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
第一次见到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是在《水浒传·快活林》小画书中,玉兰对月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懵懂中知道玉兰是张都监献给武松的女人,虽然对把一个人“献给”另一个人是怎么回事还不太明白,但觉得这么优雅的女子武松都看不上,真是个大英雄(为什么看不上美女的人就是大英雄?小时真是很奇怪的逻辑)。上了初中才知道玉兰唱的便是那大名鼎鼎的《水调歌头·中秋》,后来又听说武松手刃玉兰的行径也不算得是怎么光彩的事。有人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就是说:再有人写有关中秋的诗词,完全就可以当废纸扔了!牛人啊。
上初中时,几个邻坐的女同学喜欢向我要画,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她们并不真正喜欢我那几笔三脚猫,而是仿佛谁先拿到画就实证谁更有魅力一般,我不过就是一道具。我觉得苏轼这首词里最后那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很带劲。于是用铅笔画了幅莺莺拜月的场景,再题上坚写的行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近收拾旧物发现初中的“行书”真是烂得可以)送给一个女同学,觉得很暧昧,文艺得不得了。果然深得该女生芳心,将涂鸦四处招摇,引得其他同学追加订单讨要,我一时被捧为班上红人。那时画画用的那种纸是邮电局的表姐(那时电信和邮政还没分家)从单位偷出来的电报纸,长长的一卷,背面还有蜡光,看上去就知道是从哪里搞来的特殊货色,有来头的。为这纸,还害得表姐和他爸大吵一架,表姐是顶替她老爸上班的,他老爸特鄙视我们这种偷鸡摸狗的小家子出息,总是要正色训斥一番。到那个女同学家去补课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大作郑重其事的贴在同学的书桌前,旁边还有从画报上剪下来的翁美玲、黄日华杂色人等一并供奉着。现在,女同学家那片房子老早拆了,就算不拆,我那幅画肯定也早就下档了,说不准老早已被人道毁灭了。又或者,那个女同学会不会痴痴的保存着呢?听说现在人上海去了,真想没话找话的打个电话问问她:“喂,我的画呢?——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每一个童蒙初开的岁月里那些视如珍宝的纸纸画画牵牵挂挂,最后一律都是不知所踪。
平时里敲头拌嘴、雌雄不分的一伙人,上了高中以后不在一个班了,居然走廊上对面走过都不说话,心中对对方更加好奇得不得了,却表面上都集体的矜持起来。我的古典文学知识又精进了一步,知道了原来婵娟指的是月亮,就只是月亮而已啊,妈的,害得我期期艾艾了那么些年,还以为“婵娟”是个什么了不得的隐语呢。
刚上班那年,一发了工资就梁山好汉附体,大摆宴席。三天的疯狂后,就巴巴的伸长了脖子等待下一个月发工资。经常携表弟到表妹的学校去玩,认识了表妹的一个好朋友Y,一个高高的东北女孩子,留着短短的头发,说话带着那种北方味当时感觉很好听。那时喜欢一大堆人半夜到附近的铁路上去疯玩。夜里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猛烈的气流夹着沙尘扑面而来,赶紧借机用外套挡在Y的头上,感觉自己的头发在黑暗中飞舞,闻到外套下女生淡淡的洗发水味道,飞驰而过的明亮车窗在夜里象放胶片一般梦幻……嗯,没得说,自己一定象极了《爱在深秋》里的谭咏麟或者哪一部电影里的小马哥。Y那时候就喜欢坐在铁轨上,咬着手指甲,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坐在旁边,捡一根木头敲着铁轨合着节拍,这样无聊的把戏都可以玩上一大半夜,直到天边快要发白,然后托着她们翻上围墙逃回宿舍。直到现在,每次回家老友聚会,仍然要被H拿当时的一些破事来挖苦,血泪控诉我是多么的重色轻友。有一次出来整夜疯玩,最后身上仅剩十元钱,被我以潇洒的手势拦了一部出租车,给已经困得七荤八素的女孩子们送回学校,而我和H顶着初夏的朝阳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住处。X坐在他老妈房间的床沿上,揉着发痛的脚底板子,一边吃着大碗面条一边念念有词,赌咒发誓说哪个下次还犯贱和我一起出去玩就是龟儿子。可是,每当我一发工资,这家伙又会准时猫在门口,一幅随时准备赴汤蹈火的样子。当时,Y的“男朋友”——附近学校一个骨瘦如柴的家伙(其实也不是什么男朋友,那男生四处自称是她的男朋友而已,大概那位仁兄迷她到不行)几次险些和我们发生火拼,我们也煞有介事的认真备战了几次,后来却什么也没有发生。最后一次和这位仁兄见面的场合更是滑稽,居然是和这位瘦猴情敌联合作战,一起迎击和表妹她们发生冲突的其它学校的男生,成了共进退的哥们了,真是逻辑错乱。不过这家伙表现还算果敢,是拼了老本要抢表现的。Y一贯的不冷也不热,对我既不排斥也不接近,只是幽幽的唱她的“明月几时有……”,那时,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编出些新鲜花样来消耗掉过剩的精力,慢慢的,和Y逐渐生疏到不再联系。
