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PSYCHO-PASS》总导演 本广克行 X 导演 盐谷直义 对谈
【废话:以前翻译过的东西,长达一万多字……囧,可看到导演对谈当中关于对动画制作和角色等等的见解……在第二期播出倒数第六天之前存个档吧。】
译自『Anime Style』2012年9月号 本广克行的代表作是电影《跳跃大搜查线》,他这次用真人实景电影的拍摄经验跟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创造一部全新动画;另外一位导演是曾经执导过《剧场版 BLOOD-C The Last Dark》的盐谷直义。这次他们两位亲密合作,组成了本片的双导演模式。他们的发想,再加上以Production I.G的动画制作为基础,目标打造成他们“只是想做喜欢的东西”——理想的作品,共同协作特色鲜明的原创动画《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 『本广总导演的第一部动画作品 始动于约三年前』 ——《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是在电影界活跃的导演本广克行担任动画监督也是本作的注目点。那么请告诉我们,本广导演参加《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动画制作的来龙去脉? 本广:在三年前(2009年)的时候,我认识了Production I.G的和田丈嗣制片人,我们在一起聊天,聊到“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做动画片就好了”。我觉得动画制作这种工作是光靠我本人做不到的。押井守导演也在Production I.G上班,我还跟押井守见过面了,并且跟着押井守等人参观了Production I.G内部的动画制作现场,也知道了做动画是怎样的一件事,他们很认真地告诉我,说动画监督不光是“做动画的人”。然后,我就萌生了想跟年轻的动画监督一起合作一部作品的想法。无独有偶,盐谷君就这样出现在我面前了。 ——从那时开始,本广导演就跟盐谷先生开展了两人三脚(?)的合作吧。 本广:大概在刚刚合作的半年内,我们俩就开始自由讨论,似乎每天都凑在一起,积极地你来我往献策攻关。我们俩都很喜欢动画和电影,我们的想法会对I.G的动画制作有什么效果,都让我非常地在意。另外,我最喜欢的I.G制作动画是《机动警察Patlabor》来着,想从中吸收一些东西放入我的初次动画作品里。 ——虚渊玄先生剧本的加入,也是在那半年的时期里吗? 本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肯定是要先有剧本的啦!我们就去跟虚渊玄先生约好,并找个时间聚到一起会谈。首先是跟虚渊玄先生本人详谈过后,接下来去跟角色原案的天野明老师会面。剧本是骨,角色设计是皮肉,然后才有了一部作品的大体轮廓,像输入血液一样的什么内容之类还要另外再说。我认为,把拥有不同的出色才能的人聚到一起,齐心协力去做一部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样一来,我们的作品即将会有很充实的内容吧。 ——你们自由讨论的时候,是怎样决定让盐谷先生当导演呢? 盐谷:没错,已经拍板决定让我当本片的导演了。本广先生是第一次参加动画制作,负责整体效果和统合,动画制作的实施还是要看我的想法和行动。所以我就想着,要跟本广先生好好合作,一起做出“没有人看过的新鲜东西”,就是做出一部优秀的动画。我跟本广先生交谈的过程中,本广先生提出要用电影的写实拍摄方法,比如说镜头、人物的活动等等放入动画来表现,我就觉得非常新鲜且有趣。当然,动画要怎么展现出来并且把故事进行下去是要用我的提案。 本广:动画项目刚启动的时候,盐谷君也在进行《剧场版 BLOOD-C The Last Dark》的导演工作,而我也难以从《跳跃大搜查线》的工作中脱身而出。