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君,再次降临的天才之光
【一】
周日晚上,我去中山音乐堂听沈文裕的音乐会。在去之前,我暗暗为他担心,要在一场音乐会里挑战3首贝多芬奏鸣曲,还有普罗科菲耶夫、肖邦的作品,对于任何一个音乐家而言,都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些作品的难度不仅仅是技术上,更多是需要对于音乐的谨慎思考与理解。我的朋友认为,沈文裕选择如此高难度的曲目,带着一种迫切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意思。
沈文裕的样子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一副挺正太的样子,穿着白色的衬衫和西装外套,笑容软软的,有着说不尽的孩子气。朝观众鞠完躬,他坐在钢琴前微微思考,手指落在钢琴上,音乐厅内瞬间弥漫着贝多芬的13号奏鸣曲(悲怆奏鸣曲)。
他的演奏很让我惊喜。朋友也觉得很惊喜。作品的完成度相当高,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想,一听就是经过长时间雕琢、练习的结果。
虽然说有一些地方还是略微急躁,但是整体来说,他表现得非常克制,似乎在努力忘记自己是一个技术多么好的人,不去炫技,不去讨好,而是全心全意地思考着,演奏着,歌唱着;就这样心无旁焉地追求着自己的贝多芬。他真的,用一种相当严肃的心情去对待贝多芬。
【二】
返程的时候,沈文裕的肖邦夜曲弹得很小巧精致;观众似乎并不满足,高喊“野蜂飞舞”,沈文裕倒是好脾气,露出羞涩的笑容,按照观众的要求弹了两次。
是的,通过沈文裕幕后团队的常年工作,大家已经成功把沈文裕和野蜂飞舞联系在一起了。
我怀疑,那些号称保护沈文裕的人,根本不能理解他的才华(他的父亲也未必懂得)。否则,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在节目再次展示40多秒弹野蜂飞舞。他能做的事情远远凌驾于此,就如同一个作家明明能写精妙绝伦的文学作品,却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写知音杂志。
当年,和沈文裕一同成名的钢琴家,要么是已经活跃于国际乐团,与顶级的指挥家学习合作,要么是正在逐步征服欧洲市场,坐在古老的音乐厅内为资深乐迷奉上一场听觉盛宴。可是,沈文裕绝大部分的音乐会并不是这样的,他的音乐会往往拉着红色大横幅,写着“炫技大师沈文裕”之类的宣传语,演出的地方也多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现在,无论在国际舞台,还是在当代艺术家的追梦之地纽约,沈文裕是一个被遗忘、被错过的名字。这个对于一个曾经达到如此高度的少年天才而言,谈得上是一种急速地坠落。
在这场坠落中,沈文裕在地下室里弹琴,被切断与外界、主流古典乐坛的接触;按照安排好的方式,他撕开沉痛的过往出现在电视节目里;按照大家的要求,去弹一些不入流的小曲子。在这些被父母紧紧包围的世界里,他仍然不舍得,不愿意放弃贝多芬。
沈文裕曾经在采访中对自己说,害怕自己像灯泡一些烧焦了。在这场漫无边际的黑暗中,他通过燃烧自我的方式生存着、坚持着。在一场场乱七八糟的小演出里,他迷茫着,痛苦着,渴望与内心深处声音的相遇。
终于,在徘徊多时之后,沈文裕终于找回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他终于明白——没关系,你们要听野蜂飞舞,要听三流作品,要我炫技,没关系,我按照你们的方法来;但是这个贝多芬,必须按照我的方式来。
【三】
周日的晚上,那个曾经说要当钢琴大师的少年,终于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闪亮的天才之光,重新回归到他的身上了。
这一夜来得太晚了。
但是,终究还是来了。
【编辑大人说每篇日志后面都要加广告,请各位不要讨厌我啊】
延伸阅读《被父母毁掉的一生》已经被收入新书中~~~欢迎大家围观~~
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t.cn/Rhovlfz
亚马逊购买链接:http://t.cn/RhovpQD
京东购买链接:http://t.cn/Rhovj3N
