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负能量cult短故事
昨天和小伙伴追忆青春,翻出来4年前写的几个段子。当时还想过拿来当个Project,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停了。翻出来以后读了读觉得倒是蛮有趣,改了几笔,以后高兴了可以接着再写。
语言大致上还是一种情绪载体,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倾注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大概是黑洞的一小部分吧。
略带丧气及负能量,海涵。
【水族馆】
家对门便是市立水族馆。经营始终相当成问题,看门的老伯却仍旧悠闲如钟表,掐着点儿准时上下工。若非凑巧看到即将歇业的告示,恐怕我将与之彻底擦肩而过。
大体上对水族馆的印象不坏。鱼群,珊瑚,随波逐流的水母,威仪似王者出巡的鲨鱼,无所事事的潜水员则如同妖娆的海带。将整张脸贴上凉瓦瓦的玻璃,我不由乏味地自言自语,“啊,不过一间普通水族馆”。
在始料未及的某刻,鱼们仍旧兴味索然地自顾游动,潜水员却如上紧发条的玩具般蓄势而发:扭曲、腾跃、反转,忽而成S型,忽而头尾相接成华丽的圆拱。目接不暇的刹那,竟有一瞬,将那带蹼的双腿错认作浑然天成的鱼尾。
人们成天惶恐着全球变暖城市被海水倒灌的可能,而成功退化的鱼人们,却在又一次洪水来临时,悠然自得地一头扎入其中——想来顿觉惬意——这到底算是退化还是进化呢?
待我回过神时,潜水员却已拍着“鱼尾”上岸,摘去占着半张脸孔潜水镜的他,脸上多少透着即将失业的黯然。
想到今后再看不见如此神气的表演,实在有点可惜呢。
【洗脑】
她背对车窗而坐,身后是呼啸而过的街景。空旷的车厢松松垮垮地摇晃着,发出仿佛随时都会散架的恼人噪响。手掌撑在大腿两侧,耸起双肩,无所事事的她凝视着自己腾空的、摇来摆去的双腿。
抬起头,来回扫视着为数不多的乘客。他们手里大多提着一些礼盒,包装多是红色的。过度包装,毫不在意的浪费,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她闭上眼睛,在雪地里饿死的动物,被龙卷风当作纸片片那般压扁的房子,瞬间变得无家可归的人们陷入绝境的眼神。这些东西已经变成她的一部分,不时在脑海里随意沉浮。同这喜庆的气氛相比,只有冷清化作被寒冷冻出的鼻涕,自觉自愿地从鼻黏膜上分泌出来。她抽抽鼻子,心里皱缩成了一团:她两手空空,所要做的只是回家。她不怎么中意年夜饭。她不太喜欢串门。她拒绝上那些空了一半的百货商场消费。她不喜欢带着强烈目的和集中轰炸的事件本身。她不喜欢妈妈挑选的裙子,尽管所有人都觉得十分应景,又能衬出她的肤色,她却觉得它们俗气透顶。她习惯了大量的蔬菜和少量的动物蛋白,可在过年的时候,他们偏要不停地喊你吃肉!