我提出要制作这部动画的时候,也是突如其来的任务。然而,盐谷先生二话不说,把它接了下来,还很正式地来到了我的剧组,找我会面商量事宜了。 盐谷:一开始世界观情报之类是夹在剧本里面很详细地列了出来,每一话无论是情节还是世界观设定,都放到一起撰写,并一行行字,一页页地累积起来。于是,剧本随着页数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厚实,把它们整理出来这些工作大概是一年前的事情了。 ——自由讨论阶段积累下来的那些想法和点子,对剧本有什么帮助吗? 本广:虚渊先生是现在最有实力又高效率的剧本作者,所以构成基本上全都交给他了。我们俩已经把讨论的内容和企划传达给虚渊先生。虚渊先生把我们的想法整理好,把我们叙说的故事梗概收集起来,变成了具体的企划,很快取好了名字就叫《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这时候提炼出一个概要——“在这个全都交由数值来判定的世界里,人们取缔凶恶犯罪的故事”。动画制片人就把世界观的设定付诸是科幻,除了故事概要和基本世界观,我们还要针对观众寻找卖点,于是我们把角色的绘制交给了在女性观众里也很有人气的天野明,她的代表作是漫画《家庭教师HITMANREBORN!》,我们请她来担任角色原案。我还认为,如果到时候把《心理测量者》做成群像剧#的话,观看起来会更容易理解。话说回来,本作的确也是打上了科幻的标签,也会有相应的强烈科幻色彩。我则是如果能把这部作品给创造出来的话,能够促使达到理想的目的,想做就去做好了,我满脑子都是全力以赴去创造这部动画的想法。 (#群像剧:戏剧创作的表现手法,也叫群戏。群戏也是将主要演员分配大致相等戏份的安排方式。登场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路线,并且多路线放到一部作品进行编排的总合名称。电影里又有专门的名称叫“Grand Hotel方法”,出自1932年美国电影《大饭店》,表现了五组不同的人物在同一天里的遭遇;影片《撞车》、《通天塔》也是典型的群戏方式。英美等国的英语圈电视业界还将“群戏”称为“Ensemble cast”,电视剧常见的就是主角不限于1人到2人,有一个多人主要角色阵,每集分成一个单元,然后在不同的单元集专门突出该名角色为焦点,发展该角色的故事,丰满其形象。) 盐谷:我也在本广先生的身上学习了不少东西。为了要把作品给打磨出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取舍。我在跟本广先生的讨论中擦出不少火花,同时要怎么把想法灵活运用到作品里面也是压力不小啊,所谓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我说过了却又忘记了,本广先生会提醒我道,“那不是两年前就已经讨论好了吗?”要不然就是提醒我不要用太老梗的桥段(笑)。《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那几个字之间是凝聚了我和本广先生长时间讨论的一套关键词,而且这个作为标题以外,关键词上也可以有更广泛的拓展延伸,也是很棒又牢靠的世界观的基础。我是很想好好地去完成一部作品,来自本广先生的压力也激发了我的不少灵感。作品的创造肯定会灌注创作者本身的意念,本广先生也把属于他的想法创意给展现出来了,我们要把我们的意念组合起来协作完成一部动画,虽然是压力,但也令人耳目一新。 ——本广先生作为总导演,具体是要做什么工作呢? 本广:这个就好像我和盐谷君在进行一场两人三脚的比赛过程。我的主要工作是检查作品整体的流程,并且解决大家在其中产生的问题,修正偏差。比如说制片人必须要对整体的方向了如指掌,有时候稍微会有小麻烦发生,有迷惑,那也没什么关系。到产生问题的时候,要是制片人顾及不上,我就该出场了,我会说“不要紧的”,从背后助他一臂之力,就把工作上的偏差给加以调整过来。再跟他们再次讨论,达成一致,接着让作品的整体方向扭转回到好的轨道上去。