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e
1). 展江 ,男,教授 ,新闻与传播系主任
1957年生于江苏南京1976年4月参加工作,曾在军中服役近9年,在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和广告工作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法学(新闻学)硕士、博士(导师童兵教授)。现为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系主任,兼任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节目策划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政治经济学、(战时)新闻传播理论和美国大众传播事业。主讲《新闻学原理》、《外国新闻传播史》、《中西新闻比较》等课程。
主要著作 :
1.《战时新闻传播诸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2.《正义与勇气--世界知名战地记者百人传》(I 、II)(第一作者),海南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3.《中西新闻比较论纲》(合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教 材 :
1.《新闻传播学原理》(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2.《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主要译著 :
1.[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主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2.《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I、II)(主译评),海南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3.《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III、IV)(主译评),海南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2)戚 鸣 ,女, 教授 ,北京市人。 1975年至1978年在江西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插队, 1982年江西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任北京语言文化学院教师,1985年调《新体育》杂志社当记者, 1992年调《中国机电日报》社,先后晋升主任编辑、高级编辑。 1993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主讲课程: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
论文:
1.《办好专刊专版大有市场》,《报林求索》1999年第6期。
2.《媒体与资本市场联姻前景无限》,《报林求索》2000年第3期。
3.《网络新闻:争夺眼球的竞争》,《光明日报》2001年8月2 日。
文学创作:
1、小说《归心》,获1982年全国侨联"月是故乡明"征文奖。
2、长篇报告文学《女人的价值--公关在中国》,《中国作家》1992年第2期,获199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3、《马燕红的世界》一书获1988年全国体育报告文学一等奖。
影视创作:
1.1996年1月27日,与他人联合创作的11集电视连续剧《相约》在中央电视台一套20:05开播,
2.1998年从事电视专题片《装备中国》策划、采访和撰稿,1999年9-10月分别在中央电视台4频道和《经济半小时》连续播出5集,共120分钟。
3)陈彤旭 ,女, 副教授 , 博士
祖籍河北乐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 2005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吉林大学文学学士(1994)和文学硕士(1997)。
学术研究方向:比较媒介史,媒介与青少年。 1997年至今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任教,先后讲授新闻写作、中国新闻传播史、大众传媒通论、新闻评论等课程。
主讲课程: 《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评论》
科研课题: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网络对首都高校青年师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和对策”(2001—2004),本人为项目主持人;目前已通过中期审查;作为阶段性成果的论文《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刊登在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术刊物《新闻与传播研究》上。
2、团中央课题——“网络虚拟社区与青年亚文化研究”(2003—2004),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项目——“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研究”,本人为课题组重要成员。该项目的成果为《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1年获福建省优秀图书奖,2002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论文 :
1、《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个案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1期;(本人为第一作者,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4期摘录,并获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环境与青少年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该文获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1年度“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
3、《〈大公报〉儿童专刊的传播观念探析》,《新闻大学》2001年夏季号;
著作 :
1、《百年大公报史》(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45000字;
2、《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10万字;
3、《二十世纪中国新闻事业年谱》(合编),收入《中国新闻年鉴(2000)》,中国新闻年鉴社2001年出版,25000字。
文章 :
1、《点评传媒第一》,《经济日报》2000年12月28日,1500字;
2、《突出重围 再创辉煌》,《中华新闻报》2001年11月8日,2000字;
3、《沐浴历史的光辉》,《福建日报》2001年1月5日,1000字。
主要著作 :
《大公报百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本人完成第三章,1916-1925年王国新闻事业年谱》
中国新闻年鉴社2001年(本人完成1974——2000年部分,25000字)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郅隆时期的大公报部分,47000字)
《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本人完成第四编,1949-2001年广播电视史部分,10万字)
《二十世纪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本人完成“报名索引”部分,15万字)
《出奇制胜——旧中国的民间报业经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独著,14万字。
主要论文及文章:
传播科学,大众传媒大有作为》,《人民日报》2006年4月11日
《美国青少年杂志沿革》,《中国记者》2006年3月
《传播与大学生食品消费》(第一作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1月
4)周泽 ,男,副教授 原籍:贵州开阳。1990年以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994年毕业,1999年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2002年考取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1994年7月大学毕业后,进入《法制日报》任记者、编辑至今,编发稿件近200万字,撰写各类文章60余万字。除完成日常采编任务外,还参加过“两会”报道、京九铁路报道等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连续多次获评报社先进工作者(或年度考评优秀等次),并两次获评全国省级以上党报舆论监督好新闻二等奖,一次获一等奖。
主讲课程: 《新闻法规与伦理》、《法理学》
