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疼痛文学的青春
在这个青春文学泛滥的年代,十个人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喜欢看,但对我而言,归队于不看的那一半里。记得在高中的时候,上床的室友总是喜欢看青春小说,一直关注她喜欢的青春作家的近况,然后在分享给别人。对于我而言,青春小说带给我的并不是感动和共鸣,只是无聊的无病呻吟,或许是因为还在青春里面,所以没有多大的感触。
记得我的同学B在我的手机里面存了一部叫做《后来我们都哭了》的小说,这是唯一一部看过的青春小说里面的长篇小说,也是唯一没有难过的小说。有时候我在想,我之所以不喜欢青春小说只是因为里面描写的太多都是伤感寂寞的东西,把青春里面的痛苦和忧伤无限的扩大,最后让无病呻吟的寂寞占据快乐的位置,统治着我们的悲欢。
现在许多的青春小说描写的都是与别人无关的小寂寞、小喜悦、小悲欢,尽管文字华丽无比,但也只是文字的重组而已。在十九岁以前,不喜欢悲伤的书籍,书里面淡淡或者强烈的悲欢都会震撼着我,会为一片小文章里面的悲剧难过一天,会为长文里面的喜乐欢喜一阵子,那样的岁月令人怀恋。现在看书,不再有这样大的高低起伏,或许是因为书籍看了有点多,书里面的悲欢离合见得太多,没有了太多的新奇。记得以前看过一本言情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最后都跳崖自杀了,看过的同学朋友都说这样的结局很悲伤,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坚持,这就是他们最后最好的幸福和结局。确实,世间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如果活着不能幸福,那么两个人同时死去这样的幸福为什么不努力争取呢。在爱情面前,许多人都说,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可是,誓言在美终究只是话语,说出的话语是不需要什么代价的,可是当两个曾经这样山盟海誓的人要践行这样的承诺的时候,一切又都缺乏勇气和决心了,有的只不过是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爱情、承诺的轻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说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个悲剧,欢乐不过是给悲伤伴舞而已。
青春小说离不开爱情,可以说所有的小清新文艺小说都离不开爱情,有时候我很怀疑,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轻的人都在描写爱情,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又有多少,或者谈过恋爱的人是不是就会懂得爱情的真谛呢。
一直我都对小说里面的爱情表示怀疑,很深,很深。
有人说,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剂品而已,也有人说,爱情是他生活的全部,没有了它,生活就全部都不是。我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我不书写爱情。爱情,于我而言,好像不是那么重要。
爱情,不过是把两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变成最亲密的亲人。
描写爱情的文学名著有很多,有时简单有时复杂,不过都是一个样,爱情,要么悲伤,要么快乐,仅此而已。
青春小说里面的爱情,除了爱还有悲伤,矛盾,各种各样不是爱的元素在里面,构成一出无聊的青春故事。我的青春,确实无聊,没有小说里面的刻骨铭心的爱情,缺乏独特的青春记忆,没有遇见完美无瑕的少年少女,一切有的就是无聊的课本与无聊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行迹,一切都没有小说里面的精彩。
所以,我与悲伤的青春小说注定没有刻骨铭心的恋爱关系。
小说里面的青春悲惨,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们,他们是那么的绝望却也充满着希望,他们是那么的文艺忧伤,爱情好像成为他们唯一的救赎,其他一切都是扯淡的、无聊的、没有意义的。或许有许多人的青春是这样,小说里面的生活就是他们真实的写照。然而,有许多的人没有这样的青春,就像我一样无趣,却也在回忆着无聊的生活,还把这种无聊当做所谓的精神养料,继续走着眼前同样无聊的生活,然后照此循环,庸庸碌碌的走过这一辈子。这样的人很多都希望自己变成小说里的人物,尽管悲伤绝望,但是可以让别人铭记,哪怕是一刻钟也可以。
无聊而又奢侈的愿望。
回望高中生活,除了紧张不断的学习之外还有少女言情小说,那时候做着无尽的少女梦,希望有一天遇见一个白马王子改变自己平凡鼓噪的生活,然后穿着美美的衣服,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闯祸之后有一个人来为自己收尾,一个人无条件的喜欢自己,等等。现在回望过去,感觉自己无知又天真,不会愧对“少女”二字。慢慢成长,渐渐明白,生活的改变只能靠自己的左右手,靠别人是不现实和扯淡的事。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疼痛,或许只有经历过悲惨事件的人才会懂得疼痛的真正含义,对于我这种没有经历刻骨铭心的伤痛的人,疼痛似乎很遥远。青春疼痛文学里面把疼痛当卖点,把寂寞当消费品,疼痛与寂寞是生生世世最好的伴侣,最平常、最切合、最缠绵、最昂贵的消费品。