因为我经常制作电影,就是那种行事方式来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议论,一起解决问题。 ——现在才知道本广先生以前就已经是动画迷了,这次第一次参与到动画制作的行列里,感觉是如何? 本广:动画制作是一个分工明确,有组织的系统。比如说,监督是在工作室里直接指导、决定使用某个情节以及某个场景,角色的活灵活现要靠声优上场表演,声优的安排则是音响监督来决定,图像是给作画监督来指挥原画等这系列的分工。反过来说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没有那些分工协调,一部动画就不可能产生了,那是只有动画才会有的制作系统,每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动画作品也不单单是属于监督一个人,我是经历过现场的制作跟动画人员的合作才深刻地了解。我觉得,身为搭档的盐谷君,一定会把制作流程汇总起来,将工作的流程指导往更方便进行的方向,使我跟大家的合作做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制片人是要把作品给推介并卖出去的立场,因此不得不考虑更多繁复的东西。而我则是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我是要指出某一段情节或者场面是有趣的,或者是不太有趣的,最后能不能正确地要把表达的内容传递出去?以上都是我所考虑的。 『两位导演密切合作 创造作品世界的过程』 ——《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是一部完全的原创作品,世界观和故事等这些作品要素是怎么提出来的? 盐谷:我记得在老早的时候跟Nitro plus公司的虚渊玄先生会面,本广先生说起话来,简直是如同江海般滔滔不绝,已经说了很多呢。 本广:我有说得滔滔不绝吗?(笑) 盐谷:你还说了你本人喜欢的电影呢(笑)。你说过,关于作品,你想要怎样的插画。还有希望在作品里加入怎样的设定。我去跟制作组的每一个主要工作人员见面时,我必然会跟他们传达本广先生的意图。即使是我也好,工作人员们也好,大家想法和想要表现的东西不一样,不一而足,有分歧也很正常。不过,总的来说,大家都基于要把一部动画做得尽善尽美的一条水平线上。所以我们都在不断地交流之间拾掇出了《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的主要形式,把世界观设定好,就是这个基本的世界观之下,拥有各种吸引观众的要素,比如破案、冲突、信念、人性的黑暗等等,再聚拢就成了《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的故事。 本广:真的是收获了很多。我在不知不觉间和你们随意交谈了那么多话,看来也不是没有价值的废话呢,真的得归功于盐谷君和虚渊玄先生两位强大的总结归纳能力呢。 盐谷:哪里的话。我很想见到成品会是什么模样。要是动画能清楚地表现本广先生脑海里的东西就好了。 本广:的确,关于本片的映像可能会有“那部动画看上去像是电影里的某个场景呢”。接近电影的场景绘制,美术工作人员孜孜不倦地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到了。另外,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俩还写了一份企划书,关于角色啦场景啦,罗列了很多条目。顺便说一下,最后女主角常守朱的完成版和第一版设定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盐谷:包括虚渊先生在内的商谈会时,已经决定好“我们想要的故事”的主干了,所以说,《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实际上是我们想要的故事扎下根,然后细节部分是由根生长发展成枝叶。 ——说到虚渊玄的风格,内容偏向黑暗是他的特征。关于本作,虚渊玄的黑暗风格是如何? 本广:本作的确是有非常黑暗的地方。虚渊玄先生将黑暗面描写出来,力透纸背,大块大块地厚涂又将其渲染开,是值得人佩服的。我捧起他的剧本,一翻开就越读越感到有趣,真是欲罢不能。 盐谷:虚渊先生的犀利笔触,解剖人性最隐秘处的部分,然后“咚锵”地一下子暴露出来了。 本广:人性是共通的东西,任谁的内心都会有隐藏的黑暗面。但是虚渊先生写出了人性的黑暗,让我们在认识到人性恶的同时,产生了一种这是对于现实和人自身都有的一面的共鸣。也能理解他所要表达的那些东西。再说,把一切都以数值来量化的世界里,人们隐秘的心理数值给测出来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是很令人好奇的。我们现实生活里不是有一种健康检查项目测体脂肪率的么?说到体脂肪率的数字,一般是根据对人的性别及体重资料做出评估。简便的方法之外,也有医学上比较精确的测量方法。总之看到自身的体脂肪率上升了1%或者是下降了1%,都会令人在意,甚至有些人的生活也受到这种数字的左右不是吗?《心理测量者》的世界,是把心理活动像体脂肪率那样给测出数值,借此去评估一个人。某种意义上这个也是相当现实的,感觉更容易引起共鸣。我们就会从表层或往深处思考,既然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到了未来也许会变成那种可以把心理量化的世界吧。 ——作品里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特殊手枪“Dominator”。那么,这道具是有什么典故吗? 本广:我们在企划的阶段就想到了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里出现的手枪——Deckard Blaster。本来,虚渊先生就特别喜欢拿枪当作故事里的道具。于是,Deckard Blaster在我们当中形象越讨论就愈发鲜明,就将它参考进去了。虽然说Dominator在枪身的设计上添加了未来感,一把枪在那里,可持着它的角色们也意外会有不同人用出不同的感觉,也是更延伸出了体现不同角色特性的要素。 盐谷:因为片中人物们的服装之类跟现代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未来的要素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到那把手枪上了,观众的目光移到人物所持的手枪,便能接受手枪给出的画面信息,提醒那个人物是身在未来世界的背景里。“未来”是片中很多关键词的前冠,只要能把握好未来的时代背景,观看故事便能理解,并且进一步了解内容。Dominator就是这么个承担了指向未来感的作用。Dominator除了外观的未来感,也加了很多设定进去,例如说,电脑智能的系统选择,还有射击效果的变化。它的种种设定当然也会跟故事紧密相关,缺它不可。 『有实写化的可能…… 与《跳跃大搜查线》的关联』 ——《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描写了像公安机关那样的组织,是不是反映了本广克行总导演以往的作品《跳跃大搜查线》系列和日剧《SP警视厅警备部警护课第四系》? 本广:确实是把我在《跳跃》和《SP》的经验也给《心理测量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呢。《心理测量者》本身就是设定为组织众人的群像剧,它也是可以往电影和电视剧上实写化#的。 (实写:写实、如实拍摄的实景、实况。实写化表示改成与动画相区别的真人或实景影视,往简单浅显说是二次元变换成三次元。) 盐谷:本广先生真是了不起啊,使得我不由得脱帽肃然起敬。这个动画实写化的话,要怎么说呢? 本广:我也蛮想把这片子给实写化呢(笑)。以前我出席《跳跃大搜查线》电影试映会的时候,遇到了电影监制龟山千广先生,我还向他报告了现在我做《心理测量者》动画的进程。