她摸自己的前额。小时候,她记得,那里有一条明显的隙缝,是骨与骨之间的疏漏。年岁增长,那东西渐渐,如伤口般愈合了。如今留下的,仅仅是一条不太明显的缝。从小到大,她都喜欢幻想自己的脑袋沿着那条缝裂开,或者,用最锋利的手术刀强行打开自己的脑门。她想象脑壳下面灰白色的脑。它们看上去是怎么样的?冲得不太均匀的芝麻糊色,一颗长歪了的花椰菜。她草草想出一双手的轮廓,它们将她的脑从脑壳中整个拎起,滑溜溜像是一大块豆腐。绝对不能掉地上去了!否则准摔个粉碎。她咧开一丝不自知的笑容,想起在哪读过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脑子在哪里呢?事实上爱因斯坦那一度饱含人类智慧结晶的珍贵的脑子,被一个马虎的医学院学生在解剖前摔在了地上,也不知最后,那脑的残渣终作何处理。是的,她的脑被拎起后,立刻被丢进满满一盆肥皂水中,洗脑程序启动。她的脑子,像是柔软的橡胶鞋底,在双手的揉搓下,从灰色褪作米白,逐渐又显出珍珠般的荧白光泽。它被反复揉搓、翻转,难洗的地方可以用指甲抠掉,对了,根据《脑专业清洗方法》第777页第7行所写,不可以忘记那些褶皱和回路内里的清洗!她的脑在如此专业级的清洗下,似乎逐渐改变了质地,变成一块软趴趴的海绵。拧干之后,脑变得纯白无瑕,如新生一般。此时,有人贪婪地盯着那盆满载知识和经验的污水,二话不说端了过来,一仰脖子全喝了下去。
如此一来,她要找回她失落的记忆,便是绝无可能了。被嵌入崭新脑子的她,将丧失一切记忆,仿佛失落文明中走出的古人。但愿她不需要上呼吸机、靠葡萄糖输液为生,因为她几乎连怎么呼吸、如何进食都要忘记。不,他们应当将她制作成木乃伊,以便向后人展示洗脑的真谛。
没错,就是这样。
这个想法并未使她不寒而栗,反倒让她觉得颇为开心,仿佛一桩不算太糟的小阴谋。
一个急刹车,她顶着惯性站起身,轻快地下了车。
【十六】
年纪越大,就越相信巧合,即便多数人都会将一切归结为“迷信”,一笑了之。她的十六。二的四次方或是四的二次方。它是有魔力的。
四月的某天她在某栋楼十六楼作为学生第十六组接受教授第十六组的盘问,下午在喜年来的十六号桌吃饭,十六天后得知被提前批录取;每个月的十六号心里会有一种咯噔一下的感觉,像个僵僵的齿轮被生生拨棱了一记,总算正常转动了,从十六号开始便是下半月,每到十六号会有一笔工资进账;她和她最喜欢的歌手相差整十六岁;在一月十六号下午十六点他们去唱歌,可惜包厢不是十六号,那天她也许喝到了十六杯酒,也许没有喝那么多。
总是试图在巧合中寻找相似之处,以证明其中必然的存在,并且说服自己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她喜欢搜集这些微小的细节,像叠内衣一样把它们塞进干净的小抽屉里,排列整齐,赏心悦目。那么多的数字巧合,背后一个又一个守口如瓶的秘密,每天当她躺在床上睁开眼睛,站在地铁上靠着栏杆,坐在办公桌前心不在焉,她打开只有她知道的抽屉,和随意一件秘密约会。
【猫】
厨房里漾出阵阵切菜声,咚,咚,咚,咚,刀刃极富规律地撞击着木砧板,脑中由此大致勾勒出母亲专心致志的表情。小心翼翼地带上门,暗合的门齿发出几乎可以忽略的细小声响。紧闭的门,便将她同“家”的连带关系瞬间切断,如同被刀切碎的白菜,被掏空一切的美感,刹那间袭上心头。
她走路的姿势有些特别,从后面看去,像是用脚跟用力碾着地上的尘土一样拖沓,如何也谈不上步履轻快。她长得很高,并时常觉得项上顶着的并非自己的脑袋,而是一颗饱满的豆子,底下细长的身躯则是弱不禁风的豆芽给压弯了腰。总之,不是让人看了顿觉心情愉悦的女性步态。每每一道出门,母亲总是冷不丁拍击她的后腰,“松松垮垮的像什么样子”。高个子不是容易驼背的嘛,有时也确实想这样辩解来着。不过多数时候,话到了嘴边又给咽了回去。
穿过楼下花园中土筑的小径,绕过码放着大众、丰田之类灰不溜秋的家用车停车场,面前闪出一整片宽阔的空地,原本是工程用地,但不知什么原因荒置了下来,如今已星星点点长满了各式杂草。
惯性地扫一眼腕上的表。六点整。她把手中的红色塑料袋放在空地中央,麻利的解开活结,将袋口悉心地摊开。
猫们早早地候着,此刻逐渐靠拢了过来。
这一带大约有十来只野猫,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她会来喂猫。猫群大体固定,由一只姜黄色的悍猫做首领——大抵是这样的,她猜想——总是这只第一个吃完,其他猫才敢上前。
今天这只猫却没有出现。猫群磨蹭了一小会儿,似是在面面相觑,终于一个个凑了上来吃食。看着猫们拱着身子、并不争先恐后的模样,她察觉到一种异常的谨小慎微;剩下的东西比平时多了不少,也让她隐隐不安。
跟附近的狗打了架,受了伤?给捕猫的捉了去?还是吃坏了东西闹肚子?
