希腊艺术要求:画家必须根据史诗作者的叙述来描绘神话故事,处理戏剧中的神话场景,尽管这样,希腊艺术当然也发展了一些补偿动作的缺乏的手段。他们不用象征性表现,而是创造了极为不稳定的形象来进行这种补偿。他们所安排的身体姿势,我们凭经验知道是无法摆出来的:肌肉绷得像张开的弓一样紧,衣裙在风中飘荡着,以表示身体的疾行和动作的瞬间性。
108 不用说,把目的性动作称作“行为”,把表现内心状态的动作称为“反应”都未免太图式化了。行为和反应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表现心理状态,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前后关系来解释它们。在这一点上,可以把手势“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比较——每一个象征性动作同样也有一种表达性格和情感的“语调”,它可以是紧张的或松弛的,急促的或平静的。在西方艺术中有无数的传统题材可以使我们研究这种但丁称之为“可见言语”(visible speech)的各种可能性。
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
173 图像的正确读解要受三个变量的支配:代码(code)、文字说明(caption)和上下文(context)。有人也许会认为,文字说明足以使其他两项成为多余。但是,我们的文化习俗太多变,使我们不能认可这种见解。
176 我们也许可以很方便地根据这些图像所传达的原型的信息量来排列它们的信息值。如果原型的信息实际上完全被传达了,我们便称之为摹真(facsimile)或复制(replica)。
181-182 代码和内容越容易分开,我们便越能依靠图像来传达特定的信息。一种为众人所理解的选择性代码,可以使图像制作者筛掉特定的信息,而只转译出接受者感兴趣的特征。因此,一幅表现了选择原理的选择性再现图画比临摹品更能提供信息。解剖图就是一例。一幅真实的肢解图不仅会引人反感,而且很可能没法表现所要表现的特征。……达芬奇的解剖图等早期例子证明,画家有意略去了某些特征,以期达到概念性清晰。这些解剖图大都不是图画,而是功能性模型,是艺术家对人体结构的认识的图解。
190-191 把图像的诗意与视觉媒介的艺术性用法等同起来也许是一种有诱惑力的做法,但是我们最好记住,我们所谓的艺术并非一律为了纯审美效果而创造的。即使在艺术领域内也可以看到信息交流的不同范围,尽管这些范围是以更复杂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在艺术领域中,也同样是图像的唤起功能决定着这一媒介的用法。圣殿中供人崇拜的图像能传谕属于原型即神的各种情绪。希伯来的预言家曾经枉然地提醒信徒们,异教的偶像只不过是一些棍棒和石头。因为这些图像的力量超过了任何理智的考虑。很少有人在置放图像的场所里不对图像顶礼膜拜。
“天空是界限”苍天之穹与图画视觉
镜子和地图:图画再现的理论
222-223 无论在观看现实世界或者是看一张照片时,我们都无法完整地叙述我们的视觉经验。正是由于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判明哪种视觉经验来自于光学世界,哪种视觉经验来自于记忆或者猜想,眼科医生才宁愿选用任意安排的字母而不是连贯的文字来测试我们的视力。
各类艺术中的实验和经验
真实性的标准 静止的图像和运动的眼睛
图像与代码:程式主义在图画再现中的范围和界限
354-355 古德曼《艺术的语言》:写实的再现……,不取决于模仿、错觉或信息,而取决于反复教化(inculcation)。几乎任何一幅画都可以再现几乎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只要有图画和物体,一般就有一种再现系统,即一个相互关联的方案,图画正是根据这一系统或方案来再现物体。
359 常常有人说,轮廓是一种程式,因为我们周围的物体并没有轮廓线。确实是这样。任何一幅照片都可以证明,只要光的分布具有足够的层次梯度来表明空间中单个物体的界线,轮廓便很可以被略去。不过,把轮廓看成一种程式这一传统观念原来是以过分简单的观察为基础的。我们周围的东西确实是与吧背景相隔离的,至少当我们开始移动时它们会脱离背景,轮廓便是与这种经验相对等的,它表明图像不处于静止状态,而像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样,处于变化之中,并表明它在变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只有在远处这种变化才不被知觉,因而轮廓就会消失。如果把远处物体的轮廓画出来,这些物体便会显得不真实。
西方艺术与空间
笔记 图像与眼睛——图画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
贡布里希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一月第一版
通过艺术的视觉发现
26 视觉发现的最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取决于“观看”世界方法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不会影响辨认。这一点肯定和我们为视觉经验编码时可以利用的大量暗示有关。
艺术中的瞬间和运动
67 如果可见世界和图像的知觉不是一个时间中的过程,不是一个相当缓慢相当复杂的过程,那么静止的图像就不可能在我们内心激发起对运动的记忆和期望。如果我们在扫描视域时想在脑子里容纳所有成分,我们一定会觉得困难。
艺术中的仪式化手势和表现
89 程式的完全舍弃和集体仪式的复兴都无法满足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的需要。