他还看了我放在休息室里的《心理测量者》资料夹。正好小栗旬也拿起我的一摞资料翻阅了一遍,他笑着说,要是这部动画可以实写化的话,他想参合一脚扮演犯人角色,还跟我做好约定了(笑)。 ——本广先生一直在做实写影视工作,那么你会不会也有“如果这个变成动画的话”这种感觉呢? 本广:全部以数值为准则的未来世界在实写里面的话,肯定要做大量的说明和标记,但是在动画里只要看看绘画,就能马上明白是怎样的背景了,我觉得动画和实写两者放在一个背景比较起来是非常有意思的……现在不也是流行使用CG么?我开始注意到CG的各路用法,就是说如果能实写化的话,能像动画一样放CG进去吗?影视上广泛使用的CG技术,动画里也同样可以用得遍处皆是,那也表示动画到真实里也没什么太大的隔阂了。尽管如此,个人还是觉得动画是比实写受到限制少一些。比如说在实写的拍摄里面,导演让演员去表演一些尺度大、有潜在的争议、或者是可能影响形象的某个场景,有时候事务所的经纪人会前来交涉说,“打扰了,导演。虽然是按照剧本来演的,不过这里对我们的艺人是不是有点……”(笑)。实写经常扯上人事麻烦是如此。但是在动画里,人物无论怎么做奇怪的表情都不要紧,要么只是露个面没台词,还有做一些稍微大尺度的场景都可以完全由我来决定,能根据所需要的来调配安排。 盐谷:我也一直想向本广先生学习,学习那种感受性和一些方法让自己的作品做得趋向十全十美,变得更吸引观众就好了啊(笑)。 本广:盐谷君编集、演出之类的工作,我看上去觉得不太像动画的感觉了,已经蕴涵了实写的技巧呢,有不少跟电影的演出差不多。 盐谷:虚渊先生也如此评价过我的动画演出方式,不过对于一直从事动画的我来说,本广先生这次的评价还是让我挺受宠若惊的。本广先生还和我说了一些演出的话题,有一段话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新鲜说法,印象到现在依然很深。本广先生说,角色在片子里的位置就好比歌舞伎表演所重视的“型”#。先从动画演出的情况方面说起吧。动画内,为了充分理解人物所在的空间,镜头就会来回切换,让观众看到人物会在什么地方。动画镜头对空间上的简单调度,只是告诉观众一个角色的空间方向,也没有什么不自然的感觉。但是到了实写里面,镜头的使用并不是像动画里那么简单,镜头面向的角度和角色所在的位置也能表现、暗示角色之间的关系,所谓电影的镜头语言正是如此吧。本广先生用歌舞伎的“型”概念对我解说展现角色的位置也是一个完整的内容,真的是受益匪浅呢。 (#型:歌舞伎术语,表示在舞台上反复演出同样一个节目。最有名的就是同一部歌舞伎剧《假名手本忠臣藏》到现在已经被无数名演员反复演过了。历代演员反复演同一部剧目的同一个角色也有不同的舞台方式,为了展现其表演的内容会用大道具、衣装、演出、演出顺序来辅助。然而,同一剧目的同一角色在演员的不同演绎方式下会有所区别,道具、衣装、演出、演出顺序在反复的同一剧目也会有不一样的变化地方,这种概括起来就叫做“型”。在同一个剧目里,不同演员的同一角色移动一点位置是“型”,不同演员的同一角色的姿势不同是“型”,不同演员的同一角色的衣服改变也是“型”等等。) 本广:举个例子,拿《跳跃》的两个角色来说,两位警察青岛俊作(织田裕二 饰)跟室井慎次(柳叶敏郎 饰)有场景是背靠背坐在一起,两个人的背靠背那种画面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型”。观众看到他们那样子,会感觉到他们俩共同肩负责任,对彼此之间的信赖,构建出同舟共济的关系以“型”来完成。这次我也想把我这个理念传达给动画制作组的诸位呢。 盐谷:我们一般不是会把动画里的角色们联系起来连成线画成一张关系图么?本广先生经常再三强调“型”的重要处还表现在角色关系图隐藏“线”的部分。用“型”来表现关系图上所没有的角色之间的联系,也会成为接下来剧情发展的伏笔,随着全体的剧情推进,让角色之间潜藏的关系如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冒头,给观众体会到发现的乐趣。