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泊林春天PK滨江金色江南,滨江靠品牌,德信靠性价比
滨江金色江南PK德信泊林春天,滨江靠品牌,德信靠性价比
如果说滨江金色江南如多么高的性价比的话,我觉得也未必。15000到16000的价格,如果不是萧山的客户,那其他板块可选择的空间也是很大的。北软16000,拱墅区、卖鱼桥小学;普福16000+已经可以买到紫台的精装修8层以下房源,还带一个车位,普福板块的其他毛坯项目,基本可以秒杀;七堡九和路板块的世茂东一号似乎也是可以商量的价格;至于城东新城尚城国际最低的那段时间和打过16000的价格,至于卖了多少就不可考据了;之江板块虽然一直很冷,但16000的价格可选空间也已经不小。
但是细致推敲一下,滨江金色江南的价格也不可谓不实在,9000多的楼面价,13000不到的价格起,基本已经帖地飞行了。但16000的均价,还是有的赚的。
如果说滨江金色江南为什么卖得如此之好,那我觉得一是滨江品牌,虽然刚开始买单的人并不是很多;二是因为滨江正好赶上了萧山放开限购,买房信心被直接转化成续销动力。
而德信泊林春天的价格却在整个杭州范围内都没有几个楼盘可以比拟。
如果把同价位甚至是更便宜的楼盘都拿出来一比,立见高下:科尔世纪外滩、众安景海湾、绿城御景蓝湾,以及乔司、翁梅、临平山北、老余杭、中泰乡等楼盘。
个人觉得除了翁梅的地铁房还可以比一下,其他的楼盘如果生活区域不正处于楼盘在这个区域内的话是很难让人考虑的。
相反德信泊林春天,如果限定区域是在滨江、萧山、九堡附近,甚至是钱江新城都是可以考虑这个区域和价格的,当然了劣势是公共交通不如翁梅和乔司发达。
再看一下德信泊林春天的价格,5000+的楼面价,就算卖10000块均价的话,如果这个差价是他和滨江都不亏的前提下,谁赚得更多呢?
其实个人觉得滨江金色江南在炒作上面比德信泊林春天差了很多。滨江金色江南自始至终只有只在开盘前上了几个广告,除了开盘日期的一推再推,在宣传推广上几乎没有下过太大的功夫。要知道现在已经过了09年有房就可以卖的时代了,也已经过了曙光之城金色黎明发条消息就被抢完的时候了,滨江金色江南也要考虑在自己成本的允许范围内适当地加在宣传推广力度。在这个有奶就是娘的时代,滨江品牌的溢价效应就是个球,尤其是在自己第一次过江,相对陌生的板块上。
而德信泊林春天虽然开盘日期也一推再推,但开盘前的宣传却从没有主下过,什么庆春东奥体上、什么7999奥体房价地震,在把自己档次拉高的同时,又突出了自己的性价比。让你在不知不觉间知道这个项目,关注这个项目。开盘前还在赞助918的整点路况。这也不得不说是德信泊林春天耍得一点小聪明了。
薄利方能多销,心黑只好留种。
很早的时候听说香港的房产开发模式很奇特。开发商默契地轮流拿地,不相互抬价;地块都很少,基本都是1幢2幢楼就是一个小区;开发都很快,快开快销。
我尤其推祟香港的这种快销模式,在把资金流动起来的基础上,以资金的快速流动换取企业的生存空间,然后再上升到利润和发展。
可是在杭州,动辄就是10万、20几万方的大盘,而只有几幢楼的盘要么处于市中心地块实在稀缺、要么想靠这一幢楼卖了天价从此一辈子衣食无忧。从来没有见过开发商打闪电攻势,快产快销的。虽然这两年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开发商越来越多,比如中海西溪华府,但明显还不够。
上面分析了很多杭州楼市政策和现状,归根到底还是要讲杭州什么楼盘比较好卖,什么楼盘卖得比较快,什么样的开发商资金回拢比较快,最终才能活下来。
个人认为,以后的开发商如果想正常活下来,并把公司健康地运营下去,薄利多销将成为常态,暴利将成为少数。
所以,我才拿德信泊林春天和滨江金色江南的例子来说明,只有薄利多销的开发商才可以成为健康房地产市场的一部分,健康地发展下去,而那些心黑的开发商,房子只好留做种子,等发芽了。
