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史书评
夏志清力捧张爱玲,称其《金锁记》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这个评论使张爱玲再次进入世人的眼睛。我虽然对张爱玲对其《金锁记》都很喜爱,但将其列入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小说的行列之中,还是让我有点惊讶。于是,对夏志清及其文学评论观点的好奇让我在图书馆偶然看到《中国现代文学史》时很兴奋。无意中发现一本久已想看的书,应该算得上一次美好的邂逅吧。
对中国现代小说,我涉猎有限,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很多书都没看过对书中的观点也没有辨别的能力。但仅就我看过的小说出发,从课本从老师从能接触到的途径中了解到的对文学大家形成的印象,在夏先生这里着实受到了一点动摇。无论是课本或者是什么书,总是把鲁迅夸得神乎其神,放在一个极高的地位上,但夏先生却指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时候鲁迅已经没有了什么创作灵感,小说方面成绩较少,于是只好把精力放在杂文以及和文人的口诛笔伐上。鲁迅的创作灵感,这一点在此以前我没看到过有人质疑,而夏先生却说得明明白白。对郭沫若,夏先生应该是多含贬意的,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他得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对周扬,称其为毛泽东的文化总管。总之,对一些文学大家的评价,和传统或者说是我接触的文学史上的评价有很大的出入。同样是文学史,教科书写得不偏不倚,不掺杂任何个人观点,面面俱到,点出其优其劣,冷冰冰的且泛着一股我能以言明的恶心,在政治年代思想正确的作品被拿来宣传之用,这难道不是反文学的么,但是教科书却不提及这一点,仿佛不存在。而夏先生在这一点上却能明确的指出来及其为什么,然后再来分析这些文学作品,而不是一味地说其好或者不好,不是按照政治正确的评价标准而是按照他的那一套文学评论标准。于是,我也看到了,对一本书一个作家的评价,按照标准的不同完全会有不同的评论,或褒或贬。而这标准,又是什么样的标准哪有什么对错,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
由于我阅读有限,书只能做到略读。但其还是提供给了我另一个视角,一个不同于教科书的选择。
对中国现代小说,我涉猎有限,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很多书都没看过对书中的观点也没有辨别的能力。但仅就我看过的小说出发,从课本从老师从能接触到的途径中了解到的对文学大家形成的印象,在夏先生这里着实受到了一点动摇。无论是课本或者是什么书,总是把鲁迅夸得神乎其神,放在一个极高的地位上,但夏先生却指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时候鲁迅已经没有了什么创作灵感,小说方面成绩较少,于是只好把精力放在杂文以及和文人的口诛笔伐上。鲁迅的创作灵感,这一点在此以前我没看到过有人质疑,而夏先生却说得明明白白。对郭沫若,夏先生应该是多含贬意的,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他得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对周扬,称其为毛泽东的文化总管。总之,对一些文学大家的评价,和传统或者说是我接触的文学史上的评价有很大的出入。同样是文学史,教科书写得不偏不倚,不掺杂任何个人观点,面面俱到,点出其优其劣,冷冰冰的且泛着一股我能以言明的恶心,在政治年代思想正确的作品被拿来宣传之用,这难道不是反文学的么,但是教科书却不提及这一点,仿佛不存在。而夏先生在这一点上却能明确的指出来及其为什么,然后再来分析这些文学作品,而不是一味地说其好或者不好,不是按照政治正确的评价标准而是按照他的那一套文学评论标准。于是,我也看到了,对一本书一个作家的评价,按照标准的不同完全会有不同的评论,或褒或贬。而这标准,又是什么样的标准哪有什么对错,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
由于我阅读有限,书只能做到略读。但其还是提供给了我另一个视角,一个不同于教科书的选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