她甩甩手,望着不远处空荡荡的马路,没有校车接近的迹象。
她开始集中精力,在脑中拼凑出猫的形态。这一点通常很容易做到。切菜时候母亲微微蹙起的眉头,或是罹患类风湿瘫坐床头的外婆脸上略带哀戚的平静神色,又或者,三楼人家那只上了年纪的狗总是沾着口涎的嘴毛和布满血丝、总是圆睁的疯狂双眼。但凡有形的人物,接触久了,自然留下了类似备份般的印象。
猫却成了一块姜黄色的肉团,任凭她如何努力,也只是像做坏了形状的南瓜饼那般不成样子。
她突然感到,心猛地往下一坠。
猫恐怕是死了。
是的,猫死了。再三向直觉求证之后,她如此确认道。
总是这样。总也做不了死去亲人的梦,不拿着相片就绝想不起来那人的模样。不光是人,就连丢东西也是一样:有一回给人偷去钱包,报失的时候楞是半个形容词都憋不出来,只好说声“抱歉”,悻悻而归。
再也无法见到的那一类型事物,作为气场的延伸而存在的备份印象,也会随形体的消失而消失地干干净净,一点残渣都不会剩的消失。简直是变相失忆。可对她来说,事情就是这样。
轮到自己消失的时候,周围人又会怎么样呢。
她皱皱眉,被一阵嘈杂拉回现实。
【墨镜】
随着年岁渐长,我越来越喜欢带墨镜。
恰巧美国是个特别合适带墨镜的国家,每逢艳阳日,街上男女老少墨镜比例极高。除去遮阳,墨镜更重要的 功能是叫人读不出你的表情。情绪的微妙之处往往会从眼中流露,即便掩饰得再高明,也难以轻易改换或伪装眼神。来纽约以后,我常常避免同生人的眼神交流。是 的,纽约就是这么一座高速运作的冷漠城市,不经意的眼神交换,常会引致误解或麻烦。但纽约又是一座充满了各种古怪奇葩的城市,街角旮旯,地铁上下,时常不由地报以注目,却又要自觉十分地试图隐藏好奇。这不礼貌。倘若带上墨镜,便无须顾及世俗礼仪,眼角余光兜转,细节一览无疑。我便是如此,籍着墨镜的掩护, 面无表情地观察、掂量、审度、蔑视、嘲笑。哦对了,忘记了墨镜的另一个重要用途,若是疲惫不堪面露菜色,亦或受不了地铁明晃晃的灯光,也大可带上墨镜,枕着破旧的木板车厢就此睡去。
此时此刻,墨镜是自身脆弱的庇护所。
是的,墨镜所掩藏的,通常都是那些负面情绪与无动于衷。若是见着可爱活泼的小孩,我便常常摘了墨镜,做着鬼脸讨人欢心。我就是这么偏心了。这就是城市的生存之道。
我还住在雪城的时候,出门常常忘带墨镜。
【可乐】