如果说滨江金色江南如多么高的性价比的话,我觉得也未必。15000到16000的价格,如果不是萧山的客户,那其他板块可选择的空间也是很大的。北软16000,拱墅区、卖鱼桥小学;普福16000+已经可以买到紫台的精装修8层以下房源,还带一个车位,普福板块的其他毛坯项目,基本可以秒杀;七堡九和路板块的世茂东一号似乎也是可以商量的价格;至于城东新城尚城国际最低的那段时间和打过16000的价格,至于卖了多少就不可考据了;之江板块虽然一直很冷,但16000的价格可选空间也已经不小。
但是细致推敲一下,滨江金色江南的价格也不可谓不实在,9000多的楼面价,13000不到的价格起,基本已经帖地飞行了。但16000的均价,还是有的赚的。
如果说滨江金色江南为什么卖得如此之好,那我觉得一是滨江品牌,虽然刚开始买单的人并不是很多;二是因为滨江正好赶上了萧山放开限购,买房信心被直接转化成续销动力。
而德信泊林春天的价格却在整个杭州范围内都没有几个楼盘可以比拟。
如果把同价位甚至是更便宜的楼盘都拿出来一比,立见高下:科尔世纪外滩、众安景海湾、绿城御景蓝湾,以及乔司、翁梅、临平山北、老余杭、中泰乡等楼盘。
个人觉得除了翁梅的地铁房还可以比一下,其他的楼盘如果生活区域不正处于楼盘在这个区域内的话是很难让人考虑的。
相反德信泊林春天,如果限定区域是在滨江、萧山、九堡附近,甚至是钱江新城都是可以考虑这个区域和价格的,当然了劣势是公共交通不如翁梅和乔司发达。
再看一下德信泊林春天的价格,5000+的楼面价,就算卖10000块均价的话,如果这个差价是他和滨江都不亏的前提下,谁赚得更多呢?
其实个人觉得滨江金色江南在炒作上面比德信泊林春天差了很多。滨江金色江南自始至终只有只在开盘前上了几个广告,除了开盘日期的一推再推,在宣传推广上几乎没有下过太大的功夫。要知道现在已经过了09年有房就可以卖的时代了,也已经过了曙光之城金色黎明发条消息就被抢完的时候了,滨江金色江南也要考虑在自己成本的允许范围内适当地加在宣传推广力度。在这个有奶就是娘的时代,滨江品牌的溢价效应就是个球,尤其是在自己第一次过江,相对陌生的板块上。
而德信泊林春天虽然开盘日期也一推再推,但开盘前的宣传却从没有主下过,什么庆春东奥体上、什么7999奥体房价地震,在把自己档次拉高的同时,又突出了自己的性价比。让你在不知不觉间知道这个项目,关注这个项目。开盘前还在赞助918的整点路况。这也不得不说是德信泊林春天耍得一点小聪明了。
薄利方能多销,心黑只好留种。
很早的时候听说香港的房产开发模式很奇特。开发商默契地轮流拿地,不相互抬价;地块都很少,基本都是1幢2幢楼就是一个小区;开发都很快,快开快销。
我尤其推祟香港的这种快销模式,在把资金流动起来的基础上,以资金的快速流动换取企业的生存空间,然后再上升到利润和发展。
可是在杭州,动辄就是10万、20几万方的大盘,而只有几幢楼的盘要么处于市中心地块实在稀缺、要么想靠这一幢楼卖了天价从此一辈子衣食无忧。从来没有见过开发商打闪电攻势,快产快销的。虽然这两年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开发商越来越多,比如中海西溪华府,但明显还不够。
上面分析了很多杭州楼市政策和现状,归根到底还是要讲杭州什么楼盘比较好卖,什么楼盘卖得比较快,什么样的开发商资金回拢比较快,最终才能活下来。
个人认为,以后的开发商如果想正常活下来,并把公司健康地运营下去,薄利多销将成为常态,暴利将成为少数。
所以,我才拿德信泊林春天和滨江金色江南的例子来说明,只有薄利多销的开发商才可以成为健康房地产市场的一部分,健康地发展下去,而那些心黑的开发商,房子只好留做种子,等发芽了。
-
德信泊林春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20 16: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