注:以上资料参考中青院新闻系主页
1957年生于江苏南京1976年4月参加工作,曾在军中服役近9年,在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和广告工作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法学(新闻学)硕士、博士(导师童兵教授)。现为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系主任,兼任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节目策划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政治经济学、(战时)新闻传播理论和美国大众传播事业。主讲《新闻学原理》、《外国新闻传播史》、《中西新闻比较》等课程。
主要著作 :
1.《战时新闻传播诸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2.《正义与勇气--世界知名战地记者百人传》(I 、II)(第一作者),海南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3.《中西新闻比较论纲》(合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教 材 :
1.《新闻传播学原理》(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2.《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主要译著 :
1.[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主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2.《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I、II)(主译评),海南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3.《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III、IV)(主译评),海南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2)戚 鸣 ,女, 教授 ,北京市人。 1975年至1978年在江西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插队, 1982年江西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任北京语言文化学院教师,1985年调《新体育》杂志社当记者, 1992年调《中国机电日报》社,先后晋升主任编辑、高级编辑。 1993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主讲课程: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
论文:
1.《办好专刊专版大有市场》,《报林求索》1999年第6期。
2.《媒体与资本市场联姻前景无限》,《报林求索》2000年第3期。
3.《网络新闻:争夺眼球的竞争》,《光明日报》2001年8月2 日。
文学创作:
1、小说《归心》,获1982年全国侨联"月是故乡明"征文奖。
2、长篇报告文学《女人的价值--公关在中国》,《中国作家》1992年第2期,获199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3、《马燕红的世界》一书获1988年全国体育报告文学一等奖。
影视创作:
1.1996年1月27日,与他人联合创作的11集电视连续剧《相约》在中央电视台一套20:05开播,
2.1998年从事电视专题片《装备中国》策划、采访和撰稿,1999年9-10月分别在中央电视台4频道和《经济半小时》连续播出5集,共120分钟。
3)陈彤旭 ,女, 副教授 , 博士
祖籍河北乐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 2005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吉林大学文学学士(1994)和文学硕士(1997)。
学术研究方向:比较媒介史,媒介与青少年。 1997年至今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任教,先后讲授新闻写作、中国新闻传播史、大众传媒通论、新闻评论等课程。
主讲课程: 《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评论》
科研课题: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网络对首都高校青年师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和对策”(2001—2004),本人为项目主持人;目前已通过中期审查;作为阶段性成果的论文《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刊登在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术刊物《新闻与传播研究》上。
2、团中央课题——“网络虚拟社区与青年亚文化研究”(2003—2004),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项目——“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研究”,本人为课题组重要成员。该项目的成果为《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1年获福建省优秀图书奖,2002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论文 :
1、《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个案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1期;(本人为第一作者,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4期摘录,并获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环境与青少年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该文获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1年度“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
3、《〈大公报〉儿童专刊的传播观念探析》,《新闻大学》2001年夏季号;
著作 :
1、《百年大公报史》(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45000字;
2、《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10万字;
3、《二十世纪中国新闻事业年谱》(合编),收入《中国新闻年鉴(2000)》,中国新闻年鉴社2001年出版,25000字。
文章 :
1、《点评传媒第一》,《经济日报》2000年12月28日,1500字;
2、《突出重围 再创辉煌》,《中华新闻报》2001年11月8日,2000字;
3、《沐浴历史的光辉》,《福建日报》2001年1月5日,1000字。
主要著作 :
《大公报百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本人完成第三章,1916-1925年王国新闻事业年谱》
中国新闻年鉴社2001年(本人完成1974——2000年部分,25000字)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郅隆时期的大公报部分,47000字)
《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本人完成第四编,1949-2001年广播电视史部分,10万字)
《二十世纪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本人完成“报名索引”部分,15万字)
《出奇制胜——旧中国的民间报业经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独著,14万字。
主要论文及文章:
传播科学,大众传媒大有作为》,《人民日报》2006年4月11日
《美国青少年杂志沿革》,《中国记者》2006年3月
《传播与大学生食品消费》(第一作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1月
4)周泽 ,男,副教授 原籍:贵州开阳。1990年以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994年毕业,1999年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2002年考取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1994年7月大学毕业后,进入《法制日报》任记者、编辑至今,编发稿件近200万字,撰写各类文章60余万字。除完成日常采编任务外,还参加过“两会”报道、京九铁路报道等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连续多次获评报社先进工作者(或年度考评优秀等次),并两次获评全国省级以上党报舆论监督好新闻二等奖,一次获一等奖。
主讲课程: 《新闻法规与伦理》、《法理学》
注:以上资料参考中青院新闻系主页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