周日晚上,我去中山音乐堂听沈文裕的音乐会。在去之前,我暗暗为他担心,要在一场音乐会里挑战3首贝多芬奏鸣曲,还有普罗科菲耶夫、肖邦的作品,对于任何一个音乐家而言,都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些作品的难度不仅仅是技术上,更多是需要对于音乐的谨慎思考与理解。我的朋友认为,沈文裕选择如此高难度的曲目,带着一种迫切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意思。
沈文裕的样子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一副挺正太的样子,穿着白色的衬衫和西装外套,笑容软软的,有着说不尽的孩子气。朝观众鞠完躬,他坐在钢琴前微微思考,手指落在钢琴上,音乐厅内瞬间弥漫着贝多芬的13号奏鸣曲(悲怆奏鸣曲)。
他的演奏很让我惊喜。朋友也觉得很惊喜。作品的完成度相当高,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想,一听就是经过长时间雕琢、练习的结果。
虽然说有一些地方还是略微急躁,但是整体来说,他表现得非常克制,似乎在努力忘记自己是一个技术多么好的人,不去炫技,不去讨好,而是全心全意地思考着,演奏着,歌唱着;就这样心无旁焉地追求着自己的贝多芬。他真的,用一种相当严肃的心情去对待贝多芬。
【二】
返程的时候,沈文裕的肖邦夜曲弹得很小巧精致;观众似乎并不满足,高喊“野蜂飞舞”,沈文裕倒是好脾气,露出羞涩的笑容,按照观众的要求弹了两次。
是的,通过沈文裕幕后团队的常年工作,大家已经成功把沈文裕和野蜂飞舞联系在一起了。
我怀疑,那些号称保护沈文裕的人,根本不能理解他的才华(他的父亲也未必懂得)。否则,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在节目再次展示40多秒弹野蜂飞舞。他能做的事情远远凌驾于此,就如同一个作家明明能写精妙绝伦的文学作品,却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写知音杂志。
当年,和沈文裕一同成名的钢琴家,要么是已经活跃于国际乐团,与顶级的指挥家学习合作,要么是正在逐步征服欧洲市场,坐在古老的音乐厅内为资深乐迷奉上一场听觉盛宴。可是,沈文裕绝大部分的音乐会并不是这样的,他的音乐会往往拉着红色大横幅,写着“炫技大师沈文裕”之类的宣传语,演出的地方也多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现在,无论在国际舞台,还是在当代艺术家的追梦之地纽约,沈文裕是一个被遗忘、被错过的名字。这个对于一个曾经达到如此高度的少年天才而言,谈得上是一种急速地坠落。
在这场坠落中,沈文裕在地下室里弹琴,被切断与外界、主流古典乐坛的接触;按照安排好的方式,他撕开沉痛的过往出现在电视节目里;按照大家的要求,去弹一些不入流的小曲子。在这些被父母紧紧包围的世界里,他仍然不舍得,不愿意放弃贝多芬。
沈文裕曾经在采访中对自己说,害怕自己像灯泡一些烧焦了。在这场漫无边际的黑暗中,他通过燃烧自我的方式生存着、坚持着。在一场场乱七八糟的小演出里,他迷茫着,痛苦着,渴望与内心深处声音的相遇。
终于,在徘徊多时之后,沈文裕终于找回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他终于明白——没关系,你们要听野蜂飞舞,要听三流作品,要我炫技,没关系,我按照你们的方法来;但是这个贝多芬,必须按照我的方式来。
【三】
周日的晚上,那个曾经说要当钢琴大师的少年,终于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闪亮的天才之光,重新回归到他的身上了。
这一夜来得太晚了。
但是,终究还是来了。
【编辑大人说每篇日志后面都要加广告,请各位不要讨厌我啊】
延伸阅读《被父母毁掉的一生》已经被收入新书中~~~欢迎大家围观~~
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t.cn/Rhovlfz
亚马逊购买链接:http://t.cn/RhovpQD
京东购买链接:http://t.cn/Rhovj3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