他说这种东西逐渐腐蚀她的喉咙,让她的胃壁变得越来越薄,薄得几近透明。他说她会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掉光牙齿,她会无限后悔地抚摸自己干瘪的嘴,然后找到她的私人医生(如果她有的话),要求镶一口永远美丽如少女般坚固的假牙。
他总在批评她喝可乐。他试图让她停止,这种在他眼中愚蠢得近乎慢性自杀的行为。
视线中摇来晃去的,是杯子里琥珀色的液体。伸出右手,够到杯沿,以指肚扒住杯壁小心翼翼地端起来。脑中再度回放,他脸上冷淡的嫌恶,与她没有将身体上的水珠擦干就随意爬上床时,他所作的不高兴如出一辙。
他正假装被报纸上的什么无关紧要吸引,脸上漾着装腔过头的惊讶神情。
她继续喝她的可乐,享受这棕色的透明液体一路向下,流向伸手不见五指的胃袋,从舌尖到幽门,精细的味蕾和光滑幽暗的食道,气泡行云流水地炸裂,像是一支欢快的协奏曲。鲜红的舌尖从口中微微探出,缘着唇周扫荡,谨小慎微的回味。
她总是沉迷着某样事物,巧克力,可乐,熬夜或者拒绝醒来,绝食或者暴饮暴食。
喉头摩擦出一个细微的嗝。他的眉头登时纠结起来,一个翻身便挪到沙发的另一头,夺过她手中的杯子,一饮而尽。
她长久地注视着他略带愠怒的眼里莫名奇妙的火焰,像是一种未知文字所记载的失传密教般诱人。空白冗长的吻。唾液的甜味。巧克力饼干的甜味。荷尔蒙的甜味。她拼命吮吸、索取、过滤出这其间属于可乐的甜味,据为己有。
略带咸味的右手食指。她的舌头告诉她诸如此类的微妙讯息。他的手指摩挲着她依旧坚硬的牙齿。两边的虎牙。扮吸血鬼都不用假牙。
他说她对可乐的渴求,一点不亚于嗜血。
她扑哧一笑,刘海儿长得挡住了眼睛。睫毛忽闪。除却呼吸,还有睫毛同发丝摩擦的悉索。
她说花不了多久,他也会喜欢上可乐,就像他喜欢她一样。
他猛地一怔,手指像是受惊了的含羞草般抽了回去,片刻又怯懦地探回她的嘴唇。
她本能地往后退缩,身体触到摆在沙发扶手上的大瓶可乐,它无可挽救地落在地上。可乐们泛着白沫蔓延成一片形状暧昧的滩,气泡们歇斯底里地嘶吼,反照着当下她脑中的空白。她迅速看向可乐,明白如不及时将它擦去,它所停留的地方将留下一片黏滑的糖渍,并迅速黏上空气中不为人所注意的细小尘埃,变成一块不规则的、灰扑扑的污垢。
然后。
然后。
有洁癖的他将对这块污垢嗤之以鼻,在试了数种清洁方式未果后,最终强迫自己视而不见。
再然后?
