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位置、D位置与共情(三)——来说说拒绝这件事
昨晚,在讲座结束后,我和我的朋友凑到柯老师那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我们都有共情的能力,我们知道当别人向我们发出请求或者诉求时,我们无论出于无能为力、爱莫能助还是不情愿地拒绝别人,我们能够共情别人受拒绝时的难过与悲伤,于是在拒绝这件事情上,我们胆颤心惊,我们畏手畏脚,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原来,我们混淆了共情与责任。没错,我们有共情的能力,我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别人遭到拒绝的情绪,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别人这样的情绪负责,因为反过来别人也从没有对遭到拒绝的我们负责过,共情和负责是两回事。
我和我朋友陷入反思,原来,我们一直都把自己放在PS位置上,认为自己是理所帮然地接受别人的请求,因为不想面对无能为力去帮助别人的懦弱的自己,不想面对那个其实并非那么热心助人的那个自己的阴暗面,不想面对我们其实没有那么美好的一面,更确切地说我们不懂得与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人相处,我们害怕面对那个可以如此无情的自己,不让自己靠近D位置的后果时,我们一直拖着,我们一直焦虑着,畏惧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别人的影响。我们美化自己的同时,也夸大了自己的重要性。
记得萧秋水曾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多人学不会拒绝》,当我现在再重温教主的观点“忘掉那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舍去那些无所谓的纠结,切开形成牵绊的关系,抛离阻碍你成长的一切。找到生命的主轴,记住人生终须有尽头”顿时,豁然开朗了。
很多人依靠借口来婉拒希望能够维持原本的关系,或者不得失别人,但是却忘了人生中的断舍离往往要从拒绝开始。人与世界有无数的交接,自己有自己的方向,别人有别人的要求,如果凡事都拒绝不了,那很容易跟着别人的方向走。这样为了完美自己停留在P位置而不惜浪费自己的人生,问问自己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并老实地回应,就会发现,拒绝,尤其是直截了当的拒绝其实没有那么纠结,后果没有自己想象中这么糟糕,这是让自己迈向D位置找出自己不足与问题的开始罢了。
原来,我们混淆了共情与责任。没错,我们有共情的能力,我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别人遭到拒绝的情绪,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别人这样的情绪负责,因为反过来别人也从没有对遭到拒绝的我们负责过,共情和负责是两回事。
我和我朋友陷入反思,原来,我们一直都把自己放在PS位置上,认为自己是理所帮然地接受别人的请求,因为不想面对无能为力去帮助别人的懦弱的自己,不想面对那个其实并非那么热心助人的那个自己的阴暗面,不想面对我们其实没有那么美好的一面,更确切地说我们不懂得与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人相处,我们害怕面对那个可以如此无情的自己,不让自己靠近D位置的后果时,我们一直拖着,我们一直焦虑着,畏惧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别人的影响。我们美化自己的同时,也夸大了自己的重要性。
记得萧秋水曾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多人学不会拒绝》,当我现在再重温教主的观点“忘掉那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舍去那些无所谓的纠结,切开形成牵绊的关系,抛离阻碍你成长的一切。找到生命的主轴,记住人生终须有尽头”顿时,豁然开朗了。
很多人依靠借口来婉拒希望能够维持原本的关系,或者不得失别人,但是却忘了人生中的断舍离往往要从拒绝开始。人与世界有无数的交接,自己有自己的方向,别人有别人的要求,如果凡事都拒绝不了,那很容易跟着别人的方向走。这样为了完美自己停留在P位置而不惜浪费自己的人生,问问自己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并老实地回应,就会发现,拒绝,尤其是直截了当的拒绝其实没有那么纠结,后果没有自己想象中这么糟糕,这是让自己迈向D位置找出自己不足与问题的开始罢了。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