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勿用 下 黑泽明45
尽管椿三十郎的动机依旧是个谜,但他与年轻武士们的关系还是相当单纯直白,其复杂度远低于椿三十郎与室户半兵卫的亦敌亦友。年轻武士们虽然是正面形象,却处处不讨黑泽明的欢喜,幸好椿三十郎有收拾残局的实力。
《椿三十郎》诞生于1962年。此时在遥远的欧罗巴,新浪潮的革命小将们正提着摄影机奔走于巴黎的大街小巷。然而外景拍摄在这个年代还远不是主流,像日本电影的大部分拍摄工作依然是在制片厂的摄影棚内完成。黑泽明不缺投资,掌控欲更是罕有匹敌者,他对自己作品的“摄影棚”从来也是一丝不苟:拍《低下层》他搭了爿贫民窟,拍《用心棒》他造了座村庄,拍《蜘蛛巢城》则建了座城堡。从《七武土》开始,黑泽明几乎每拍一部电影,都能留下一片供后人参观追忆的场景遗迹,可惜公司没将它们妥善保存下来(但是我们有横店和镇北堡等影视城,值得自豪)。拍《椿三十郎》时.黑泽明也没在场景搭建上少费功夫。
没有人会低估场景之于电影的意义,尤其对时代剧而言,那不仅是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更 是唇亡齿寒的依赖关系。要是缺了那座;妻清的荒野小镇,《用心棒》将不可想象。《椿三十郎》的拍摄点,包括一座环绕城堡的城市,以及两间毗邻的大宅邸,其建筑风格袭承自德川幕府时代的豪华作派,屋内有宽敞豁亮的房间,屋外有流水落花的庭院。艺术指导不是白请的,钱也不是白烧的,考究的场景能比语言更为迅捷地将“真实”二字烙在观众的脑海中。即便一个非常优秀的故事,配上粗制滥造的场景,观众也随时有出戏的可能。黑泽明的电影,不允许有质量死角存在。
无生命的建筑物不止提供气氛,有时甚至像活生生的演员,对剧情有推波助澜之效。《战国英豪》的主角一行人辗转于喑堡、神庙、兵营和边境关口等地,以点构面,成全了—波三折的情节。《椿三十郎》中,两座大宅的后院被一条涓溪贯通连接,这恰是正方人物攫取胜利的基础条件。若不是溪水将茶花送到隔壁为年轻武士通风报信,故事的结局就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了。只要稍具观影经验就会发现,电影中向来不乏关键性场景(纯粹指故事发生地),譬如晃动的桥梁,塞满炸药的屋子,甚至地震、洪水和火灾,以这些空想的场景推动剧情,委实是较为低劣的制造戏剧性的手法。以流水传递信息并不是黑泽明凭空捏造出来的,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这早已是屡见不鲜的媒介手段了。它也逐步渗透进口口相传的武士轶闻中,歌舞伎中,以及时代剧里,江湖地位之尊,哈似“飞鸽传书”之于中国武侠界。
我们曾提到过,本片在风格上颇受传统时代剧的影响《七武土》和《用心棒》等作都是对老气横秋的时代剧的颠覆与革新,而《椿三十郎》中有大量戏份直接从古典剑戟片中汲取养分。这点在年轻武士们身上可以观察地一清二楚,于外表而言,他们留着标准的武士月代头,于行为来说,他们生猛、勇敢、正气凛然,毫无污点。他们挽袖和猛拉下摆的方式,都参考了经典武士片中的动作。他们对首领绝对忠诚,视荣誉重过生命,正是当时许多日本青年意图效仿的男性模板。
可以说,剑戟片的那些流水线元素轮番出现 在这部电影中一一好人们,恶人们,没有必要的刀剑相争,还有一条充当信使的小溪。黑泽明之所以采用这些俗套设定,就是想放大年轻武士们欠缺智慧的短板。当后者吵吵嚷嚷、众口难调地制定计划时,影片就成了一部规整的时代剧。然而年轻武士们太过轻信,太过稚嫩。他们像所有为后世称颂的武士一样,收拾好仪容,准备好长剑,只是当事情发展出乎他们意料时,他们便只剩下手足无措的份。
幸好,他们遇到了椿三十郎,一个远比他们了解人世险恶的浪人。他的出现,让时代剧的泡沫走向破灭。且来看看影片中最为闹腾的一个桥段:当时三十郎正试着入睡,猝不及防地,年轻武士团队莫名骚动起来;他们开始大叫大嚷,并在屋中跑进跑出,各式各样的计划雏形从他们口中涌出。在一系列雷系风行的剪辑后(每一个镜头以滑动结束,这是黑泽明常用的技巧,可以有效地达成喜剧效果),我们看到《椿三十郎》愈来愈焦躁。这短短几分钟,就为观众点明了武士们和三十郎分属的两个迥异世界,其一是人们意淫出的时代剧武士世界,其二则是黑泽明定义的真正的武士世界。