昨天,在书店里看见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的《唐宋词选》的封面,依然写着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上初中时,几个邻坐的女同学喜欢向我要画,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她们并不真正喜欢我那几笔三脚猫,而是仿佛谁先拿到画就实证谁更有魅力一般,我不过就是一道具。我觉得苏轼这首词里最后那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很带劲。于是用铅笔画了幅莺莺拜月的场景,再题上坚写的行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近收拾旧物发现初中的“行书”真是烂得可以)送给一个女同学,觉得很暧昧,文艺得不得了。果然深得该女生芳心,将涂鸦四处招摇,引得其他同学追加订单讨要,我一时被捧为班上红人。那时画画用的那种纸是邮电局的表姐(那时电信和邮政还没分家)从单位偷出来的电报纸,长长的一卷,背面还有蜡光,看上去就知道是从哪里搞来的特殊货色,有来头的。为这纸,还害得表姐和他爸大吵一架,表姐是顶替她老爸上班的,他老爸特鄙视我们这种偷鸡摸狗的小家子出息,总是要正色训斥一番。到那个女同学家去补课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大作郑重其事的贴在同学的书桌前,旁边还有从画报上剪下来的翁美玲、黄日华杂色人等一并供奉着。现在,女同学家那片房子老早拆了,就算不拆,我那幅画肯定也早就下档了,说不准老早已被人道毁灭了。又或者,那个女同学会不会痴痴的保存着呢?听说现在人上海去了,真想没话找话的打个电话问问她:“喂,我的画呢?——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每一个童蒙初开的岁月里那些视如珍宝的纸纸画画牵牵挂挂,最后一律都是不知所踪。
平时里敲头拌嘴、雌雄不分的一伙人,上了高中以后不在一个班了,居然走廊上对面走过都不说话,心中对对方更加好奇得不得了,却表面上都集体的矜持起来。我的古典文学知识又精进了一步,知道了原来婵娟指的是月亮,就只是月亮而已啊,妈的,害得我期期艾艾了那么些年,还以为“婵娟”是个什么了不得的隐语呢。
刚上班那年,一发了工资就梁山好汉附体,大摆宴席。三天的疯狂后,就巴巴的伸长了脖子等待下一个月发工资。经常携表弟到表妹的学校去玩,认识了表妹的一个好朋友Y,一个高高的东北女孩子,留着短短的头发,说话带着那种北方味当时感觉很好听。那时喜欢一大堆人半夜到附近的铁路上去疯玩。夜里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猛烈的气流夹着沙尘扑面而来,赶紧借机用外套挡在Y的头上,感觉自己的头发在黑暗中飞舞,闻到外套下女生淡淡的洗发水味道,飞驰而过的明亮车窗在夜里象放胶片一般梦幻……嗯,没得说,自己一定象极了《爱在深秋》里的谭咏麟或者哪一部电影里的小马哥。Y那时候就喜欢坐在铁轨上,咬着手指甲,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坐在旁边,捡一根木头敲着铁轨合着节拍,这样无聊的把戏都可以玩上一大半夜,直到天边快要发白,然后托着她们翻上围墙逃回宿舍。直到现在,每次回家老友聚会,仍然要被H拿当时的一些破事来挖苦,血泪控诉我是多么的重色轻友。有一次出来整夜疯玩,最后身上仅剩十元钱,被我以潇洒的手势拦了一部出租车,给已经困得七荤八素的女孩子们送回学校,而我和H顶着初夏的朝阳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住处。X坐在他老妈房间的床沿上,揉着发痛的脚底板子,一边吃着大碗面条一边念念有词,赌咒发誓说哪个下次还犯贱和我一起出去玩就是龟儿子。可是,每当我一发工资,这家伙又会准时猫在门口,一幅随时准备赴汤蹈火的样子。当时,Y的“男朋友”——附近学校一个骨瘦如柴的家伙(其实也不是什么男朋友,那男生四处自称是她的男朋友而已,大概那位仁兄迷她到不行)几次险些和我们发生火拼,我们也煞有介事的认真备战了几次,后来却什么也没有发生。最后一次和这位仁兄见面的场合更是滑稽,居然是和这位瘦猴情敌联合作战,一起迎击和表妹她们发生冲突的其它学校的男生,成了共进退的哥们了,真是逻辑错乱。不过这家伙表现还算果敢,是拼了老本要抢表现的。Y一贯的不冷也不热,对我既不排斥也不接近,只是幽幽的唱她的“明月几时有……”,那时,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编出些新鲜花样来消耗掉过剩的精力,慢慢的,和Y逐渐生疏到不再联系。
昨天,在书店里看见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的《唐宋词选》的封面,依然写着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