西方艺术中的动作和表现
90-91 我曾经说过,具有某种逼真性的图像创造是在长期的试错(trial and error)过程中取得的。我认为,“制作先于匹配”(making comes before matching)。艺术并不始于先观察现实然后尽力匹配现实、而是始于构造“最简单的模式”(minimum model),并根据观者的反应对之逐渐加以修饰,直到它们与所期望的印象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所缺乏的手段得靠别的手段来补偿,直到物像达到人们对它的要求。根据这点来看,我们无需怀疑,艺术品确实已经满足了各个时代人的要求。虽然各个时代的人对艺术有不同的要求,但他们都期望艺术能如实地描绘人类的表情。确实,论述艺术的文献证明,绘画和雕塑都超越了媒介的局限。
92 一幅“静物”要在表情性动作方面成为显而易见,至少得符合两个要求:动作必须导致容易理解的图形,而且,动作必须处于足够清晰明了的前后关系之中。
97 希腊艺术要求:画家必须根据史诗作者的叙述来描绘神话故事,处理戏剧中的神话场景,尽管这样,希腊艺术当然也发展了一些补偿动作的缺乏的手段。他们不用象征性表现,而是创造了极为不稳定的形象来进行这种补偿。他们所安排的身体姿势,我们凭经验知道是无法摆出来的:肌肉绷得像张开的弓一样紧,衣裙在风中飘荡着,以表示身体的疾行和动作的瞬间性。
108 不用说,把目的性动作称作“行为”,把表现内心状态的动作称为“反应”都未免太图式化了。行为和反应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表现心理状态,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前后关系来解释它们。在这一点上,可以把手势“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比较——每一个象征性动作同样也有一种表达性格和情感的“语调”,它可以是紧张的或松弛的,急促的或平静的。在西方艺术中有无数的传统题材可以使我们研究这种但丁称之为“可见言语”(visible speech)的各种可能性。
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
173 图像的正确读解要受三个变量的支配:代码(code)、文字说明(caption)和上下文(context)。有人也许会认为,文字说明足以使其他两项成为多余。但是,我们的文化习俗太多变,使我们不能认可这种见解。
176 我们也许可以很方便地根据这些图像所传达的原型的信息量来排列它们的信息值。如果原型的信息实际上完全被传达了,我们便称之为摹真(facsimile)或复制(replica)。
181-182 代码和内容越容易分开,我们便越能依靠图像来传达特定的信息。一种为众人所理解的选择性代码,可以使图像制作者筛掉特定的信息,而只转译出接受者感兴趣的特征。因此,一幅表现了选择原理的选择性再现图画比临摹品更能提供信息。解剖图就是一例。一幅真实的肢解图不仅会引人反感,而且很可能没法表现所要表现的特征。……达芬奇的解剖图等早期例子证明,画家有意略去了某些特征,以期达到概念性清晰。这些解剖图大都不是图画,而是功能性模型,是艺术家对人体结构的认识的图解。
190-191 把图像的诗意与视觉媒介的艺术性用法等同起来也许是一种有诱惑力的做法,但是我们最好记住,我们所谓的艺术并非一律为了纯审美效果而创造的。即使在艺术领域内也可以看到信息交流的不同范围,尽管这些范围是以更复杂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在艺术领域中,也同样是图像的唤起功能决定着这一媒介的用法。圣殿中供人崇拜的图像能传谕属于原型即神的各种情绪。希伯来的预言家曾经枉然地提醒信徒们,异教的偶像只不过是一些棍棒和石头。因为这些图像的力量超过了任何理智的考虑。很少有人在置放图像的场所里不对图像顶礼膜拜。
“天空是界限”苍天之穹与图画视觉
镜子和地图:图画再现的理论
222-223 无论在观看现实世界或者是看一张照片时,我们都无法完整地叙述我们的视觉经验。正是由于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判明哪种视觉经验来自于光学世界,哪种视觉经验来自于记忆或者猜想,眼科医生才宁愿选用任意安排的字母而不是连贯的文字来测试我们的视力。
各类艺术中的实验和经验
真实性的标准 静止的图像和运动的眼睛
图像与代码:程式主义在图画再现中的范围和界限
354-355 古德曼《艺术的语言》:写实的再现……,不取决于模仿、错觉或信息,而取决于反复教化(inculcation)。几乎任何一幅画都可以再现几乎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只要有图画和物体,一般就有一种再现系统,即一个相互关联的方案,图画正是根据这一系统或方案来再现物体。
359 常常有人说,轮廓是一种程式,因为我们周围的物体并没有轮廓线。确实是这样。任何一幅照片都可以证明,只要光的分布具有足够的层次梯度来表明空间中单个物体的界线,轮廓便很可以被略去。不过,把轮廓看成一种程式这一传统观念原来是以过分简单的观察为基础的。我们周围的东西确实是与吧背景相隔离的,至少当我们开始移动时它们会脱离背景,轮廓便是与这种经验相对等的,它表明图像不处于静止状态,而像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样,处于变化之中,并表明它在变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只有在远处这种变化才不被知觉,因而轮廓就会消失。如果把远处物体的轮廓画出来,这些物体便会显得不真实。
西方艺术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