他将,他将购买一块崭新的羊毛地毯铺在沙发前面,以保证冬天的时候双脚即使不穿袜子也能感受到春一般皎洁的温暖,皎洁!接着,会出现一个和她完全不同的人,重要的是她除了茶什么都不喜欢!痛恨可乐!是的,这个人会出现的。然后他们将在同一张沙发上,看电视吃意大利面喝茶调情,搞!沙发将不堪两个人的重量,尴尬地嘎吱作响(就像无数次她所经历的那样)。最后,他们像两只动物一般,满足地滚落到羊毛地毯上,隔着柔软而细密的动物毛皮,继续压迫着可乐的残骸(没有人再关注这一点,他也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继续尚未结束的欢爱。
她忽然觉得有点反胃。
他看着她楞在原地,摇了摇她的胳膊。他问她有没有事。他自觉而温柔地道歉,即便没有什么可致歉之处,一如往常。
半晌,她摸了摸他梳理得一丝不乱的头发,将下巴重重的磕了上去,重重呼出一口漾着可乐味道的气。他的整张面孔都贴着她的前胸,被她周身的可乐味包裹得严严实实。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可乐⋯⋯
语言大致上还是一种情绪载体,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倾注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大概是黑洞的一小部分吧。
略带丧气及负能量,海涵。
【水族馆】
家对门便是市立水族馆。经营始终相当成问题,看门的老伯却仍旧悠闲如钟表,掐着点儿准时上下工。若非凑巧看到即将歇业的告示,恐怕我将与之彻底擦肩而过。
大体上对水族馆的印象不坏。鱼群,珊瑚,随波逐流的水母,威仪似王者出巡的鲨鱼,无所事事的潜水员则如同妖娆的海带。将整张脸贴上凉瓦瓦的玻璃,我不由乏味地自言自语,“啊,不过一间普通水族馆”。
在始料未及的某刻,鱼们仍旧兴味索然地自顾游动,潜水员却如上紧发条的玩具般蓄势而发:扭曲、腾跃、反转,忽而成S型,忽而头尾相接成华丽的圆拱。目接不暇的刹那,竟有一瞬,将那带蹼的双腿错认作浑然天成的鱼尾。
人们成天惶恐着全球变暖城市被海水倒灌的可能,而成功退化的鱼人们,却在又一次洪水来临时,悠然自得地一头扎入其中——想来顿觉惬意——这到底算是退化还是进化呢?
待我回过神时,潜水员却已拍着“鱼尾”上岸,摘去占着半张脸孔潜水镜的他,脸上多少透着即将失业的黯然。
想到今后再看不见如此神气的表演,实在有点可惜呢。
【洗脑】
她背对车窗而坐,身后是呼啸而过的街景。空旷的车厢松松垮垮地摇晃着,发出仿佛随时都会散架的恼人噪响。手掌撑在大腿两侧,耸起双肩,无所事事的她凝视着自己腾空的、摇来摆去的双腿。
抬起头,来回扫视着为数不多的乘客。他们手里大多提着一些礼盒,包装多是红色的。过度包装,毫不在意的浪费,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她闭上眼睛,在雪地里饿死的动物,被龙卷风当作纸片片那般压扁的房子,瞬间变得无家可归的人们陷入绝境的眼神。这些东西已经变成她的一部分,不时在脑海里随意沉浮。同这喜庆的气氛相比,只有冷清化作被寒冷冻出的鼻涕,自觉自愿地从鼻黏膜上分泌出来。她抽抽鼻子,心里皱缩成了一团:她两手空空,所要做的只是回家。她不怎么中意年夜饭。她不太喜欢串门。她拒绝上那些空了一半的百货商场消费。她不喜欢带着强烈目的和集中轰炸的事件本身。她不喜欢妈妈挑选的裙子,尽管所有人都觉得十分应景,又能衬出她的肤色,她却觉得它们俗气透顶。她习惯了大量的蔬菜和少量的动物蛋白,可在过年的时候,他们偏要不停地喊你吃肉!
