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事故人家(十三)拾棉花
春天是种植棉花的季节。每年开春后,我们家都要种上几亩地的棉花。种棉花是个技术活,首先要选种,这个可以在种子站买现成的药种,就是表面已经涂抹了药物的种子,可以有效防止地里的老鼠偷吃;第二就是要将肥料上足,因为棉花植株相对高大,要涨到一米左右,而且棉枝粗硬,非常耗损地力;三是在棉花种植以后,要覆盖上一层地膜,这样可以确保干旱的季节里的水分保持,并且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在采摘棉花的季节到来之前,要经历很长一段管理期。棉花和粮食作物不一样,管理相对复杂,除了确保必要的水分和营养意外,还要做好棉枝的修剪。我虽然还小,但是常常跟着母亲在地里帮忙,所以慢慢的,我就学会了棉枝的修剪。棉枝修剪要点有二,一是要确保分支开叉均匀,一般是留下朝向不同方向的三支;二是在棉枝长到一米左右的时候,就要将尖子掐去,避免疯长同时确保将养分彻底留给各枝中已经挂住的棉桃。棉花第一次开花是紫色或是白色,等自然谢花后,就长成了一个青色的桃子的样子,在这其间要抓好打药环节,避免虫害造成棉桃损失,一般来说,一株棉花上能够确保十个左右的好桃子,就可以了。
八月份,就到了棉花收获的高峰季节,这个时候的棉桃都白花花的挂在枝头,那是已经成熟的棉花。这个时候,我学着母亲在腰间扎一个白布,前面留一个口袋。准备好以后,我就一垄垄的在棉花地里上下起手,开始采摘太阳晒干了的棉花。每个棉花被我一把将白絮采了以后,就剩下干瘪的四个桃瓣,而有的因为没有干透,就总是扯住棉花,抓在手里湿漉漉的感觉。
从地的一头采摘到另一头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因为棉花需要采摘的太多,我一会弯腰进棉枝下面,一会转身采另一边的棉枝,不一会儿的功夫,身前就像是怀了一个双胞胎,挺着大大的肚子,到地边上将采摘后的棉花转移到大的麻袋中。采摘棉花要特别注意不能碰到棉花叶子,因为干旱的原因,棉叶一碰到棉花都细碎的揉进了棉花中,再次分开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在采摘之前,就要防止手臂蹭来蹭去。
我们家管这种采摘棉花的劳动就叫拾棉花,拾棉花往往早晨就去,但是因为太耗费时间,我和母亲还有弟弟总是要拾到下午,中间要经历一个日光暴晒的中午,这是最难过的一关。但这个时候,却是拾棉花的最好时候,因为没有了早晨的露水,棉花就特别干爽,往往手一碰就会掉落下来,所以母亲坚持在这个时间里是不休息的,一鼓作气地劳作到天黑。
拾棉花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为我们家种植面积大,往往一次要拾三四天,而最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新的棉桃重新开了白色的棉絮,第二轮的工作接踵而至,循环往复的需要坚持两个月的时间。在这当中,因为母亲还要做其他的工作,所以这项工作成了我们家小孩们的主要任务,周末或是暑假里都要耗去太多的时间。当然,没有母亲的监督,我们也学会了偷懒,在中午太阳强烈的时候,我们就寻一个棉枝密集的地方,将麻袋放平在地上,躺下一觉就睡到了下午,舒服极了,但后果也是严重的,耽误了拾棉花,只有趁着天黑在棉花地里乱抓或是第二天早早起来劳作。
我们家的棉花地总有一些地方因为缺苗,空了出来,母亲本着利益最大化的想法,中间间隔的种了一些绿豆。绿豆植株较棉花矮小,可繁殖能力却比棉花强大,在拾棉花的时候,绿豆也熟了,所以,采摘绿豆也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个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恶作剧,在弟弟采摘的时候,突然使劲去碰一个已经熟透了绿豆夹,就会砰地一声爆裂开来,小小的绿豆乱飞,撞的人脸生疼。
棉花采摘以后就放在院子里铺上席子暴晒,等彻底干透了就拉到棉花厂里去卖。棉花厂不在我们村子,记得蹬着三轮朝南边大韩庄的方向,建筑很古老,但很远就可以看到高大的面垛。等排队到我们家的时候,工作人员用一根棍子挑进去,如同筛选粮食一样确定棉花的等级,一般来说越干爽的价格越高。过了称,需要两个人抬着裹的如同包子一样的棉花,扔给厂里面就可以了。棉花是我们家那个时候主要的收入来源,正是每年这几亩地的棉花,保证了我们家里日常的开销。