影片花费不少笔墨向人们阐释这两者的差距。为了验证是否有守卫栖身暗处,三个郎向院落中心的池塘扔了块石头,而且他事先已确认了池中有鱼。于是他不仅引出了侍卫,还把这番动静巧妙地嫁祸到鱼群头上。这次行动要不是三十郎多留个心眼,蠢蠢欲动的年轻武士们基本上就被反派一锅端了。至于硬碰硬的较量,年轻武士们从未真正地出过手,绝大部分时间他们只是在小团体内部交流讯息。唯有当椿三十郎出手时,影片才有了股动作片的豪爽劲头。拯救被软禁的女人质是绝佳的范例,仅仅四秒(两次剪切,三次干脆利落的摇镜头),三十郎就风卷残云地干掉了三个守卫。
黑泽明对时代剧的拙劣模仿其实颇具深意。当九名年轻武士对椿三十郎言听计从,恍若死忠 下属时,黑泽明向人们指出了传统武士的局限和惰性:他们永远想要跟随某个箭头人物。三十郎不断地使他们感到尴尬,因为尽管后者知道三十郎是名无可匹敌的剑客,可他的言谈气质与他们理想中的完美武士简直是壤天之别。一个不羁形骸的浪人之躯,竟能容得下智勇双全的武士之魂。说到底,他们不过是一群孩子。他们抓到了间谍(时代剧中间谍永远是被捉住的),欢呼雀跃,却无法理解一脸平静的三十郎。他们提出的意见从未靠谱过,三十郎不得不一次次成为孤胆英雄。
结尾处《椿三十郎》与室户半兵卫的那场决斗,让围观的年轻武士们呆若木鸡。他们的头领最先回过神来,却也只能挤出“伟大”二字来形容三十郎。岂料这正好戳中三十郎的痛处,招来一番攻击性极强的回应。言毕,三十郎便潇洒地上了路,留下九个凌乱的年轻人一一困惑、沮丧、不明就里一一也许这就是黑泽明想让当时的年轻观众回味的感觉吧。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同《用心棒》截然不同,日本的观众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年轻人喜欢《用心棒》,然而成年人更中意《椿三十郎》”诚如黑泽明所言,《椿三十郎》虽然娱乐性十足,但说教味稍赚浓重,驱散了不少年轻人的兴趣。45年后,森田芳光翻拍了此作,加大了搞笑力度,算是翻拍片中的佼佼者,拍两部时代剧,黑泽明又回到都市丛林,一部《天堂与地狱》沉沉地叩响了现实主义之门。(待续)
看电影 201215130 大师 黑泽明 文 罗布
《椿三十郎》诞生于1962年。此时在遥远的欧罗巴,新浪潮的革命小将们正提着摄影机奔走于巴黎的大街小巷。然而外景拍摄在这个年代还远不是主流,像日本电影的大部分拍摄工作依然是在制片厂的摄影棚内完成。黑泽明不缺投资,掌控欲更是罕有匹敌者,他对自己作品的“摄影棚”从来也是一丝不苟:拍《低下层》他搭了爿贫民窟,拍《用心棒》他造了座村庄,拍《蜘蛛巢城》则建了座城堡。从《七武土》开始,黑泽明几乎每拍一部电影,都能留下一片供后人参观追忆的场景遗迹,可惜公司没将它们妥善保存下来(但是我们有横店和镇北堡等影视城,值得自豪)。拍《椿三十郎》时.黑泽明也没在场景搭建上少费功夫。
没有人会低估场景之于电影的意义,尤其对时代剧而言,那不仅是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更 是唇亡齿寒的依赖关系。要是缺了那座;妻清的荒野小镇,《用心棒》将不可想象。《椿三十郎》的拍摄点,包括一座环绕城堡的城市,以及两间毗邻的大宅邸,其建筑风格袭承自德川幕府时代的豪华作派,屋内有宽敞豁亮的房间,屋外有流水落花的庭院。艺术指导不是白请的,钱也不是白烧的,考究的场景能比语言更为迅捷地将“真实”二字烙在观众的脑海中。即便一个非常优秀的故事,配上粗制滥造的场景,观众也随时有出戏的可能。黑泽明的电影,不允许有质量死角存在。
无生命的建筑物不止提供气氛,有时甚至像活生生的演员,对剧情有推波助澜之效。《战国英豪》的主角一行人辗转于喑堡、神庙、兵营和边境关口等地,以点构面,成全了—波三折的情节。《椿三十郎》中,两座大宅的后院被一条涓溪贯通连接,这恰是正方人物攫取胜利的基础条件。若不是溪水将茶花送到隔壁为年轻武士通风报信,故事的结局就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了。只要稍具观影经验就会发现,电影中向来不乏关键性场景(纯粹指故事发生地),譬如晃动的桥梁,塞满炸药的屋子,甚至地震、洪水和火灾,以这些空想的场景推动剧情,委实是较为低劣的制造戏剧性的手法。以流水传递信息并不是黑泽明凭空捏造出来的,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这早已是屡见不鲜的媒介手段了。它也逐步渗透进口口相传的武士轶闻中,歌舞伎中,以及时代剧里,江湖地位之尊,哈似“飞鸽传书”之于中国武侠界。