她摸自己的前额。小时候,她记得,那里有一条明显的隙缝,是骨与骨之间的疏漏。年岁增长,那东西渐渐,如伤口般愈合了。如今留下的,仅仅是一条不太明显的缝。从小到大,她都喜欢幻想自己的脑袋沿着那条缝裂开,或者,用最锋利的手术刀强行打开自己的脑门。她想象脑壳下面灰白色的脑。它们看上去是怎么样的?冲得不太均匀的芝麻糊色,一颗长歪了的花椰菜。她草草想出一双手的轮廓,它们将她的脑从脑壳中整个拎起,滑溜溜像是一大块豆腐。绝对不能掉地上去了!否则准摔个粉碎。她咧开一丝不自知的笑容,想起在哪读过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脑子在哪里呢?事实上爱因斯坦那一度饱含人类智慧结晶的珍贵的脑子,被一个马虎的医学院学生在解剖前摔在了地上,也不知最后,那脑的残渣终作何处理。是的,她的脑被拎起后,立刻被丢进满满一盆肥皂水中,洗脑程序启动。她的脑子,像是柔软的橡胶鞋底,在双手的揉搓下,从灰色褪作米白,逐渐又显出珍珠般的荧白光泽。它被反复揉搓、翻转,难洗的地方可以用指甲抠掉,对了,根据《脑专业清洗方法》第777页第7行所写,不可以忘记那些褶皱和回路内里的清洗!她的脑在如此专业级的清洗下,似乎逐渐改变了质地,变成一块软趴趴的海绵。拧干之后,脑变得纯白无瑕,如新生一般。此时,有人贪婪地盯着那盆满载知识和经验的污水,二话不说端了过来,一仰脖子全喝了下去。
如此一来,她要找回她失落的记忆,便是绝无可能了。被嵌入崭新脑子的她,将丧失一切记忆,仿佛失落文明中走出的古人。但愿她不需要上呼吸机、靠葡萄糖输液为生,因为她几乎连怎么呼吸、如何进食都要忘记。不,他们应当将她制作成木乃伊,以便向后人展示洗脑的真谛。
没错,就是这样。
这个想法并未使她不寒而栗,反倒让她觉得颇为开心,仿佛一桩不算太糟的小阴谋。
一个急刹车,她顶着惯性站起身,轻快地下了车。
【十六】
年纪越大,就越相信巧合,即便多数人都会将一切归结为“迷信”,一笑了之。她的十六。二的四次方或是四的二次方。它是有魔力的。
四月的某天她在某栋楼十六楼作为学生第十六组接受教授第十六组的盘问,下午在喜年来的十六号桌吃饭,十六天后得知被提前批录取;每个月的十六号心里会有一种咯噔一下的感觉,像个僵僵的齿轮被生生拨棱了一记,总算正常转动了,从十六号开始便是下半月,每到十六号会有一笔工资进账;她和她最喜欢的歌手相差整十六岁;在一月十六号下午十六点他们去唱歌,可惜包厢不是十六号,那天她也许喝到了十六杯酒,也许没有喝那么多。
总是试图在巧合中寻找相似之处,以证明其中必然的存在,并且说服自己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她喜欢搜集这些微小的细节,像叠内衣一样把它们塞进干净的小抽屉里,排列整齐,赏心悦目。那么多的数字巧合,背后一个又一个守口如瓶的秘密,每天当她躺在床上睁开眼睛,站在地铁上靠着栏杆,坐在办公桌前心不在焉,她打开只有她知道的抽屉,和随意一件秘密约会。
【猫】
厨房里漾出阵阵切菜声,咚,咚,咚,咚,刀刃极富规律地撞击着木砧板,脑中由此大致勾勒出母亲专心致志的表情。小心翼翼地带上门,暗合的门齿发出几乎可以忽略的细小声响。紧闭的门,便将她同“家”的连带关系瞬间切断,如同被刀切碎的白菜,被掏空一切的美感,刹那间袭上心头。
她走路的姿势有些特别,从后面看去,像是用脚跟用力碾着地上的尘土一样拖沓,如何也谈不上步履轻快。她长得很高,并时常觉得项上顶着的并非自己的脑袋,而是一颗饱满的豆子,底下细长的身躯则是弱不禁风的豆芽给压弯了腰。总之,不是让人看了顿觉心情愉悦的女性步态。每每一道出门,母亲总是冷不丁拍击她的后腰,“松松垮垮的像什么样子”。高个子不是容易驼背的嘛,有时也确实想这样辩解来着。不过多数时候,话到了嘴边又给咽了回去。
穿过楼下花园中土筑的小径,绕过码放着大众、丰田之类灰不溜秋的家用车停车场,面前闪出一整片宽阔的空地,原本是工程用地,但不知什么原因荒置了下来,如今已星星点点长满了各式杂草。
惯性地扫一眼腕上的表。六点整。她把手中的红色塑料袋放在空地中央,麻利的解开活结,将袋口悉心地摊开。
猫们早早地候着,此刻逐渐靠拢了过来。
这一带大约有十来只野猫,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她会来喂猫。猫群大体固定,由一只姜黄色的悍猫做首领——大抵是这样的,她猜想——总是这只第一个吃完,其他猫才敢上前。
今天这只猫却没有出现。猫群磨蹭了一小会儿,似是在面面相觑,终于一个个凑了上来吃食。看着猫们拱着身子、并不争先恐后的模样,她察觉到一种异常的谨小慎微;剩下的东西比平时多了不少,也让她隐隐不安。
跟附近的狗打了架,受了伤?给捕猫的捉了去?还是吃坏了东西闹肚子?
