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将进酒》 李白
我们家是没有喝酒的传统的。爷爷和外公都是滴酒不沾的人,老爸更是半杯葡萄酒就可以醉的睡一个下午。女性这边,外婆完全是居家范儿的,有时吃饭连桌都不上,更谈不上喝酒了,奶奶的脾气秉性甚是豪爽,是我们家最有可能成为喝酒的大拿的,但是好像也没听人提及过她老人家有量。老妈虽然逢年过节喝两杯,但也是2两就晕乎乎的了。爷爷家倒是泡过很多酒,去年回去喝爷爷泡的桂花酒,据说也是泡了十多年,在家里的酒能放10多年,足以见得我们家里都不是好饮的人。所以,喝酒这件事,我还真是找不到可以追溯的家学渊源。但是,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居然就开始喝上了。
有印象的第一次喝酒应该已经是高中了,大约是小学同学聚会,在一个麻辣烫店里,20多个人,我用2两5一个的杯子跟到场的每个人喝了一杯啤酒,大概20多个人吧。记得当时有点晕,但后来的事都是记得清楚的。并且,回家之后行为举止正常,老妈也没发现我喝过酒。从此,酒量与酒胆就开始渐长。
大学里豪饮的次数也有那么几次。首先是班上的几个小伙伴,个把月几个人约到学校外面的小饭店吃个饭,彼时,我还算收敛,即使喝酒,也就一两瓶啤酒打住,不会再多喝。雪花上头,金龙泉难喝,当时的印象深刻,现在离开武汉,这两种酒,我也是能不喝就不喝。
另外就是跟新闻中心的那帮人,每年的大聚会总要搞几个喝多的。大三、大四当了个部门的负责人,每每遇到这种局面就更容易成为靶子。有次,被学弟、学妹们在啤酒里放了一大杯白酒,没有注意,端起杯子一饮而尽,难受了好一阵子。从此对于“三中全会”这种喝法也讳莫如深,不敢再试。一次聚会尽量只喝一种酒,混酒极容易醉。
在新闻中心当部门负责人的时候,有时需要跟校内外的机构有些合作,当然吃饭是免不了的(中国这种吃吃喝喝,饭桌上谈事的局面,真是从大学开始的)。如果说前面的喝酒都还是朋友间的聚会什么的,这种喝酒就算得上是应酬了。不过庆幸的是,我在大学的应酬中倒还一直没有喝醉过,估计一是酒量勉强还行,这种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毕竟也是小场面,二就是要感谢我当时的老大了,他是男的,而且是国防生,又是部队系统长大的,酒量自然是无底洞,原本有的要喝酒的场合应该是我替他挡酒的,到最后一般都是他替我挡了。所以,到这个阶段为止,我基本上都还算是没有醉过。
第一次喝醉应该是本科毕业的班搓吧。班搓一共举行过三次。我喝醉的是第二次,班主任专门从浙江回武汉请我们全班吃饭,地点在百盛园。那天晚上好多人说了好多话,有人表白,有人抱头痛哭。我不记得我是不是跟每个人都喝过一杯以上,但那天我跟老于至少喝了三杯以上,他后来酒后醉态,我要负上一点点责任。当然,我也醉了。醉之前,我给一个朋友打了个电话,约他晚上去走长江大桥。朋友依约而来,我也极其镇定的走出了吃饭的地方,我记得我出去的时候走的肯定是直线,但后来的事就模糊了。朋友带我去了长江大桥,我在桥上又蹦又叫,还在桥中大吼:“我爱武汉,我肯定会回来的”。这些我都不记得了,现在证明,也确实是醉话。长江大桥只走了一半,后来我就哭着喊着要回家,可是宿舍门已经关了,朋友陪我在东湖边坐了一夜。这些事我都是后来听朋友讲的,我只知道我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是在武大外的东湖边,伴随有宿醉之后的头疼。江湖上后来都流传一个说法,说我三次班搓每次都喝不少,但一次都没醉过,但其实这次我是醉了的,只不过除了那个朋友外,没人知道罢了。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和这个朋友绝交,我醉了这件事就再没有人会提起了。