我们曾提到过,本片在风格上颇受传统时代剧的影响《七武土》和《用心棒》等作都是对老气横秋的时代剧的颠覆与革新,而《椿三十郎》中有大量戏份直接从古典剑戟片中汲取养分。这点在年轻武士们身上可以观察地一清二楚,于外表而言,他们留着标准的武士月代头,于行为来说,他们生猛、勇敢、正气凛然,毫无污点。他们挽袖和猛拉下摆的方式,都参考了经典武士片中的动作。他们对首领绝对忠诚,视荣誉重过生命,正是当时许多日本青年意图效仿的男性模板。
可以说,剑戟片的那些流水线元素轮番出现 在这部电影中一一好人们,恶人们,没有必要的刀剑相争,还有一条充当信使的小溪。黑泽明之所以采用这些俗套设定,就是想放大年轻武士们欠缺智慧的短板。当后者吵吵嚷嚷、众口难调地制定计划时,影片就成了一部规整的时代剧。然而年轻武士们太过轻信,太过稚嫩。他们像所有为后世称颂的武士一样,收拾好仪容,准备好长剑,只是当事情发展出乎他们意料时,他们便只剩下手足无措的份。
幸好,他们遇到了椿三十郎,一个远比他们了解人世险恶的浪人。他的出现,让时代剧的泡沫走向破灭。且来看看影片中最为闹腾的一个桥段:当时三十郎正试着入睡,猝不及防地,年轻武士团队莫名骚动起来;他们开始大叫大嚷,并在屋中跑进跑出,各式各样的计划雏形从他们口中涌出。在一系列雷系风行的剪辑后(每一个镜头以滑动结束,这是黑泽明常用的技巧,可以有效地达成喜剧效果),我们看到《椿三十郎》愈来愈焦躁。这短短几分钟,就为观众点明了武士们和三十郎分属的两个迥异世界,其一是人们意淫出的时代剧武士世界,其二则是黑泽明定义的真正的武士世界。
影片花费不少笔墨向人们阐释这两者的差距。为了验证是否有守卫栖身暗处,三个郎向院落中心的池塘扔了块石头,而且他事先已确认了池中有鱼。于是他不仅引出了侍卫,还把这番动静巧妙地嫁祸到鱼群头上。这次行动要不是三十郎多留个心眼,蠢蠢欲动的年轻武士们基本上就被反派一锅端了。至于硬碰硬的较量,年轻武士们从未真正地出过手,绝大部分时间他们只是在小团体内部交流讯息。唯有当椿三十郎出手时,影片才有了股动作片的豪爽劲头。拯救被软禁的女人质是绝佳的范例,仅仅四秒(两次剪切,三次干脆利落的摇镜头),三十郎就风卷残云地干掉了三个守卫。
黑泽明对时代剧的拙劣模仿其实颇具深意。当九名年轻武士对椿三十郎言听计从,恍若死忠 下属时,黑泽明向人们指出了传统武士的局限和惰性:他们永远想要跟随某个箭头人物。三十郎不断地使他们感到尴尬,因为尽管后者知道三十郎是名无可匹敌的剑客,可他的言谈气质与他们理想中的完美武士简直是壤天之别。一个不羁形骸的浪人之躯,竟能容得下智勇双全的武士之魂。说到底,他们不过是一群孩子。他们抓到了间谍(时代剧中间谍永远是被捉住的),欢呼雀跃,却无法理解一脸平静的三十郎。他们提出的意见从未靠谱过,三十郎不得不一次次成为孤胆英雄。
结尾处《椿三十郎》与室户半兵卫的那场决斗,让围观的年轻武士们呆若木鸡。他们的头领最先回过神来,却也只能挤出“伟大”二字来形容三十郎。岂料这正好戳中三十郎的痛处,招来一番攻击性极强的回应。言毕,三十郎便潇洒地上了路,留下九个凌乱的年轻人一一困惑、沮丧、不明就里一一也许这就是黑泽明想让当时的年轻观众回味的感觉吧。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同《用心棒》截然不同,日本的观众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年轻人喜欢《用心棒》,然而成年人更中意《椿三十郎》”诚如黑泽明所言,《椿三十郎》虽然娱乐性十足,但说教味稍赚浓重,驱散了不少年轻人的兴趣。45年后,森田芳光翻拍了此作,加大了搞笑力度,算是翻拍片中的佼佼者,拍两部时代剧,黑泽明又回到都市丛林,一部《天堂与地狱》沉沉地叩响了现实主义之门。(待续)
![]() |
![]() |
![]() |
看电影 201215130 大师 黑泽明 文 罗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