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的猜想
李米的猜想
柳小蒹
影片结束时,李米在镜头前面说,我们都是些小人物,没有人在乎我们,以前在学校我们成绩不好,高考后都没有考上大学,他就做了出租车司机。高考考完后的那天,我们没见面,考完后的他用五块钱买了一张游泳票,在水里呆了一个下午。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他第一次哭了…他说这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遇到我…
黑白镜头晃晃,就好像是记录写实的拍摄,很质朴,接近真实的都能感染人。取景于大街小巷,与高雅无交集的市井之地,可以说就仿佛发生在你我身边。小人物的命运,街头小民,土方言,简陋的设施,充满粗糙,当然也并不全然,外表粗糙,但人物的心却是如此细慎、精密,是如此鲜明的一颗心。
看过一些很不错的电影,《盲山》、《立春》以及这部《李米》…里面有个明显的元素,都是用方言。每个地方都有方言,在我们心中都能体会到方言是最能直抵心灵的。或许对于传播会受到地域限制,但通常人们还是愿意接受。有一个朋友酷爱港片,虽然他并不懂粤语但也从不看翻译成普通话的版本,宁愿“盲听”。剧中的语言终究是为其量身定做的,方言加深了整体的粗糙感,来体会影片中的生活,影片中的语言就和音乐是一样的,试问久石让的配乐能“翻译”吗?被翻译了就不是那个味了。
《李米》影片里面几乎没有刻意描写生活,李米经营着一辆出租车四年来满城市地寻找方文,将他的照片放在杂志里向乘车的人寻问。这是前言。另一边方文坚持给李米写信,他的愿望是和李米开一间超市,还有赚够李米父母要求的那么多钱。这样的要求对方文何其苛刻,他做到了,但是没有机会享受,甚至不能与李米相认。为了爱挺而走险的还有裘水天,为了小香,同样裘火贵何尝不是?他在劫持李米后在车上放声哭泣三年没有回家…
在看到李米被劫持的时候一度让我感到惊恐,身边的看似弱者顷刻间陷你于危机中,受你恩惠的人反其道而行之,让人怎么不害怕?一个看惯恐怖片的同学说《死神来了》很恐怖,问其原因,他说因为那些事感觉就在身边生活中,很容易发生。其他恐怖片是恐怖,也许只是来自视觉的恐怖但不是这种来自心里的恐惧,二者有区别。
结局是李米众里寻他前百度,暮然回首,他却在离自己不远处,静谧中观察着自己拍摄过她的生活。方文的感慨,只是一朝行错,永不得回头,留给了李米那么多钱,自己却和“他妈的”诗人一样,在天桥上纵身一跃,功过是非,全部释然。
其实内容很简单连贯,方文为了追求与李米的幸福生活误入歧途,遭人利用,贩卖毒品;裘姓两人懵懂的追求钱中被人当作运藏毒品的工具;李米把出租车开得布满整个城市,寻找方文。裘水天和方文的追求有些异曲同工,为了追求爱情,毕竟爱情不能不需要面包。其实本质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是怀着美好愿望来追求闯荡世界的,为爱为家,很无疆很崇高的,可是他们的渠道被人改了轨道,暗渡了陈仓。让人利用受人控制最后被法律裁治…
他们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吗?莫小米有一则文字讲了个故事,边远山区有三兄弟因地方闭塞,境况不如意,三个光棍从贩卖妇女的渠道那买(娶)了老婆,后来从事非法营运挣钱养家糊口,再后来被取缔后又做了更加违法的事情导致锒铛入狱。他们的生存空间只有那么点,路能走好吗?结束时周迅在镜头前讲话,作为小人物的代表人物,她此刻就是李米,游荡在城市里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和寻常市井之民打交道的人。在方文留给李米的摄影机里我们看到在影片里没有突出的有关她生活的细节,不修边幅的李米,被生活打造得粗糙,充满一股韧劲。小人物在自己的生活层面奋力向上,他们追求、寻找,可是就怎么那么艰难呢。
张涵予也是《集结号》里面的谷子地,在这里,他是叶倾城,是个锐利的警察,办案需要养成了要说善意的谎言的思维,眼神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如果说李米的那本夹满方文照片的杂志是交接点,那叶倾城也可以说是影片里的一大扣环,后来是他将案子一件一件地连锁起来,再挖掘,真相浮现。李米用旁白的方式简单地述说,平淡得仿佛不是在说他寻找了四年的那个方文。“追求”变得模糊了,当真追了求了就得到预想的么?追求的过程如果付出太大的代价,得来又有何意义呢?