印象中的断片儿好像还有一次,几个本科同学到北京找我们玩儿,在人大外面吃饭的地方也是喝多了,当时放不下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所以心情很差,这种时候是极容易喝醉的。犹记得喝了很多之后,有俩男生已经趴下了,我还过去拍他们后脑勺,让他们起来继续喝,不要犯怂。后来这两个男生都跟我反映,第二天头很疼,不知道是喝酒喝得还是被我打的。我第二天醒来,发现手上一大块伤疤,也记不得是昨晚回家的路上在哪儿蹭的。
那次之后我长了记性,就很久不沾酒了。后来工作了,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州的国企,国企喝酒的作风还是比较凶残的。中秋节老大请所有单身青年喝酒,喝得就是白的,还没开始吃饭,就开始喝酒,没喝二两,我就开始手抖,从此在广州就有点害怕喝酒的场合。好在后来换了部门,大家反而温和了不少,跟供应商吃饭,都是来酸奶的。同事之间吃饭也就是吃饭,极少喝酒,我就有半年左右没有碰酒杯。
回北京之后,又开始喝酒,朋友聚会小酌,公司聚餐大酌,接待客户的场合更是既要喝酒还要顾得领导、同志们的周全。这段时间倒是酒量渐长,没有喝多过,倒是看到不少人喝多,醉态百出。诚恳的说,我还是爱小酌一点的,微醺而不醉是极好的状态。而这段时间,朋友之间聚会好像还成了常态,周五基本上固定都有活动,有时非周末也要凑在一起推杯换盏一番。我虽不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但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积极参与者。时间长了,居然还声名在外了。
此番,写这篇文章一是纪念自己喝酒以来的囧事,另一便是要决意戒酒了。原因有二,一是上个月检查身体,心率不齐,医生说:咖啡和酒都最好是戒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当尊医嘱,不敢怠慢;二是一个脚踩七彩祥云,头顶救世光环的人勒令我戒酒,并不惜以绝交为筹码,我本属于宁死不受威胁的那类,但是我怕他哪天离我而去,从此我便遁入无边地狱,代价太大,以至于我根本没有勇气做任何无谓的冒险,唯有谨遵教诲。
从此戒酒,立此为据。
——《将进酒》 李白
我们家是没有喝酒的传统的。爷爷和外公都是滴酒不沾的人,老爸更是半杯葡萄酒就可以醉的睡一个下午。女性这边,外婆完全是居家范儿的,有时吃饭连桌都不上,更谈不上喝酒了,奶奶的脾气秉性甚是豪爽,是我们家最有可能成为喝酒的大拿的,但是好像也没听人提及过她老人家有量。老妈虽然逢年过节喝两杯,但也是2两就晕乎乎的了。爷爷家倒是泡过很多酒,去年回去喝爷爷泡的桂花酒,据说也是泡了十多年,在家里的酒能放10多年,足以见得我们家里都不是好饮的人。所以,喝酒这件事,我还真是找不到可以追溯的家学渊源。但是,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居然就开始喝上了。
有印象的第一次喝酒应该已经是高中了,大约是小学同学聚会,在一个麻辣烫店里,20多个人,我用2两5一个的杯子跟到场的每个人喝了一杯啤酒,大概20多个人吧。记得当时有点晕,但后来的事都是记得清楚的。并且,回家之后行为举止正常,老妈也没发现我喝过酒。从此,酒量与酒胆就开始渐长。
大学里豪饮的次数也有那么几次。首先是班上的几个小伙伴,个把月几个人约到学校外面的小饭店吃个饭,彼时,我还算收敛,即使喝酒,也就一两瓶啤酒打住,不会再多喝。雪花上头,金龙泉难喝,当时的印象深刻,现在离开武汉,这两种酒,我也是能不喝就不喝。
另外就是跟新闻中心的那帮人,每年的大聚会总要搞几个喝多的。大三、大四当了个部门的负责人,每每遇到这种局面就更容易成为靶子。有次,被学弟、学妹们在啤酒里放了一大杯白酒,没有注意,端起杯子一饮而尽,难受了好一阵子。从此对于“三中全会”这种喝法也讳莫如深,不敢再试。一次聚会尽量只喝一种酒,混酒极容易醉。
在新闻中心当部门负责人的时候,有时需要跟校内外的机构有些合作,当然吃饭是免不了的(中国这种吃吃喝喝,饭桌上谈事的局面,真是从大学开始的)。如果说前面的喝酒都还是朋友间的聚会什么的,这种喝酒就算得上是应酬了。不过庆幸的是,我在大学的应酬中倒还一直没有喝醉过,估计一是酒量勉强还行,这种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毕竟也是小场面,二就是要感谢我当时的老大了,他是男的,而且是国防生,又是部队系统长大的,酒量自然是无底洞,原本有的要喝酒的场合应该是我替他挡酒的,到最后一般都是他替我挡了。所以,到这个阶段为止,我基本上都还算是没有醉过。