她甩甩手,望着不远处空荡荡的马路,没有校车接近的迹象。
她开始集中精力,在脑中拼凑出猫的形态。这一点通常很容易做到。切菜时候母亲微微蹙起的眉头,或是罹患类风湿瘫坐床头的外婆脸上略带哀戚的平静神色,又或者,三楼人家那只上了年纪的狗总是沾着口涎的嘴毛和布满血丝、总是圆睁的疯狂双眼。但凡有形的人物,接触久了,自然留下了类似备份般的印象。
猫却成了一块姜黄色的肉团,任凭她如何努力,也只是像做坏了形状的南瓜饼那般不成样子。
她突然感到,心猛地往下一坠。
猫恐怕是死了。
是的,猫死了。再三向直觉求证之后,她如此确认道。
总是这样。总也做不了死去亲人的梦,不拿着相片就绝想不起来那人的模样。不光是人,就连丢东西也是一样:有一回给人偷去钱包,报失的时候楞是半个形容词都憋不出来,只好说声“抱歉”,悻悻而归。
再也无法见到的那一类型事物,作为气场的延伸而存在的备份印象,也会随形体的消失而消失地干干净净,一点残渣都不会剩的消失。简直是变相失忆。可对她来说,事情就是这样。
轮到自己消失的时候,周围人又会怎么样呢。
她皱皱眉,被一阵嘈杂拉回现实。
【墨镜】
随着年岁渐长,我越来越喜欢带墨镜。
恰巧美国是个特别合适带墨镜的国家,每逢艳阳日,街上男女老少墨镜比例极高。除去遮阳,墨镜更重要的 功能是叫人读不出你的表情。情绪的微妙之处往往会从眼中流露,即便掩饰得再高明,也难以轻易改换或伪装眼神。来纽约以后,我常常避免同生人的眼神交流。是 的,纽约就是这么一座高速运作的冷漠城市,不经意的眼神交换,常会引致误解或麻烦。但纽约又是一座充满了各种古怪奇葩的城市,街角旮旯,地铁上下,时常不由地报以注目,却又要自觉十分地试图隐藏好奇。这不礼貌。倘若带上墨镜,便无须顾及世俗礼仪,眼角余光兜转,细节一览无疑。我便是如此,籍着墨镜的掩护, 面无表情地观察、掂量、审度、蔑视、嘲笑。哦对了,忘记了墨镜的另一个重要用途,若是疲惫不堪面露菜色,亦或受不了地铁明晃晃的灯光,也大可带上墨镜,枕着破旧的木板车厢就此睡去。
此时此刻,墨镜是自身脆弱的庇护所。
是的,墨镜所掩藏的,通常都是那些负面情绪与无动于衷。若是见着可爱活泼的小孩,我便常常摘了墨镜,做着鬼脸讨人欢心。我就是这么偏心了。这就是城市的生存之道。
我还住在雪城的时候,出门常常忘带墨镜。
【可乐】
他说这种东西逐渐腐蚀她的喉咙,让她的胃壁变得越来越薄,薄得几近透明。他说她会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掉光牙齿,她会无限后悔地抚摸自己干瘪的嘴,然后找到她的私人医生(如果她有的话),要求镶一口永远美丽如少女般坚固的假牙。
他总在批评她喝可乐。他试图让她停止,这种在他眼中愚蠢得近乎慢性自杀的行为。
视线中摇来晃去的,是杯子里琥珀色的液体。伸出右手,够到杯沿,以指肚扒住杯壁小心翼翼地端起来。脑中再度回放,他脸上冷淡的嫌恶,与她没有将身体上的水珠擦干就随意爬上床时,他所作的不高兴如出一辙。