等到十月份霜降以后,棉花也接近了末期,这个时候的棉絮已经不是爆开的纯白色,而是带着褐色的棉瓣。这个时候母亲在晒干以后,就特别用一根长长的荆条来回使劲的抽打,以便将棉瓣抽开。而等到棉花摘完以后,棉花枝就要拔出地面放倒了。在登上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将已经干枯的棉枝打捆拉回家,垛成一垛,做了冬天做饭的好柴火。
在采摘棉花的季节到来之前,要经历很长一段管理期。棉花和粮食作物不一样,管理相对复杂,除了确保必要的水分和营养意外,还要做好棉枝的修剪。我虽然还小,但是常常跟着母亲在地里帮忙,所以慢慢的,我就学会了棉枝的修剪。棉枝修剪要点有二,一是要确保分支开叉均匀,一般是留下朝向不同方向的三支;二是在棉枝长到一米左右的时候,就要将尖子掐去,避免疯长同时确保将养分彻底留给各枝中已经挂住的棉桃。棉花第一次开花是紫色或是白色,等自然谢花后,就长成了一个青色的桃子的样子,在这其间要抓好打药环节,避免虫害造成棉桃损失,一般来说,一株棉花上能够确保十个左右的好桃子,就可以了。
八月份,就到了棉花收获的高峰季节,这个时候的棉桃都白花花的挂在枝头,那是已经成熟的棉花。这个时候,我学着母亲在腰间扎一个白布,前面留一个口袋。准备好以后,我就一垄垄的在棉花地里上下起手,开始采摘太阳晒干了的棉花。每个棉花被我一把将白絮采了以后,就剩下干瘪的四个桃瓣,而有的因为没有干透,就总是扯住棉花,抓在手里湿漉漉的感觉。
从地的一头采摘到另一头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因为棉花需要采摘的太多,我一会弯腰进棉枝下面,一会转身采另一边的棉枝,不一会儿的功夫,身前就像是怀了一个双胞胎,挺着大大的肚子,到地边上将采摘后的棉花转移到大的麻袋中。采摘棉花要特别注意不能碰到棉花叶子,因为干旱的原因,棉叶一碰到棉花都细碎的揉进了棉花中,再次分开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在采摘之前,就要防止手臂蹭来蹭去。
我们家管这种采摘棉花的劳动就叫拾棉花,拾棉花往往早晨就去,但是因为太耗费时间,我和母亲还有弟弟总是要拾到下午,中间要经历一个日光暴晒的中午,这是最难过的一关。但这个时候,却是拾棉花的最好时候,因为没有了早晨的露水,棉花就特别干爽,往往手一碰就会掉落下来,所以母亲坚持在这个时间里是不休息的,一鼓作气地劳作到天黑。
拾棉花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为我们家种植面积大,往往一次要拾三四天,而最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新的棉桃重新开了白色的棉絮,第二轮的工作接踵而至,循环往复的需要坚持两个月的时间。在这当中,因为母亲还要做其他的工作,所以这项工作成了我们家小孩们的主要任务,周末或是暑假里都要耗去太多的时间。当然,没有母亲的监督,我们也学会了偷懒,在中午太阳强烈的时候,我们就寻一个棉枝密集的地方,将麻袋放平在地上,躺下一觉就睡到了下午,舒服极了,但后果也是严重的,耽误了拾棉花,只有趁着天黑在棉花地里乱抓或是第二天早早起来劳作。
我们家的棉花地总有一些地方因为缺苗,空了出来,母亲本着利益最大化的想法,中间间隔的种了一些绿豆。绿豆植株较棉花矮小,可繁殖能力却比棉花强大,在拾棉花的时候,绿豆也熟了,所以,采摘绿豆也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个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恶作剧,在弟弟采摘的时候,突然使劲去碰一个已经熟透了绿豆夹,就会砰地一声爆裂开来,小小的绿豆乱飞,撞的人脸生疼。
棉花采摘以后就放在院子里铺上席子暴晒,等彻底干透了就拉到棉花厂里去卖。棉花厂不在我们村子,记得蹬着三轮朝南边大韩庄的方向,建筑很古老,但很远就可以看到高大的面垛。等排队到我们家的时候,工作人员用一根棍子挑进去,如同筛选粮食一样确定棉花的等级,一般来说越干爽的价格越高。过了称,需要两个人抬着裹的如同包子一样的棉花,扔给厂里面就可以了。棉花是我们家那个时候主要的收入来源,正是每年这几亩地的棉花,保证了我们家里日常的开销。
等到十月份霜降以后,棉花也接近了末期,这个时候的棉絮已经不是爆开的纯白色,而是带着褐色的棉瓣。这个时候母亲在晒干以后,就特别用一根长长的荆条来回使劲的抽打,以便将棉瓣抽开。而等到棉花摘完以后,棉花枝就要拔出地面放倒了。在登上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将已经干枯的棉枝打捆拉回家,垛成一垛,做了冬天做饭的好柴火。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