第一次喝醉应该是本科毕业的班搓吧。班搓一共举行过三次。我喝醉的是第二次,班主任专门从浙江回武汉请我们全班吃饭,地点在百盛园。那天晚上好多人说了好多话,有人表白,有人抱头痛哭。我不记得我是不是跟每个人都喝过一杯以上,但那天我跟老于至少喝了三杯以上,他后来酒后醉态,我要负上一点点责任。当然,我也醉了。醉之前,我给一个朋友打了个电话,约他晚上去走长江大桥。朋友依约而来,我也极其镇定的走出了吃饭的地方,我记得我出去的时候走的肯定是直线,但后来的事就模糊了。朋友带我去了长江大桥,我在桥上又蹦又叫,还在桥中大吼:“我爱武汉,我肯定会回来的”。这些我都不记得了,现在证明,也确实是醉话。长江大桥只走了一半,后来我就哭着喊着要回家,可是宿舍门已经关了,朋友陪我在东湖边坐了一夜。这些事我都是后来听朋友讲的,我只知道我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是在武大外的东湖边,伴随有宿醉之后的头疼。江湖上后来都流传一个说法,说我三次班搓每次都喝不少,但一次都没醉过,但其实这次我是醉了的,只不过除了那个朋友外,没人知道罢了。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和这个朋友绝交,我醉了这件事就再没有人会提起了。
印象中的断片儿好像还有一次,几个本科同学到北京找我们玩儿,在人大外面吃饭的地方也是喝多了,当时放不下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所以心情很差,这种时候是极容易喝醉的。犹记得喝了很多之后,有俩男生已经趴下了,我还过去拍他们后脑勺,让他们起来继续喝,不要犯怂。后来这两个男生都跟我反映,第二天头很疼,不知道是喝酒喝得还是被我打的。我第二天醒来,发现手上一大块伤疤,也记不得是昨晚回家的路上在哪儿蹭的。
那次之后我长了记性,就很久不沾酒了。后来工作了,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州的国企,国企喝酒的作风还是比较凶残的。中秋节老大请所有单身青年喝酒,喝得就是白的,还没开始吃饭,就开始喝酒,没喝二两,我就开始手抖,从此在广州就有点害怕喝酒的场合。好在后来换了部门,大家反而温和了不少,跟供应商吃饭,都是来酸奶的。同事之间吃饭也就是吃饭,极少喝酒,我就有半年左右没有碰酒杯。
回北京之后,又开始喝酒,朋友聚会小酌,公司聚餐大酌,接待客户的场合更是既要喝酒还要顾得领导、同志们的周全。这段时间倒是酒量渐长,没有喝多过,倒是看到不少人喝多,醉态百出。诚恳的说,我还是爱小酌一点的,微醺而不醉是极好的状态。而这段时间,朋友之间聚会好像还成了常态,周五基本上固定都有活动,有时非周末也要凑在一起推杯换盏一番。我虽不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但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积极参与者。时间长了,居然还声名在外了。
此番,写这篇文章一是纪念自己喝酒以来的囧事,另一便是要决意戒酒了。原因有二,一是上个月检查身体,心率不齐,医生说:咖啡和酒都最好是戒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当尊医嘱,不敢怠慢;二是一个脚踩七彩祥云,头顶救世光环的人勒令我戒酒,并不惜以绝交为筹码,我本属于宁死不受威胁的那类,但是我怕他哪天离我而去,从此我便遁入无边地狱,代价太大,以至于我根本没有勇气做任何无谓的冒险,唯有谨遵教诲。
从此戒酒,立此为据。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