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周记-week1
开学入秋后的学校,一段歇脚的日子提供一种缓冲和预备,这在我的以往似无有过,校园里没有新生而显得空旷,其实自己明晓,只因心情早已不属于可以遨游的悠哉时光,一个看上去丰满的暑假过去了,旧友未换新友,但故知已散去大半,考研的一帮弟兄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实习的则得以被自动划归到应该翘首展望工作的队列中了。
看着若干的实习材料,我想,总该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去准备接下来的实习生活,但打算终究是美好,等这一天终于到临时,说实话,我竟感到一丝悲感,当然掺杂着压力下的忐忑、紧张甚至于无措了。
十五号,终于到达了即将开启新大学生活方式的地方,哦,不是的,我简直觉得已然离开了所谓的大学,这在后几天的实习生活中感触尤深。天气很好,在红色的“师大派”建筑物中穿梭,上午实习学校开了紧凑的动员会,直觉和错觉都在提醒我们,这样的生活节奏大概要持续下去很长一段日子,甚至不止这两个月罢!应是肯定不止。
我和同学被分至初中,庆幸至极,我遇见的老师竟是十几年的师兄,这倒不算奇,于三年内举目无亲的北方遇见故乡人当是最让人坐立难安的了,这位老师,或者是这位师兄,虽并不是我预设中希望跟随的那种老教师,不过,70后的师兄很随和,也很客气,对实习生要求也尽其情理,于是总觉得幸运和缘分都被我所占,也总让人觉着这世事的变幻、生者的道途到底会欣喜大过患难。在径直提了一些班主任要求外,老师点到初中生的某些特殊之处,依此,他说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像高中那样教初中,应会讲故事,会调节氛围,话至此处,我内心戚戚然,一个学期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课程让我备课总是看不上已有的某些“普通”教案的深度和方法,看来教书之初,内容不及形式重要,嗜好发人之所未发或许是学术的精神,而眼下当极力丢弃,总之,挑战自己钻牛角的思维和磨砺自己多多储备灵巧输出的机会可真是到来了!
一周过去了,值得纪念的、过于琐碎的都记到了记录本上,每天例行到班、看做操、听课、盯值日,有时更是与老师闲聊,在头一天的下昼就进了班,我一时不知与00后的学生当以何种方式开场白,最后大概留下的是窘态,总之我似乎没听见他们最后的鼓掌。
一周的听课也是很受启迪,初中的课堂容量的确不需要多大,但从某个角度感受,能不能把课上活,却更考察老师的基本素质,这里有把控纪律的方法、足够的才气、充实的知识、平易不移的态度、时刻渗透道理的语言、迅速转化角色的速度……第二周需更多的注意和学习!
看着若干的实习材料,我想,总该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去准备接下来的实习生活,但打算终究是美好,等这一天终于到临时,说实话,我竟感到一丝悲感,当然掺杂着压力下的忐忑、紧张甚至于无措了。
十五号,终于到达了即将开启新大学生活方式的地方,哦,不是的,我简直觉得已然离开了所谓的大学,这在后几天的实习生活中感触尤深。天气很好,在红色的“师大派”建筑物中穿梭,上午实习学校开了紧凑的动员会,直觉和错觉都在提醒我们,这样的生活节奏大概要持续下去很长一段日子,甚至不止这两个月罢!应是肯定不止。
我和同学被分至初中,庆幸至极,我遇见的老师竟是十几年的师兄,这倒不算奇,于三年内举目无亲的北方遇见故乡人当是最让人坐立难安的了,这位老师,或者是这位师兄,虽并不是我预设中希望跟随的那种老教师,不过,70后的师兄很随和,也很客气,对实习生要求也尽其情理,于是总觉得幸运和缘分都被我所占,也总让人觉着这世事的变幻、生者的道途到底会欣喜大过患难。在径直提了一些班主任要求外,老师点到初中生的某些特殊之处,依此,他说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像高中那样教初中,应会讲故事,会调节氛围,话至此处,我内心戚戚然,一个学期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课程让我备课总是看不上已有的某些“普通”教案的深度和方法,看来教书之初,内容不及形式重要,嗜好发人之所未发或许是学术的精神,而眼下当极力丢弃,总之,挑战自己钻牛角的思维和磨砺自己多多储备灵巧输出的机会可真是到来了!
一周过去了,值得纪念的、过于琐碎的都记到了记录本上,每天例行到班、看做操、听课、盯值日,有时更是与老师闲聊,在头一天的下昼就进了班,我一时不知与00后的学生当以何种方式开场白,最后大概留下的是窘态,总之我似乎没听见他们最后的鼓掌。
一周的听课也是很受启迪,初中的课堂容量的确不需要多大,但从某个角度感受,能不能把课上活,却更考察老师的基本素质,这里有把控纪律的方法、足够的才气、充实的知识、平易不移的态度、时刻渗透道理的语言、迅速转化角色的速度……第二周需更多的注意和学习!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