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家系列之四: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 (塞缪尔・亨廷顿)
亨廷顿这篇访谈在全书中篇幅最短,只有二十来页,相当于上次写到的林茨访谈的三分之一,所以可提炼的八卦也不多。他回答问题简洁精炼,对某些质疑多抱有不屑一顾的态度。比如,当采访者问及“你的哪些想法和著作被忽视或被错误诠释”时,亨廷顿回答“它们全部都被错误诠释了”(All of them have been misinterpreted),其高冷态度一览无遗。
在亨廷顿博士二年级时,他就读的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Bob McCloskey表示可以给他提供教职,前提是在课程期间完成博士论文。于是,亨廷顿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博士论文。
亨廷顿涉足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美国政治、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和安全问题等等。但他认为自己不管在哪个领域都算不上专家。这里我想起柏林将不同类型的学者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狐狸博而刺猬精。从亨廷顿对自己的描述来看,他无疑是狐狸型的学者。
亨廷顿对学界重视的方法论问题不以为然。当他对一个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主要通过大量阅读(而非田野调查等手段)展开研究,并且试图通过“经验性概括”(empirical generalizations)对该问题进行把握。很自然的,他不认为自己是“科学家”(scientist)——“那是用来称呼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们的”——而是“学者”;“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是个“不幸”的学科名称,Politics无疑更恰切。
亨廷顿认为教学很重要,但他与学生的“合作”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论文,而从不需要学生协助收集和分析数据。他认为好学生最重要的特质是勤于思考。亨廷顿不无遗憾地指出,如今的政治系学生比起30年前的学生更谨慎保守,不愿轻易涉足重大问题,至少在哈佛是这样。
“为什么要把宝贵时间用在解决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呢?”当采访者提出当今学界的趋势是以更科学的方法研究更具体的问题时,亨廷顿这样答道。
最后,亨廷顿认为“第三波民主”的浪潮已经结束,但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主化仍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他谈到中国,认为即使西方式民主不易出现,但社会的多元化程度,包括对讨论、辩论和竞争的容忍度一定会在未来数十年中大大提高。亨廷顿已于2008年逝世,他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亨廷顿这篇访谈在全书中篇幅最短,只有二十来页,相当于上次写到的林茨访谈的三分之一,所以可提炼的八卦也不多。他回答问题简洁精炼,对某些质疑多抱有不屑一顾的态度。比如,当采访者问及“你的哪些想法和著作被忽视或被错误诠释”时,亨廷顿回答“它们全部都被错误诠释了”(All of them have been misinterpreted),其高冷态度一览无遗。
在亨廷顿博士二年级时,他就读的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Bob McCloskey表示可以给他提供教职,前提是在课程期间完成博士论文。于是,亨廷顿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博士论文。
亨廷顿涉足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美国政治、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和安全问题等等。但他认为自己不管在哪个领域都算不上专家。这里我想起柏林将不同类型的学者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狐狸博而刺猬精。从亨廷顿对自己的描述来看,他无疑是狐狸型的学者。
亨廷顿对学界重视的方法论问题不以为然。当他对一个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主要通过大量阅读(而非田野调查等手段)展开研究,并且试图通过“经验性概括”(empirical generalizations)对该问题进行把握。很自然的,他不认为自己是“科学家”(scientist)——“那是用来称呼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们的”——而是“学者”;“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是个“不幸”的学科名称,Politics无疑更恰切。
亨廷顿认为教学很重要,但他与学生的“合作”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论文,而从不需要学生协助收集和分析数据。他认为好学生最重要的特质是勤于思考。亨廷顿不无遗憾地指出,如今的政治系学生比起30年前的学生更谨慎保守,不愿轻易涉足重大问题,至少在哈佛是这样。
“为什么要把宝贵时间用在解决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呢?”当采访者提出当今学界的趋势是以更科学的方法研究更具体的问题时,亨廷顿这样答道。
最后,亨廷顿认为“第三波民主”的浪潮已经结束,但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主化仍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他谈到中国,认为即使西方式民主不易出现,但社会的多元化程度,包括对讨论、辩论和竞争的容忍度一定会在未来数十年中大大提高。亨廷顿已于2008年逝世,他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