所以我要现学活用起来,在《心理测量者》加入这类的影视要素。 ——对了,给《跳跃大搜查线》做音乐的菅野祐悟先生这次为《心理测量者》担任音乐也成了话题呢。 本广:菅野先生已经给《心理测量者》做出了40段左右的曲子,我也拜托他要拿出比作《跳跃》的曲子更投入的劲头了。 盐谷:菅野先生也是感受到了来自本广先生的压力呢,其实他还没有把全部的曲子给提交完哦(笑)。菅野先生也差不多像火烧眉毛一样拼命地在写曲子,要全力以赴地赶在截止日期给提交上去。 本广:那是因为音乐在片子里也非常地重要呀。 『主要角色的设计 以及创造心得』 ——现在来问本片的主要人物相关。主人公狡啮慎也是怎样的人物呢? 本广:狡啮慎也是具有神秘气息的人物。但又因为有着主人公的地位设定,我们对待他也不能拘泥于“神秘感”,使他给观众带来这种味如嚼蜡的感觉——“这个人出来到底是干吗的?没看懂什么意思”,那是再蹩脚不过的角色塑造方式了。所以,狡啮慎也这名角色的“神秘又有悬念”部分处理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动画里,第1话和第2话之间,为了引导出他的个性,虚渊先生已经在剧本方面尝试了新颖的写法。我们可以通过狡啮慎也和常守朱的关系去理解一部分狡啮的个性,也能看到本作品的世界通行法则和价值观在他们之间呈现,一口气投入到本作品的世界里。但是要怎么表现,我们也和制片人讨论了不少。 盐谷:是啊,我们跟制片人说了很多。除了在观看映像一定会注意到的内容,还有故事的简介来进行说明的任务之外,主人公的角色性和个性塑造也可以通过片中的镜头展现单独的举止、角色互动设置来加强描写,明确主人公从头到脚的形象,通过外观,乃至窥见内在。 本广:本片除了科幻的标签还有动作片的标签。动画的动作片主人公通常是被塑造成高大红光亮的英雄形象,如果反过来去颠覆英雄光明向的描写会有什么意外效果呢?照我来看,动画中的情节发展本来是按部就班循着“英雄”的高大形象写下去,结果反转过来给观众带来了冲击感,这是打破了动画常规上对人物较为平面的描写。但是,这部作品的世界观决定了会有的情节,便很自然地给铺陈出来,达到最终效果。观众即将对角色的言行结合既定世界观的故事变化会怎么看呢?我很感兴趣。 ——动画的主角年纪设在了20岁以上的年龄段,已经是面向成年人了呢。 盐谷:狡啮的设定上是20多岁,但他的精神年龄是比实际的年龄还要大一些,有30多岁的样子。但动画角色设定资料写成30岁年龄段的话,会给动画迷带来什么感觉呢?我觉得动画主人公角色这样直接设定为30岁以上有点微妙,于是最终把他的年龄定在快30岁的阶段,即28岁。 ——关于女主角常守朱,有什么塑造心得吗? 本广:常守朱在群像剧里是很典型的女主角。《心理测量者》也可以算是她的成长故事,是要看她的思维模式和立足她的视角,探知她的行动而得的情报,去描写故事由内及外怎样地显示《心理测量者》的世界。我觉得常守朱是观众最容易移入感情的角色。 ——宜野座伸元是比狡啮慎也还要冷酷得多的人物呢。 盐谷:宜野座伸元给人第一印象是面如冠玉的帅气男性角色,但随着剧情进行,宜野座会流露出他身为人类的性情一面。宜野座是狡啮他们团队的上司,也是跟狡啮立场不同的同行对手,总有睥睨狡啮他们“潜在犯”身份的态度,同时也在暗中观察新人常守朱,他对常守朱的想法和办事方式多数是保留意见的立场。我觉得去解读宜野座的人际关系,看他和周围的人怎么互动也是很有意思的。他就像是《心理测量者》故事描写的社会系统维护者模范人物,他的思想和行为跟狡啮这种被打上标签归入社会边缘的人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本广:我对宜野座的印象是跟《跳跃》片中初期的室井慎次差不多。还有,常守朱则是像深津绘里扮演的女警察恩田堇,主要是角色形象上接近新人时期的恩田堇。狡啮就好比是走进动画里的青岛俊作。我估计是虚渊先生写剧本时,有意识地把反映《跳跃》角色的元素给加了进去吧。 ——槙岛圣护貌似跟其他角色的立场迥异。 盐谷:其实他是怪僻的角色哦。