他正假装被报纸上的什么无关紧要吸引,脸上漾着装腔过头的惊讶神情。
她继续喝她的可乐,享受这棕色的透明液体一路向下,流向伸手不见五指的胃袋,从舌尖到幽门,精细的味蕾和光滑幽暗的食道,气泡行云流水地炸裂,像是一支欢快的协奏曲。鲜红的舌尖从口中微微探出,缘着唇周扫荡,谨小慎微的回味。
她总是沉迷着某样事物,巧克力,可乐,熬夜或者拒绝醒来,绝食或者暴饮暴食。
喉头摩擦出一个细微的嗝。他的眉头登时纠结起来,一个翻身便挪到沙发的另一头,夺过她手中的杯子,一饮而尽。
她长久地注视着他略带愠怒的眼里莫名奇妙的火焰,像是一种未知文字所记载的失传密教般诱人。空白冗长的吻。唾液的甜味。巧克力饼干的甜味。荷尔蒙的甜味。她拼命吮吸、索取、过滤出这其间属于可乐的甜味,据为己有。
略带咸味的右手食指。她的舌头告诉她诸如此类的微妙讯息。他的手指摩挲着她依旧坚硬的牙齿。两边的虎牙。扮吸血鬼都不用假牙。
他说她对可乐的渴求,一点不亚于嗜血。
她扑哧一笑,刘海儿长得挡住了眼睛。睫毛忽闪。除却呼吸,还有睫毛同发丝摩擦的悉索。
她说花不了多久,他也会喜欢上可乐,就像他喜欢她一样。
他猛地一怔,手指像是受惊了的含羞草般抽了回去,片刻又怯懦地探回她的嘴唇。
她本能地往后退缩,身体触到摆在沙发扶手上的大瓶可乐,它无可挽救地落在地上。可乐们泛着白沫蔓延成一片形状暧昧的滩,气泡们歇斯底里地嘶吼,反照着当下她脑中的空白。她迅速看向可乐,明白如不及时将它擦去,它所停留的地方将留下一片黏滑的糖渍,并迅速黏上空气中不为人所注意的细小尘埃,变成一块不规则的、灰扑扑的污垢。
然后。
然后。
有洁癖的他将对这块污垢嗤之以鼻,在试了数种清洁方式未果后,最终强迫自己视而不见。
再然后?
他将,他将购买一块崭新的羊毛地毯铺在沙发前面,以保证冬天的时候双脚即使不穿袜子也能感受到春一般皎洁的温暖,皎洁!接着,会出现一个和她完全不同的人,重要的是她除了茶什么都不喜欢!痛恨可乐!是的,这个人会出现的。然后他们将在同一张沙发上,看电视吃意大利面喝茶调情,搞!沙发将不堪两个人的重量,尴尬地嘎吱作响(就像无数次她所经历的那样)。最后,他们像两只动物一般,满足地滚落到羊毛地毯上,隔着柔软而细密的动物毛皮,继续压迫着可乐的残骸(没有人再关注这一点,他也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继续尚未结束的欢爱。
她忽然觉得有点反胃。
他看着她楞在原地,摇了摇她的胳膊。他问她有没有事。他自觉而温柔地道歉,即便没有什么可致歉之处,一如往常。
半晌,她摸了摸他梳理得一丝不乱的头发,将下巴重重的磕了上去,重重呼出一口漾着可乐味道的气。他的整张面孔都贴着她的前胸,被她周身的可乐味包裹得严严实实。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