柳小蒹
影片结束时,李米在镜头前面说,我们都是些小人物,没有人在乎我们,以前在学校我们成绩不好,高考后都没有考上大学,他就做了出租车司机。高考考完后的那天,我们没见面,考完后的他用五块钱买了一张游泳票,在水里呆了一个下午。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他第一次哭了…他说这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遇到我…
黑白镜头晃晃,就好像是记录写实的拍摄,很质朴,接近真实的都能感染人。取景于大街小巷,与高雅无交集的市井之地,可以说就仿佛发生在你我身边。小人物的命运,街头小民,土方言,简陋的设施,充满粗糙,当然也并不全然,外表粗糙,但人物的心却是如此细慎、精密,是如此鲜明的一颗心。
看过一些很不错的电影,《盲山》、《立春》以及这部《李米》…里面有个明显的元素,都是用方言。每个地方都有方言,在我们心中都能体会到方言是最能直抵心灵的。或许对于传播会受到地域限制,但通常人们还是愿意接受。有一个朋友酷爱港片,虽然他并不懂粤语但也从不看翻译成普通话的版本,宁愿“盲听”。剧中的语言终究是为其量身定做的,方言加深了整体的粗糙感,来体会影片中的生活,影片中的语言就和音乐是一样的,试问久石让的配乐能“翻译”吗?被翻译了就不是那个味了。
《李米》影片里面几乎没有刻意描写生活,李米经营着一辆出租车四年来满城市地寻找方文,将他的照片放在杂志里向乘车的人寻问。这是前言。另一边方文坚持给李米写信,他的愿望是和李米开一间超市,还有赚够李米父母要求的那么多钱。这样的要求对方文何其苛刻,他做到了,但是没有机会享受,甚至不能与李米相认。为了爱挺而走险的还有裘水天,为了小香,同样裘火贵何尝不是?他在劫持李米后在车上放声哭泣三年没有回家…
在看到李米被劫持的时候一度让我感到惊恐,身边的看似弱者顷刻间陷你于危机中,受你恩惠的人反其道而行之,让人怎么不害怕?一个看惯恐怖片的同学说《死神来了》很恐怖,问其原因,他说因为那些事感觉就在身边生活中,很容易发生。其他恐怖片是恐怖,也许只是来自视觉的恐怖但不是这种来自心里的恐惧,二者有区别。
结局是李米众里寻他前百度,暮然回首,他却在离自己不远处,静谧中观察着自己拍摄过她的生活。方文的感慨,只是一朝行错,永不得回头,留给了李米那么多钱,自己却和“他妈的”诗人一样,在天桥上纵身一跃,功过是非,全部释然。
其实内容很简单连贯,方文为了追求与李米的幸福生活误入歧途,遭人利用,贩卖毒品;裘姓两人懵懂的追求钱中被人当作运藏毒品的工具;李米把出租车开得布满整个城市,寻找方文。裘水天和方文的追求有些异曲同工,为了追求爱情,毕竟爱情不能不需要面包。其实本质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是怀着美好愿望来追求闯荡世界的,为爱为家,很无疆很崇高的,可是他们的渠道被人改了轨道,暗渡了陈仓。让人利用受人控制最后被法律裁治…
他们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吗?莫小米有一则文字讲了个故事,边远山区有三兄弟因地方闭塞,境况不如意,三个光棍从贩卖妇女的渠道那买(娶)了老婆,后来从事非法营运挣钱养家糊口,再后来被取缔后又做了更加违法的事情导致锒铛入狱。他们的生存空间只有那么点,路能走好吗?结束时周迅在镜头前讲话,作为小人物的代表人物,她此刻就是李米,游荡在城市里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和寻常市井之民打交道的人。在方文留给李米的摄影机里我们看到在影片里没有突出的有关她生活的细节,不修边幅的李米,被生活打造得粗糙,充满一股韧劲。小人物在自己的生活层面奋力向上,他们追求、寻找,可是就怎么那么艰难呢。
张涵予也是《集结号》里面的谷子地,在这里,他是叶倾城,是个锐利的警察,办案需要养成了要说善意的谎言的思维,眼神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如果说李米的那本夹满方文照片的杂志是交接点,那叶倾城也可以说是影片里的一大扣环,后来是他将案子一件一件地连锁起来,再挖掘,真相浮现。李米用旁白的方式简单地述说,平淡得仿佛不是在说他寻找了四年的那个方文。“追求”变得模糊了,当真追了求了就得到预想的么?追求的过程如果付出太大的代价,得来又有何意义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