但是这里再多说的话就是剧透了…… 本广:于本作的角色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步上背道而驰的歧路,生存之道也会有更大的差别,槙岛圣护正是强调这种冲突感的角色。 盐谷:槙岛是本作后半部分会凸显的要素。到时候,就会明白虚渊玄的剧本是多么地“神”了,那不愧是只有虚渊先生才能写得出来的剧本呢!一切分散的线索将会慢慢地合拢起来,给故事掀起高潮,尾声由此快速抵达至豁然开朗的地步,待到情节这样展开之时,槙岛即将会变成中心人物。到时候会变成狡啮他们的伙伴么?这里容我卖个关子吧,确实会有这种可能性,却未必会改变他们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心理测量者》从来就不是“惩恶扬善”主题的作品,槙岛和狡啮的关系,换一种说法是两人平行却又在某个点有所交集的“象征符号”。 ——本作的声优阵容看起来真的很强大,声优们在配音现场是怎样的感觉呢? 盐谷:在第一话的配音现场时,我能感受到空气里满是声优们的紧张感,他们的敬业,并不是纯粹地配音过一遍就完事了,而是全神贯注地用心去表演,跟角色合二为一。 『创造《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的乐趣 两位导演对完成作品的感受』 ——noitaminA(富士电视台动画频道)播映的作品经常是1播段为主,而《心理测量者》的构成上是2播段#,制作组要投入双倍的精力进去呢。 (#播段:法语cours,一周一集的片子连播十三周为1播段。) 盐谷:本片是有众多要素,内容比较膨大的作品,所以不用两个播段以上的篇幅就会难以完善。前段时间,本广先生就说了,既然打算做成常守朱的成长故事又有群像剧的性质,那么在她的成长过程里,她势必会产生连贯的变化。原先在构成的时候也提示过要做成1播段,后来考虑到为了方便情节的发展,2播段更便于操作成像电视剧一样的形式。前半部分是铺陈叙述,后半部分就能把积蓄起来的东西给释放出来即推动故事的发展。故事的推进中会发生怎样的事件,事件会给角色带来怎样的影响,每个人的个性会跟剧情结合得更为紧密。所以说,如果本片的篇幅不够就会很难办了啦。本广先生的第一份企划写道“用1个播段的时间把要素和伏线一层层地铺设起来”,就已经说明了2播段正是最合适的结构,不能用一集就解决一件事立即完结的处理,一件事结束的时候要有“一波未平一波,又来袭击”,紧接着下一件事放到下一集,宛若折扇一折一折地展开的组合,如此做成一个《心理测量者》的故事。 ——《心理测量者》已经在播放了,序盘的看点是什么? 本广:狡啮他们的团队去解决罪案事件,这过程当中,既包含了常守朱的成长历程,也有在暗处中不知何方人士的行动。序盘结合上面所说的几点来解释一个世界观,可能本片的制作表现方式相当接近实写电视剧。角色的变化和成长的触发点拓展下来不只是在一集末尾内复位归整为零。每一话都会从复位点开始延续。所以我们会给每一集的末尾弄成像电视剧那样的“待续”,点到了就戛然而止,是那种感觉吧。 盐谷:看似和事件无关的小意外也会稍微地从中穿插进去,这时候会成为某个人物或者某个事件的关键,之后我们观众可以预测往下会有什么发展,是很有意思的。当看到事情的真相浮于水面之上,观众可能会觉得“哦!原来前面说过的居然和这个有联系!”还有,第1话某些血腥暴力的桥段算是有点过激吧,第2话的气氛就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了,“这真的和第1话是同一部动画!?”前3话大体上就是动画的序盘部分,我们在其中看到常守朱来到公安局任职,并当上了监视官,我们也会注意到她在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这些同时还进行了本作的世界观说明。我认为是帮助观众融进整部动画的世界。对于一部剧来说,光做说明是不够的,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观众自己去发现。 ——提出本作企划的时候距离现在已经过了三年吧,如今有了成品,你们对此的感想是? 