青春疼痛文学,对我而言没有共鸣,不是没有疼痛,而是无限夸大的疼痛与寂寞就是无聊而已,所以不喜。很简单,很粗暴。
青春没有青春疼痛文学,这就是我的青春。
简单无趣,古板扁直,这就是许多的我的青春。
记得我的同学B在我的手机里面存了一部叫做《后来我们都哭了》的小说,这是唯一一部看过的青春小说里面的长篇小说,也是唯一没有难过的小说。有时候我在想,我之所以不喜欢青春小说只是因为里面描写的太多都是伤感寂寞的东西,把青春里面的痛苦和忧伤无限的扩大,最后让无病呻吟的寂寞占据快乐的位置,统治着我们的悲欢。
现在许多的青春小说描写的都是与别人无关的小寂寞、小喜悦、小悲欢,尽管文字华丽无比,但也只是文字的重组而已。在十九岁以前,不喜欢悲伤的书籍,书里面淡淡或者强烈的悲欢都会震撼着我,会为一片小文章里面的悲剧难过一天,会为长文里面的喜乐欢喜一阵子,那样的岁月令人怀恋。现在看书,不再有这样大的高低起伏,或许是因为书籍看了有点多,书里面的悲欢离合见得太多,没有了太多的新奇。记得以前看过一本言情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最后都跳崖自杀了,看过的同学朋友都说这样的结局很悲伤,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坚持,这就是他们最后最好的幸福和结局。确实,世间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如果活着不能幸福,那么两个人同时死去这样的幸福为什么不努力争取呢。在爱情面前,许多人都说,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可是,誓言在美终究只是话语,说出的话语是不需要什么代价的,可是当两个曾经这样山盟海誓的人要践行这样的承诺的时候,一切又都缺乏勇气和决心了,有的只不过是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爱情、承诺的轻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说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个悲剧,欢乐不过是给悲伤伴舞而已。
青春小说离不开爱情,可以说所有的小清新文艺小说都离不开爱情,有时候我很怀疑,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轻的人都在描写爱情,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又有多少,或者谈过恋爱的人是不是就会懂得爱情的真谛呢。
一直我都对小说里面的爱情表示怀疑,很深,很深。
有人说,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剂品而已,也有人说,爱情是他生活的全部,没有了它,生活就全部都不是。我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我不书写爱情。爱情,于我而言,好像不是那么重要。
爱情,不过是把两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变成最亲密的亲人。
描写爱情的文学名著有很多,有时简单有时复杂,不过都是一个样,爱情,要么悲伤,要么快乐,仅此而已。
青春小说里面的爱情,除了爱还有悲伤,矛盾,各种各样不是爱的元素在里面,构成一出无聊的青春故事。我的青春,确实无聊,没有小说里面的刻骨铭心的爱情,缺乏独特的青春记忆,没有遇见完美无瑕的少年少女,一切有的就是无聊的课本与无聊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行迹,一切都没有小说里面的精彩。
所以,我与悲伤的青春小说注定没有刻骨铭心的恋爱关系。
小说里面的青春悲惨,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们,他们是那么的绝望却也充满着希望,他们是那么的文艺忧伤,爱情好像成为他们唯一的救赎,其他一切都是扯淡的、无聊的、没有意义的。或许有许多人的青春是这样,小说里面的生活就是他们真实的写照。然而,有许多的人没有这样的青春,就像我一样无趣,却也在回忆着无聊的生活,还把这种无聊当做所谓的精神养料,继续走着眼前同样无聊的生活,然后照此循环,庸庸碌碌的走过这一辈子。这样的人很多都希望自己变成小说里的人物,尽管悲伤绝望,但是可以让别人铭记,哪怕是一刻钟也可以。
无聊而又奢侈的愿望。
回望高中生活,除了紧张不断的学习之外还有少女言情小说,那时候做着无尽的少女梦,希望有一天遇见一个白马王子改变自己平凡鼓噪的生活,然后穿着美美的衣服,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闯祸之后有一个人来为自己收尾,一个人无条件的喜欢自己,等等。现在回望过去,感觉自己无知又天真,不会愧对“少女”二字。慢慢成长,渐渐明白,生活的改变只能靠自己的左右手,靠别人是不现实和扯淡的事。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疼痛,或许只有经历过悲惨事件的人才会懂得疼痛的真正含义,对于我这种没有经历刻骨铭心的伤痛的人,疼痛似乎很遥远。青春疼痛文学里面把疼痛当卖点,把寂寞当消费品,疼痛与寂寞是生生世世最好的伴侣,最平常、最切合、最缠绵、最昂贵的消费品。
青春疼痛文学,对我而言没有共鸣,不是没有疼痛,而是无限夸大的疼痛与寂寞就是无聊而已,所以不喜。很简单,很粗暴。
青春没有青春疼痛文学,这就是我的青春。
简单无趣,古板扁直,这就是许多的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