本广:实在是令人兴奋啊!我看到动画第1话在配音现场加上了音声就使我觉得一切并不是白费的呢。动画人物活动起来感觉好棒,声优们的演技也很引人入胜。不管什么说,到底是做成一部警察剧了!我单纯地被声优们的演技高明处给感动了。 盐谷:我也觉得声优们的细腻表演实在是了不起啊。 本广:听到音压恰如其分的声音和活动的画面太有成就感了。动作戏部分也值得观众去注意,我们已经采取了人体动作的模拟技术,把很多要表现的东西给切实地做了出来呢。 盐谷:最近我才注意到,为啥我脑内的未来世界很有80年代科幻片的味道呢(笑),有点陈旧的说。 本广:但是说啊,看画面不知不觉就回到了过去跟现在数码时代相反的模拟信号电视的时光。80年代的科幻片就是那种撇开数码的单纯简练的设定,没有太多杂质。人物的身上也融入了很浓的80年代科幻味。对了,本作还有其它道具的出现。《跳跃》的湾岸警署不是有一个吉祥物叫“湾岸君”吗?《心理测量者》里面也有类似的未来警察吉祥物,叫“珂美莎”,一看就觉得和“湾岸君”长得很像呢……(笑)。 盐谷:那是巧合啦(笑)。 本广:想起来,吉祥物“湾岸君”的设计作者是冈崎能士,这次冈崎也设计了“珂美莎”,有相似点也不奇怪了。 ——如果是熟悉《跳跃》系列的人,会知道是出自本广导演的构想吧。 本广:对哦,已经成了我的标志吧。虽然很微妙,不过能看出来的人,我还是要为这个开心一下呢。龟山制片人看《心理测量者》的资料文件时,他看到主要角色和吉祥物的设计稿,他发出一声“咦”,马上指出来说,那根本就是《跳跃》的既视感嘛,接着就跟我相视一笑,不言自明了。果然这就是我们长期培育出来的东西,而且多多少少会移入到别的作品里。《心理测量者》制作组也是很留意我的想法,帮助我加入了不少《跳跃》的元素。 盐谷:那是因为制作组有不少成员喜欢本广先生的作品。 本广:我这次做《心理测量者》是迄今为止首次尝试把实写置换成我喜欢的动画元素。我是有意地做出让看出捏他的家伙们能够嘴角上扬,会心一笑的作品,特别是看过《跳跃大搜查线》系列的观众。如果接触动画的人反过来对我的电影感兴趣的话,那更是让我做起来乐此不疲啦(笑)。 ——盐谷先生对于作品的完成,又有什么一番感想呢? 盐谷:只是一心要完成动画的制作,还要麻木掉自己的观众视角,尽量用完完全全的制作者视角去看待。如果能够使大家变得都很喜欢看,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先给自己感到有趣,再看看大家的反应。制作的进程越是往后,对工作人员的细节要求也越来越多,随时还会有灵感冒出来,还要随时编辑。例如未来世界的“无纸杂志”只是一小段出现的细节而已,我们也要很详尽地把它给完整设定出来。这里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制作组投入的热情是多么高涨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了。美中不足的就是日程表剩余的时间不多了(笑)。 本广:就好比学生在考试前夕努力奋战似的,而且最终的考试结果还不知道理想不理想呢(笑)。 ——《心理测量者》的播映期间,请给观众送上寄语吧! 本广:一部片子做出来通常是要给很多人看到……不过,这次我想先把它放到一边,发挥自由的想象,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要是能够给大家带来纯粹的乐趣去观看,轻松追片到底,我也会很高兴。 盐谷:我跟《心理测量者》制作组的合作是最棒的,同时给了我无以伦比的体验。声优也很华丽,为片子的制作整体运转良好添上了无限的能量,使得快马加鞭通行无阻。美术工作人员的映像做得十分用心,要是有蓝光碟发售的话,敬请大家记得再去收蓝光碟感受一下哦。虚渊玄的剧本所描写的光明深处浓重阴影部分,也很值得大家去品味他的剧本功力。 本广:虚渊玄的世界像是会中毒一样呢。 盐谷:正是那种感觉。大家好好地去享受动画的映像和故事吧!请多关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